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見證】【柳岸】說吃有感(散文)
江山文學(xué)網(wǎng)這次開展有獎?wù)魑摹兑娮C》大賽活動,那我就寫一篇《說吃有感》的文章吧。
說到吃,不說關(guān)于吃的詞語俗語有好多,如:“民以食為天”“千里去做官為的吃喝穿”“老鴰吃構(gòu)籽胡八占肚子”“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也不說在那農(nóng)耕社會里,人們見面打招呼都說“你吃了?”“今兒吃的啥飯?”親戚朋友相見第一句問候的話就是“今年收成好吧?”“莊稼長勢好吧?”“吃的還行吧?”尤其我們偉大領(lǐng)袖毛主席,早在1919年《湘江評論》創(chuàng)刊詞上第一句話就說“世界上什么問題最大?吃飯問題最大?!?959年毛主席還在黨內(nèi)通訊中寫道:“須知我國是一個有六億五千萬人口的大國,吃飯是第一件大事。”
為了解決中國幾億人吃飯問題,黨和政府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結(jié)束了舊社會“餓殍遍野,哀鴻千里”的歷史,但是應(yīng)該承認(rèn),直到上世紀(jì)七十年代末,吃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問題”,在中國解決得也并不理想。有統(tǒng)計數(shù)字表明,1979年我國人均消費糧食207公斤,只比1952年增長14公斤。在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乃至七十年代人們的心里,無不殘留著那個吃紅薯吃得胃酸、到晌午饑腸打鼓的陰影。
那年月不說平常吃米面肉蛋,既是過年,家庭條件好的,割三二斤大肉,買三二升大米,磨點麥面,年三十晌午吃頓白米干飯,年初一早晨吃頓肉餡餃子。然而那些家庭條件不好的,割不起肉,買不起多的大米,買幾斤大米,年三十晌午加黃粟谷小米吃頓黃白兩摻的年午飯,年初一早晨吃頓蘿卜蔥蒜姜芫荽餡的素餃子。說到這兒,倒讓我想起一個頗有感受的往事——借個豬頭過年。
那是四十多年前,那年月國家對生豬有上繳計劃,老百姓不過年不許隨便屠宰生豬。別說老百姓沒錢,就是有錢也割不來肉。張有福他爹打小就愛吃豬頭肉,小時候窮吃不上,前幾年娃們小,過年買不起個豬頭。張有福他爹盼一年又一年,總算把娃們盼大了,他也年老多病了,仍然沒吃上豬頭肉。張有福見爹身子一年不如一年,只怕他爹闖過今年,闖不過明年。為圓爹有生之年吃上豬頭肉的夢,那年有福特意給爹喂了頭豬。誰知,那豬長到二十多斤時,一場豬瘟把豬崽傳死了。
豬瘟過后,張有福又花大價買了一頭半大豬,準(zhǔn)備喂倆月過年宰了讓爹吃豬頭肉呢。怎奈那豬來就帶病,雖然經(jīng)獸醫(yī)打針喂藥保住了豬一條命,但那豬因病受虧,瘦得一身紅毛一張皮,長到年底,還沒有六十斤。張有福只想掏高價給爹買個豬頭哩。怎奈他求鄰居、求親戚,不是說許愿敬爺,就是留給老爹老娘吃。眼看天明就年三十了,莊里殺豬戶除了二狗子家沒求,其余家他全求了,也沒給老爹買到豬頭。
只有去求二狗子了。一想到二狗子,他失望了。二狗子家是地主成分,解放初斗地主有福他爹把二狗子他爹從大桌子上推下來,把腿跌斷,文革時有福斗二狗子,架飛機把二狗子當(dāng)門牙蹭掉兩顆。整整兩代人的仇,有福怎有臉去求人家呢?可有福憋到這會兒,實在沒轍了,只有狠心殺自己那頭豬了。當(dāng)有?;氐郊乙灰娔穷^瘦得跟弓一樣的豬崽,又下不去手了。
偏就哪壺不開提哪壺,這會兒他爹把他喊進(jìn)屋里,問他買到豬頭沒有。有福怕說沒有買到他爹難心,就說:“買到了,人家讓今黑去拿。”
他爹聞聽高興的給個孩子似的,“買到就好,買到就好!”
見爹那樣,張有福竭力沒讓眼淚流出來,他強忍著給他爹掖好被頭,把嘴一捂跑出門外,臉一抹拉,就朝二狗子家跑去。
可有福跑到二狗子門前,正張不開口叫門呢,只聽“吱呀”一聲,二狗子拎個豬頭出來了。
“狗子,你……”
“哦,我去石老三家換個豬頭回來敬爺,俺這是個老海頭(母豬頭)不上桌。你找我有事?”
“哦,有……其實……也沒事,我路過,你去吧!”有富見二狗子拎著豬頭朝石老三家走去,他急忙隨后跟去……
有福跟二狗子來到石老三家門外,沒有進(jìn)屋,而是躲在一旁看著二狗子拎著豬頭出來往回走去,正準(zhǔn)備去屋里再求求石老三把豬頭借給他呢,石老三卻拎著豬頭出來了,一見有福站在門外就說:“哎,正準(zhǔn)備給你送豬頭呢,你正好來了?!?br />
“給我送豬頭?”
“是?。縿偛拍銇?,我一說這豬頭答應(yīng)人家二狗子了,后邊“二狗子了”的話沒說出,你就一別走了。這不,二狗子剛把豬頭換走,我就拎著豬頭往你家送……”
“老三,三哥,你家也有老人,你把豬頭送給俺,你……”
“俺娘雖然年歲大了,可我娘得的是食道上的病,她吃不下??蓮埵迨车罌]病,能吃,所以就送給你,圓他老人家一個豬頭夢?!?br />
“你讓我咋感謝你呀!”
張有福含著眼淚拎回豬頭,終于圓了老爹的豬頭夢……
然而四十多年后的今天,在我國,“這塊肉很肥”這話的含義已有贊美蛻變?yōu)橘H義,人們的口味喜好也已有油膩轉(zhuǎn)向清淡。豬頭肉和肥腸早已被失寵,代之而起的瘦肉和牛羊肉。海參、魷魚、銀耳之類過去被譽為“山珍海味”的東西,也早已上了尋常百姓的餐桌。就連“方便食品”“速凍食品”“膨化食品”“營養(yǎng)食品”也早已進(jìn)入尋常百家。過年也不是割幾斤肉、稱幾斤米、買點蘿卜白菜蔥姜芫荽那么單調(diào)簡單了,而是雞鴨魚肉、牛羊肉,蒜薹、青椒、豆角、黃瓜、西紅柿、茄子、嫩蒜苗。
現(xiàn)在變化更大的是人們對吃的觀念發(fā)生了本質(zhì)性地轉(zhuǎn)化。過去追求的是吃飽不餓,而現(xiàn)在是吃好、吃美、吃味、吃健康。玉米磣、蠶豆、綠豆面、小米、紅薯已不是米面搭配度日的附屬品,早已成為獨特口味和必不可缺少營養(yǎng)源泉走向市場。過去吃野菜、吃榆錢、吃槐花、吃桑葉那意味著窮,是窮人吃著填肚子,而今天意味著富裕,是富人吃綠色、吃野味、吃健康、吃鮮物。
當(dāng)我們打開電腦,關(guān)于吃健康、吃營養(yǎng)的話題有好多,當(dāng)我們走進(jìn)圖書館,你會發(fā)現(xiàn)關(guān)于營養(yǎng)、烹飪的書籍已歸于暢銷門類。就連我國中央電視總臺,也早已推出了“舌尖上的中國”“三餐四季”等專題欄目。
這一切的一切,不僅見證了我們國家的富強,人民的富裕,而且充分體現(xiàn)出我們國人生活質(zhì)量的提高與文明和進(jìn)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