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籬】掛在山崖上的古村(散文)
一
中國最美鄉(xiāng)村——江西婺源篁嶺,美其名曰:江南小布達拉宮。它是一座掛在山崖上的古村,縈繞著詩情,流淌著畫意,如夢如幻。來之前,看過一張張篁嶺的絕美風(fēng)景圖片,早已心馳神往,那山那水那樹那竹那曬場,清秀優(yōu)雅,漫溢著繾綣柔情。于是,我們于八月中旬開啟了一場尋夢之旅。
來到石耳山腳下,乘索道上山,因山勢不高,坐在纜車內(nèi),猶似坐在搖籃里重溫童年時光,很是愜意。以慵懶的姿態(tài)斜坐著,悠閑地望向窗外,漫山遍野綠樹成蔭,松濤翻滾,流淌著無限的蔥郁與生機;野花斗艷,若星如蝶,閃耀著自然的純美與奔放。幾分鐘便到達了山頂,篁嶺村因勢而建,盤桓于山崖上,與藍天絮語,與云彩相擁,如此曼妙,宛若童話。
下了纜車,步行一會兒,眼前一亮,出現(xiàn)了一座木制牌樓。牌樓上一副對聯(lián),黑底金字,遒勁樸拙,煞是引人注目。
上聯(lián):平陽碩德傳千古
下聯(lián):石耳清風(fēng)貫九州
這副對聯(lián)在為誰歌功頌德?且容我慢慢道來。平陽,指浙江的平陽縣,平陽縣有何特別?原來這里出了個了不起的人物,乃心學(xué)大師王陽明。王陽明大師功德無量,江西人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頂禮膜拜,那么出生于浙江的王陽明跟江西有什么淵源?第一,王陽明的夫人諸氏是江西人,他是江西人的女婿。第二,王陽明在江西講學(xué)講得風(fēng)生水起,美名遠揚。第三,王陽明憑一己之力平定了江西寧王的叛亂,保蒼生百姓,守天下太平,其豐功偉績驚天地泣鬼神。第四,他病逝于江西大余。所以明明是浙江人的王陽明,卻在江西倍受推崇。
初入篁嶺,我們有了別樣的體驗,在牌樓對聯(lián)里瞻仰一個歸去的偉大的靈魂,牌樓四周青山環(huán)繞,綠水長流,花香不絕,鳥鳴聲遠。我們在游覽風(fēng)景,也在欣賞風(fēng)景中的人,王陽明是最美的風(fēng)景,永恒的風(fēng)景。
下聯(lián)“石耳清風(fēng)貫九州”中的石耳,即石耳山脈,是篁嶺村所在位置。篁嶺村可是一塊人杰地靈的風(fēng)水寶地,自古以來盛產(chǎn)官員,而且歷代官員都秉持和發(fā)揚清正廉潔的作風(fēng),“石耳清風(fēng)貫九州”就是對其官風(fēng)的真實寫照和盛大贊譽。
二
過了木牌樓,有個不是觀景臺、卻絲毫不遜色于觀景臺的地方,可以領(lǐng)略千層梯田的美景,但此時淺秋,暑氣未退,天地間熱辣滾燙漫漶,梯田基本呈荒蕪狀態(tài),略感遺憾。若是人間四月到此踏訪,碧藍的天空下,油菜花開得歡天喜地,開成一片汪洋,轟轟烈烈,層層疊疊,波瀾起伏,該是怎樣的浩瀚與絢爛?花香引來蜜蜂、蝴蝶,與游人共翩然,想想那場景那意境,都美得令人意醉神迷。
山中負離子滿滿,輕盈踏步,每一步都像踩在云朵之上,痛快地呼吸,連空氣都是甜的,翠竹挺秀,溪水潺潺,清風(fēng)徐來,萬物可愛,無絲竹之亂耳,無苦惱之纏身,放下平日工作的疲憊,在此與清幽纏綿,美好無處不在。
走著走著,一座粉墻黛瓦的巨大祠堂矗立在我們眼前。這座祠堂祭祀的是篁嶺村的祖先,其中有兩位是這個家族中最出名的,即三國時期的梟雄——“寧可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的曹操的后人,他們是乾隆年間做過父子兩宰相的曹文埴和曹振鏞。曹氏一族聲名顯赫,此祠堂記錄了他們非凡的人生軌跡。如今這里變成了婺源民俗文化展覽館,從中可窺見婺源這一帶如“清明上河圖”般的民俗文化風(fēng)情。
祠堂的斜對面,有個觀景平臺,站在這里,可將整個篁嶺村的全景一覽無余,徽派建筑藝術(shù)風(fēng)格的庭院,古典的氣象,曬秋人家捧出了玉米、南瓜、紅辣椒等,在曬場上繽紛鋪開,五彩斑斕,奪人眼球。篁嶺曬秋,曬出了篁嶺獨特的味道,曬出了篁嶺獨特的風(fēng)情。這里不僅充盈著“詩與遠方”的浪漫情調(diào),也繚繞著人間煙火的溫暖氣息。
要說篁嶺最深邃最神秘的風(fēng)景,當在那條密布古老樹種的蜿蜒小道上,其中有兩棵,尤其令人驚嘆萬分???,眼前赫然聳立著一棵偉岸壯碩的大樹,它就是高壽1200歲的楓香樹。樹干高達近30米,樹枝凌空,氣勢如虹,枝繁葉茂,濃蔭覆蓋了附近的小廟——五顯廟,是當今世界上罕見的古楓香樹。遠遠望去,這顆古楓香樹像是整個村落的守護神,守護著篁嶺的近千年歲月。它慣看春花秋月,目睹世世代代村民的悲歡離合,見證了古村近千年的發(fā)展史。仰望古樹,低頭沉思,禪意裊裊,內(nèi)心變得寧靜、恬淡與幽遠。細碎的陽光透過枝葉灑落一地斑駁,撫摸著粗糙的樹皮,猶似穿過時空的隧道,瞬間千年,恍然如夢。
不遠處也傲然挺立著一棵龐大的古樹,其根部像虬龍一樣盤旋,又像巨蟒盤臥,這就是國家一級保護樹種——紅豆杉,它是樹中“大熊貓”,也1200歲了。紅豆杉滿樹滄桑,渾身布滿光陰的年輪。我繞著這棵樹轉(zhuǎn)了一圈又一圈,慢慢讀它,讀它在漫長歲月中的成長故事,也讓浮躁的內(nèi)心得以緩緩沉淀,漸趨安然。它安靜地站立著,無聲無語,我卻感受到了它深沉的呼吸,感受到它對這片土地的熱愛,感受到它對古村的深情。不懼風(fēng)雪,笑迎寒暑,它以堅如磐石的姿態(tài),表達對生命的珍視,對信念的堅守。
三
兜兜轉(zhuǎn)轉(zhuǎn),五桂堂的二樓就是傳說中篁嶺村最美打卡點,可以全方位無死角地拍出超美大片,我雀躍般加入擺拍行列,身穿一襲米白色綴著暗色小花的連衣裙,披著梵高的“鳶尾花”絲巾的我,與古村的氣氛格調(diào)很是協(xié)調(diào),“咔嚓咔嚓”,老公樂此不疲,為我定格一個又一個醉美瞬間。
二樓的角落,有一個用木頭做成的滑輪組,方便把一樓的糧食拉上二樓,那時沒有高科技,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他們“四兩撥千斤”,巧妙解決了生產(chǎn)生活中的一道道難題,化復(fù)雜為簡易,化繁重為輕松。
五桂樓旁邊有個怪屋,人行屋頂上,發(fā)現(xiàn)這房子完全是180°的大顛倒,里面所有的器具擺放都是倒過來的,太不可思議。原來這怪屋的房頂是用地磚的圖片紙鋪蓋,并把桌子和椅子也倒掛訂在地磚天花板上,同時地板鋪的是天花板圖紙。當人進入時感覺像似倒立走動。
有個小院與怪屋相連,院內(nèi)葫蘆形的池塘別具一格,池塘后有座彩色樓閣——“怡興樓”。作為婚俗打卡館,樓里樓外的雕刻栩栩如生,細膩動人,無不充滿古典美。最與眾不同的就是大廳里面的藻井,不像普通房子的卷棚頂或人字頂,卻像古代戲臺一樣的攢尖頂,展現(xiàn)了建筑藝術(shù)的奇絕之美,令人嘆為觀止。
順山勢往下,沿著天街往前,遇見一面網(wǎng)紅地圖墻,真是一幅逼真漂亮的祖國地圖,令人一見即生愛國心、自豪情:此生何其有幸,生于華夏,盛世安穩(wěn),幸福綿延。再往前,到了曾經(jīng)的篁嶺郵局,老式的郵箱、老式的信封、滿眼的郵政綠……不禁感慨萬千,我想起木心的小詩《從前慢》: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
從前的慢時光,映射出愛情最美好的模樣——情比金堅,一生一世一雙人,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在這個飛速發(fā)展的時代,“從前慢”的日子一去不復(fù)返了,有多少人還能白首不相離?又有多少人貌合神離,同床異夢?在物質(zhì)生活愈發(fā)富有的當下,到底是令人欣喜,還是讓人傷感呢?
四
特別喜歡徽饒驛道的古巷深深,臺階悠長,這是古徽州到上饒的古老驛道的一小部分,可以想象以前的人們在驛道上日夜奔波的身影,他們或是求學(xué),或是經(jīng)商……耳畔似有馬蹄聲聲,從時光深處傳來,經(jīng)久不息。時光從不停留,驛道磚石的凹凸不平的質(zhì)感和風(fēng)雨苔痕,疊加過古人多少腳印,流淌過多少汗水和淚水?
來到一大戶人家,這家門樓本身還是一個牌坊。中間的青石上面刻著“圣旨”二字,原來是乾隆皇帝御賜給篁嶺村上的名人曹文埴的,很是壯觀。
以木雕極致精美取勝的一處宅子,名叫“虛竹軒”,建筑的左上方雕刻的是“趙子龍救阿斗”,左下方是“關(guān)公送嫂”,中間上半部分是“九代同堂”,下半部分是“文武百官圖”,右上方是“周文王打獵”,右下方是“狀元及第”。雕刻技藝爐火純青,每幅圖都敘述著永恒的傳奇,傳達著“誠信”“勇毅”“保家衛(wèi)國”“讀書立志”的思想和人生信仰,催人奮進,令人動容。
最令人心神蕩漾的,是“花溪水街”,由燈籠組成的四個鮮紅大字,在陽光照耀下艷麗奪目,熠熠生輝。這里就是整個村美得窒息的地方。整個水街是坡形的,一條小溪穿街而過,溪水兩岸花開簇簇,芬芳撲鼻。隨著溪水從上游往下游奔騰,飛濺起團團水霧,仙氣彌漫,美如仙境。兩岸有咖啡屋、茶室、漢服館……
有家咖啡屋,名叫“匆匆那年”,浮動著舊時光的氣息,一支老歌正裹挾著濃香的咖啡飄搖而至:
每次走過這間咖啡屋
忍不住慢下了腳步
你我初次相識在這里
揭開了相約的序幕
……
千百惠用純情、傷感的嗓音,演繹著千回百轉(zhuǎn)的歌謠,讓人淪陷在曾經(jīng)的青春時光里,淪陷在曾經(jīng)的情感世界里。
如歌如賦的篁嶺,讓人過目不忘。一眼千年的古村,這里的一切是古老的、悠遠的,又是清新的、切近的,是厚重的、質(zhì)樸的,又是縹緲的、靈動的。篁嶺,夢中的村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