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籬】小菜園邊上的荷(散文)
一
在膠東的農(nóng)村,自土改以來,每家都會分到幾厘幾分的地塊,在村口,在河邊,人們叫“小菜園”,在農(nóng)家的小菜園里,密植各種菜蔬,極大地利用著小菜園的邊角,我父親就每年在小菜園的邊上,在近河的一面土坡上栽植著洋芋,洋芋的根叫“芋頭”,芋頭不是南方人說的紅薯,我老家人喜歡,就稱洋芋為“荷”,省去“花”字,洋芋不開花,但在農(nóng)人的心中,那就是豐富貧窮日子的花。芋頭葉子肥肥的,看著就有大富大貴相,不是花,勝似花。老家人形容葉子長得好的都說“肥透透”的,芋頭葉子是第一肥,甚至干脆叫洋芋是“肥荷”。
需要說明的是,有的地方把土豆稱作“洋芋”,我的老家不這么叫,土豆叫“地蛋子”,洋芋就是芋頭。
芋頭的學(xué)名叫“芋艿”,老家人不喜歡這么叫,不知為何。
稱洋芋為“荷”,是受到村東的小河里的荷花的影響,也有人稱“旱荷”。荷花在我老家屬于稀罕的水中之物。離老家6里地的赤山有荷花灣,鄰居六母的二女兒紅姐嫁給赤山人,便在荷花灣挖來幾個藕,插在小河,于是,小河有了生機。
河岸上有一片種麻的地,下面的河底是泥淖,適合荷花生長,不過只那么一溜兒。盛夏到了,人們常去小河樹下納涼,看著荷花納涼,很有情調(diào)。肥肥田田的荷葉,擎著露珠,荷箭竄上來的時候,荷花含苞,早有蜻蜓站在上面親昵。誰都愛惜這片風(fēng)景,沒有誰采一朵荷花插瓶。
洋芋的葉子,和荷花的葉子,簡直是雙胞胎,粗而健碩的葉莖,就像仙鶴的脖頸,努力舉著一片葉子,葉子呈盾形,泛著濃綠,略帶一點點隱約的白色,微微蜷曲著,好像就為了承接著雨露,微雨時,我們孩子也閑不住,跑去看葉子擎露珠,聽雨打扇葉噗噗作響,衣服濕了,并不在意,荷葉芋葉都不怕,我們怕什么。幼稚有時候可以看成是浪漫,兒童的時光,無需多么精致,都是最有趣的。
好像自從有了荷花,沿河的小菜園鋪天蓋地,有了洋芋。我父親就在小菜園邊上,栽上了洋芋,他說,洋芋結(jié)個小芋頭,根須不欺負(fù)地里的菜,長出來就當(dāng)園子的綠柵欄,防止那些鴨沒事就進地逛,他還真的把洋芋的莖用草繩圍系起來,其實他是怕倒伏。他是一個拄拐走路的人,這點事,是他的興趣,喜歡把小菜園打理精致點,哪怕是一個土坷垃,他都要敲碎,自然長出的菜蔬要規(guī)規(guī)矩矩的。
二
小菜園靠河一邊,是一個斜坡,下大雨泛大水時,常常會被淹,父親刨來路邊的拽倒驢野草護堤,但這草到了河岸,并不履行使命,大水一沖,都隨流而去。于是,父親就插上洋芋了。
插芋母還不限于自家對應(yīng)的那部分,左鄰是順叔的,右鄰是亭子家的,統(tǒng)統(tǒng)插芋。菜園主人進園,父親就解釋,意思是,如果水沖不走,到老秋,在誰園邊的就誰刨去。自然鄰居很開心,還萬般感謝。父親還跟人家解釋,權(quán)當(dāng)種荷看了,鄰居進園,沒事就湊近父親抽旱煙聊閑話,多了一份自在。
我常常想,父親在村里還受人尊重,并不因腿疾而被看不起,可能和父親想著別人的好處有關(guān)。
遇到干旱的年頭,芋頭難有大豐收的可能,洋芋和荷花一樣有吸水性,父親很犯愁,我是不靠譜的孩子,總覺得從河浜摳點副食不大光彩,河浜雖窄,也是集體的地兒,這是侵占。我不懂父親過日子的愁,那些年份,口糧不夠,多種幾棵洋芋,自然可以填補一下。
其實,父親也有他的道理。水中有荷花,點綴了夏時光,坡上也有“荷”,菜地邊兒一片荷綠,上工收工的人都經(jīng)過,看著養(yǎng)眼,心里也舒服。父親喜歡用牽強的柔軟的理兒說話,并不強詞奪理。隊上的人并不和他計較,只是他覺得這樣做,一定要找個充分的邏輯。父親的這些特點,也影響了我,他屬于一個弱者,總不能以聲勢贏得別人的認(rèn)可,哪怕強者,農(nóng)村人稱很“硬辣”,也是“好好說話七分軟,不能聲高傳滿疃”(疃,是村的意思)。如何做人做事,父親是我的老師。
洋芋,在我們這也叫“水芋頭”,意思是不能缺水。父親腿不好,不能從小河提水澆園,便想出個便捷的辦法,用一根木桿,一端系上了木制的大水斗,在河岸立起了一個三腳架,木桿系于中間,水斗從河中取水,借助支點,抬桿將水潑到菜園,保證了洋芋不渴水。我們孩子覺得好玩,便經(jīng)常用水斗玩。鄰園的亭子是大青年,下工的時候,總能拉上幾個青年來干一陣子。
父親總是采摘了園子里的西紅柿,或者葡萄(未完全熟透的),犒勞青年們,人家不舍得吃,知道我父親無勞動能力,不好意思。父親硬勸,不得不嘗嘗。父親說,人家?guī)臀覀兺埔卉嚥荩瑩?dān)一擔(dān)水,都不能欠著人情,不然,不會心安。他有一句“名言”——人情的作用就是用來還的。這是中國農(nóng)村的人情往來和表達,不是狹隘,帶著最樸素的意義。父親說,別人問一聲“義叔好”(義叔是隊上人稱呼我父親的慣用稱呼),一定要點頭回應(yīng)人家“吃飯了嗎?”這明顯不符合問答的邏輯,但人情就是最大的合理邏輯,駁不倒。
父親會做地瓜或芋頭為原料的“涼凍”,常常提著半桶在菜園子里等那些青年。涼凍又叫“粉涇”(以“涇”代替,可能不確),使用地瓜和芋頭的淀粉制作而成,那些青年也喜歡。隨手掐幾莖香菜,斷幾塊蔥白,幾口下去,相當(dāng)解渴。父親看著他們吃,呵呵笑著。此時,父親又找到了當(dāng)年在朝鮮開館子的感覺了。父親去世,我回村遇到亭子,還跟我說起,義叔的粉涇太好吃。我知道,這是他以此表達對我父親的懷念。尋常一物,待人的心思到了,別人忘不了,不必滴水之恩當(dāng)涌泉相報。蓮荷出淤泥而不染,這是文人的發(fā)現(xiàn)和提煉,而我的父親說不出他種的“荷”有怎樣的品質(zhì),但身上釋放了綠意,有荷香般的品質(zhì)。
自然,洋芋豐收了,鄰園的人家都要報答感謝父親,要送一筐子給父親,父親總是擺擺手,說“我還擔(dān)心長不出個芋頭呢”,一下子就把話岔開了。能夠幫助他人,不是為了別人感激和記住,而是求得一份滿足和快樂。記得一句名言說“給與別人永遠是快樂”,那時真不懂得,送出去東西,卻收獲了快樂。這種最簡單的得失觀,就是人生的哲理。
三
每當(dāng)想起父親種洋芋的事,我仿佛看到父親站在那片濃綠之中,他也成了“荷”,成為一個讓人覺得美好的一個人。亭亭的荷,瘸腿的父親,哪里有相似點?我還是固執(zhí)地認(rèn)為兩者那么相像。
瓜菜半年糧。瓜指地瓜,也包括收獲的芋頭。吃多了洋芋,不一定覺得好吃,父親就來了俗話說——千年人參,萬年芋艿。父親改善生活,就從洋芋身上下功夫。上鍋烀,剝皮吃,軟糯香口。切成片,打湯喝,入口順滑。埋在灶灰里烤熟,勝過烤地瓜。家里來了客,尤其是年關(guān)前后,清炒一盤洋芋,白如雪,香撲鼻,食欲大增。有兩句詩寫芋艿:“芋艿當(dāng)屬半年糧,御餓曾經(jīng)是藥方?!庇惺裁此幱脙r值,我不知,但我知道這個藥方是治愈挨餓和貧窮的。曾經(jīng)的美味很簡單,在今天看來,都是尋常食物,我記得,那時,剝一個芋頭,能蘸著一點白砂糖,那可是勝過月餅的滋味的。
曾經(jīng)的那些年,人們能夠填飽肚子就算是過上了溫飽生活了,所以,只要是能吃的,都往肚子里填。如果趕上自然災(zāi)害時期,地瓜芋頭,那可是稀罕物,摸不著的。從苦日子過來的人,容易滿足。蓮荷出淤泥而不染,生活處艱難,以洋芋為荷,給個芳名,并不是聽上去順耳,是寄托了人們惜物愛物的情感。
其實,這也是農(nóng)人的一種審美,抓住了荷葉和芋頭葉子的相似性,荷僅可審美,芋頭則可審美和食用兼顧。那時我的老家人還不懂得摳出荷的藕根食用,也舍不得。盡管農(nóng)人欣賞不出荷的高雅,但把對荷的喜歡遷移到芋頭上,我覺得是一種審美創(chuàng)造。
和一些老朋友喝茶閑話,說起芋頭,聽到一個故事。
明朝年間,倭寇侵犯為害膠東半島沿海一帶,百姓不堪其苦,抗倭取得一場勝利,趕上中秋節(jié),將士聯(lián)歡,半夜時遭倭寇偷襲,戚家軍被圍困在一片荒地,糧草斷絕,將士不得不挖野芋頭充饑,但不知這充饑之物叫什么,戚繼光說就叫“遇難”吧,紀(jì)念那些在戰(zhàn)斗中遇難的將士。所以在膠東沿海有一種特別的習(xí)俗,中秋節(jié)要吃芋頭,以紀(jì)念戚繼光抗倭的功績,“遇難”的叫法最終成了“芋艿”。
我知道,膠東百姓為了支持戚家軍抗倭,烙火燒(大餅)援軍,明代的膠東火燒有一個雅稱叫“光餅”?!坝筌怠备怯涗浟艘欢伪瘔训目官翚v史,不可忘記。
四
任何一種食物,在中國人的手中,都有可能成為特產(chǎn)。我們威海地區(qū),最著名的芋頭產(chǎn)地是乳山市。距離我們有百里之遙,芋頭收獲后,市場上有大量的乳山芋頭。芋頭種植成了致富的產(chǎn)業(yè),豐富了乳山人的腰包。
當(dāng)年,父親喜歡沒有事就到小菜園坐坐,喜歡看著他的“荷”,荷是一道風(fēng)景,自己打造的風(fēng)景,內(nèi)涵就不一樣了,就像看著自己的孩子長大,越發(fā)有好感了。賞景,應(yīng)該屬于閑情逸致,可父親這樣的窮人,也有這樣的興致。讓我顛覆了對賞景主體的認(rèn)知。小菜園邊上的荷,是我給父親眼中風(fēng)景的命名,其實,父親還是喜歡說芋頭兩個字。
回到鄉(xiāng)下,我喜歡走村頭的小菜園,發(fā)現(xiàn)在園邊上種植洋芋的還很多,我寧愿看成是“荷”,真的是“誤入藕花深處”,農(nóng)人之事,比詩詞句子還美。
某天,我的老鄉(xiāng)邀我去看他的“自開地”(開荒地),他就種了很多洋芋,近溝渠旁就成了一片起伏的荷池,葉子蔥綠,鋪地蓋溝,他想讓我到收獲時自己來刨,我以患病不能食用為由婉拒。
他說,當(dāng)年他吃過我家的芋頭了。我愕然。那是父親給村代銷點做飯,就把家里的芋頭拿去了改善生活。他至今還記得。
老鄉(xiāng)問我,洋芋像什么?我說像荷葉田田。他說,寫寫洋芋吧,周敦頤寫《愛蓮說》,你就來和上一個《愛荷說》。
荷葉也田田,采荷近水邊。
2024年9月25日原創(chuàng)首發(fā)江山文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