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韻】云陽世界地質(zhì)公園記(散文)
歲在嘉時,余游于云陽世界地質(zhì)公園。方入斯園,若揭一部亙古之輿,其卷帙浩繁,盡書自然之奇事,令吾心馳神往,嘆為觀止焉。
乃循蜿蜒山徑以進,首抵云陽恐龍國家地質(zhì)公園。有化石墻焉,長一百五十米,高逾六米,兀立其間。仿佛遠古之使,緘默而訴滄桑舊事。五千余塊恐龍化石,皆以原始之態(tài)凝于巖層,成世界單體溫室古跡之最,為古生物學(xué)界譽為“恐龍化石長城”。
余趨近諦視,見化石者,有巨腿之骨,巍然聳立,恍若目睹恐龍于洪荒原上奔騰之雄姿,鬃毛獵獵,足踏山川;有銳利之齒,森然畢現(xiàn),似能感其昔日饕餮生鮮、威震八荒之氣勢。云陽恐龍動物群,縱貫中侏羅世,為巴渝侏羅紀古生物之典型。普安云陽龍、磨刀溪三峽龍等六新屬新種恐龍,咸于此發(fā)現(xiàn)命名。其補早—中侏羅世演化之闕環(huán),恰似完璧之綴,使吾輩得以窺億萬年前恐龍秘界,感生命演化之幽玄宏大。
既離化石墻,將往龍缸天坑。途間,山林蔥郁,嘉木扶疏,繁花若錦,紛披爛漫。山風(fēng)徐至,草木馥郁,清芬盈懷。極目遠眺,山巒起伏,若巨鰲出水,又如臥龍蟄伏,于藍天白云之下,繪就淡雅之水墨長卷,使人心曠神怡,塵念頓消。
及見龍缸天坑,驚為神造。其深三百三十五米,壁近九十度之垂直,雄踞于斯,號“天下第一缸”。臨坑俯視,幽渺冥冥,不見其底,令人心怯而生敬畏。缸壁刀砍之紋,縱橫交錯,歷歷在目,宛若造化以巨斧斫之,精雕細鏤,成此奇觀。遺跡化石,點點散布,如蒼冥之文,隱喻歲序遷流之事。
龍洞幽邃,靜謐無聲,似隱無盡之秘;石筍峽奇崛,石筍參差,若林立之劍戟;清水湖瀲滟,波光粼粼,水色澄澈如鏡。諸般喀斯特地貌,錯落紛布,實乃科學(xué)界研喀斯特演進之天然靈府。余沿著棧道躡足前行,步步兢兢,懼失足于深淵,驚悸于巖壑之險。風(fēng)過耳邊,呼呼作響,似造化之警示,又似大地之喘息。斯時,人近于天,身入于地,感己之微末,嘆自然之雄渾無匹。
斯園非獨有地質(zhì)之奇觀,亦有歷史人文之淵藪。張飛廟建于蜀漢末季,距今已千八百載有余。廟踞江左,靜對江水滔滔,似守望歲月,訴說英雄之舊事。廟外石壁有“江上風(fēng)清”“山高水長”二巨題刻,筆力雄渾,墨韻深沉,蘊古人之睿智,載往昔之情懷。余入廟中,仰瞻遺跡,仿若目睹張飛雄姿,執(zhí)丈八蛇矛,縱橫沙場,盡顯英雄氣概;又似聞金戈鐵馬之聲,感三國風(fēng)云之壯闊,領(lǐng)略三國文化之獨特魅力,心潮澎湃難平。
磐石城遺址者,見證“川渝宋元山城防御體系”之興衰。城墻殘垣,雖歷經(jīng)風(fēng)雨之剝蝕,戰(zhàn)燎燒,猶屹然不倒,似在訴說往昔之烽火歲月,鐵馬金戈。磐石城乃軍事要地,與釣魚城形成戰(zhàn)略呼應(yīng)。
彭氏宗祠承晚清川東民居建筑之精髓,布局精巧,雕梁畫棟,盡顯川東民居之智慧與風(fēng)格。每一處遺跡,皆承載一段歷史,如繁星之綴于歷史長河,熠熠生輝,引人遐思。
云陽世界地質(zhì)公園者,誠為地球歷史之忠實史官也。其化石為地質(zhì)演化之明證,地貌為自然變遷之記錄,歷史遺跡為人類文明之見證。大自然以其鬼斧神工鑄就此奇跡,人類以其文明智慧傳承歷史脈絡(luò),二者相融相契,共成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之美好畫卷。
余觀夫斯園之美,感自然之神奇,悟生命之脆弱與堅韌,嘆歷史之厚重與悠長。每一處景觀,皆訴說著億萬年前生命的故事;每一處地貌,皆鐫刻著地質(zhì)演變的密碼;每一段歷史遺跡,皆散發(fā)著古人的智慧與文明的光芒。斯園之美,非一言一語所能盡述,非一時半晌所能領(lǐng)略。
今將離去,心內(nèi)滿是不舍之情。此園之美,已深植吾心,化為永恒之記憶。吾期后日,當(dāng)再臨此地,續(xù)探山水間無盡之奧秘,再感天地間神奇之力量,再領(lǐng)略歷史與之美妙。愿此園長存于世,永保其原始風(fēng)貌,為后世子孫留下一份珍貴無比之自然與文化瑰寶。
嗟乎!云陽世界地質(zhì)公園,實乃天地之杰作,人文之瑰寶,吾心之所系,情之所鐘。雖離去千里,而其景其情,??M于心,難以忘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