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wǎng)首頁 >> 淡泊寧靜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與魂】【寧靜】漫談“巴盟”話(散文)

精品 【江山·根與魂】【寧靜】漫談“巴盟”話(散文)


作者:菁茵 舉人,4164.10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845發(fā)表時間:2024-08-10 06:29:50

【江山·根與魂】【寧靜】漫談“巴盟”話(散文)
   “黃河百害,唯富一套”,這里的“套”指的便是河套平原,河套平原是黃河的沖積平原,這里土壤肥沃、灌溉系統(tǒng)發(fā)達,位于河套平原黃河幾字彎附近的巴彥淖爾因為擁有大片可耕地,被稱為塞外米糧川。巴彥淖爾,系蒙古語,“巴彥”為“富饒”之意,“淖爾”為“湖泊”之意,“巴彥淖爾”意為“富饒的湖泊”。四十多年前,我便出生在這里的一個小村莊里,擁有了村里分配的七畝半地,成了一個地地道道的巴盟人。
   那個時候,巴彥淖爾市還叫巴彥淖爾盟,內蒙古自治區(qū)除了呼和浩特、烏海、包頭、赤峰(1983年設立,原昭烏達盟當年并入赤峰市)四個市,還有八個盟,分別為伊克昭盟(鄂爾多斯市舊稱)、烏蘭察布盟、哲里木盟(通遼市舊稱)、興安盟、錫林郭勒盟、呼倫貝爾盟、阿拉善盟及巴彥淖爾盟。內蒙古地形狹長,十二個盟市分散開來,從東到西橫貫幾千里,各地的習俗與口音也大相徑庭。曾經(jīng),在內蒙古豐富繁雜的各類方言中,巴盟人及巴盟話,成為一個極有辨識度的特色標簽。
  
   二
   追溯歷史,河套地區(qū)原本是個移民區(qū)。大約從明清開始,一直到民國時期,大量百姓從長城內的山西、陜西北部、河北及鄰近地區(qū),或因從商,或為了謀生,開始向長城外的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遷徙,史上稱為“走西口”。遷來的人們在此安家落戶,也帶來各地的習俗,在漫長的相互交融中,逐漸形成了以晉陜口語為母音的獨特方言——河套方言,也叫巴盟話。
   我爺爺及他的叔伯弟兄們便是從陜西省府谷縣遷來的,爺爺由于去世得早,我只見過相片里的他。他的兒女皆在巴盟出生,說的都是純正的巴盟話。姥爺一家就不同了,姥爺?shù)募亦l(xiāng)在甘肅省武威市,姥爺一家遷來時已是解放后,母親當時只有幾歲,小孩子學得快,口音也漸漸變成了巴盟話。但姥姥姥爺和十幾歲的大舅已難改口,一直還是家鄉(xiāng)口音。一次大舅來串門,三歲的兒子正在炕上躺著玩兒,大舅摸著兒子的頭,對著他親昵地說了半天話,誰知兒子眨眨懵懂的眼睛,認真地問:“大老舅,您說的是外國話嗎?”當時,惹得一屋子人哄堂大笑。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鄉(xiāng)音,不僅僅是一種語言習慣,更承載著一個人的成長記憶和家庭歷史,是流淌在血脈里的密碼,是伴隨一生的烙印,想要改變哪那么容易。
  
   三
   在巴盟話中,有一個神奇的字,那就是“圪”,可以說是個萬能字,可以用在各個地方。它可以當名詞來用,比如大一點的叫“圪瘩”,再大一點叫“圪堆”,小點的土梗叫“圪塄”,大點的土嶺叫“圪梁”,淺一點的土坑叫“圪缽”,深一點的土坑叫“圪洞”,墻角叫“圪嶗”,縫隙叫“圪拉”,比較禿的地方叫“圪堵”,突起來的地方叫“圪旦”。生我養(yǎng)我的小村當初處于一個突起來的高地上,因此叫徐家圪旦,這樣的地名我們大隊有五個,分別是丁家圪旦、趙三圪旦、鐵帽圪旦、二侉圪旦、倪家圪旦。一些外地來拉運的商販,常常笑言:你們大隊一群圪旦。類似這樣的地名,在巴彥淖爾便地都是。
   在巴盟話中,“圪”字也可用作動詞,行走叫“圪遛”,蹲下叫“圪蹴”,磨蹭叫“圪磨”,撒嬌叫“圪讒”,斜眼叫“圪尥”,喝酒叫“圪抿”,休息叫“圪躺”,小睡叫“圪瞇”,害怕叫“圪瘆”,討厭叫“圪癮”,參與叫“圪混”,撓癢癢叫“圪哩”,慢慢靠近叫“圪挪”,攪動叫“圪撈”,縮水叫“圪縮”,放肆叫“圪呲”……一個圪字,帶出一堆活色生香的詞,本地人說得痛快酣暢,外地人看得眼花繚亂。
   “圪”字還可以用作形容詞,很小的顆粒叫“圪森”,稍大點兒叫“圪渣”,再大點兒叫“圪瘩”,突出叫“圪尖”,彎曲叫“圪溜”,蔫了老了叫“圪朽”,吝嗇叫“圪慫”,將就叫“圪且”,啰嗦不靠譜叫“圪嗒”。還可以用作量詞,比如“一段段”叫“圪節(jié)節(jié)”,一頭蒜叫“一圪堵蒜”,一把瓜子叫“一圪抓”瓜子。還可以用作象聲詞,比如“圪吱”一聲、“圪噔”一下,不一而足。一個“圪”字,無處不在,卻又不可替代,散發(fā)著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耙粋€圪字走天下”,尤其是在異地他鄉(xiāng),此字一出,如相互辨認的暗號,聽者不由得脫口而出“老鄉(xiāng)哇”,兩個陌生人的距離瞬間被拉近,傾刻間便可能稱兄道弟了。
  
   四
   除了“圪”字,巴盟話里,還有一些頻率特別高的字詞。比如這個“日”字,用處也是非常廣泛。形容對一件事過于較真或令人稱奇,叫“日懸”,形容一個人能干叫“日能”,形容一個人聰明叫“日靈”,形容一個地方不干凈叫“日臟”,做壞事叫“日害”,事情急促叫“日緊”。還有一個詞,叫“日屁”,第一次聽到是四爹說的。當時,我只有幾歲,大家一起端著盆在地里刨籽瓜,正在干活的弟弟說他要上廁所。四爹說,荒灘野外,你就擱旁邊的渠棱后解決一下吧。弟弟說,怕人看見,徑自鉆入了葵花林里。四爹邊看邊笑:豆大個孩子,這么日屁。我不懂是什么意思,以為是四爹在說臟話,罵弟弟偷懶,但看四爹表情似乎又不像,于是一臉迷茫地詢問身邊的父母,但他們支吾半天也沒給我解釋清楚。多年后,當我的生活中,開始頻頻出現(xiàn)“矯情”這個詞時,我突然想到了幼年時聽到的那個“日屁”?!叭掌ā?,有調侃、略帶嫌棄的意味,大約是過于矯情的意思。而今,這個詞年輕一代并不熟悉,已經(jīng)很少再聽老一輩人說起。
   使用頻率高的還有一個“甚”字。干甚,吃甚,作甚,玩甚,甚意思了,甚東西了,甚時候了,甚事情了……“甚”字,干脆利落,總是不經(jīng)意間從巴盟人嘴里冒出,貫穿著巴盟人的日常生活,可以毫不夸張地說,一個巴盟人一天能說幾十個“甚”字。
   老一輩的巴盟人,還將鞋子叫作“孩”,買“孩”,洗“孩”,穿“孩”。曾經(jīng)在青城讀書時,我某天從上鋪跳下來,滿地找鞋子,邊找邊脫口而出:“我的孩呢?”此語一出,把東部區(qū)的舍友嚇了一跳,趕忙向她們解釋,聽明白后,她們集體哄笑。從此,她們總是有意無意地學我說話:你的“孩”不如我的“孩”好看,周末,咱上街買“孩”去吧。
   巴盟人還喜歡用重疊詞,由名詞、動詞、形容詞詞根重疊而成。比如“咋來來”,去“哪圪來來”,“溫吞吞”的水,“軟溜溜”的油糕……張口即來。想讓一個人安靜會兒會說,“悄悄兒”;形容一個人個子矮,會說是“小個個兒”;命蛋蛋、花眼眼、馬鬃鬃、小凳凳、道衩衩、圪嶗嶗、豆莢莢、炭倉倉、鐵鏟鏟……在別的地方,這樣的重疊詞或許是兒童的專利,說出來顯得奶聲奶氣,過于軟萌甜膩,但在巴彥淖爾,不論年紀大小,類似的詞如一尾尾魚,自然而然從人們口中游了出來,聽來倍感親切,生動詮釋了西北人民率真樸實、熱情豁達的性格特點。
  
   五
   當然,巴盟話中常見的四字詞語,才是精粹所在。在平時聊天中,如果有人總是帶著四字成語說話,會讓人覺得是咬文嚼字,顯得矯情做作。但在巴彥淖爾,幾乎每個人都是四字方言的代言人,這些四字詞,如經(jīng)年累月提煉沉淀下來的夯土,衍生出不同的語感,非但不讓人反感,還會拉近距離、增添風趣。
   提到大中午,我們會說“亮紅晌午”,非常不平的地方叫“圪丁溜旦”,墻邊拐角叫“圪里圪嶗”,不知不覺叫“圪低打摞”,缺乏自信叫“圪低圪縮”。形容行走過程中有障礙叫“碰頭切砍”,形容一個人沖動不管不顧叫“一撲二砍”,形容一個人不誠實叫“鬼迷六眼”,赤身裸體叫“紅麻不溜”,不聲不響叫“悄迷個怵”,上下抖動叫“抖皮撂草”……幾乎每句話里,都會夾雜著這樣極富特色的四字詞語。我媽雖然沒念過書,但對這樣的四字詞語亦是運用嫻熟,上了年紀后,她常常這樣形容自己:真是老了,一天天的少魂忘事,說話咬油喃水,走起路來七拐八趔,豁牙半齒吃不成個好飯,胖眉腫眼睡不上個好覺。這樣的四字詞語又常常疊加使用,爆發(fā)出獨有的鮮活與力道,溫柔敘述時,如一個個玉珠落盤,清脆動人,激烈吵鬧時,又如一串串爆竹,耳畔轟響。巴彥淖爾的傳統(tǒng)劇目《王婆罵雞》,便是巴盟話的集結,里面的王婆,因為丟了一只雞,用生動的方言將形形色色的偷雞賊“罵”了一遍,妙趣橫生、百聽不厭。
   巴盟人還喜歡說順口溜,也叫串串話。巴盟人好飲酒,嘴邊常掛的一句便是:咸菜一盤,喝個沒完。在酒場上,各種順口溜時不時地從大家口中蹦出,一時間,場面熱烈。這邊一位說:大紅公雞窗臺上臥,不為喝酒為紅火。此語一出,大家紛紛舉杯。輪到下一個,繼續(xù)說: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舔一舔。大家又是一杯下肚。到第三人時,又來一句:人生難得幾回醉,要喝就要喝到位。于是乎眾人再次一飲而盡。若干活色生香的串串話,被酒水完全激活,一咕嘟一咕嘟在人們的唇邊盡情綻放,將當?shù)氐木莆幕宫F(xiàn)得淋漓盡致。
   而我從小,聽得最多的是媽媽的教導之語。大字不識幾個的她,說起一些串串話,張口即來。什么“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吃人碗飯,由人使喚”“吃米不如吃面,走親家不如住店”“香油調苦菜,各自取心愛”“繡花枕頭一包糠,驢糞蛋蛋面面光”“正愁的不愁,愁烏拉山上沒一塊壓菜石頭”……這些原生態(tài)的諺語或是順口溜,有長有短,活潑生動又簡潔明快,詼諧幽默又意蘊悠長,飽含濃郁的地方特色,內容涵蓋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河套人民的智慧結晶。
   時代在發(fā)展,社會在進步,隨著普通話的推廣普及,很多方言已經(jīng)不知不覺淡出了我們的生活?,F(xiàn)在好多孩子已經(jīng)不知道一些方言的用法,說得更少。好在,巴彥淖爾有一批專門研究河套方言的傳承者,他們“寧舍一頓飯,也要把話串,寧舍一頭牛,不舍順口溜”,或現(xiàn)身演說,或著書研究,正致力于將這一原生態(tài)的民俗文化記錄珍藏并發(fā)揚光大。2022年,集歇后語、爬山調、漫瀚調、串串話、綴詞等于一身的河套順口溜升級為內蒙古自治區(qū)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學會巴盟話,走遍天下也不怕”,這是巴盟人熟知的一句順口溜,充分體現(xiàn)了巴彥淖爾人的文化自信。而今,魅力獨具的河套文化,早已成為綻放在北疆文化園中的一朵奇葩。

共 3897 字 1 頁 首頁1
轉到
【編者按】這篇散文恰似一幅鮮活的巴彥淖爾文化畫卷,筆觸細膩,內容豐富,情感真摯。從河套地區(qū)移民歷史講起,展現(xiàn)巴盟話的形成,凸顯鄉(xiāng)音承載的歷史記憶與文化傳承。深入剖析“圪”字的萬能用法,盡顯巴盟方言的豐富獨特與濃郁鄉(xiāng)土氣息。介紹“日”“甚”“孩”等高頻字詞、重疊詞及四字詞語的運用,詮釋西北人的單純樸實與熱情豁達,四字詞語更是巴彥淖爾文化的生動體現(xiàn)。巴盟人的順口溜,簡潔明快、詼諧幽默,蘊含智慧與生活哲學,河套順口溜升級為非遺更顯其文化價值。文章最后關注方言隨時代發(fā)展逐漸淡出,而傳承者們努力記錄珍藏并發(fā)揚光大,體現(xiàn)作者對巴彥淖爾文化的熱愛及對傳統(tǒng)文化傳承的關切。以巴盟方言為切入點,深入挖掘巴彥淖爾的歷史文化、民俗風情和人文精神,讓讀者深刻認識和理解這片土地,既是對方言的闡述,更是對巴彥淖爾文化的贊美與傳承呼吁。佳作共賞,力薦閱讀?!揪庉嫞簻厣膲粝搿俊窘骄庉嫴?精品推薦202408100020】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溫莎的夢想        2024-08-10 06:49:25
  作者以細膩的筆觸、豐富的內容和真摯的情感,深入剖析了巴盟話的特點、形成歷史以及其所承載的文化內涵,展現(xiàn)了巴彥淖爾的民俗風情、人文精神和文化價值,同時表達了對傳統(tǒng)文化傳承的關注與呼吁。拜讀,學習!
2 樓        文友:西山腳下        2024-08-10 09:16:54
  本文初讀后感覺巴盟方言好難讀,再讀后感覺每句方言都是一種生活的沉淀和文化的傳承,即細膩又上口。全文布局合理、主題鮮明、節(jié)奏明快,讀起來朗朗上口,好文推薦,力薦品讀。
3 樓        文友:小豬她爸        2024-08-10 11:50:16
  感謝賜稿寧靜社團,期待精彩繼續(xù)。佳作欣賞,已向精品審核組申報!
一本正經(jīng)說胡話,嬉皮笑臉吐真言。
共 3 條 1 頁 首頁1
轉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