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園】劉紹寬在張家堡的歲月(散文)
劉紹寬在張家堡的歲月
劉紹寬(1867-1942),字次饒,號厚莊,近代溫州地區(qū)著名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出生于平陽白沙劉店(現(xiàn)龍港市劉店社區(qū))的一個書香家庭。祖父劉煥章,國學生,娶張家堡楊配篯二妹為妻;生父劉慶祥,字玉溪,縣學廩生,善篆刻,娶薛家橋薛小漁之妹為妻;嗣父劉銘新,童生,娶楊配篯之女為妻。
劉紹寬二歲隨嗣母寄居張家堡外家,他自幼聰慧,又深受大夫第濃厚文化的熏陶,成年后在張家堡開設私塾多年,培養(yǎng)了包括王理孚、楊悌、殷汝驪等眾多優(yōu)秀門生。庚子“神拳會”事件后,劉紹寬逐漸在地方治理領域嶄露頭角。光緒三十年,他前往日本游學,深入考察學務,撰寫了重要著作《東瀛觀學記》。歸國后,他致力于平陽和溫州的新式教育事業(yè),成為推動溫州教育進步的堅實力量。在朝代更迭的動蕩歲月,他積極參與地方治理,展現(xiàn)了非凡的責任擔當,勵精圖治,成就斐然,為地方教育和治理做出了卓越貢獻。
1919年劉紹寬移居平陽白石街,他羈旅外家五十年,他和他的子女在張家堡生活成長,這片沃土不僅是他成長的搖籃,更是事業(yè)騰飛的優(yōu)質平臺。他耗時超過半個世紀的《厚莊日記》,不僅是他一生軌跡的翔實記錄,更是一部鮮活的歷史檔案,詳細記載了眾多人物故事與時代變遷,為后人探索研究溫州近代歷史文化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一、暮云親舍
劉紹寬出生于1867年11月8日,次年生母薛孺人因病去世。在征得母親楊老孺人的同意后,劉慶祥把不滿兩歲的兒子過繼給已經四十三歲的大嫂楊氏。楊氏系奉直大夫楊配篯公四女,二十七歲丈夫去世,膝下無子,為了照顧翁姑,她節(jié)哀奉養(yǎng),盡孝婦道。當時家道中落,楊氏變賣自己陪嫁的金銀財寶,用換來的四百余兩銀子來輔佐家用和孝養(yǎng)翁姑,展現(xiàn)了非凡的堅韌與賢德。
張家堡后倉大夫第楊氏是平陽的名門望族,自楊配篯1861年去世后,楊家因帶領鄉(xiāng)紳抗擊“金錢會”的功績,成為江南垟?shù)纳鐣幕涣髦行摹?br />
1868年,為了把嗣子撫養(yǎng)成人,培養(yǎng)成才,嗣母楊氏決定攜帶劉紹寬到張家堡大夫第居住,楊氏中年撫子,得到兄弟們的關愛,使得劉紹寬能在這樣濃厚的書香氛圍中成長。劉紹寬與楊家的這層先賦性關系,為其日后文化資本的累積和關系網絡的拓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1873年,劉紹寬與表弟慕侃(字子訚)從楊琴舟(名紹聞,字輿巽,榜名佩言,歲貢生)先生學句讀。從此與表弟子訚同學十四年。舅父楊純約、楊鏡澄對他始終關愛有加。
1874年,從楊省三先生學。先生名佩箴,張家堡人,縣學附生。
1877年,從楊巽卿先生學,先生名佩琛,張家堡人,縣學附生。
1878年,后倉大夫第因人丁興旺和眷屬傭人增多而分家,為了讓劉紹寬潛心研讀,楊母攜他賃居距舅家約一百公尺的中倉楊玉笙宅西廡,從此走讀于后倉舅家,時年從周穆生先生學。
1879年,三舅母項孺人請來精通八股文的侄兒項雨農(名廷騏,小南人,歲貢生)給兒子楊慕侃與外甥劉紹寬共同授課,二人互相切磋,學業(yè)大進,準備向科舉考試發(fā)起沖刺。
1883年,為進一步提升楊慕侃的學業(yè)水平,三舅父聘請了瑞安許黼宸(瑞安人,己丑科舉人)先生專門教授他們駢文技巧。同年四月,劉紹寬參加縣試,經過四場考試,獲得“總案第一”,受到知縣湯肇熙欣賞,同年六月,在府試與秋院試中,劉紹寬和楊慕侃均以卓越成績脫穎而出,一同考取了邑庠生。
同年秋,劉紹寬隨從平陽訓導吳承志治考據(jù)學。同年北港周錫光(字幼康)從學楊鏡澄,從此成為好朋友。同年冬,劉紹寬與鰲江紳商陳壽民胞妹陳氏夫人結婚連理,正所謂“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雙喜并至,使年逾六十的老母親樂開了懷,高興地說:“汝能自立,吾無憂矣”。
二、苜蓿生涯
1885年,楊家請來新科拔貢周恩湛給楊慕侃和劉紹寬等授課。楊家與泰順周家歷來交好,周恩湛哥哥周恩煦跟楊鏡澄是好朋友,曾經師從孫衣言、孫鏘鳴、黃體芳,同年拔貢,官江蘇直州州判;楊鏡澄曾經利用文成會為好友周煥樞赴臺灣贈資助行;周恩湛弟弟周恩錡,字季蘭,精通文史,1908年在曾經在張家堡的關西小學擔任教導主任,后來他考取副貢,曾受聘為浙江省考官;周季蘭辭職了以后,他的妹妹周缊馨(順溪富紳陳少文之妻)在關西小學執(zhí)教,周缊馨先生去世時,關西國民學校學生楊夏齊、楊肅、劉振、劉勉、林劉任等曾同往南雁西洞拜挽并作誄詞。后來周恩湛兄弟和劉紹寬的通信中,都會托他向二舅楊鏡澄先生問好。
1887年,長女劉淑英出生,為了支撐家庭生計,劉紹寬在從舅楊佩華(字毓材,號湘三,清邑庠生)家開塾授課,他的第一批學生就是表弟楊慕儔(字叔同,國學生,福建巡政廳巡檢)和十一歲的王理孚(字志澄,名虬髯、髯翁,鰲江人)。王理孚出生在慕賢西鄉(xiāng)陳營里將軍垟吳家,九歲時其父王壽齡將他托在張家堡后倉姨公楊佩華家居住,拜楊鏡澄為師;十歲從楊玉笙學句讀;自從拜劉紹寬為師后,先后五十年不易他師。后來成為平陽地方名人和鰲江開埠先驅。
張家堡地方鄉(xiāng)紳云集,文風昌盛,私塾遍布前倉、中倉和后倉,除了張家堡前輩楊琴舟(名紹聞,字輿巽,榜名佩言,歲貢生)、楊湘舟(名紹葆,字以芝,榜名佩藻,歲貢生)、楊穆如(名大涵,字蓀庭,榜名熙春,附貢生,六品明經)和楊巽卿及楊省三等塾師外,還時常邀請項雨農、陳錫琛、鮑銘書、朱子昭等名師前來授課,許多江南垟富紳子弟慕名送來讀書,但這也給劉紹寬的私塾生涯帶來很大的壓力。
1888年正月,為助力楊慕侃攀登科舉高峰,楊鏡清邀請瑞安金晦(名鳴昌,字志曾,一字稚蓮,號遁齋)到大夫第為慕侃授課。金晦以其淵博的顏李之學及卓越的算學造詣,聲名遠播,吸引了眾多江南垟?shù)膶W子,如劉紹寬、黃慶澄、鮑銘書等紛紛前去求教,在金晦的指導下,劉紹寬的知識和學業(yè)大增,世界觀也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
同年在舅父楊鏡澄的引領下,劉紹寬拜見了太仆孫衣言和平陽縣令湯肇熙。這一年年他開塾于楊慕儔家,學生有楊慕儔、王理孚和內侄陳毓琦。同年次女劉念萱出生。
1889年,劉紹寬在舅父的推薦下,赴瑞安向黃紹箕、孫詒讓等名紳請教。這一年的學生增加了表弟楊慕侁(冊名灝,字筱蓉,國學生,希政司經歷)。同年十月初七,嗣母楊太孺人因病去世,享年六十三歲,二十三年的撫養(yǎng)之恩,讓劉紹寬一生敬拜。
1890年,三女寶璁出生,劉紹寬在中倉自家開塾,學生增加了表弟楊慕價(名瑞春,號季藩,國學生,兵馬司吏目)和高景盛。同年他從吳濟庵先生習算術;好友黃慶澄移居上海,特地為他訂購《申報》,以拓寬視野。
1891年,在仲舅父楊鏡澄家課其子慕佺,王理孚等仍從附讀。是年認識瑞安陳志三、泰順周麗辰兩先生。
1892年,在家授徒,從學者理孚、毓琦、曹澍(留學日本,舉人)等十一人。八月十六日,生父劉慶祥去世,留下年幼的同父異母的弟弟劉紹瑀(字仲琳,小名福泉)和劉紹宸。
1893年,開塾中倉味義根書齋,學生有曹澍、陳云章、白玉振和弟弟劉紹禹。
1894年,開塾大舅父文林郎楊純約家,學生有表弟楊悌、弟福泉、內侄陳毓芝和白玉振。七月赴省城省試,九月十一日長子出生,因劉紹寬當時在縉云回家的途中而取名縉生。同年母楊太孺人奉旨旌表,入祀節(jié)孝祠。
1895年,開塾中倉味義根書齋,學生陳毓芝、白玉振、吳玉階等10人,殷汝熊續(xù)來請業(yè)。時年其好友鮑銘書在張家堡授徒,寓居張家堡前倉。
1896年,開塾中倉味義根書齋,學生有弟福泉、吳玉階、陳云章、白玉振,新增從學林慕翰、周宏毅等共10人,是年劉紹寬補廩生。同年鮑銘書在后倉授課楊悌。
1897年,劉紹寬考取“文行優(yōu)秀”的拔貢生,并取得赴京朝考的資格,朝考路經上海,謁見陳虬、宋恕,多所請益,抵京后會晤黃紹箕、徐班侯等同鄉(xiāng)前輩,朝考后,會試總裁徐樹銘贊賞其才學。
同年劉紹寬擔任鰲江書院山長,同年長女劉淑英許配鰲江王景孚,次女劉念萱許配林官倉林俊卿(字鳳翹)。
1898年4月,劉紹寬赴京朝考,初試獲得浙江一等第九名,保和殿復試被黜,在京期間他拜會了瑞安孫、黃兩家官紳......同年,四女劉瑞麟出生。
1899年,劉紹寬因邀到縣城西隅俞蔚文宅開館。這時他萌發(fā)改革教育之志,欲約“同志數(shù)人,聯(lián)館分任教科,設十二目”,包括文字、經學、哲學、史地、數(shù)學、物理、體育衛(wèi)生、掌故、時務、詞章及應試學,把科舉時文放在最后。
同年,孫詒讓與劉紹寬初次相見,在劉紹寬早年的關系網絡中,瑞安孫詒讓是極其重要的一環(huán)。劉紹寬文教事業(yè)的起步多有孫詒讓的引領和啟發(fā),可以說孫詒讓是其早期事業(yè)的引路人和重要助力者。其中的淵源即來自張家堡楊氏與瑞安孫氏的世交背景。
三、眾志成城
1900年正月,劉紹寬開塾于舉人楊慕侃書院,學生有兩歲的慕侃兒子翼孫、楊悌、志朗、繩孫、劉福泉、宋季玉和殷汝驪(字鑄夫,留學日本,民國首屆國會議員,曾任財政部次長)。同年長女出嫁王景孚,五女劉少麟出生。
同年,平陽蔡郎橋金宗財?shù)瘸闪ⅰ吧袢瓡?,吸引大量江南垟?shù)霓r民加入,由于官府暗中支持,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面臨著極大的危險。
六月初九日,鄉(xiāng)紳報告神拳會將于七月半起事。次日楊鏡澄和劉紹寬等召集江南鄉(xiāng)紳商議,以對抗“神拳會”。會上,大家一致同意江南民團總部設在張家堡,推選楊鏡澄為民團總董;陳筱垞、黃慶澄、夏仲甫和劉紹寬為副董;陳錫琛、夏紹俅、鄭慶瀾、楊慕份、鮑銘書、陳龍光、楊樹勛、吳鶴笙、姜蔣閬、張幼明等為各都分董。會后,江南民團請來平陽駐軍首領訓練團丁,并向官府借槍五十支,各都均做好槍械準備。
六月十五日,溫州太守來平陽議撫時,召楊鏡澄、諸葛和卿、黃慶澄、陳筱垞入見。訓導吳承志認為招撫為失計,應該剿撫兼施,因為與太守意見不合而離去。次日中午,張家堡宴請團酒,與會者上百人,大家還研究制定了團練捐章。當天傍晚,拳匪二百余人過境徑往錢庫,他們要求錢庫地方擺三百桌酒,招待南下拳民。到錢庫后卻不見有人接應,金于是決定對錢庫天主教堂發(fā)動攻擊。
楊鏡澄與陳筱垞等商量后決定:第一馬上派楊君雅、劉紹寬等到江南垟各都聯(lián)絡分團的負責人,約定與官兵一起合剿在錢庫的拳民;第二派人向平陽知縣謝焯鎣請求官府干預;知縣派遣都司藍蔚廷統(tǒng)兵征剿錢庫的拳民,潘義發(fā)部駐扎錢庫,保護教堂。金宗財率拳民多次發(fā)動急攻,均告失敗。江南民團與藍蔚廷的部隊已經對拳民形成包圍之勢。金宗財見隊伍腹背受敵,在官兵和民團的聯(lián)合攻擊下,已潰不成軍,只好率部撤出錢庫,向仙居方向撤退。
后來在官方和江南民團的合擊下,神拳會首領全部落網。為了表彰江南民團的貢獻,溫州道獎勵江南民團銀牌百面,并贈送匾額,上書“眾志成城”四個大字。從此以后,劉紹寬深知家國之憂,匹夫有責。于是開始融入江南垟?shù)泥l(xiāng)紳階層,常常成為鄰里間尋求公正與和解的橋梁。每當鄉(xiāng)親間發(fā)生爭執(zhí)或糾紛,大家總愛請他出面調停。他以其公正無私的態(tài)度和深入人心的威望,總能讓各方心悅誠服。
1902年,劉紹寬開塾于楊慕份(字君雅,號晦閣,譜名君昂,郡庠生,江南鎮(zhèn)董事會總董兼學董)家,學生有楊悌、志朗、翼孫、繩孫和二女婿林鳳翹。同年,“霍亂”流行,劉紹寬的外祖母、仲母舅楊鏡澄和表弟楊慕侃相繼去世。
這一年,劉紹寬通過黃慶澄寄來的《申報》等資料,詳細了解了東西洋文化的優(yōu)越性,萌發(fā)了學習日本和西方文化的強烈欲望。
1903年9月19日,劉紹寬受學生殷汝驪的邀請,在上海震旦學院拜馬相伯為師,在校學習一個月。震旦學院是馬相伯創(chuàng)辦的一所私立大學,瑞安項渭臣總理其事。期間他同殷汝驪、楊悌、宋季玉一起參觀南洋公學。同年,他與鮑銘書在劉店創(chuàng)辦私立白沙小學。
四、游日考察
1904年正月初七日,參加楊宅祭小宗祠并飲席,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張家堡舉行張家堡迎神抬佛,劉紹寬捐款贊助。同年他擔任劉店族譜總纂。同年,劉紹寬擔任平陽中學堂教習,他購來《京師大學堂講義》作為教習模范,堂生中文分甲、乙、丙三班,西文亦分三班,亦有專修中文者,共十二班。平時他還親自命題和教授課堂。
為探索新式學堂的辦學之路,經過前期的準備,他準備在中秋之際游學日本,激動之余寫了一首:
《東游雜句》
窄襟短袖氣飄揚,年少翩翩說改裝。
我已蹉跎成老大,不妨初服到扶桑。
少不如人壯志虛,名場困我廿年馀。
此行聊補蹉跎憾,敢販新聞當著書。
東學新開法政科,卅年歐化竟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