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xué)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xué)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xué)網(wǎng)首頁 >> 東籬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東籬】窯洞人生(散文)

精品 【東籬】窯洞人生(散文)


作者:秦之送 布衣,209.15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386發(fā)表時間:2025-06-16 07:19:37
摘要:在數(shù)千年的繁衍生息過程中,以地坑窯洞為代表,故鄉(xiāng)人將掘穴而居演進到極致。窯洞不僅是遮風擋雨、安放身心的居所,更是上演人生喜怒哀樂、愛恨情仇的舞臺。盡管隨著時代的飛速發(fā)展,故鄉(xiāng)人大都走出窯洞,住進紅瓦磚墻的平房或鋼筋水泥的樓房,窯洞日漸式微。但窯洞以及生活于其中的人和事,仍然常常出現(xiàn)于我的記憶深處。

在數(shù)千年的繁衍生息過程中,以地坑窯洞為代表,故鄉(xiāng)人將掘穴而居演進到極致。窯洞不僅是遮風擋雨、安放身心的居所,更是上演人生喜怒哀樂、愛恨情仇的舞臺。盡管隨著時代的飛速發(fā)展,故鄉(xiāng)人大都走出窯洞,住進紅瓦磚墻的平房或鋼筋水泥架起的樓房,窯洞日漸式微。但窯洞以及生活于其中的人和事,仍然常常出現(xiàn)于我的記憶深處。
   矗立深厚的黃土之中,弧形拱頂,拱形門洞,寬度、高度三米有余,進深十米左右,這大約就是一孔窯洞的基本數(shù)據(jù)。若論面積,相當于一間20到30平方米的房間。而支撐這居所在大地屹立不倒的,不是磚石木材,更不是鋼筋水泥,而是深厚而質(zhì)優(yōu)的黃土。所以,走進一孔窯洞,你其實就是走進了黃土內(nèi)部,放眼四周,除了黃土再無一物。這種與大地渾然一體的居所,充分吸收了地氣,凝聚了地脈精華,呈現(xiàn)出冬暖夏涼、低碳環(huán)保、抗震性強等特點。
   昔日老家人居住的多是在地面向下挖掘一個方形深坑,然后在坑壁四周挖掘窯洞,形成一個類似四合院布局的院落,這叫地坑式窯洞。還有依山坡或土崖挖掘、窯前有開闊場地的靠崖式窯洞。另外,還有一種用土坯或磚石砌筑于開闊土地上,獨立于山體或崖壁的窯洞。
   故鄉(xiāng)缺水更缺林木,連一些地方隨處可見的石頭,都深藏于溝壑和山嶺深處,唯一不缺的就是土層深厚、質(zhì)地均勻的黃土。在經(jīng)濟不發(fā)達、交通不便利的年代,唯一能找到的棲居形式,就是挖坑掘窯,并在力所能及之下,力求將這樣的居所修建的更科學(xué)、更敞亮、更舒適。
   挖建一院地坑莊子,雖然無需準備木石磚瓦等建材,比蓋一片土木結(jié)構(gòu)的房子省錢,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家境好一點,經(jīng)濟上有點承受力的人家,都要請一些有技術(shù)、有力氣的匠人集中施工,修建一處莊院快則幾個月或半年就可完成。而那些家里男勞力多或者生活拮據(jù)請不起匠人的人家,則利用農(nóng)閑時間,一家人像愚公搬山一樣,一點點地挖、一點點地搬,修好一處地坑莊院最快也得一到兩年。我二伯家的新莊子,就是在二伯的帶領(lǐng)下,幾個堂哥、堂弟利用農(nóng)閑時間,一點點挖掘的。挖好后,我二伯和老二、老三搬了進去,而老大一家還是留在了老莊子。
   地坑窯洞雖然受條件所限,顯得昏暗不夠敞亮,甚至有些土氣,但老家的人們同樣愛美、追求美,并創(chuàng)造著美。如果你去過我的老家,你會發(fā)現(xiàn)許多人家的地坑莊院里,都建有或大或小的園圃,里面種植著各種樹木和花草。有些莊院里的花木經(jīng)年久月,不僅蓊郁蔥蘢,看起來賞心悅目,個別樹木還會冒出地坑院子,在很遠的地方就能看到那一叢綠蔭。
   對于窯洞里的美化裝飾,在物資匱乏、生活拮據(jù)之下,人們除了用草泥抹窯洞內(nèi)部及窯口墻面之外,最常用的辦法就是用舊報紙裱糊窯洞的墻壁。每到新年來臨之前,村上大隊、學(xué)校里積攢的舊報紙就成了搶手的寶貝,許多人家拿來將炕頭及箱柜之上的窯墻裱糊一番,再貼上幾張當時最普遍的樣板戲《紅燈記》《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等宣傳畫,使昏暗的窯洞多了幾分亮麗色彩。更有家里兒子結(jié)婚,給新人居住的窯洞吊頂?shù)模瑢⒒⌒蔚捻斪兂善矫娴捻?,再糊上白紙,貼上各種彩紙,在當時的條件下算得上時尚而喜慶的裝飾。記得我上小學(xué)的時候,有一段時間癡迷上了畫畫。新年之前趕集時,從供銷社買了一幅反映“農(nóng)業(yè)學(xué)大寨”的宣傳畫,又買了紙、鉛筆和水彩顏料,回家后貼于墻上,整天照著畫描摹。最后畫成啥樣已經(jīng)記不清了,但卻在這個過程中學(xué)會了調(diào)色。
   故鄉(xiāng)的人出生時呱呱墜落于窯洞的土炕,一生不過百年的歲月里,忙忙碌碌休養(yǎng)生息于窯洞之中。一些窯洞不知住了多少輩人,窯頂已經(jīng)被生活的煙火熏得烏黑發(fā)亮,我外婆家的主窯就是這樣。從我能記事起,外婆就一直住在這孔窯洞里。她在這里養(yǎng)育了我母親、小姨和六個舅舅,可謂子女滿堂、勞苦功高。除了這孔窯洞,從外婆家的地坑莊院,向外走過一個胡同,出了一道門就到了前院。前院是開放式的,一條土崖上挖掘四孔窯洞,并在窯前筑了土圍墻,墻外是一片荒原,遍布著莊稼和一些荒草地,再遠方就是溝壑。
   有一年因連續(xù)陰雨天,外婆居住的窯洞后面被積水浸泡而一度塌陷,站在窯里,都可以看到外面的天空。母親和舅舅們多次勸說外婆搬家,外婆說什么也不愿離開住了幾輩人的地方。后來,幾個舅舅找來一堆打墻的圓木和幾把石錘,從較遠的地方拉來一車車黃土,一點點又把塌陷的地方補了起來,只是窯洞比原來小了許多。這以后,再也沒有出現(xiàn)過問題,外婆在那孔窯洞里直住到離世。至今,我的耳畔還常常回蕩著舅舅們修窯時,那一聲聲石錘夯土的聲音,眼前會浮現(xiàn)外婆那富態(tài)慈祥的笑容。
   人們都說窯洞“冬暖夏涼”,沒有住過窯洞的人對此可能沒有什么印象。兒時貪玩的我,即使在酷熱的夏日,也常常與伙伴們瘋跑于烈日之下。玩累了,汗流浹背地回到家里,在窯洞鋪著竹席的土炕上一躺,不大一會兒身上的汗水就會消散。那滋味比在城市的樓房里吹空調(diào)舒服多了。到了冬日,室外天寒地凍,滴水成冰,不論何時,帶著一身寒氣走進既沒有暖氣、也沒有取暖煤爐的窯洞里,只要坐上熱炕頭,一會兒暖流就會涌遍全身,凍僵的手腳也暖和了、靈動了。
   打記事起,我兒時生活的大多數(shù)場景,幾乎都和窯洞有關(guān)。窯里的光陰比別處要慢些。早晨的太陽斜斜地照進窯口上下的窗戶,在地上和炕頭照出金箔般的菱形圖案,塵埃在光柱里跳著細碎的舞。我總愛趴在炕頭的窗沿上,看窗外核桃樹上的麻雀嘰嘰喳喳、飛來飛去??斓秸绲臅r候,陽光隨著跳動的塵埃,慢慢地消失在視野里,退到了室外,最后消失在莊院的女兒墻上。到了月朗星稀的夜晚,月光從窯口頂上的窗戶照射進來,先是在窯內(nèi)的地上撒一方銀輝。等到半夜醒來,那銀輝已經(jīng)越過了灶臺,落在炕沿。朦朧中,祖母還在月光和燈光里,搖著手中的紡車勞作。我神伸懶腰,似乎要伸手抓一把月光,繼續(xù)進入未完的夢鄉(xiāng)。
   這些情景,在我以后的人生歲月中,總是反反復(fù)復(fù)地浮現(xiàn)于腦際。
   對于昔日故鄉(xiāng)的人們來說,一生的光陰,就是這樣在窯洞的日月輪轉(zhuǎn)中度過。窯洞即人生,人生亦是窯洞。我的祖母、外婆以及那些早已遠去的先人們,就是在這樣的窯洞中養(yǎng)育兒女、休養(yǎng)生息。他們一生的喜怒哀樂,經(jīng)受的艱辛、勞累甚至病痛,都深融窯洞的每一寸黃土,成為大地的一部分,與日月同在。
  

共 2479 字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編者按】窯洞,故鄉(xiāng)人將掘穴而居的智慧發(fā)揮到極致,地坑窯洞便是這智慧結(jié)晶的代表。它不僅是遮風擋雨、安放身心的居所,更是上演人生喜怒哀樂、愛恨情仇的舞臺。見證著一代代人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隨著時代發(fā)展,窯洞逐漸被平房、樓房取代。但那黃土筑就的窯洞,以及窯洞里發(fā)生的溫暖故事、生活其中的親切面容,卻深深烙印在作者記憶深處,成為鄉(xiāng)愁印記。文章以細膩筆觸,帶我們走近窯洞,從窯洞的建筑結(jié)構(gòu)、建造過程、美化裝飾;從外婆守護舊窯的執(zhí)著,到兒時窯洞里的溫馨日常,展現(xiàn)了窯洞與故鄉(xiāng)人血脈相連的關(guān)系。在作者筆下,窯洞不只是冰冷的建筑,而是充滿溫情,詮釋著“窯洞即人生,人生亦是窯洞”的深刻內(nèi)涵。這篇文章讓人了解窯洞文化,喚起心底那份對故鄉(xiāng)與往惜歲月的懷念 。一篇感情真實、樸素無華的懷舊佳作?!緰|籬編輯:繼道后裔】【江山編輯部?精品推薦202506160013】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繼道后裔        2025-06-16 07:24:39
  窯洞、平房和樓房都是人們生活的居所,都承載著代代相傳的人生故事。然而,作者對窯洞的記憶卻格外清晰深刻。我亦如此,唯有故鄉(xiāng)老屋的故事讓我記憶猶新,常掛心間。這或許是因為人們總是懷舊,懂得銘記初心,不忘本源。拜讀學(xué)習(xí),祝夏祺!
回復(fù)1 樓        文友:秦之送        2025-06-16 08:34:51
  謝謝老師的評論和鼓勵,順祝夏安!
2 樓        文友:楓樺        2025-06-16 08:00:55
  窯洞是我所不熟識的!平時只是在影視作品里見過,卻只是皮毛!老師筆下的窯洞是真實的生活場景,這里有難忘的親情以及鄉(xiāng)情!文字深沉雋永,好文拜讀!
回復(fù)2 樓        文友:秦之送        2025-06-16 08:35:45
  謝謝老師的評論和鼓勵,順祝夏安!
3 樓        文友:吳孟友        2025-06-16 09:22:24
  窯洞,掘穴而居,遮風擋雨,冬暖夏涼,是故鄉(xiāng)人的智慧。窯洞也見證了一代人的悲歡離合、喜樂哀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窯洞已被平房樓房取代。生活方式發(fā)生徹底地改變。窯洞成了綿綿的鄉(xiāng)愁。好文拜讀學(xué)習(xí),問好老師!祝夏祺!
回復(fù)3 樓        文友:秦之送        2025-06-16 22:34:29
  謝謝老師的精彩評論,問好老師,順祝夏安!
4 樓        文友:懷才抱器        2025-06-16 09:52:12
  見過,但沒有住過。窯洞,是西北一帶的居所,更是智慧。聚穴而居,是古人的方式,一直傳承,真的是一個奇跡。作者的窯洞散文,行筆簡介,讓我一下子就明白了窯洞的知識,文章里外婆的窯洞,寫出了難離故土的感情。下次如果到陜西旅游,我想選一個窯洞民宿住一晚,體驗一下滋味,可能和膠東半島的海草房差不多吧?窯洞,也是生命的搖籃,很美。
懷才抱器
回復(fù)4 樓        文友:秦之送        2025-06-16 22:36:39
  謝謝老師的精彩評論,希望老師能有居住窯洞的美好體驗,順祝創(chuàng)作快樂,一切安好!
5 樓        文友:紅花草        2025-06-16 15:37:39
  窯洞,南方的我從來沒見到過,看老師的文長了不少見識。冬暖夏涼的窯洞,住在大地的中心,可能光線要差一點,但接地氣,有地溫。鄉(xiāng)愁濃郁的美文,學(xué)習(xí)點贊!
回復(fù)5 樓        文友:秦之送        2025-06-16 22:41:03
  謝謝老師精彩的評論。窯洞,是黃土高原的產(chǎn)物,南方也不適宜挖掘窯洞。現(xiàn)在住窯洞的人是愈來愈少了,可見窯洞也有許多不足之處。正像老師說的,首先是采光不行。順祝老師夏安!
6 樓        文友:韓格拉圖        2025-06-16 19:52:44
  看了老師的文,長了知識,也對去窯洞住上幾個晚上更加向往。我覺得,窯洞,絕對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這里面有廣大勞苦群眾的智慧。老師文筆扎實,敘述沉著,感情飽滿,感悟精當,是一篇難得的美文佳作。拜讀學(xué)習(xí),順祝老師夏安,筆?。?
帶著影子散步。
回復(fù)6 樓        文友:秦之送        2025-06-16 22:43:29
  謝謝老師精彩評論對窯洞的贊美,順祝創(chuàng)作豐碩,一切安好!
共 6 條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