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福】古道鐵門關(guān)(散文)
一
天山的雪水融匯到博斯騰湖,穿山而過,鑿出了聞名的“鐵門關(guān)”峽谷,溢出了孔雀河,也鑄就了峽谷襟山帶河的瑰奇。
在庫爾勒市北,自西向東,橫貫著一列重巒疊嶂的群山。因為長年干旱少雨,山體鮮有植被,連綿幾百里,平日里都是灰蒙蒙的,顯得土里土氣,了無生機。沒有草木綠色的點綴,沒有了光鮮亮麗的視覺沖擊,高山巍峨的氣勢已然減去三分。在許多人看來,面前就是一座連一座不起眼的小土山。
這就難怪,在景區(qū)外,我看到這樣一幕:一個開豪車的游客,車門緊閉,坐在車里,連聲招呼同伴:“走、走、走,有什么看的,都是智商稅”,說完調(diào)轉(zhuǎn)車頭,一腳油門,風一樣消失得無影無蹤。
然而,夏日,雨過天晴后,遠山輪廓分明的雪峰,如薄紗拂面的玉女,立在那山巔,仿佛就在眼前。不經(jīng)意間,那一望,心里會一震,神魂已被那絕世佳人攝去了七分。這一望,方知真人不露相,有眼不識泰山。
這道橫亙東西的屏障隔開了北面古老的焉耆盆地和南面廣闊的塔里木盆地,實際也隔開了整個南北疆?!拌F門關(guān)”峽谷古稱鐵關(guān)谷、遮留谷,曾經(jīng)是號稱連接南北疆商旅的唯一通道。在今天的古道邊,立有一碑,上書:西域南北疆分界點。在這條峽谷的咽喉處,就是大名鼎鼎的“鐵門關(guān)”,自漢代以來,就有“一夫當關(guān),萬夫莫開”的威名。華夏著名的二十六關(guān),“鐵門關(guān)”位列其中。
二
古道鐵門關(guān)距離市區(qū)約8公里,道路高低起伏,落差明顯。雖說之前已往來多次,但都是車去車回。對于沿路山體、溝壑的形態(tài),印象不深。
2025年2月7日,大年初十,第一次騎自行車進入,才真正領教了大山的實力。大幅度的坡降,顯露出大山的威嚴,警示世人不要等閑視之。據(jù)說最高峰的落差有二百多米,回來查了一下騎行記錄,從市區(qū)到景點爬升136米。有好幾次爬長坡,想要半道小停,幾乎費盡全力,最后才能勉強翻越。
開車與騎車的感受是不一樣的,開車有開車的風光,騎車有騎車的風景。經(jīng)歷不同,體會也就不同。不一樣的所見所聞,會觸動不一樣的所思所想,也會引發(fā)不一樣的所言所語。不同才是硬道理,古人的求同存異才是真智慧。
幾個高高低低,又是幾個曲曲折折,“鐵門關(guān)”到了。在路的正前方,把門的是一尊高大的牌樓,紅柱綠頂,兩端揚起,像大鵬展翅的雙翼。牌樓的正上方,嵌有一方黑色匾額,匾額上刻有“鐵門關(guān)”三個遒勁的大字,落款是赫赫有名的王震將軍。大門緊閉著,游客只能止步。
其實大門內(nèi)還有很長的路可走,道路伴河而行,兩面是高聳的陡壁,峽谷內(nèi)水草豐茂,綠樹成蔭,風景十分秀美。記得當年還有不少旅游景點和旅游項目,公主嶺即在其中。在公主嶺的頂端建有公主亭,有臺階相連。至于公主嶺的來歷,據(jù)說是關(guān)于一段凄美的愛情故事。因為沒有資料考證,不好隨意附會。路的盡頭,是一個水電大壩,壩內(nèi)是一方平湖。這項水電工程是王震將軍主持修建的,水電一直運行至今。歷史會述說歷史人物,功過是非,自有公論。
三
正門牌樓的左邊,是一棟1994年在原址復建的二層仿古淺黃歇山頂建筑,名曰:將軍樓。據(jù)說是后人為紀念班超將軍的豐功偉績所建。
將軍樓一、二層均有環(huán)廊,可遠眺四周山水。緊鄰將軍樓的左向,是一徑不寬的小路,應該就是修整后的鐵門關(guān)古道。古道的左面緊靠高山崖壁,右邊是孔雀河深澗。左邊崖壁上有一些石刻,大都是與鐵門關(guān)有關(guān)聯(lián)的古人題詩或題記。其中有唐朝著名詩人岑參天寶八年冬題寫的《銀山磧西館》:銀山磧口風似箭,鐵門關(guān)西月如練。雙雙愁淚沾馬毛,颯颯胡沙迸人面。丈夫三十未富貴,安能終日守筆硯。岑參是唐代邊塞詩人中最卓越的代表,與高適并稱為“高岑”。岑參現(xiàn)存詩三百六十首,代表作即是蕩氣回腸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北風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入內(nèi)游覽需門票8元,有兩人值守兼導游,一老一少,師生相稱。老者戴一頂貝雷帽,身板硬朗,說話底氣十足。說已經(jīng)68歲,在此工作了二十余年。老者親自導游,激情迸射。講解崖壁題刻時,見游客在拍今人題刻,隨即吐槽說,領導若能為官一任、造福一方,老百姓會刻在心里的,至于崖壁石刻,還是后人銘記為好。
四
沿崖壁石刻前行不遠,可以望見關(guān)樓的黃頂飛檐。
1989年,在原鐵門關(guān)遺址上重建了關(guān)樓。關(guān)樓的城門是正方形的堅固城墻,一面緊鄰深澗,一面連著崖壁高山。城門上方平臺中間是正樓,四周是瞭望通道。正樓上建有巍峨的重檐,蔚為壯觀。穿過城門,可見保存至今的古道原貌。古道崎嶇不平,路面狹窄,不知道現(xiàn)代的四輪大卡車是否能夠通行。這條古道,曾經(jīng)走過了漢代的張騫與班超,也走過了唐朝的玄奘和岑參,還走過了虎門銷煙的林則徐。古道邊,河水積著厚冰,灰蒙蒙的山覆著白雪,河還是當年的河,山還是當年的那個山,只是古道上曾經(jīng)的熙熙攘攘,還有峽谷間回響的聲聲駝鈴,以及深澗中映出的刀光劍影,隨孔雀河的流水,穿山越嶺,跨越荒原戈壁沙漠,隱入了大地。
關(guān)樓正南斜上方的高山上,半山腰有一個石洞,洞口立有一碑,上刻屯兵洞,碑文記載是建于1868年的軍事要塞,有射擊孔,可直對關(guān)樓。探身洞口,黑魆魆的石屋應該可容幾十名將士。由于未建階梯,又都是原始山體,加上山石風化、積雪,上下屯兵洞還是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在山腳的起點處,攔有一個警示帶,警示帶上掛有一個警示牌,上寫:嚴禁翻越,后果自負。雖有警示,但擋不住游客的好奇,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上上下下,一撥又一撥,絡繹不絕。
“鐵門關(guān)”的景色,如同它的名字一樣硬朗,游“鐵門關(guān)”真的是別有一番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