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首頁 >> 人生家園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家園】重大機遇卻隱藏在不經意之中(散文)

精品 【家園】重大機遇卻隱藏在不經意之中(散文)


作者:松江泛舟 布衣,334.20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678發(fā)表時間:2025-03-20 21:44:54
摘要:女兒,一個令我津津樂道的話題之八。這是一篇雜文隨筆,文章敘述自己女兒大學畢業(yè)成功應聘就業(yè)的實例,面向大學生揭示了這樣一條人生經驗:在該學習的時候,心無旁騖地專心學習并盡可能多地掌握知識與本領,不斷地豐富和完善自己,這才是應對社會需要從而找到自己理想位置的硬道理。

【家園】重大機遇卻隱藏在不經意之中(散文) 不知從何時起,大學生畢業(yè)找工作成了一道牽動人心的坎。在這道坎面前,昔日的所謂“天之驕子”大都顯得腰桿不那么硬了,仿如商品進入市場一樣,能否按質論價地找到“買家”成為了“驚險的跳躍”(馬克思語)。
   女兒2010年畢業(yè)時也面臨著這樣的問題。應該說,在畢業(yè)愈益臨近的時候,學生們的迷惘與焦慮的心情日益加重,過去的那種無憂無慮,天馬行空的愜意與瀟灑已蕩然無存,每個人都如熱鍋上的螞蟻惶惶然而不可終日。作為大學畢業(yè)生,該如何度過這一人生的重要關口,順利地跨過這道艱難的坎,決定著每個學生未來的事業(yè)走向乃至人生命運。所以,他們每個人都拿出了比當年參加高考更拼搏的努力在做著各種準備。
  
   一
   大約在2009年的12月初,女兒實習的上海市浦東新區(qū)人民醫(yī)院的主管領導告訴她們,復旦大學附屬醫(yī)院要招聘醫(yī)生,有意愿的可做好報名準備。當時,女兒正在做著考研準備,她報考的恰是復旦大學的醫(yī)學院,考試時間是2010年的1月中旬。據此,她也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態(tài)打算參與這次招聘。在12月的中旬,通知下來了,招聘的崗位、人數、時間和相關的要求都寫得很清楚,要進行初審、筆試和面試。根據通知的內容,招聘恰好與考研的時間錯開,二者互不影響,于是,女兒就投單報名應聘了。
   考研結束后不久,女兒就收到了筆試通知。接到通知后,她顯得很興奮,因為這意味著她的初審合格了。她又看了一下通知的編號,號碼還挺靠前的,盡管這不能說明什么,但至少是一個好的兆頭。一月末,筆試就進行了,她感覺難度跟考研差不多,所以對自己這次考試的表現還是挺滿意的。
   這期間,由于時值年底,醫(yī)院的工作很緊張,她就全力投入工作了,甚至將應聘的事幾乎忘掉了。2010年的春節(jié)是2月14日,她計劃2月12日回家過年,并且已經買好了飛機票。但是,在2月10日的時候,突然接到招聘醫(yī)院的通知,2月15日,也就是大年初二,醫(yī)院要對她們進行面試,要求做好準備,按時參加。她立即給家里打了電話,征求我們的意見,是回家還是等著參加面試?我跟他媽媽的意見是一致的,茲事體大,要求她不要有任何的猶豫,就是要全力準備面試,不能受過年的干擾。
   于是,女兒就安心準備面試了。接到面試通知,就意味著她的筆試通過了,整個招聘的程序已經過去一多半,勝利的目標開始顯現了。
  
   二
   面試的時間很快就到了。女兒的男朋友也陪同去參加面試,這給了她很大的安慰與信心。到面試現場一看,參加面試的有三十多人,其中不乏碩士和博士,而女兒卻僅僅是應屆畢業(yè)的本科生。這樣的氛圍,使她感覺壓力蠻大。據說報名應聘的有三百多人,經過初審和筆試,刷掉了大多數,僅剩下這三十多人。按規(guī)定,預備面試的人要先隨機取號,然后按照順序進行,每個人面試的時間不等,具體時間由面試的領導和老師來決定。
   女兒抽到的是第18號,屬于中間偏后的位置。
   這樣的考試境遇,女兒從未經歷過,有些緊張是必然的??纯疵嬖嚦鰜淼娜?,一個個表情平和,少數人還露出些許的笑容。輪到女兒時,她懷著忐忑的心情走入了考場。據女兒后來給我描述的現場情況是這樣的:
   這是一個類似會議室的寬敞房間,里面布置的整潔而簡約,給人以輕松的感覺。對面的一排桌前坐著七位考官,他們由老師、專家和領導組成,考官席的左右兩側各有一個秘書做相關輔助性的工作。坐在中間的主考官是一位專家型的領導,后來知道,他是醫(yī)院的主管副院長、也是博導,整個面試由他來主持。他首先對女兒說:不要緊張,只要簡潔、準確地回答老師的問題就可以了。六位老師按照分工圍繞專業(yè)問題、社會問題和思政問題等向女兒發(fā)問,女兒都沉著、流利地做了回答。
   據她說,提問的內容以專業(yè)為主,跟考研相近,但是沒有考研難,其他內容也都是常規(guī)性的東西,沒有超出她的知識范圍。所以,她回答起來并不費勁,基本沒有卡殼的現象。最后,主考官問她有什么特長。這個問題她沒想到,一時有點發(fā)懵,但很快就反應過來了,回答道:我的英語還可以,考過了六級,日常的會話也基本沒問題。主考官說,請你用五分鐘的時間用英語講一段經歷吧。女兒說,那我就把去年11月末的一段工作經歷匯報一下吧。接著,她就開始用英語開始了——
   去年11月28日上午,一架津巴布韋的貨機在浦東機場起飛時失事,機上七名機組人員有三人遇難,四人受傷。受傷的人被緊急送到浦東新區(qū)人民醫(yī)院進行救治。那天是周六,我休息。周一上班時被領導叫到辦公室,他向我說明了這一情況,強調說,上級對這件事很重視,要求給每個傷員都配備一名會英語,并且具有醫(yī)療和護理能力的人員全程跟隨服務。領導問我英語水平、特別是口語如何,我回答說還可以。領導說,你就參與這項工作吧。說完,他就給相關科主任打了電話,我就去報到工作了。
   患者是一位四十多歲的先生,腿部骨折。我先是向他詢問了有關情況,然后把這些情況向科里進行了匯報,又根據主治醫(yī)生的意見,向患者介紹了我們采取的治療措施,并且詢問他還有啥要求,我們將盡力滿足。患者對我們的治療和服務表示滿意。就這樣,我一直陪伴這位患者十多天,在醫(yī)護和患者之間做好溝通,閑暇時,同患者進行交流,直到病情穩(wěn)定,他被轉院回國為止。臨走前,他還特別向我表示感謝。
   她用英語講完這段故事后,主考官顯得很高興,最后他說,你的表現很好,不出意外你被錄用了。果然,沒過多久,女兒就接到正式的錄用通知,要求她在當年如期畢業(yè)后,于9月1日到醫(yī)院報到上班。
  
   三
   女兒應聘的這家復旦大學附屬醫(yī)院是國家衛(wèi)健委預算管理單位,是復旦大學的直屬附屬醫(yī)院,是我國成立最早的,也是上海市唯一一家,集醫(yī)、教、研、防為一體的三級甲等??漆t(yī)院,在國家三級公立醫(yī)院績效考核中,該院常年位居全國專科醫(yī)院的最高等級A級。
   據后來女兒跟我說,她學的是臨床專業(yè),還是一個尚未畢業(yè)的應屆本科生,應聘這樣的醫(yī)院并沒有明顯的優(yōu)勢。她這次應聘之所以成功,除了筆試和面試成績比較好外,最關鍵的因素是她的外語特長。上海是我國最大的國際大都市,外籍人員眾多,在醫(yī)院的臨床實踐中,由于語言交流的障礙,嚴重影響著醫(yī)療行為的實施,特別是在臨床一線,這個問題更加突出。所以,當時招聘時,醫(yī)院就確定了在專業(yè)知識和能力優(yōu)秀的同時,還要側重考核應聘者英語的臨床應用水平。正是在這樣的條件下,女兒的這一看起來與專業(yè)關系并不大的特長就顯得很突出了。
   女兒的這次應聘成功,其背后蘊含著許多值得回味和思考的問題。從宏觀角度看,大學畢業(yè)生應積極主動地適應國家關于人才使用的政策變化,也就是國家取消了按計劃包分配的政策,轉變到根據實際需求的變化,雙向選擇,市場調節(jié)后,人才的使用政策就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該如何看待這一變化呢?這種變化是國家和社會發(fā)展進步的必然,任何政策都不可能總是一個模式運行。問題不在于變與不變,而在于是否真正實現了社會公平,提高了發(fā)展效率。這種變化后的政策迄今已經實施近三十年了,實踐證明,市場化地人才安置和使用政策,在總體上實現了其應有的公平性,促進了社會的進步。在這樣的社會條件下,誰能夠積極地適應這一過程,誰就會得償所愿,否則,怨天尤人,則于事無補。因此,思考和選擇個人的發(fā)展方向時,應當積極順應時代和社會的發(fā)展潮流,如此才會有一個理想的出路。
   就個人來說,該如何面對社會的選擇,我的態(tài)度是以不變應萬變。任何社會都是不斷發(fā)展變化的,在萬花筒般的社會面前,個人所能做的就是提高和完善自己,以此來應對社會與時代的發(fā)展變化——這個法則是不變的。
   就這次女兒的應聘看,獲勝的根本因素在于其自身的素質。她初審的條件完全具備,筆試成績也是優(yōu)秀的,雖不是名列前茅,但也是位居前列;在面試時,回答的共性問題并沒有明顯的錯誤和瑕疵,估計雖不很拔尖,也屬比較好的,令人想不到的是在個性表現上,她的一個專業(yè)外的英語特長,恰好符合了用人單位的需求,從而一舉成功。這就是她成功的秘密。從這點看,歸根到底還得靠自身的實力說話,這樣的道理與邏輯,在任何時候都是不變的。
   在完善自身的問題上,尤其是在求學階段,首先要選準自己的專業(yè)。應該說,大學里設置的專業(yè)都是社會所需要的,都是有前途的,關鍵是自己的興趣何在。這里最大的問題是許多年輕人不知道自己的興趣在哪里,找不到方向。在這個問題上,許多人喜歡盲目地跟熱點,這在專業(yè)選擇上恰恰是一種誤區(qū)。因為熱門專業(yè)不一定適合你,即便適合了,你報考的時候是熱門,等你畢業(yè)的時候就不一定是社會需求的熱點了。而自身的興趣才是學習的最大動力,這基本是不變的。
   另外,不能僅僅拘泥于學校教的那些規(guī)定的知識,而是要根據個人愛好,順應社會潮流,選學一些對未來有影響的知識與本領。女兒當初下功夫學英語,就是在原有專業(yè)之外為自己開辟了一條適應社會的新路子。沒想到,這一特長在這次招聘中就起到了關鍵性作用。因此,從知識和能力儲備的角度看,這又是一種必然的結果。
   總之,女兒在十五年前的成功應聘經歷,為今天正在讀大學和大學剛畢業(yè)的年輕人提供了一條可供借鑒的人生經驗:這就是,在該學習的時候,心無旁騖地專心學習并盡可能多地掌握知識與本領,不斷地豐富和完善自己,這才是應對社會需要從而找到自己理想位置的硬道理。
   2025年3月18日于上海圖書館
  

共 3752 字 1 頁 首頁1
轉到
【編者按】這篇散文,厚重的文字,感人的內容,作者的關于女兒的話題之八,敘述女兒大學畢業(yè)后找工作的艱辛經歷,引出父親的深情感悟。文章敘述女兒大學畢業(yè)成功應聘就業(yè)的實例,引出深刻的領悟,面向大學生揭示了這樣一條人生經驗:在該學習的時候,心無旁騖地專心學習并盡可能多地掌握知識與本領,不斷地豐富和完善自己,這才是應對社會需要從而找到自己理想位置的硬道理。內涵厚重的文字,感謝發(fā)文分享,推薦閱讀共賞!【編輯:秋覓】【江山編輯部?精品推薦F202503290001】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秋覓        2025-03-20 21:50:42
  厚重的文字,感人的內容,敘述女兒大學畢業(yè)后找工作的艱辛經歷,引出深刻的領悟。
秋覓
2 樓        文友:秋覓        2025-03-30 12:21:21
  祝賀精品,欣賞佳作,期待更多精彩!
秋覓
回復2 樓        文友:松江泛舟        2025-03-30 18:57:31
  感謝秋覓老師的認可與鼓勵。
共 2 條 1 頁 首頁1
轉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