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靈】內(nèi)卷式生活,究竟苦了誰?(隨筆)
一哭二鬧三上吊,曾經(jīng)是很多留守婦人的“小把戲”,就這還被人稱之為“作”。不作就不會死!這評價委實讓絕大多數(shù)當事人感到憋屈。曾經(jīng)的留守婦人,除了她自己,一無所有,她只能選擇傷害自己的方式來抗爭。就看沒了她這個勞動力,這個家會怎樣?
這個家會怎樣?不怎么樣。孩子沒了母親,嗷嗷大哭,孤獨長大;父母少了女兒,念念不忘,常懷感傷;丈夫沒了妻子,很快續(xù)娶,再找個新婦來照顧他自己和家庭,舊人轉(zhuǎn)頭就忘;鄰里沒了你這個熟人,也只會當做茶前飯后的談資,偶爾聊一句,感慨一句某某想不開,又漸漸不再想起不再提。
而從前這樣悲傷的“作”,如今,已變成了內(nèi)卷式生活方式的一種,也讓內(nèi)耗和抑郁成為了很多無助之人的常見心理。不信,你看就有這樣的人:
被店員小姑娘不小心潑了開水,怕人家受到老板為難,就擺手說沒事,回家卻不得不躺下了,傷口起泡幾個月才好,自己看病買藥,自己忍受疼痛,也只不過換來別人大松一口氣,甚至笑稱“遇到傻子了”。
被路人阻擋了視線,又被過路的車輛別車改道,導致自己意外和在路上大搖大擺慢悠悠騎車的老人撞車,嚇壞了,趕緊去守著人家,體諒別人莫須有的難處,主動去繳費,全程陪護對方醫(yī)院做頂格檢查,一連幾個星期都擔驚受怕,被老人的家屬斥責不長眼,被一再索賠,被一再要求認罪,都忘了自己也是受害者,自己也因此病倒了數(shù)次。
該發(fā)工資的時候,財務讓你先簽字說明收到,過幾天再補發(fā)工資,然后直到離職也沒有收到工資。還有經(jīng)常在沒有任何通知的情況下,被無故拖欠工資。這時候,竟然還總是為別人考慮,為公司考慮,生怕給別人添麻煩,怕公司周轉(zhuǎn)不開,張不開討要工資的嘴,覺得自己可以等,還可以容忍下去,哪怕最后等到的結果是被不了了之,想找人卻發(fā)現(xiàn)早已失去聯(lián)系。
……
這樣的人,有很多很多。他們真的太笨了,太慫了,太軟弱了,又太無辜了。
那么,他們真的樂意內(nèi)耗自己嗎?他們真的習慣內(nèi)卷式生活了嗎?不是!
因為他們平時得不到公平,遇到問題也根本無處申訴和求助。
他們不夠強大,他們的背后是懸崖,別人傷害他們的成本太低太低了。他們過慣了小心翼翼的日子,經(jīng)濟拮據(jù),精神低迷,情緒悲觀,沒有主心骨。他們似乎只能如此,除了付出已有一切,沒有任何被肯定,沒有任何該得的待遇。
他們本身都是善良的,勤勉的,本分的,這一點毋庸置疑。但他們的善良不敢有鋒芒,他們的勤勉是被廉價的,他們的本分是被壓榨的。他們對外界無可奈何,對設局讓他們陷入內(nèi)卷困境的人無能為力,只能將矛頭對準自己。
無償加班,廢寢忘食,主動擔責,嘔心瀝血,無私奉獻,奮不顧身……如此內(nèi)卷式生活,讓所有參與做局之人不勞而獲,最終苦了的只有陷入內(nèi)卷的他們自己。
如果這樣,你還覺得他們這不好那不妥,就委實太過分了。難道最應該做的,不是嚴厲打擊那些導致他們不得不內(nèi)卷的惡性競爭者、不法分子、真正沒有擔當卻還貪婪掠奪的人嗎?不是應該在必要的時候幫幫他們這些受害者嗎?哪怕是一點寬慰,一句公道話,一個讓他們掙脫泥濘的機會,都可以啊。
內(nèi)卷,內(nèi)耗,我們可以理解,可以幫扶,但不提倡。因為這是在公正缺失、自然失序的環(huán)境下的必然產(chǎn)物。因為正常的人,心境是平和的,有力的,坦蕩的,有底氣的。因為真正的強者會把矛頭對準外面,無所顧忌,無所畏懼,去闖,去拼,為自己不斷爭取自由和生機。
當然,就算不外卷,就想要不羈不定義,或者想懶一點,想先熬著、耗著,也沒關系。俗話說:活到最后的才是贏家。保重身體,活過同時代大多數(shù)人,看到更多人生風景,也許會有好事發(fā)生。請看三國時代的司馬懿,熬死了諸位英雄,笑到最后,還被兒孫追封為晉宣帝,主打的就是一個看誰耗得過誰。要知道,忍字頭上一把刀,換個活法,一輩子低調(diào)隱忍,把歲月熬成藥,把時光釀成酒,先苦后甜,也是一種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