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籬】滕王閣(散文)
一
滕王閣位于南昌贛江與撫河交匯處的東岸。始建于唐永徽四年(653年),是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嬰任江南洪州(南昌)都督時所建。在閣樓古建中,名氣不小,價值不菲。
滕王閣高近60米,建筑面積約13000平方米。主閣取“明三暗七”之格式,平座挑出,整座樓閣以紅、黑、黃為主色調(diào),每層設(shè)有朱赤回環(huán)扶欄,四面檐角高翹,遠遠望去,如蓮花盛開,似雄鷹展翅。近觀,古樸典雅,莊重高貴??梢哉f每層的設(shè)計都是獨具匠心。一個翹角,一方磚,一塊石,一片隔板,就連支撐柱子的石塊,都不馬虎,上面精雕細琢著各種動物和各種花卉。有人說,隨便取下一小塊,都是非同尋常的藝術(shù)品。我不得不感慨,每個匠人都是藝術(shù)家,都是美的使者。
我懷著無比敬畏的心情隨著人流步入閣內(nèi)。閣內(nèi)更是了不得。不說建筑,不說雕刻,也不說彩繪,就說閣內(nèi)壁上歷代遺留的詩文、題字和繪畫。首當(dāng)該提及的應(yīng)是滕王李元嬰留下的繪畫作品。畫作多以花蝶為主,如“百蝶百花圖”。畫面上的鮮花十分鮮艷奪目,紅的如火,白的似雪,黃的流金,粉的似霞。它們或含苞欲放,或嬌艷欲滴,或爭奇斗艷,或孤芳自賞,或纖細柔弱,或激情四溢……而蝴蝶更不用說了,成千上萬只,密密麻麻的,大小不一,顏色不一,形態(tài)不一,更令人大為贊嘆的是,每根蝶須,每只蝶眼,每只蝶足,每頁蝶翅,都紋理畢現(xiàn)。它們或高飛,或低翔,或飲,或寐,或隱在花間,或臨風(fēng)飄動……我看著看著,想著想著,恍惚中,一只蝶兒落入我的肩頭,打閃著藍瑩瑩的翅膀,邀我化蝶,飛入花叢中。那一下子,我有羽化成蝶的妙感。藝術(shù)的魅力如此,不能不令人沉浸并驚嘆。
“古樂廳”位于三樓,四面墻壁上繪就著古代各種大型音樂演練的場景,如《長安樂》《秦王破陣樂》《春江花月夜》,每個畫面都活靈活現(xiàn),復(fù)蘇著彼時歌舞升平的盛況。廳堂中擺放著長簫短笛,琴瑟鼓塤,琵琶編鐘……從它們的構(gòu)件和色澤可以看出,它們從遠古走來,它們很深沉地沉默著,仿佛沒有什么可以打擾到它們,它們在舊時光里安詳。但我以為,每個樂器,每個孔眼,每根弦,都充滿了語言,是詩經(jīng),是楚辭,是漢樂府,是唐歌,是宋詞,它們讓你品味不盡,想象不盡。我不知道它們到底有什么魔力,只一眼,就把我?guī)肓饲?,帶入了龐大的、富麗堂皇的大型樂池中。我沉浸在“秦王破陣樂”的激昂曲調(diào)中,徜徉在“春江花月夜”的詩情畫意里。我又覺得整個閣樓化成了一朵云,而我正坐在云端,就要羽化成仙。又感覺自己也在撫一把琴,吹一口簫,和某個才子佳人的音符附和著、重疊著,曲調(diào)躍出窗外,和著春風(fēng)陽光在天地間流轉(zhuǎn),化作月影弄花,化作流水纏綿。我能“相遇”如此場景與旋律,對我而言,那是無比的幸運、陶醉與幸福。
今天我們看到的是滿眼滿眼的春花秋月,感受到的是藝術(shù)的殿堂,可在彼時,作為皇子的李元嬰,誰又知道他復(fù)雜的內(nèi)心,他眸中印著的,是怎樣的無奈?
有人說滕王沉迷享樂,一生無所事事,甚至留下花天酒地、恒舞酣歌、荒唐放縱的罵名。細想,在浩如煙海的歷史長河中,在皇宮里,多少人卷入了權(quán)力斗爭的旋渦中?曹植“七步詩”,李賢的“黃臺瓜辭”,李煜“最恨生在帝王家”……哪一個不是血淋淋的現(xiàn)實?哪一個不是寫盡了無力,無助,無奈和絕望?我想,滕王選擇這種生活方式,也許就是一種無奈之舉,確切地說,是一種生存智慧。當(dāng)然,以我今人的眼光,似乎難以評價,難以看透歷史和人生的紛繁復(fù)雜,但我們可不可以這樣認為,“蝶畫”和“樂舞”是滕王內(nèi)心世界的投射,展現(xiàn)了他對美好的追求和對生活的理解。
滕王閣的主人應(yīng)該走一條宮斗的道路?還是這樣尋一處地方安頓爭斗之心好?就人物本身而言,是留下一段宮廷爭斗的血腥故事好,還是留下一段快活人生好?我覺得,后者的價值高于前者。什么都不管,他留下一座閣樓,以及因他的名望和閣樓的壯觀而帶來的文學(xué)藝術(shù)的繁榮,就足以讓我們喜歡。
二
在滕王閣,王勃的《滕王閣序》是永遠避不開的話題。我常常想,是滕王成就了王勃還是王勃成就了滕王?或者說是滕王閣成就了《滕王閣序》,還是《滕王閣序》成就了滕王閣?我想,他們應(yīng)該是相互的紐帶,同時也是歷史連接現(xiàn)實的橋梁,讓我們看到了中華文明都是互相聯(lián)系的,或者說是千絲萬縷的。
閣中有一幅《時來風(fēng)送滕王閣》的漢白玉浮雕。整個畫面取景江上,波濤翻滾跳躍,白花花,亮晶晶,有海鷗飛翔,彩云追月,王勃昂首立于船頭,神態(tài)英姿颯爽。與浮雕一屏之隔是一方雕塑群,王勃揮毫作序。幾十個人物,幾十個造型,幾十個神態(tài),有的目瞪口呆,有的神采飛揚,有的眉開眼笑,有的點頭頷首,有的拍手叫好。婦人們衣著華貴,交頭接耳。小兒穿梭其中,跳著叫著,活潑伶俐……總之,現(xiàn)場的畫面,還是人物的造型,都刻畫的鮮活靈動,令人看罷,如臨其境,如聞其聲。據(jù)史料記載,王勃寫就《滕王閣序》時只有14歲,也有說26歲,不管是14歲,還是26歲,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們還是要敬仰他,尊崇他。此賦文構(gòu)思之巧妙不說,內(nèi)容之博大和辭采之富麗也不說,就說人生之悲歡,宦海之沉浮,仕途之艱辛,人生之抱負是怎么得來的?我在想,一位14歲或26歲的少年,到底經(jīng)歷了什么?據(jù)說彼時王勃正是去探望被貶的父親,路過洪州而作。我想,也許是苦難成就了一位天才少年。我無心頌揚苦難。但苦難是人生中或多或少的必修課。我不禁自問,當(dāng)苦難真正來臨時,我們是否能如王勃,能有從苦難中獲得精神價值的勇氣?如果沒有,苦難將沒有任何意義,也就是說生活沒有了任何意義。哦,人生既然無法避免苦難,我們就不可忽略苦難提供的機會。忽然傳來“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聽出來了,是王勃的《滕王閣序》。明明知道是從音響里播放出來的,卻還是覺得是王勃突然出現(xiàn),在特意為我們吟誦。我情不自禁移步欄桿處,放眼贛江。江上一覽無余,落霞孤鶩依然齊飛,秋水長天依然共色,可視野里找不到載著王勃的那葉小舟。小舟已經(jīng)系在歷史的時空,留給我們的總是悵惘。
說起王勃,必然會想到他的英年早逝。他是落水而亡,去世時年僅27歲。當(dāng)我看到27歲這個數(shù)字時,有一種被“現(xiàn)實”擊痛的感覺。這個年齡,正是英姿勃發(fā)的時候,設(shè)想,他如果沒有英年早逝,該給我們留下多少千古絕唱?當(dāng)年,唐高宗讀到《滕王閣序》時,不禁拍案驚道:“此乃千古絕唱,真天才也?!?br />
我相信,王勃年輕的心,一直沒有死亡,贛江上那朵飄浮的云,該是他流浪的靈魂。我對著那朵云默默地告訴他:“唐高宗說當(dāng)年因‘斗雞文’把你逐出朝廷是錯誤的,他說你乃是罕世之才……”我相信他聽見了,他的靈魂可以安息。
傳說王勃去世后念念不忘他的滕王閣序。人們演繹著死后的故事,他的魂魄流轉(zhuǎn)贛江,輕擊案面,沉思低吟,揮毫有聲。某次,某秀才經(jīng)過,又聽到王勃的吟誦聲。秀才沉思片刻,對著江面喊:“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去掉與和共。”從此以后,人們再也聽不見贛江上吟誦句子的聲音了。這些傳說,無疑帶了迷信色彩,但無不反映了人們對王勃才華的敬仰,他創(chuàng)造了永恒的文學(xué)精神。他的詩文,啟發(fā)著引領(lǐng)著人們?nèi)プ非竺栏小M醪琅f自由自在地飛翔在他營造的美學(xué)天空里,多少人只要走到滕王閣下,耳畔都要回響著王勃寫下的千古名句。
據(jù)說自王勃的《滕王閣序》之后,王緒曾作《滕王閣賦》,王仲舒又作《滕王閣記》,后來,大文學(xué)家韓愈又作《新修滕王閣記》。慢慢地,滕王閣由歌舞樓臺,逐漸演變成文人墨客聚集之地。白居易、杜牧、曾鞏、王安石、蘇東坡、楊萬里……都有登臨,留下千古佳句。從某種意義上說,滕王閣成了儲藏經(jīng)史典籍的地方。我想,王勃若地下有知,一定會拍手叫好。我這樣想著,也就釋懷了。
名望和才氣有時候是統(tǒng)一的,但27歲的王勃,一介書生,并非名宦高官,有的是一身儒雅,胸懷翰墨,一樣可以在歷史上留下不朽的名字。以此來看,中國文化,對人才的呵護是最近暖意的,講究名望,也不排斥無名之人。
三
剛才還一片晴好,突然從天邊飛來一片黑云,迅速占領(lǐng)滕王閣的上空。有風(fēng)襲來,暴雨如注,感覺整座城市都在柔弱地顫抖。我的情緒被突如其來的風(fēng)雨攪得迷離失落,但我的情緒又很快地回到了滕王閣。滕王閣經(jīng)歷的何止是自然風(fēng)雨?我佩服它歷盡千年風(fēng)雨,依然屹立不倒。當(dāng)然,并非一建不倒。據(jù)史料記載,滕王閣歷經(jīng)29次興廢,經(jīng)歷了地震,洪災(zāi),火災(zāi),兵災(zāi)。自然災(zāi)害無可避免,可人為毀滅太痛心!
為何一次次做重建與修復(fù)呢?上升到文明的高度看,華夏民族,最是重視傳承,一代代人,為了傳承,都在不懈地努力。
滕王閣最后一次摧毀是在1926年,北洋軍閥知大勢將去,將消防用的手搖水龍搬上城樓,向四面噴射煤油和硫磺,然后點上一把罪惡的火。整個南昌城葬入火海,大火燒了三天三夜,滕王閣燒毀僅存一塊鐫刻“滕王閣”字樣的青石匾。我們無法想象當(dāng)時南昌城那哀嚎連天的樣子。如果滕王閣在那一次成為廢墟,成為遺址,太正常了??芍腥A人民并不沉論,中華文明沒有消散。1942年,古建筑大師梁思成,偕同其弟子莫宗江,根據(jù)明代大收藏家項子京“天籟閣”舊藏宋畫底本,作為依據(jù),繪制草圖,組建滕王閣。無奈當(dāng)時時局動蕩,加上政治與經(jīng)濟原因,一直沒有動工,但我們的祖國母親沒有忘記,稍作喘息,待人民過上了平穩(wěn)安定的日子便提上了議程,1989年滕王閣以“嶄新”的面目問世。
我面對“嶄新”的滕王閣,想到了阿瓦隆、羅馬帝國、埃及、蘇美爾、印加帝國,他們的文明成型比我國不知早多少,可他們在歷史的長河中早就煙滅灰飛了。就說印加帝國吧,他的文明可追溯到8000年前,他擁有豐厚的黃金和白銀,有著璀璨的人類文明,被譽為“黃金國”??牲S金白銀被他國掠奪,建筑被毀,唯能從一條被歲月磨得光滑凹陷的石板路上找到曾經(jīng)的繁華,更可悲的是最后連同國家一同消亡……當(dāng)我再望向滕王閣時,我的內(nèi)心有一種難以言說的感動,我們的祖國雖然經(jīng)歷了無數(shù)的風(fēng)雨洗劫,戰(zhàn)爭傷害,而我們的中華文明既不中斷也不湮滅,這是一個多么偉大的奇跡?。∵@哪里是奇跡,這是責(zé)任和擔(dān)當(dāng),是民族氣節(jié)和對文明的忠誠。我為我身為華夏人而感到高興、自豪、幸福。
當(dāng)我走出滕王閣時,天色已晴,整座城市有著無與倫比的干凈明亮。滕王閣把自己古樸、典雅、端莊、雄偉的身姿映在江面上,和藍天、白云、飛鳥一起勾畫著一幅妙不言的畫卷。哦,沒有什么地方比這里更美了,美得純粹,美得清新,美得震撼,美得悠遠。真教人看不夠,愛不夠啊!我不想離開了,企圖自己化一只蝶,一片云,一滴水,或者一片葉,一株草,與清風(fēng)作陪,緊挨滕王閣、贛江畔,樂在其中,美在其中。
遙望滕王閣,心情難以平靜。一閣承載了多少歷史??!提起滕王閣,國人幾乎無人不知,它是閣中明星。我為此感到欣慰。
我祖藉雖湖南,但現(xiàn)為江西人,有滕王閣這樣的江西地標,一股自豪之情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