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籬】把橋搬來鑒賞(散文)
一
腦子里,永遠(yuǎn)住著一個美好的事物——橋。這可能與我的老家村名叫“南橋頭”里有個“橋”字有關(guān)吧。遇到橋,我都要注目鑒賞,在橋上走一走,手扶橋欄把摸一會,或有意在橋上擺個姿勢,讓自己也成為橋上的風(fēng)景,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今天就把記憶的橋搬來鑒賞一下吧。
南橋頭,一定有橋。曾經(jīng)進(jìn)出都是沒水橋,1969年飛起一座橋,叫“九大橋”,是在第九次黨代會期間建起的。單孔石拱橋,孔徑30多米。那是我見到的第一道虹,第一個噴薄而出的半個太陽。那時我小學(xué)高年級,學(xué)過毛澤東的“一橋飛架南北”,就用九大橋來理解橋的壯觀和詩韻。九大橋,啟蒙了我觀橋的詩意,碧水上飛虹,煙柳畫飛橋,小橋流水人家,一池荷葉小橋橫……凡啟蒙,都想到老師,我受到的啟蒙,是載著詩句的橋。如今,我還認(rèn)為,橋和文學(xué)有著無法分割的聯(lián)系,甚至讓我固執(zhí)地認(rèn)為,要成為詩人,一定有一首“橋”的詩歌,作為成名作或處女作。因為橋孔不僅穿過了風(fēng)和水,更有人生的內(nèi)涵。踏過一座橋,距離理想就切近了一步。我考學(xué)走出村子,就是從九大橋經(jīng)過,也在橋上做著和故鄉(xiāng)的暫時告別。想家了,先想到橋,橋的盡頭就是家。橋,就像一個坐標(biāo),一切仿佛是因橋而生,因橋而醉。
說到“小橋流水人家”,在我心中勝過任何一句詩,這句詩,讓我有了倍加喜歡的感情。我的村子,自西北流過一條河,環(huán)了村子南和東,蜿蜒曲折五六里,沿岸民居幾百家。在我的記憶里,河上的橋不下七八座,皆木樁打入河泥,上架圓木,古樸而典雅,洪水來襲,橋毀斷路,村民再抬木重架。橋在村民的心中,就是謀生的路,是家和土地的節(jié)點。簡單的木橋,也給我以啟迪。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生活不會因遇挫受阻而無措。橋,就像宗教里的一道符,是用腳可以讀懂的秘文。生活的信念無形,橋能詮釋這種抽象,橋是此岸與彼岸的踏板,跨越了距離。
河外的風(fēng)景,從未因斷橋而被冷落。農(nóng)人趁著晨曦過橋勞作,吃飯時踏橋而歸。我的老屋不臨河,我羨慕,常常結(jié)伴踏響木橋,咚咚響;也把自己放平在橋面,悠悠然。在橋上張牙舞爪搖晃,看橋的搖影在水中醉醺。記不起橋上有什么故事,或許,沒有故事,詩意會填補吧。依稀記得那些在橋不遠(yuǎn)處洗衣的女人跟我們孩子喊的話——
“誰家的小子,長這么大,放在橋上讓我們‘喊喜’……”有女人開頭了,我們成了女人開涮的話題?!昂跋病笔羌亦l(xiāng)話,意思是歡喜。遇人喊喜,這是鄉(xiāng)親們的說話原則,不喊喜不說話。
“把木橋搬到你們老街去吧?!边@是怕我們搖壞了橋,我們聽得出。老街哪有什么河水,搬不去。但我們不敢辯駁。
“等娶南村的媳婦沒橋走,就在河南岸過夜吧……”南村北鄉(xiāng),這是我們村對媳婦來處的說法,這話一聽,臉就紅了,急忙跑吧,后面是一陣大笑。河水跟著笑聲翻起浪花,我們小聲嘟囔著,把你洗好控干水的衣服打濕吧。
小橋流水人家,這是美得都能攥出水的風(fēng)景,我總和我們村子的那些女人聯(lián)系起來,覺得里面還有善良的笑聲,美好的祝愿,勸誡的委婉,鄉(xiāng)鄰的溫暖。
二
不管是什么樣的橋,架起來,影照水中,橋板擎著人們的腳步,扛起了多少人的生活。我對架橋人特別敬佩。要想富先修路,要想走出去先造橋,這樣的信念,自古就在中國人的心底扎根,于是,中國成了橋的王國,各式各樣的橋,蔚為大觀。我那時小,記不住那些村民修了這些并不能記載于歷史中的木橋,但我心中始終惦念著那些無名的架橋人。
星橋他日創(chuàng),仙榜此時開。這個詩句,就把修橋的人列入“仙榜”。求藥成仙,有人為了延長生命;造橋渡水,有人以此為成仙之舉。更接地氣的“仙”就是造橋,就像天上宮闕,浩瀚銀漢,也要假設(shè)一座鵲橋。所以,世代那些出資造橋的人,都列在“仙榜”。他們是在尋找成仙的可行之路。這不是不得成仙長命萬年而退尋其次,而是一種人生態(tài)度,是生活的慈悲心,善行善舉,浪漫而切實。沒有趙州橋,有誰記得李春的俗名?江南水鄉(xiāng)周莊的富安橋,在周莊人的心中依舊刻著巨富沈萬三弟弟的名字沈萬四。就連木匠的祖師爺魯班,第一件作品并非是小板凳,也不是云梯,而是在洨河渡口造了一座橋,令黑蛟再也不能翻船。水上的文明載體就是橋,凡是有橋的水上,都載著早期的文明。我讀《詩經(jīng)·伐檀》,“置之河之干兮”,心中就問,是否是在造橋?多少人的名字被歷史的塵煙湮沒,而造橋人的名字,永遠(yuǎn)刻在一座橋上,就連那些“伐檀”人的名字都還在河的岸邊。當(dāng)然,此后人們對造橋有了更豐富的理解。怎樣把橋架在一個人的心里,憑空不能飛,架一座橋,連接兩個人的心。有著更大格局的造橋人,他們造橋是為了走進(jìn)千萬人的心和家。我的鄉(xiāng)鄰都懂得,搖壞了那座橋,媳婦就不能渡橋而來。她們是在我們孩子心中烙下善行可達(dá)對岸的美好意念。
前幾年,我得了冠心病,醫(yī)生給我做造影,跟我說要做個支架,我說就是“搭橋”么?醫(yī)生說,沒那么嚴(yán)重。我能接受搭橋,并不恐懼,可能與我對橋的好感有關(guān)。
造一座橋,建一座廟,成一樁婚姻,看似毫無聯(lián)系的事情,卻成了我們對待生活的基本態(tài)度。中國人的生活理念,最初并非來自書本,更不是來自圣經(jīng),我們不斷創(chuàng)造著隱喻的文化,形成了中國獨特的文化特色。這種自信,并非是盲目的,是可以拿來呵護(hù)生命的護(hù)符。
三
橋,載著人們的腳步,卻讓人尊重。踩在腳下的,不都是被歧視,被碾碎的東西,橋就是感受腳步聲音的最好聽者。我?guī)状斡斡[周莊,幾次站在外婆橋上,腳步輕輕的,不敢踏出聲響,生怕驚動了外婆,有時候想給白墻青瓦里的外婆一個驚喜,有時候想此時的外婆正在午休小憩,一定要放慢放輕腳步。那屋是別人的外婆,也是所有人的溫暖記憶,人滄桑,橋也滄桑,踏在腳下,時光被喚回,彎腰撫摸橋上的石,月光在橋欄上百轉(zhuǎn)千回,人們永遠(yuǎn)不會玷污外婆橋。
外婆化作一座橋,靜靜地站在橋前,我展開懷抱,我想抱住那座橋。不怕游人見笑,他們的目光帶著十分的肯定,懂得我這一抱的含義和感情。
橋,不動于水上,卻成了怎么看都最生動的風(fēng)景。詩人卞之琳的那首《斷章》吟道——
你站在橋上看風(fēng)景/看風(fēng)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生動吧?互動吧?富于動感吧?哪怕我們站在橋上的此刻,樓上的人沒有看我們,我也要留下攝影,此后的橋上留影,逃不出我們反復(fù)回憶和鑒賞的目光。不必在照片后面寫某年某月某日攝于何處,橋會一下子把所有的時間地點渡到我們的眼前。
每一座橋,都有歷史,一點也不蒼白,即使史書不見經(jīng)傳,再普通的人,再普通的橋,都有某個故事。就像我老家的九大橋,我外出求學(xué)時就在橋上和母親默默相視離開的。稱不上完整的有情節(jié)的故事,但那一瞬的鏡頭始終逃不出我的記憶。即使沒有多少故事性,我都會不斷演繹下去。是橋的魅力,還是感情無法離開那座橋?橋已斑駁滄桑,情感卻凝重歷新。
每一座橋,都寄托著人們的美好寓意。還拿周莊的外婆橋來說,把一個溫暖的形象用一座橋來固定,親子之情,敬老之意,勝過說教。還拿富安橋說吧,這座橋是富裕和順安的象征。我走過青州城的“萬年橋”,一份時光不老的心念頓生,建橋者早有作古,但留下了萬年相繼的美好夙愿。我上學(xué)時,在書本上學(xué)到《我愛南京長江大橋》一課,決心做一個能夠建設(shè)那么大的大橋的建設(shè)者。也埋下了有機會就踏上這座橋的愿景,2003年,我終于讓朋友駕車從大橋上往返。那座橋是新中國建設(shè)成就的代表,我的心和祖國的進(jìn)步是一個旋律。那座橋就是一條騰飛的龍,其作用不僅僅是擺渡了人和車,也開啟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橋,將古今無隙連接起來,遇到橋,總會讓我們追古思往。那年我在南京的秦淮河一側(cè)的夫子廟流連,愛上了那座滿是文學(xué)氣息的“來燕橋”。不遠(yuǎn)處是“文德橋”,人們說,不登文德橋,就不算逛了夫子廟。我還是被“來燕橋”的芳名勾住了腳步。橋左就是曾經(jīng)詩歌里的“烏衣巷”,烏衣巷早不在,巷子里的“來燕堂”也是復(fù)舊的建筑,只有這座來燕橋依然勾起太多的美好意象?!稗D(zhuǎn)過橋頭人忽見,玉蘭燈火照羅裳”,橋上無人過,更不見當(dāng)年粉脂玉人,可明明有身影如李香君?!皝硌唷敝皇菍δ蔷洹芭f時王謝堂前燕”的輕喚,一喚而時光亂,橋邊的銀杏和細(xì)柳,似乎只為燕子筑巢而陳設(shè)。來燕橋上扶欄憑望,空懷古人,有失落,也有縹緲相見的模糊,有了詩意,那句“問燕子來時”的詩句,似乎就是橋的主題。王謝曾立橋問,白居易曾道“秋燕獨蹉跎”,最喜相守的是東晉驃騎將軍紀(jì)瞻,橋側(cè)建府邸,只候來燕。
文化都載于史書,史書浩繁,如何翻到那一頁?歷史的,文學(xué)的,經(jīng)典的,情懷的,站在橋上會同時涌來。一個人不懂得鑒賞的人,一旦上橋,橋會打開一切,教會我們鑒賞。來燕,來春,來一段最美的時光……來燕橋永遠(yuǎn)帶著呼喚美好的寓意,成為一座南京城最浪漫的去處。
四
橋是文化,千型千態(tài)。我站在山東棲霞太虛宮里的“窩風(fēng)橋”,讓我懂得了道家的修養(yǎng)。橋是建在水上,但橋也建在旱地。這橋就等于一座“心橋”能渡水,也渡人的思想。風(fēng)行橋上,心可釋風(fēng)。我認(rèn)為,這也是一種格局。世上的鑒賞,沒有一種現(xiàn)成的理論,是心橋,就要用心感悟。
相思苦,其實,更有一種苦,比相思更苦,那是相憶苦。我?guī)状翁み^盧溝橋,橋上的石板,已經(jīng)光滑如鏡,但我看每一塊光滑的石板都刻上了斑駁的苦難。盧溝曉月,成了傳說;彈坑創(chuàng)傷,是盧溝橋近代的屈辱記憶。這座橋,是景點,只適合默默地走,就像走在一段沉痛的傷口上。
提倡“書讀百遍”,橋也是一部最立體的書,讀百遍,未必參透橋的意義和風(fēng)情。帶著鑒賞的眼光,讀讀身邊的橋,橋上有曾經(jīng)的鄉(xiāng)愁,有時光的節(jié)點,有古今的精彩,也有沉重的歷史。每一座橋,都是歷史的,不必虛構(gòu)情節(jié),讓踏橋的人穿越;每一座橋,都是未來的,站在橋上,就是當(dāng)下的風(fēng)景,更能讓橋載著夢想遠(yuǎn)行。
一個人的鑒賞力,與歷史有關(guān),也關(guān)系著未來,能走很遠(yuǎn)。
一個善于欣賞別人的人,一定是一個豐富的人;一個懂得鑒賞橋的人,也一定是有著高度審美的人。讀我登上的橋,有了這個感悟,分享于大家。
2024年9月19日原創(chuàng)首發(fā)江山文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