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wǎng)首頁 >> 東籬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東籬】財富:三世錢和九十九硯(散文)

精品 【東籬】財富:三世錢和九十九硯(散文)


作者:懷才抱器 榜眼,37534.87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669發(fā)表時間:2025-06-17 05:14:14
摘要:游覽河北滄縣紀園,對園中的“三世錢”和“九十九硯齋”特別有感,我想努力找出銅錢和石硯的關系……


   如果要形容一個人或一個家族的錢多,可能“腰纏萬貫”就小氣了,真見不得世面了,以此形容暴發(fā)戶尚可,而最震撼的財富可能就是“富可敵國”了。
   不過,走進河北滄縣的“紀園”,我認識了一個形容詞——三世錢,遂生造了一個詞“富達三世”?!叭馈笔侵缸鎸O三代,但在紀園里,這錢都是屬于紀曉嵐一個人的,真是大款巨擘!有意思的是,我一下子就想起我曾到過的北京“恭王府”,這是和珅的府邸,還記得他擁有的財富是相當于清朝15年的國庫收入。紀曉嵐與和珅,同朝為官,形影從隨,居然都成了天下一等一的財富擁有者,但在紀園,我還是覺得和珅的錢少了,甚至相形見絀。
   三世,在俗世文化中是指前世、今世、來世,于是有“三世之緣”一說。佛家也有“三世說”,信奉三世因果,即前世造因,今世受果。對前世今世來世理解通透而也能把握者,就被稱為“三世佛”。在故宮呈現(xiàn)的是專指今世的釋迦牟尼佛,前世的迦葉佛,來世的彌勒佛。而紀園的“三世錢”則為紀曉嵐一人獨有,成為特殊的人文符號。
   別怪我跑題,入園,那些匾額、題字、楹聯(lián),都讓人頓時產(chǎn)生文化的聯(lián)想。
   紀園內亭臺樓閣臺榭廊廡,布局整飭,流連其間,彩繪醒眼,古建連綿,盡顯大觀氣象。初夏時節(jié),“姹紫嫣紅開遍”,(湯顯祖《游園》句)真是景飛影疊,片風輕拂,“云霞翠軒”,(同上)雕梁畫棟,飛閣流丹,碧瓦閑亭,流連其間,湯顯祖筆下的“游園”之趣,隔空而至,難辨古今。不必逐一解讀,最適沉浸。我知道,這些盡管屬于后人所建,但有這般復活古跡的能力,也足以讓人興嘆。中華園林,情調一樣,而細節(jié)迥異,這就讓人有了游園無數(shù)還是走不出游園風景的感慨。在園中路側,立著三枚銅錢,古銅色雕塑,古味逼真,格外顯眼,一石書“三世錢”,伸手撫摸,銅幣有溫,真想帶走一枚留作游園紀念。這個想法不能怪我,進門未見有售賣紀念幣,于是生出此心。
  
   二
   原來,這銅錢并非是取其交換價值,而是以此表達一個時空概念。紀公,生于雍正,為官乾隆,卒于嘉慶,歷時82載,經(jīng)歷清代三世。那為什么要這么表達呢?原來細看就知曉擺出銅錢的意思了,銅錢鑄“雍正通寶”、“乾隆通寶”、“嘉慶通寶”字樣,能夠讓人一目而見清三世。履歷到底和錢有何關聯(lián)?如果讓紀曉嵐述職清廉為官,我們便會覺得不實,都是裝腔作勢。在紀園,關于他的清廉,有一段故事出自朝鮮使團人員的《燕行錄》記載,有句曰“清白節(jié)儉,一敝裘七八年”,如此高官,從哪個旮旯摸索一下還找不到幾枚銅幣,何至于讓外國使團看出這般寒酸……即使他住在灌風漏雨的寒舍,憑著“大清第一才子”的名聲,也有人巴不得送上幾貫錢,拜個門戶,求作粉絲,何至于一件破皮襖,穿七八年!
   原來,這是在告訴我們紀曉嵐在金錢面前的態(tài)度。三世錢,早已不能通用,但卻是不斷在時空中增值。
   想起紀園的“恒壽齋”懸著乾隆皇帝為之親題的“三世一品”的匾額,這是紀曉嵐所處的祖籍獻縣至今唯一的榮譽,堪稱“首戶望族”。紀曉嵐在清朝是一品大員,故稱??粗叭厘X”,我倒有了第二種解釋,這“一品”并非是官階,而是第一流的人品之意。他的政務履歷,稱不上“三朝元老”,但這“三世”,足以讓他有最為豐富的人生閱歷,多少人是上一朝為官,下一朝就被追究,紀曉嵐卻是安然。
   “三世錢”到如今,紀曉嵐不能擁有分文了,但他擁有一句蓋世的評價——“登其堂蕭然如寒素”。(嘉慶帝語)而他負責總纂的八億字的《四庫全書》,卻是留傳給后人的財富。兩相比較,取舍高下,一目了然,紀曉嵐也是“巨富”。
   太多的數(shù)字,在紀曉嵐身上,都有著特別的意義,但和金錢無關。我想起去年往山東章丘一游聽到的關于紀曉嵐的故事。章丘的柳塘口有紀氏大宗祠,應該是紀家始祖居地,就得到了紀曉嵐的題字——九兩之一。簡直是天書一般,羞于讀書不多,才疏學淺,后來我知道,“九兩”的意思是,使天子諸侯和百姓感謝和諧協(xié)調而不離散,有“九事”:一牧,二長,三師,四儒,五宗,六主,七吏,八友,九藪。這個知識源自《周禮》。漢儒鄭玄注“兩”曰:猶耦也。即協(xié)耦萬民,也就是“九兩”系邦國之民。兩,和重量單位無關?!爸弧睆娬{的是“九兩”其一——牧。牧民于田,這是治國之道。就像我們今天的中央一號文件,總是關于“三農(nóng)”的。
   關于紀家祖居,我想起我在煙臺求學時遇到一個同學,是海陽人,姓紀,他曾在我面前提及祖上人物紀曉嵐,我沒當回事。原來,紀氏祖籍山東海陽小紀鎮(zhèn),后來一支遷居章丘,再遷河北獻縣。這就算作是紀氏的“三世緣”吧。中華文化之脈,在紀氏遷徙史上,表現(xiàn)出清晰的脈絡,這也是中華氏族文化的特點,最優(yōu)秀的文化總是由優(yōu)秀的家族和人物繼承下來。
   在紀園,未得“三世錢”紀念幣,我留影吧,不求有前世,不求有來世,活在今世,做一個清白的人,留下心中的空間給學問,給生活,才是生命的最好意義??赡埽厘X并不為人知曉,但“鐵齒銅牙”的才學,更能展示一代清官的睿智與氣質。三世錢暗含一個“銅”字,但沒有銅臭味。
   紀曉嵐在電視劇里是一個快樂幽默的人,官俸除了養(yǎng)家,再就是買煙買硯,他是一個沒有被錢綁架和壓倒的人,有點像人們說的“窮樂”,窮樂沒有負擔,沒有壓力,是真正的快樂。他雖夠不上“安貧樂道”,但在金錢的誘惑中還能保持清白,不能不說是一個人物!在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里有一個細節(jié),和珅問紀曉嵐“你沒貪?”紀曉嵐答道:說實在的,貪的沒你的多。多么俏皮,若囊中有贓,敢如此坦然自嘲?
  
   三
   一個人總會有特別的嗜好,紀曉嵐的第一嗜好是抽煙,所以得了一個外號叫“紀大煙袋”,還鬧出了“靴中失火”的笑話。給我的感覺,他是一個十分有情趣的人。想起詩人王小波的經(jīng)典語錄:“一輩子很長,要跟有趣的人在一起?!彼欠袷且蚕肫鸺o曉嵐往事,而發(fā)出這個感慨,不得而知了。我想說的是,工作很累,也要跟一個有趣的人在一起,紀曉嵐做編修《四庫全書》的總纂,身邊都是低頭“捉字”的文人,突然被“紀大煙袋”嗆一口煙霧,或者看他在皇帝面前“燒靴”的窘像,那是怎樣的“開心一刻”!
   小小的愛好也可能破財,但總比把愛好綁在金錢上好。就像我看到紀園的“閱微草堂”里的“畫缸”里還放著一卷沒有寫字作畫的泛黃宣紙,如果換成大清的銀票,味道就變了。一卷宣紙可傳世,可緬懷,一張大清銀票就沒有了人文價值。
   紀曉嵐喜歡玩數(shù)字概念。這是我走進他的“九十九硯齋”,舉目而得出的結論。還有一個感覺,他是“貪得‘有硯’”的人。如果齋內把他“收藏”的銅錢陳列出來,那真就像塑一具跪著的秦檜。
   “按數(shù)索硯”吧,我居然圍繞著硯齋四邊的展柜出聲地數(shù)著那些硯貌各異的硯臺了,我擺手制止一旁嘁嘁發(fā)笑的妻子,嫌她搗亂。從頭再數(shù)吧,好在紀大人沒有踱進笑我,但紀大人好像在硯臺的環(huán)繞中陪我,他不會笑我如此頑皮愚鈍吧,是啊,我在他面前就是一個小學生,就連這“九十九”也弄不清其文化涵義。數(shù)完,居然是119方硯,這個數(shù)也是有誤,看一側介紹,硯齋收了他的126方石硯,這是包括他有過拓片以及“硯銘”的硯臺。
   原來,九十九是一個概數(shù),也是極數(shù),這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運用,表達的是數(shù)量極多,接近完美的意思。這個數(shù),在于說明藏硯之巨。他喜歡這個“九十九”,還體現(xiàn)在著作的命名上,他的《閱微草堂硯譜》,最初就叫《九十九硯譜》。
   我想到以概數(shù)命名的古文化,這硯齋,為何不叫“百硯齋”、“千硯齋”?我知道,處于同代的乾隆年間書法家高鳳翰就有過“三百硯齋”之名。想起進入紀園迎面壁上沈鵬題寫的“一代文宗”之語,我好像找到了理由。既是文宗,他怎肯步平庸后塵!紀曉嵐真是一個玩數(shù)字的高手,九十九,大于百千。
   良好的愛好帶來人生的好故事,不良的愛好,只能留下悔恨和遺憾,甚至連去回憶都是無邊的痛。我想,紀曉嵐也不是對錢不感興趣,沒有啥感覺,一旦握在手心里,就要掂量是否能夠持之心安。因錢而改變人生,從來都是向著兩極的,來歷不對,錢就埋下禍根,所以他臨終留給子孫的話只有兩句:“貧莫斷書香,貴莫貪賄贓。”這何嘗不是他的人生結語!
   紀曉嵐說,一旦雕刻“硯銘”,想著錢,刀筆就走神。這是他的說笑,也是他的價值觀。一個人干事容易分神,也容易走火入魔,不專注硯臺,就鉆錢眼了。紀曉嵐的每一方硯臺都勤于題刻硯銘,得之,就像寫日志一樣,成為習慣?;蛸澇帲蛴浭?,或抒懷,不拘一格,也開創(chuàng)了銘體的寫作先河,變得短小精悍,不拘一格,頗有文趣。他留下的硯銘可謂經(jīng)典箴言,哪怕寥寥數(shù)字,也往往蘊含著深刻的人生理趣。他除了朝堂之事,再就是獨有“硯銘”之樂。他的一方硯銘文是:“余與石庵(劉墉)皆好蓄硯,每互相贈送,亦互相攘奪,雖至愛不能割,然彼此均恬不為意也。”據(jù)野史記述,他在臨終前一年,還每日題刻硯銘,有一方硯銘只有四字——琢雕為樸。表達的是去掉浮華之心,崇尚淳樸自然,這既是創(chuàng)作之趣,也是為人之得?!氨闳トA”,摒棄貪婪之心,世間之物,皆不如他的“九十九硯”了。
   今天,我們已經(jīng)進入了“數(shù)字經(jīng)濟”時代,講的是“算力”超越。其實,在金錢利益面前,也應該講“云算力”,權衡一下,得失之間,關乎長遠。
   三世錢,三世留芳名;九十九硯,“硯封塵篋”,比那箱篋裝著滿滿當當?shù)慕疸y銅幣更有人文價值。三世錢,三世“通寶”,才學和品行就是“通寶”,就是通行證。不然,紀曉嵐去世二百余年,我們?yōu)楹芜€來紀園和他見面?
   游遍紀園,我也送紀大人一個評語吧——才貫三世,墨濃百硯。
   人生不能被荒廢,臨終不能沒有遺留,我們可能都會無一例外地選擇留下財富,什么是財富?三世錢和九十九硯,是多少財富都難以與之稱衡的價值。
   我們留下的,也并非是可以被風吹走,被時光的塵埃淹沒,那些能被稱為真正“財富”的,即使一時被漠視被遺忘被掩埋,但總有后人會記起,會去探寶挖寶的。真正的可傳世的財富,已經(jīng)不屬某個人了,永遠散發(fā)著恒久的魅力,永遠會吸引著我們的目光。
  
   2025年6月17日原創(chuàng)首發(fā)江山文學
  

共 4019 字 1 頁 首頁1
轉到
【編者按】河北滄縣“紀園”,作者了解到紀曉嵐的錢可用“三世”描敘,即是祖孫三代的財富,且“三世錢”唯紀曉嵐獨有,富可敵國,遠超北京和珅恭王府?!叭厘X”已成為紀曉嵐特殊的人文符號。若讓紀曉嵐述職清廉為官,讓人感覺不實,似乎在裝腔作勢而已。紀園的“恒壽齋”懸著乾隆皇帝親題的“三世一品”匾額,是紀曉嵐祖籍獻縣的唯一榮譽。堪稱“首戶望族”。紀曉嵐在清朝是一品大員??粗叭厘X”,對“一品”似乎又有了另一種解讀:“一流的人品”吧?!叭馈彪m稱不上“三朝元老”,但足以說明有豐富的人生閱歷。但不管怎么說,“三世錢”到如今,紀曉嵐是不能擁有分文了。在山東章丘紀氏大宗祠,有紀曉嵐的題字----九兩之一,“九兩”關乎邦國之民,關乎“三農(nóng)”的治國之道。相當于今天關乎“三農(nóng)”的中央一號文件。所以“三世錢”暗含一個“銅”字,卻沒有一點銅臭味。紀曉嵐喜歡玩數(shù)字概念。走進他的“九十九硯”,感覺他是“貪得‘有硯’的人”。其實,“九十九”就是一個概數(shù),一種文化。紀曉嵐也不是對錢不感興趣,一旦在手心里,心要安穩(wěn)。不然,錢就會埋下禍根。紀曉嵐的每一方硯都勤于題刻硯銘,或贊硯、或抒懷、或記事。不拘一格,開創(chuàng)了硯可的寫作先河。硯銘可謂經(jīng)典箴言,寥寥數(shù)字,往往蘊含著深刻的人生理趣。世間之物,遠不如他的“九十九硯”了。“三世錢”,三世留芳名。九十九硯比金銀銅更有人文價值。作者給紀大人的評語是:“才貫三世,墨濃百硯”。這篇散文,作者從紀園“三世錢”、“九十九硯”入手,對大清才子紀曉嵐的為官之道、為人處世和生活的追求作了一番精彩的陳敘和點評。改變人生,創(chuàng)造價值才是最有價值。作者深諳歷史,知識淵博,材料信手拈來。讓人從一個全新的角度認識紀曉嵐。精彩好文,推薦共賞?!緰|籬編輯:吳孟友】【江山編輯部?精品推薦202506170011】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吳孟友        2025-06-17 05:40:44
  本文構思新穎。在河北滄縣“紀園”,作者邊走邊看,邊看便思,思緒穿越古今,縱橫捭闔,獨得深邃的理解和感悟。文章先抑后揚,從紀園的“三世錢”和“九十九硯”入手,對大清才子紀曉嵐的為官之道,為人之道和生活情趣的追求做了作一番精彩的陳述和點評。讓人從一個全新的角度認識紀曉嵐。精彩之作,推薦共賞。
回復1 樓        文友:懷才抱器        2025-06-17 10:33:09
  謝謝吳老師的精彩編輯,辛苦了!紀園,是我很喜歡的一個園林,風景的寓意很多,和紀曉嵐有了聯(lián)系,解讀之趣就有了。游園的時候,仿佛是跟隨著紀大人,那些風景,包括樓閣,都有紀曉嵐的影子。如果有《紀曉嵐傳》閑讀一下,再進園,那游感就更不一樣了。為官人,不可失去生活情趣,我總覺得紀曉嵐在為官上,是一個可以縱橫捭闔游刃有余的人物,關鍵是他對財富的態(tài)度,沒有這方面的污點,所以他活得自在。三世錢的雕塑,九十九硯齋,都是很有文化內涵的所在,有的風景一掠而過,記憶不深,這這兩處風景,非常獨特,入目難忘。我喜歡解讀風景,在紀園我找到了旅游的別樣樂趣。非常期待吳老師的佳作,謹祝創(chuàng)豐!
2 樓        文友:羅蓮香        2025-06-17 09:06:56
  初看題目,我是蒙圈的,如同置身云里霧里,讀罷全文,方醍醐灌頂,豁然開朗。原來作者寫的是紀曉嵐的金錢觀和墨硯中藏著的學問。紀曉嵐是奇人、才子,高官得做,駿馬任騎,但他仍守樸,一件衣服穿七、八年仍不換,這是怎樣的勤儉?“三世錢”,并不是普通意義上的金錢財富,而是貫通三世的金錢觀、財富觀、為官之道和處世的智慧,“九十九硯”將他嚴謹治學的態(tài)度表達得淋漓盡致,真乃曠世奇才!該文緊緊抓住關鍵詞“三世錢”、“九十九硯”展開敘述,并深入挖掘其內涵,結合生活實際,產(chǎn)生豐盈的聯(lián)想,感悟其無比珍貴的文化精髓和常人難以企及的思想境界,讀之深入人心,啟人深省。深度佳作,語言似清風徐來,卻獨得雅韻深深,濡染情懷。值得反復品讀、揣摩!盛贊才情,問候懷才老師,夏安!
回復2 樓        文友:懷才抱器        2025-06-17 10:42:03
  寫過《智者樂水》,這是紀園之二。如果籠統(tǒng)地寫紀園游覽所見,我可能就寫成了流水賬,也無法深入解讀,能力受限,我干脆找?guī)讉€我能夠駕馭的角度,寫成幾篇。三世錢和九十九硯,聯(lián)系看,還真的是可以讀出很多有價值的東西。這個題目生澀了一點,這兩個詞就屬于紀曉嵐,別人奪不去。這是紀曉嵐的文化符號。紀曉嵐對待金錢的態(tài)度,的確值得我們學習。尤其是在一個和珅的影響下,他并不同流,保持干凈,連厚實的激嘉慶帝都那樣贊許,的確是個人物。什么是人生財富,在紀曉嵐身上,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不一樣的東西,一個人把興趣愛好放在有益的反面,不為金錢誘惑,真的不簡單。紀曉嵐,已經(jīng)形成了紀曉嵐文化,我覺得,在這個時代,更應該樹立這樣的人物,不能讓官吏貪腐,需要法治的強制和震懾,更需要人物榜樣的力量。寫作的過程,也是豐富自己的過程,在創(chuàng)作中找到樂趣,就像紀曉嵐喜歡硯銘,是很有品味的事情。遠握,期待羅老師的美文,謹祝創(chuàng)作快樂!
3 樓        文友:紅花草        2025-06-17 09:12:35
  三世錢,九十九硯,都是紀曉嵐人品人格的體現(xiàn)。文章讓讀者又重新認識了紀曉嵐,深層次全方位地了解了紀曉嵐。很美的文,學習點贊,祝您身體健康!
回復3 樓        文友:懷才抱器        2025-06-17 10:44:33
  紀園,在中國的園林里,幾乎沒有什么名望,但有了紀曉嵐這個人物,紀園就有了深厚的文化內涵。我是大致走一走,很多遺漏,如果好好看,會有更多的收獲。希望紅花草老師有機會一往,謝謝紅花草老師的精彩留墨,遠握,謹祝創(chuàng)豐!
4 樓        文友:金剛狼        2025-06-17 09:26:14
  穿越紀園千古問道,三世銅錢亦是三世人生,三世禪意。從細微處彰顯大的智慧:三世錢和九十九硯。期間流淌的不是一條河,而是蕩漾的海,納百川的胸襟。銅錢能被風吹走,而神韻永恒。大作,點贊學習。祝老師開心快樂每一天。
回復4 樓        文友:懷才抱器        2025-06-17 10:48:35
  金剛狼老師說得對,一個人的胸襟,才決定了人生的取舍和品位。在紀園,出處染著一代文宗季羨林的色彩,這處園林,不在于風景的精致,而在于每一道風景都與主人紀曉嵐有關。所以,看過《銅牙鐵齒紀曉嵐》這個電視劇,就基本上有了解讀的基礎。謝謝金剛狼老師的精彩留墨。這是這個名字的第一次留評,愿老師如一匹戰(zhàn)狼,馳騁文學的沙場。謝謝金剛狼老師的精彩留墨,繼續(xù)期待你的佳作!
5 樓        文友:簡柔        2025-06-17 10:16:36
  好一個美麗古雅的紀園,必須要去呀。大煙袋,禿筆,三世錢,九十九硯臺,落在了愛思考的懷才老師眼里,就不僅僅是景點了,而是文化的符號,是紀曉嵐精神世界的投影。被懷才老師的思想投射,我才知道三世錢的含義,為何叫九十九硯臺了,更了解到紀曉嵐一部分人品和情趣,他可謂硯癡。文章有古樸典雅之美韻,更有思想之光,人文之趣。欣賞學習了。
回復5 樓        文友:懷才抱器        2025-06-17 10:54:07
  南方也有很多好園林風景,相比更細膩有味的是南國的,我這腿腳,登山吃力,所以喜歡看博物館看園林,希望簡柔老師有機會也去看看,這處園林,不同于蘇州園林等,屬于紀曉嵐的,走進去,就像跟紀曉嵐見面,不一樣的游感。我覺得,就像簡柔老師所言,說“紀曉嵐文化”、“紀曉嵐精神”都是最好的風景主題,他的確是硯癡,一個人的情趣放在有品位的事情上,就是不俗。園林的確投射這思想之光、人文之趣,若簡柔老師一往,角度更能細膩有趣。很期待。遠握,問候夏安,謹祝創(chuàng)豐!
6 樓        文友:韓格拉圖        2025-06-17 10:52:25
  紀曉嵐嘴上有大煙袋,手上握著禿筆,口袋里揣著三世錢,桌子上擺著九十九硯,顯然是一個精神富翁。老師通過三世錢和九十九硯,寫出了紀曉嵐的財富觀,唯有這樣的財富,才能富可敵國,才能傳承子孫萬代。這樣深度的文章,唯有老師才能輕松駕馭,信手拈來。大贊,佩服!順祝身體健康,夏日愉快!
帶著影子散步。
回復6 樓        文友:懷才抱器        2025-06-17 11:01:33
  韓老師的感慨太精辟!非常喜歡你的留言,大煙袋,一枝禿筆,三世錢,九十九硯,都是最鮮明的問候符號,我們不能看到紀曉嵐這個人,但睹物如見其人。他的確是一個精神富翁,他留給我們的是最為豐厚的精神財富。不行傳世卻傳世,有的人想傳世卻遺臭。一個人留下的最大財富,不是金錢,而是精神。精神的光芒可射向后代。生怕籠統(tǒng)地寫紀園寫成流水賬,深入不下去,就這樣分幾個標題,小角度切入,希望角度能深刻點。走過一些地方,覺得寫出文章就像對游程做了一次回顧整理,不斷加深理解吧,挺有意思的。謝謝韓老師的精彩留墨,期待你的佳作,謹祝創(chuàng)豐!
7 樓        文友:鄭德友        2025-06-17 11:52:53
  真是孤陋寡聞了,在河北竟有一處紀園,值得一看。讀老師的文,感受其豐富的人文內涵,令人嘆為觀止。對于紀曉嵐其人,首在電視劇中認識,后來在其它古籍偶有碰到,乃是近代一奇人,奇在他于當時污濁的官場中保持潔身自好,踞守著自己的為官原則和財富的底線。實在難得。老師的美文,通過一代才子風趣的生活表像,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立體的封建官吏的形象。拜讀學習!祝老師健康,快樂!
回復7 樓        文友:懷才抱器        2025-06-17 12:09:35
  這次去北京,返回時,就稍微圈了一點,到了滄州,去了滄縣、獻縣、德州等地。在滄州,看到有旅游勝地紀園,就一往。紀園不同于一般的園林,不以風景秀麗為特色,但有著濃厚的人文色彩,紀曉嵐生活的地方,他離世200多年,有些東西還是留下了,給我們緬懷的地方。紀曉嵐是封建官吏中非常特殊的一位,出污泥而不染,保持廉潔,他同時也是一個十分有情調的人,所以,他在人民的印象中是非常值得紀念的人物。三世錢和九十九硯,涉及數(shù)字,就和財富有關了,于是挖掘紀曉嵐的生命軌跡,發(fā)現(xiàn)他的精神里有著我們值得汲取的東西。謝謝鄭老師撥冗留墨,期待你的佳作,謹祝創(chuàng)豐!
8 樓        文友:佳華        2025-06-17 14:21:36
  文章的開頭把我嚇了一跳,我尋思老紀是個清官廉吏啊,難道還有我不知道的內幕。跟著懷才老師的文一點點的看下去,慢慢的領悟,隨后是感慨。老師的寫法曲徑通幽、欲揚先抑,拜讀學習了。
回復8 樓        文友:懷才抱器        2025-06-17 14:47:40
  可能這樣一個大貪官和珅在北京留下了恭王府,還真沒有什么貪官留下風景的。紀曉嵐也是巨富,擁有那么多的石硯,毫不遜色。三世錢,起初看我也不解,慢慢地讀,才曉出這樣的雕塑設計真的是特別有道理。三枚銅板,不能成為財富,閱盡三代皇帝,這才是榮耀,當然也隱含了紀曉嵐對金錢的態(tài)度,留下三枚銅板而已。謝謝佳華老師留墨,期待你的佳作,謹祝創(chuàng)豐!
9 樓        文友:森林大地        2025-06-18 16:19:51
  老師就是一位生活有情趣的人,文章總是充滿著情趣與超群的思維。紀園的“三世錢”和“九十九硯,”它不是第一感觀上的財富,而是精神、文化上的財富,更有豐富的人文價值。拜讀學習了!祝老師創(chuàng)作愉快!
回復9 樓        文友:懷才抱器        2025-06-20 14:39:16
  財富是人生不能少的東西,關鍵是怎樣看待財富,紀曉嵐是大智。今天看,他的取舍也是正確的。這幾天在住院做個復查,未能及時回復森林老師的留墨,見諒。謝謝森林老師的鼓勵。遠握,問安。
10 樓        文友:加朋        2025-06-19 15:46:31
  社長的三世錢一文的確給人的遐想很多,一個封建王朝的高官能有清的廉堅守和品質,讓人不可理解,但又讓人容易理解。一處紀園當年可能也是價值不匪,但老百姓覺得他應該有錢與和珅相比那就是錢沒錢的。而皇上覺得紀曉嵐有的不過是個小小的園子,真是清貧確實為朕的朝堂添了不少光彩,所以于上于下都成了相互認可的人物。跟著社長走進了那個園子,去觸摸歷史人物,同時也在觸碰著清官的傳統(tǒng)理念。拜讀佳作讓我受益匪淺,長見識長知識,贊了!遙問安好。
回復10 樓        文友:懷才抱器        2025-06-20 14:46:34
  紀曉嵐,是一個特別的存在。我覺得,在乾隆帝的眼中,他也就是一個可以開心的人物。一個封建官吏,能夠保持清廉自守,太不易了。讓我們思考的是,古今清廉者,或許是他們內心有自己的堅守吧。我去過北京的恭王府,我還是喜歡紀園的品格,不奢華,但有很好的人物故事。這個園子,是在紀曉嵐祖上居住地建設起來的,相當于一個地主的家園,紀曉嵐的祖父父親,都是為官的,這點土地,皇帝不會追究,關鍵是紀曉嵐以這一代方式光宗耀祖,實在是明智 。晚年回到這個園子居住,今天修葺成這樣,他是寒酸的,但卻是令后人感覺所留下的非常值得。逛一逛,讀讀紀園,有點收獲,認識了紀曉嵐的另一面吧。謝謝加朋老師的精彩留墨。這幾天懷才在住院復查,沒有及時回復,見諒。問候夏祺。
共 12 條 2 頁 首頁12
轉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