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水·緣】妻子的家常菜(散文)
一
我的妻子,不僅是種菜的行家里手,還能炒出一手色鮮味美的家常菜。凡是來過家里的親朋好友、街坊鄰居,只要吃過她做的菜,都會伸出大拇指,夸贊一番。
說起妻子能做菜,還得從她在家當姑娘時說起。她叫孔維情,家住貴州開陽縣金中鎮(zhèn)孔家寨村,身材苗條,白凈清秀的臉上長著一雙水靈靈的大眼睛,時常梳著一條烏黑發(fā)亮的大辮子。維情在兄妹五人中排序老二,心靈手巧,一說一個笑,從小懂事聽話,是家里的乖乖女。因離開陽磷礦寨子分礦的廠區(qū)近,她從小就幫母親種菜,把家里種植的蔬菜賣給附近廠區(qū)食堂或廠里的工人,賺錢維持家里開支。
一個秋天的中午,孔維情去廠區(qū)食堂賣菜,不經(jīng)意間看見身穿白服、頭頂白帽的中年女廚師蔡明香正在廚房里炒菜。蔡廚師為人親和,平易近人,和孔維情母親年齡差不多,炒起菜來動作嫻熟,技術(shù)高超,那炒好放在桌上的回鍋肉、青椒豬肝、麻辣豆腐等菜飄著一陣陣香味,認人饞涎欲滴,心想自己要是能炒出這樣的菜,那該有多好。一來二往,她就和蔡廚師熟悉了,蔡廚師見她對做菜很感興趣,就邊炒菜邊告訴其一些炒菜的經(jīng)驗和方法。百說不如一做,要做就做好?;丶液螅驼蘸J畫瓢——照著樣子做。遇著不懂的問題,虛心討教,直到弄懂弄通。
一分汗水,一分收獲。通過孔維情近三個多月的刻苦用功,艱辛努力,終于把做家常菜的廚藝學到了手。那年,她奶奶七十大壽,寨鄰及親朋好友們紛紛來家中,給老人祝壽。大家吃著香氣撲鼻的各種菜,感覺味道非同一般,與街上菜館里的菜品不相上下,就問維情父母,在哪請的廚師。倆老一聽,忍不住哈哈大笑,說家里這么困難,哪請得起廚師。隨后告訴他們這菜是二女兒維情做的。一些客人根本不相信,就悄悄跑去廚房看個究竟。走進廚房一看,孔維情正在專心致志掌勺炒菜,那動作靈活自如,看上去就像大廚師一樣,非常專業(yè),讓人驚嘆不已。
打那起,寨里人家辦事,都請孔維情去幫忙做菜,她熱情大方,從不推辭。寨里一戶名叫古二毛的人家準備嫁姑娘,但由于前年春播放水打田時,古家憑人多,無理強占她父親放水的時間,父親一氣之下,與古家大吵了一架。這事發(fā)主后,兩家關(guān)系一直僵著。眼看女兒婚期將至,古二毛不好開口找她幫忙,只好自家來過戴鋼盔爬樹——硬著頭皮上。沒想到辦酒席那天,孔維情主動上門,樂意幫古二毛家做菜。一家人看到她不計前嫌,感動得連聲道謝。
1983年10月,經(jīng)人介紹,我結(jié)識了孔維情。通過一段接觸,我發(fā)現(xiàn)她不僅為人誠實忠厚,干活勤快,而且還能炒一手家常菜,打心里喜歡。兩年后,我和她喜結(jié)連理。結(jié)婚后,一家人都認為妻子炒的菜咸淡適中,美味可口。之前大嫂、二嫂都不會炒菜,全靠母親下廚。母親在寨里做菜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嘴可挑了,吃過幺兒媳婦炒的菜后,感到比自己強多了。從此這家里煮飯吵菜的擔子就落在了妻子肩上。那些年,每當家里過年過節(jié)時,妻子都會炒上辣子雞、花菜炒肉,魚香肉絲等一大桌家常菜,大家吃著這滿嘴留香的炒菜,有說有笑,其樂融融。
二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我調(diào)息烽縣流長鄉(xiāng)政府工作后,父母親想到我年輕,又是鄉(xiāng)里的“當家人”,工作任務(wù)重,壓力大,就叫妻子隨我到單位,照顧我。那時,老家距離我工作的地方有三十多公里,交通不便,從家到流長鄉(xiāng)要走十多公里的山路到公路邊,再坐一段路的班車才能到達目的地。妻子非常明理孝順,每到周末,就趕忙回家給父母及家人辦理生活,時常煮甜酒,制泡菜,做父母喜歡吃的東西。就這樣,妻子不辭勞苦,總是把家里家外的生活安排得有條不紊,每天給我做可口飯菜,讓我衣食無憂,工作起來更為帶勁。
記憶最深的是我在息烽養(yǎng)龍司鄉(xiāng)工作期間,中央新華社扶貧工作組為幫助我鄉(xiāng)村民增加收入,走上致富道路,購買三臺大貨車,解決村民蔬菜運輸問題,大力發(fā)展蔬菜種植。那些為鄉(xiāng)里開車的駕駛員知道妻子做的家常菜好吃,就經(jīng)常跑家里來蹭飯。因我工資低,吃飯人多,入不敷出。妻子看到離我居住地不遠的地方,有一塊堆放垃圾的廢地,就著手把它整治出來,變廢為寶,種上蔬菜。這樣,既能讓大家吃上原生態(tài)的菜,又能節(jié)省開支??蓻]想到,鄉(xiāng)里個別干部看到那些駕駛員常在我家吃飯,心想不圖鍋巴吃,誰會在灶后轉(zhuǎn)。懷疑他們給了家里好處。于是,就到縣有關(guān)部門反映。
聽說這事后,我氣不打一處來,回家把這事告訴了妻子,妻子見我生氣的樣子,笑著對我說,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嘴長在別人身上,就讓別人說去吧,人間自有公道。這期間,恰好又從縣里調(diào)了了三名掛職干部到鄉(xiāng)里開展幫鄉(xiāng)扶貧工作。他們來家里吃過妻子炒的家常菜后,說比城里飯館里的菜香多了,又時不時跑來家里吃飯。甚至還有的提出交點生話費給妻子,在我家搭伙。妻子哪會收錢,笑著對他們說,你們和我丈夫在一起共事,這是緣分,只要大家不嫌棄就行。這樣一來,妻子更加辛苦,成天在廚房里像陀螺一般,忙得團團轉(zhuǎn)。
最難忘的是我調(diào)縣人口與計劃生育局工作后,單位一些同事吃過妻子做的家常菜后,認為她手藝高超,在城里開個家常小飯館肯定賺錢,紛紛勸妻子去街上尋個店面。有的人對我說,縣里計生干部多,你又是局里一把手,大家一定會去照顧生意。還有的說計生部門接待多,應(yīng)酬多,經(jīng)費多,在哪里吃都一樣,肥水不落外人田。一開始,我和妻子聽別人這樣一說,有些心動了??衫潇o一想,這樣做豈不是以權(quán)謀私嗎?隨即打消了這個念頭。
恰在這時,老家玩得好的小伙伴王明明在縣城里開了一個小餐館,生意不錯,聽到我調(diào)縣計生局當“頭”的消息,又知道妻子會炒一手好菜,兩小口就來到家里,勸說妻子和他們一起開館子,有錢大家賺。還說有權(quán)不用,過期作廢。聽話如嘗湯,我明白了,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他們不僅是想利用妻子的手藝,還想利用我手中的權(quán)利,這一舉兩得的買賣著實劃算。不過我和妻子心里明鏡似的,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這和自己開館子沒啥兩樣,是換湯不換藥的事,就婉言謝絕了王明明夫婦的好意。
妻子是一個閑不住的人,看見單位食堂的廚師忙不過來,就去幫幫忙,還時常給廚師提一些建議。一些好心的同事見狀,勸我把妻子安排在食堂里。妻子很明事理,怕別人說閑話。后來,她自己找了一份臨時工。大家看我這般廉潔,稱贊不已。
三
這些年,妻子為了不斷提高自己的做菜技藝,除了向別人討教外,還在書店購買了有關(guān)書刊,或利用手機上網(wǎng)學習。我看她已年近古稀,還那么較勁,就和她開玩笑說,你這手藝也算“專家”級別了,足夠我們享用一輩子,何必那么辛苦。可妻子總是孜孜不倦,不知滿足。對我說,鋼刀不磨要生銹,人不學習要落后。別看這小小的家常菜,需要學的東西可多了。所以我要做到與時俱進,學到老,用到老。
有一天,妻子和她好閨蜜張姍到省城一個海鮮餐館吃飯,她看見餐館里廚師炒的海鮮家常菜特別香,但做海鮮菜與普通家常菜相比,有許多不同之處,要做好,難度較大。妻子不畏艱難,下定決心要把做海鮮菜這門手藝學到手。隨即向閨蜜說出了自己的打算。巧了,這家海鮮館廚師恰好是張珊婆家內(nèi)親,在張姍幫助下,這位海鮮師傅毫不保留地把有關(guān)方法技巧告訴了妻子。妻子刻苦用心,邊學邊做,不到一月,就掌握了做海鮮家常菜的技藝。
真沒想到,妻子剛學到的這門做菜手藝還真派上了用場。去年冬季,我們十多個貴陽好友邀約去海南三亞過冬,居住在一個小區(qū)。春節(jié)臨近,大家商量議定,一家炒兩個菜,在小院里集中擺長桌宴席,歡度春節(jié)。春節(jié)那天,妻子因勢利導,針對那里離海邊僅有五六公里,海產(chǎn)品多的實際,做了香辣炒蟶子、蒜蓉生蠔兩個海鮮菜。當妻子把這兩個菜端上桌后,香氣四溢,讓人眼饞,成了所有菜中的佼佼者。不一會兒,兩大盤菜被吃得精光。大家都說妻子炒的海鮮菜味道挺香,非常下飯,吃了還想再吃。之后,小院里居住的人都夸妻子能干,紛紛跑來住處,向妻子討教做菜技藝。
妻子性格溫和,心直口快。無論是家人還是朋友,只要有人愿學做菜,就會如竹筒倒豆——全倒出來。毫不保留地把自己掌握的技術(shù)方法傳授他人。一開始,女兒尹娜娜認為做家常菜沒啥了不起,還說母親做菜方法就好似一臺老掉牙的機器,早該淘汰了。認為當今這個時代,一機在手,萬事不難。只要打開手機,仿照上面的辦法做就行了。可她做菜火候把握不準、操作方法和作料比例拿捏不好,做出的菜連自己都沒有食欲,更不可能讓家里人喜歡。于是,她只好拜母為師,虛心學習,不斷實踐。名師出高徒,強將無弱兵,女兒邊學邊做,終于功成名就,已能做不少味好可口的家常菜了。
時光飛逝,日月如梭。轉(zhuǎn)眼間,我退休了,成了年逾古稀的老人?;叵霂资陙?,妻子無私奉獻,任勞任怨,無怨無悔為我做飯做菜的情景,心懷感激?,F(xiàn)在我有空余時間了,就靜下心來向妻子學做飯菜的技藝,也讓妻子有空休息一下,享享清福。通過我近半年的學習實踐,終于入門,能做一些基本的家常菜。妻子看我虛心好學,做菜做飯像干工作一樣,一絲不茍,認真仔細,臉上樂開了花。
如今,我常和妻子一道上街買菜,一起做飯做菜,相互協(xié)作,氛圍融洽,讓退休后的晚年生活豐富多彩,身心愉悅,樂趣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