【江山·根與魂】【山河】探尋葫蘆雞的歷史(散文)
踏進五朝設都的陜西腹地,游客們一定會被蜿蜒浩渺的黃河流經(jīng)和厚蘊玄奇的秦嶺覆蓋所震撼,更會被歷史底蘊豐腴舉世矚目的眾多文化遺產(chǎn)所折服,無不為承載著中國歷史精髓的華夏之根豎指大贊,陜西不愧于千年古地。
如果說陜西璀璨奪目的浩瀚歷史和人文景觀吸引住了人們的心,那望之奇特獨具且聞之垂涎不已的飲食文化則徹底抓住了人們的胃,
陜西的美食被東南西北的四方客人稱之為既粗獷又細膩,就像陜西這塊土地,擁抱起來倍感堅韌且又令人溫暖。陜西飲食文化融合了中國的歷史和地理以及民俗等眾多元素集一身,它是眾多飲食文化中的一幅風味畫卷,完美展現(xiàn)出了陜西的獨特生活魅力。這個味蕾與歷史并攏在一起的飲食文化是什么呢?
這個陜西獨有的飲食文化據(jù)稱源于唐代并經(jīng)歷代皇家名廚加以改進創(chuàng)新日臻完美的制作方法被成功推出。由于這道美味佳肴制作起來工藝很復雜而且要求操作過程必須細致考究,不但其體形要完整無缺奪人眼目,更要奇香誘人讓人全神貫注。拿起筷子夾起來輕輕地這么一抖,骨肉立刻分離。觀之皮酥肉嫩色澤美艷,嗅之鮮香濃郁滿鼻回味,這簡直就是一味非常難得的珍品,無愧于長安第一味的稱號。
說到這里很多常來陜西的朋友已經(jīng)知道了,它就是橫跨歷史享譽全國的葫蘆雞。葫蘆雞因囫圇雞的轉(zhuǎn)音而被冠名,表示這是一支完整的全雞,也有說經(jīng)過烹飪后的雞其形宛如葫蘆之狀,故叫葫蘆雞。
葫蘆雞敢稱“長安第一味”敢與天下雞叫陣自然有其勇氣和膽量,憑的就是真實質(zhì)地。川菜雞的“酥”被它兼有,粵菜鹽焗雞的“色”被它包容,而廣西紙包雞的“鮮”又被它吸收,還有許多不一一而述的特色均被它納入。試想一下,這廣集四方名肴特色雞味于一身的葫蘆雞沒有如此的雞特色能雄立天下并位列最佳美食之一嗎?
這葫蘆雞究竟有什么來歷又是怎么制作的呢?這話說起來可就長了,我們就揀最主要的用最簡潔的文字說說吧,
葫蘆雞從歷史上一路走來并斬獲美名非盡溢香,這里面有著關于來源的悲與苦。說葫蘆雞是唐朝曾擔任過尚書的韋陡所發(fā)明的雖然并不全面,但確實是他一手造成的。韋陡對飲食十分講究,窮盡天下山珍海味,但一生惟喜食雞,特別是他晚年之際更不忘曾經(jīng)飄香的雞味,久不食雞一夜難眠,逐命廚房做道雞菜,要求做出來的雞形要完好而且還要雞肉酥嫩味道鮮香,十分苛刻。做這道雞菜并非易事,既要考慮做出的是整只雞還要考慮肉質(zhì)的細嫩,更要酥香合口,適合已經(jīng)滿嘴殘牙的韋陡咀嚼。這導致兩位廚師因雞肉不和口被韋陡活活打死。
輪到第三位廚師了,怎么辦呢?反正命懸一線,也只能用命一搏了。經(jīng)過徹夜思考,他吸取前兩位同行用血換來的教訓,別具一格進行創(chuàng)新。他在上百只雞里挑選出一只嫩雞仔細清理干凈,用線繩把雞用心地捆扎起來,讓它看起來像一個葫蘆狀。光是有一個整雞的形狀還不行,選料和制作工藝是最重要的。他精心地選取諸如桂皮、花椒、八角、草果、丁香和良姜以及蔥、醬油、酒等數(shù)十種配料,經(jīng)過先清煮,再上籠蒸,后油炸這三道工序,葫蘆雞就做出來了。就這么簡單嗎?這就是葫蘆雞的來源嗎?當然不完全是的,這僅是說詞之一。
據(jù)我從一位較為熟悉的廚師朋友那里得知,這三道最主要的制作工序一點都不能馬虎。待鍋中水燒沸即將捆扎好的雞投入煮半個小時左右,要隨時觀察水的熱度,約八成熟即可,此為清煮。撈出濾水,放在盆內(nèi)加入醬油和精鹽、姜、蔥、八角及桂皮等諸多原料,加些肉湯等進行浸泡兩三個時辰,后入籠蒸透,此即籠蒸。油炸時,將油燒至八成熟后把蒸好的整雞投入,輕翻輕挑,炸至雞色金黃撈出盛于盤中,即為油炸。程序走完后再附帶一碟花椒和鹽研磨的料粉作為佐食之用,便大功告成。
原來如此,這可真是一個繁瑣的制作工藝,任一道工序都不敢有絲毫馬虎。怪不得韋陡食之后,極口贊之皮酥肉嫩香爛味醇,后被口聲相傳,葫蘆雞就歷經(jīng)千年來到了今天。照此看來,韋陡雖不是葫蘆雞的發(fā)明者,但確是推波助瀾者。只是很遺憾,那位葫蘆雞的發(fā)明者卻不知道他姓甚名誰。
有陜西人說這就是正宗葫蘆雞的來源。
這三道如此重要的工序肯定不是一句話就說完了的。這里面還有一個典故不能不說,其重要性那比起韋陡來可要高出數(shù)百倍了,這個食坊間的典故直接扯出來了楊貴妃。
話說楊貴妃偶感風寒臥床,任御醫(yī)們絞盡腦汁不得醫(yī)治,皆因楊貴妃嫌藥苦不肯喝。一心只系楊貴妃的唐玄宗怒下通牒,說貴妃之病十日內(nèi)醫(yī)治不好便問斬御醫(yī)。有老臣仗義執(zhí)言欲勸阻卻被打入大牢囚禁。這下可把御醫(yī)們嚇壞了,個個心急如焚。
眼看限時將到,一位御醫(yī)偷偷回家意欲讓家人趁夜色逃命回鄉(xiāng)。最后的別離飯食一只整雞,這位御醫(yī)吃出來了草藥味可味道卻十分香酥可口,沒有一點苦味。他從妻子口中得知,原來是燉雞的時候在雞的肚子里放入了一些調(diào)味的藥材及各種調(diào)料,煮至八成熟撈出上籠蒸至熟再油炸。吃起來雖有藥味但無苦味更可口。這位御醫(yī)立刻回太醫(yī)署與他救過的一位御廚相商,做出了一道像葫蘆一樣的整個藥膳雞。除過原料和部分藥材不一樣外,做法和過程都基本一樣且都是用的這三道工序。不用細說,楊貴妃吃了這個藥膳雞后很喜歡,病也就慢慢好了,御醫(yī)們的命也得以保全。這個葫蘆雞的發(fā)明者著據(jù)說姓李,叫什么名字就沒人知道了。
另有陜西人說這才是陜西正宗葫蘆雞的來源。
究竟哪個才算陜西正宗的葫蘆雞是葫蘆雞的來源呢?依我看兩者都是,因為都在唐朝還都是一個時期,更都是在陜西。
說到這,想來陜西一品葫蘆雞的朋友肯定不少。葫蘆雞是出之陜西西安一個最著名的傳統(tǒng)美食,代表了陜西的飲食文化。其制作工藝的特色也反映出陜西人對美食精益求精的探索和追求。而葫蘆雞作為陜西派的代表性美食,其廣泛的流傳和推廣豐富了中國傳統(tǒng)飲食文化,也為飲食文化的傳承和飲食歷史提供了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