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浪花·夢想】游玩沙漠(散文)
聽說我們的行程中有沙漠,開始覺得很是奇怪。提到內(nèi)蒙古,都知道是草原,而沙漠總感覺是在新疆,那兒有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很快又轉(zhuǎn)為驚喜,能平生第一次看到沙漠,那是意外之收獲。
從書中讀到沙漠,總覺得沙漠很可怕,風(fēng)沙漫天,鋪天蓋地,似乎要吞噬一切。在這種自然的偉力面前,人的抵抗能力微乎其微。沙漠之大,無邊無垠,一眼看去全是黃沙,一點綠色都沒有,甚至連方向都無從辨別。所以,文學(xué)作品中經(jīng)常有人被困在沙漠的橋段。沙漠里沒有水,找不到路,更有無法預(yù)知的流沙和沙塵暴,所以人被困沙漠后,不是等死就是等著奇跡的發(fā)生。然而,萬里無垠的黃沙,也有其壯美的一面,所以古典詩詞中常有吟詠沙漠的妙辭佳句,像王維那句著名的“大漠孤煙直”。想想那個畫面,一大片死寂的大漠,突然升起了一縷象征生命的炊煙,縱橫線條的對比突出了炊煙的主體地位,死地成為生機的背景板。炊煙筆直向上,喻示著生命的堅強不息和堅定不移,成為大漠中最美的風(fēng)景。此外還有,像“大漠沙如雪”,“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等詩句,完美詮釋了大漠危險惡劣的環(huán)境,正好襯托了邊塞將士的勇敢無畏。
我們?nèi)サ氖菐觳箭R沙漠,這兒原是一片很大的沙漠。其實呼和浩特周邊,也曾經(jīng)有過大片的沙漠,有段時間沙塵暴還襲擾了北京和天津。后來,政府下定決心,排除萬難,堅定不移的開展了沙漠治理工作。作為無所不能的基建狂魔,中國人只要痛下決心,幾乎沒有不能完成的事情,沙漠治理自然也取得了成功。如今,呼和浩特周邊已經(jīng)沒有了沙漠,只有農(nóng)田,為城市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chǔ);庫布齊這里,沙漠面積也小了很多,留下的這片沙漠是為了旅游項目的開發(fā)而保留的,否則偉大的中國人肯定會將沙漠變成綠洲,直至完全消滅沙漠。
每次我讀到“大漠孤煙直”時,會下意識的認為,沙漠是個水平面,沒有任何波瀾。真的到了庫布齊,才知道不是如此。沙漠其實是由一個個沙丘組成,所以,整個沙漠幾乎沒有水平面,都是彎彎曲曲的曲線,既增加了美感,也增加了危險度。站在沙漠中,看到高聳的沙丘,看到無邊的黃沙,想到一輪落日猶如一張碩大無比的帶著紅暈的玉盤,降落在地平線上,給沙的世界鍍上了一層金邊??諘绲拇竽?,一個游子孤獨的牽著一頭駱駝,緩慢的走著,不知道目的,不知道方向,有的只是無盡的孤獨,無盡的凄涼,這簡直就是王家衛(wèi)電影中的畫面。我們?nèi)r正在下雨,豆大的雨點下,沙漠如同蟄伏的怪獸,不再興風(fēng)作浪。工作人員不停贊嘆,說我們運氣真好,因為沙漠一年也下不到幾場雨。他們甚至說道,如果一年有一個月左右的雨水,都不用治理,沙漠自己就會變成綠洲。沙漠上的雨是十分寶貴的,對我們游客來講也是如此,因為首先不會太過影響游玩體驗——這兒的雨都是陣雨,下雨時避一避就好,既然有了游玩設(shè)備,自然會有避雨的地方;其次,下雨了,溫度必不會很高,我們甚至還覺得冷,等雨停下感到的是格外的涼快,也會有游玩的興致;再次,雨水打濕了沙粒,觸感非常舒服。為什么我們喜歡海邊的沙灘,為什么小孩玩沙子都喜歡灌水,說到底是一樣的道理;最后,雨水增加了沙粒的粘性,所以即便刮風(fēng),沙粒也不會到處飛揚,這就是今天沙漠為什么蟄伏的緣故。如果不是下雨,沙漠的地表溫度能達到八十多度,幾近開水的溫度,是不能直接觸碰的;一陣風(fēng)起時,黃沙漫天遍野,吹得人滿身都是,甚至脖頸、衣袖都逃不過。要知道,這些可都是滾燙的沙粒!那時候的沙漠,就是兇猛的怪獸,時刻準備肆虐膽敢踏在它身上的一切生物,給游客以教訓(xùn)。我們有幸躲過了沙漠的暴虐,是幸事;然而私下卻若有所失,覺得似乎沒有感受到沙漠的靈魂。世間的事情,人的情緒,實在很難說清。
游玩沙漠的第一個項目,是沙漠沖浪。其實就是駁運,將我們從游客中心用汽車運到游樂場,這里的汽車肯定是特制的,普通汽車根本無法在沙漠上行駛。沙漠多的是沙丘,汽車行駛到沙丘上,自然會有過山車的感覺,一會爬坡一會俯沖;一座接一座的沙丘,正如一陣陣浪花,我們的汽車就是一艘帆板,越過一朵朵浪花,踏浪而行,所以起了這個名字。第二個項目是高空吊索,是用吊索把人從沙丘上方吊到下方。這個項目看起來有點嚇人,實際坐在吊索上時,反而感覺很安全,因為說是高空,實際離地才一米多,而沙漠里全是沙,就算掉下去也沒關(guān)系,更何況根本不可能掉下去。吊索像纜車一樣,是用電啟動的,并非自由落體運動,所以速度是恒定緩慢的,人在吊索上是不會感到危險或害怕的,反而是旁觀者看了有點害怕。吊索之后,就是重頭戲了,騎駱駝。草原騎馬,沙漠騎駱駝,那是必不可少的游玩項目。駱駝不是一群,都是成隊列,馬群駝隊,此言非虛。組織者將五匹駱駝綁成一列,當(dāng)然隨著游客人數(shù)可以減少駝數(shù),解綁駱駝就是。如果游客多于五人,就分成多個駝隊。駱駝都是訓(xùn)練好的,平時就跪在地上,等游客騎上去以后,它會依次后腳起立,然后前腳起立,讓人陡然覺得一下子高大了很多。駱駝和馬相比走得很慢,所以不覺得顛簸,兩個駝峰正好卡住游客,更覺安全。游客就這樣優(yōu)哉游哉欣賞大漠風(fēng)光,比騎馬更愜意。這樣轉(zhuǎn)了一圈回來以后,駱駝又依次將四個腳跪下,方便游客下駱駝。不知道駱駝有沒有感知,不知道它覺得自己這樣的生活如何,我實在為它感到悲哀和憐憫。一個違背了自己天性,做慣了人類奴隸的動物,一個逆來順受,只知道迎合人類的動物,讓我想到了舊社會多災(zāi)多難的中國人民。特別是,晚上我們還吃了駱駝肉,更是感到一種莫名的悲涼。在我們看來,動物是牲口,就是為人類服務(wù)的,在世時千方百計榨取它們的勞動,給它們食物和休息也是為了讓它們更好的提供服務(wù),等到它們年老力衰死亡以后,還將它們剝削到極致,皮毛做成衣服被子,肉可吃,能入藥的地方便做成藥材等等。這些,在我們看來,都是正常的,是天經(jīng)地義的。可換個角度來講,如果像一些科幻作品中所述,有地外高等級文明生物入侵了地球,我們在他們看來就像低等動物一樣,他們對我們?nèi)绶ㄅ谥疲覀冇衷摦?dāng)如何?對動物的愛護和利用,也是個無解的難題。
騎完駱駝,是沙漠摩托車。摩托車有兩種,一種自己騎,另一種由工作人員帶??吹焦ぷ魅藛T騎得飛快,我還是決定自己騎,感覺安全些。正常的摩托車都是兩輪,這兒的卻是四輪,前后各兩輪,又不像汽車,每排兩個輪子緊緊靠在一起,估計是為了增大接觸面,防止在沙地上打滑。所以,車騎起來有點像三輪車的感覺,我們不太習(xí)慣。不習(xí)慣就不敢快,可這車慢了還容易熄火,一熄火就得拋錨,只能自己走回來。戰(zhàn)戰(zhàn)兢兢總算騎回來了,某種意義上也算征服了一次沙漠吧。路線是從沙丘間穿過,感覺我們似乎騎行在崇山峻嶺之間,或者說騎行在江南丘陵之間,反正不像荒無人煙的沙漠。然后是一個滑車類的項目,就是坐在一個小車上從沙丘上往下滑,初看沒什么,但過了一半以后,隨著重力加速度越來越快,還是有點嚇人的。緊跟著是滑沙,從高高的山頂沿著沙坡往下滑。其實組織者安排很巧妙,先讓你感受下加速度,再經(jīng)歷最刺激的項目。不過,剛剛經(jīng)歷過下滑,很多心有余悸的人也因此放棄了滑沙項目。雖然明知組織者會做好安全保障,但看到從那么高、那么陡的山坡上往下滑,還是不寒而栗,對能完成項目的人心存敬意,他們都是英雄。想到看過的連續(xù)劇《長征》中,紅軍爬過雪山,最后一段下坡無路可走,從毛澤東開始,用被子裹住自己,直接滾下山坡的片段,當(dāng)時沒太多感觸,現(xiàn)在,連滑沙項目都不敢參與的我,對先輩們充滿了無上的敬意。革命千難萬險,偉人就是偉人,如果像我們一樣看到危險就害怕,中國革命怎么能夠成功!當(dāng)然,我也自甘普通人,連向偉人學(xué)習(xí)的動力都沒有,過好自己的小日子就行,那種讓我害怕的事,不干也罷。最后一個項目是小火車,將我們送回到起點游客中心。
網(wǎng)上看到沙漠游玩項目,還有沙漠徒步穿越,需要三天時間,其實還是挺心動的。不過,就從我們在沙漠邊緣的這次游覽體驗來看,沙漠中確實沒有什么方向感,除了連綿起伏的沙丘,沒有任何標(biāo)志物,憑個人力量去穿越,幾乎是不可能的,哪怕是個更小的沙漠。還有,露營沙漠,在大漠中看日出,看似很美好,很誘人,但我明白,那都要有專業(yè)指導(dǎo)的,沙漠溫差那么大,沒有專業(yè)知識只憑著一腔孤勇,只會給自己帶來危險和傷害。不知道此生還有沒有機會來到沙漠,如果能在專業(yè)的指導(dǎo)下,感受下大漠的冷酷無情,其實也是個不錯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