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園】作家的多情氣質(zhì)(隨筆)
作家的多情氣質(zhì)
創(chuàng)作修行僧
001
一直以來有個問題一直困惑著我:作家需要天才嗎?有人告訴我,進行文藝創(chuàng)作的人,應該是“一半天才加一半瘋子”。聽了這話,我曾經(jīng)打了退堂鼓:我不是天才,也不想做瘋子,還是離文學創(chuàng)作遠一點兒吧。可是文學就好像是一種有魔力的磁石,總是吸引我,我會不由自主的跑到新華書店二樓文藝書架邊上,席地而坐讀書到搖鈴下班。
后來我聽到有人說:“天才來自勤奮”,忽然想起媽媽說過一句類似的話:“笨鳥先飛”,我承認自己是一笨鳥,難道我先飛就可以成為作家嗎?難道我勤奮就成為天才了?啊,想到這一點,我興奮不已。我決心用幾百倍的勤奮和努力去爭取成為一個天才的作家。結(jié)果呢?灰頭土臉的撞了南墻,我寫得作品都無法發(fā)表出來,只能是自娛自樂。
有人說這世界上有一位最好的老師,就是“南墻”老師,我年輕的時候,寫了很多稿子,全部退稿或石沉大海,沒有激起一點浪花。按理說,我該灰心了。但是,當我有了一份不錯的收入,有了許多閑暇的時間,我的文學夢又開始了。退休以后,我在江山文學網(wǎng)站開設了賬戶,開始文學寫作,至今一件堅持了八年。
這時候,我又聽見一個聲音:“搞文學創(chuàng)作不靠天才,也不靠勤奮,而是靠遺傳基因?!彼麄冞€舉了例子如:曹操、曹丕和曹植都是詩人;蘇軾、蘇洵、蘇澈都是散文家;大仲馬和小仲馬呢,都是文學家……聽了這樣的議論,我更糊涂了。就算曹丕和曹植是接受了曹操的遺傳,那么曹操是誰遺傳給他的,曹丕怎么不再遺傳給后代了?顯然是無稽之談!
這時候,我聽了一堂難忘的文學課,老師是個很普通的省內(nèi)作家,也沒有什么了不起的作品,但是他的講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對于我來說是“醍醐灌頂”。她說:“在我們南方有很多白玉蘭,長期在這里生活的人,誰不喜歡白玉蘭呢?但是你可能只是說喜歡白玉蘭的形態(tài),香氣,和顏色。但是你看看以下的文字,就知道一個有文藝細胞的作家是怎么表達這一份喜歡的……”她舉了張潔的《白玉蘭》為例。張潔寫到:“高興之余,不知道為什么有點幽怨,好像難得見了一個可愛的朋友,遺憾著怎么沒有早一點兒認識她?;畹竭@一把年紀,才知道有這么美的花,我有點可憐自己,我的心情忽然變得有點兒黯淡……”
上面的這一段描寫,從“高興”到“幽怨”;再到“遺憾”“可憐自己”“心情黯淡”這一系列的心理描寫是有創(chuàng)意的,有點“陌生感”的,別人沒這樣寫過。說明作家善于觀察,看得比別人仔細,想的比別人多,深刻,表達得更是不同尋常。這就是作家的特有的東西,這個東西叫做“多情氣質(zhì)”,或者叫做“天才”吧?!@就是藝術家、作家的特殊才華。作為一名藝術家、作家,她的心理素質(zhì)起碼有一點,就是觀察得比別人細膩,感受得比別人豐富,在別人說不清楚的地方,能夠說出真實的、別致的、深刻的情感來?!@就是作家應該有的多情氣質(zhì)。
這種人就是所謂的“多愁善感”的人,他們愛得深、夢的頻繁、眼淚多,容易動感情,都是性情中人。因此發(fā)精神病和自殺的都是這些人。所以說“一半是天才,一半是瘋子”,也是有道理的,有依據(jù)的。
作家或藝術家有一種特殊的能力就是將自己那些一閃而過的特殊的感情表現(xiàn)出來,而這種情緒是一閃而過的,容易忘記的,但是我們作家或藝術家是有能力記憶猶新的,這種能力是可以經(jīng)過訓練獲得的,所有說,經(jīng)過學習與訓練,一個愛好文學的作者,會成長為一名專業(yè)作家的,這方面的例子比比皆是,就是老舍,莫言等文學大家,也是慢慢成長起來的,他們不是一出生就會寫作,不是天生的。從這個意義上講,天才和勤奮之間確實有一定的關系。勤奮的人可以通過自己的學習、努力和刻意練習成為一名作家。
002
有一些作家。在他年輕的時候,情感邏輯比較幼稚,比較看重心靈的感應和共鳴,因此是比較多情善感的,但是老年以后就難以寫作那些激情滿懷的作品了,所以創(chuàng)作走向平庸。也有一些作家由于缺乏生活的積淀,文章中都是華麗的詞藻,缺乏深刻的思想內(nèi)涵和動人的細節(jié)描寫。我所見到的一些自稱是“學院派”的作家,寫的文章循規(guī)蹈矩,華美之詞堆積,缺乏深刻的思想認知,都是最常見的句子和情節(jié),沒有獨特的或稱為“陌生化”的細節(jié)。反而是那些來自生活生產(chǎn)第一線的作家和記者,寫出的文章情節(jié)與細節(jié)都是非常“陌生化”的都是以前文學作品中沒有出現(xiàn)過的,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確確實實是存在的。比如你如果沒有去過草原,你就無法描寫出草原上放牧的孕婦,是怎么處理偶然出生的孩子的。就是寫也是粗燥的,不能感動讀者的。所以來自生活底層的作家,往往寫出的故事細節(jié)更能感動人。
作為一個有創(chuàng)造性的作家,應該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那些深刻揭示主題的東西,并記住這些細節(jié)和情節(jié),將其描寫出來,這樣才能推陳出新。我寫文章比較直白,比較平易近人,是給那些普通百姓看的,沒有太多的文學描繪,但是有些細節(jié)確實是獨特的,比如我母親父親對我的要求很嚴格,小時候,在外面玩的時候,由于天氣熱,脫了外衣,母親就把我暴打一頓,叫我懂得自尊自愛??墒堑绕渌妹瞄L大了,我母親就沒那么“較真”了,以至于她們未婚先孕,母親都認可了。通過這件事情,我感覺母親在她最初當媽媽的年代里是敬業(yè)的,拿著“母親”這份職責很重視,對于我的教育是盡職盡責的。這就是作家應該擁有的“母愛”,是非常珍貴的。媽媽對我的打罵都是為了我長成大樹。對于母愛的描寫我是深刻的,不是人云亦云的。我寫得母愛打動了讀過我文章的每一位讀者,在齊魯壹點獲得上萬的點擊率。
總之,既然天才的頭腦是和勤奮有關系的,那么我們就不能忽視了勤奮。這個勤奮不是假裝努力,而是每天都在寫作方面有所進步。對于觀察和記憶事物的情感特點,是作家成長的著重點,我們應該挖掘生活的井,開出幸福的泉水,寫作的創(chuàng)意就會源源不斷而來。具體說起來,作家的多情氣質(zhì)表現(xiàn)在創(chuàng)作中的獨特視角,新穎的體裁和多角度、全方位的創(chuàng)新思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