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wǎng)首頁 >> 浪花詩語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見證】【浪花】 再讀《答司馬諫議書》(散文)

編輯推薦 【江山·見證】【浪花】 再讀《答司馬諫議書》(散文)


作者:美蓉 秀才,2651.60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211發(fā)表時間:2025-07-06 03:06:31

歷史上司馬光與王安石的爭論,是關(guān)于變法的著名爭論,傳播很廣很久。那爭論的結(jié)果到底誰勝誰負呢?表面看是王安石勝了,因為他兩次任宰相六年,一直推行他的新法。司馬光、歐陽修、文彥博?、蘇軾、富弻、韓琦、蘇轍、曾鞏等反對新法的人,都被貶斥出朝廷,外放或者貶謫荒蠻之地,像蘇軾一直到死才被朝廷赦免。
   神宗即位后重用王安石,熙寧二年(1069年)起,21歲的宋神宗支持王安石推行變法。??元豐八年(1085年)神宗去世后,新法被廢,最后的結(jié)局變法失敗。終局看王安石敗了,但中間變法折騰了20多年,把仁宗朝創(chuàng)造的盛世打回原形,國家變得積貧積弱起來,給北宋的滅亡埋下了禍根。
   那么這次變法究竟好不好?利大還是弊大?我們今天的人一般不對事實結(jié)果做分析研究,只憑直覺認為改革家就是好的,反對改革就是保守派。而且先入為主,因為有些人極力贊美王安石,贊美改革派造反派,如王安石商鞅韓非子王莽等改革家;黃巢張角洪秀全義和團等造反派,都是好的都是進步的,我們就人云亦云,認為王安石肯定是對的。
   王安石改革后社會現(xiàn)狀是這樣的:變法未改革土地分配制度,反而通過青苗法、免役法將賦稅轉(zhuǎn)嫁給中小地主和農(nóng)民,激化社會矛盾。??變法實施幾年后,路盡餓殍,饑民流離失所,紛紛流入京城,一副《流民圖》寫盡了農(nóng)村的破敗荒涼。
   變法的后果如此嚴重,為什么神宗皇帝還要支持王安石變法呢?因為變法能充實國庫,所謂的富國強兵,就是搜刮人民財物,使國庫充裕、皇帝富庶,皇帝當然喜歡啦。
   當時上自中央重臣,下至地方官吏,看到變法的嚴重危害,紛紛上書要求廢止新法??赏醢彩侵霓窒喙?,他才不理會別人的意見,他主觀臆斷,自認為變法是利民強國的,便要進行到底,絕不半途而廢。再加上神宗皇帝的狂熱妄為,大力支持,年輕的皇帝能有什么遠見卓識,也就是剛剛高中畢業(yè)的水準,不論是學識閱歷,還是治理國家的才干,都不能與那些在基層歷練了多年的輔國重臣相比,他們在地方各個階層工作多年,能力見識極高,他們的觀點卻被摒棄。所有的不同言論都被認為是不識時務(wù),頑固守舊,而極力打壓,痛下殺手。呂誨、劉述、劉琦、錢顗、上官均、程顥、范純?nèi)?、蘇軾等?,都因反對變法被貶。
   王安石答: “至于怨誹之多,則固前知其如此也。人習于茍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同俗自媚于眾為善,上乃欲變此,而某不量敵之眾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則眾何為而不洶洶然?”怨誹太多了,他卻認為之前就想到了,這是變法遇到的必然阻力,不足為怪。為什么怨誹會這么多呢?“人習于茍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同俗自媚于眾為善。”他沒去實地調(diào)查,深入下層了解變法后的情況,而是想當然地認為,人們喜歡茍且度日,不喜變法,因循守舊慣了。而且一棒子打倒一片,“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同俗自媚于眾為善。”士大夫們,官員們都不好,大多不體恤國家艱難、為國事著想,而是取媚大眾,同流合污,低俗無為??吹搅藛??滿朝大臣全都低俗無能,只有他一個人剛直不阿,正直無私,支撐朝堂,巍巍泰山。
   司馬光《與王介甫書》,洋洋灑灑長篇大論,一讀文章便被司馬光的謙虛美德打動,感覺到溫潤如玉的君子之風。既條理明晰地闡明大道理,又能溫言相勸,堂堂大學士司馬光給王安石的書信,簡直低到了塵埃,把參政諫議王安石捧到了至高無上的位置。是為了追逐個人名利嗎?是為了向他求學問,探討未知問題嗎?都不是。是為了國泰民安,是為天下蒼生。
   “二月二十七日翰林學士兼侍讀學士、右諫議大夫司馬光惶恐再拜,介甫參政諫議閣下:光居常無事,不敢涉兩府之門,以是久不得通名于將命者。春暖,伏維機政余裕,臺侯萬福。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獠徊牛蛔阋匀杞楦橛?,然自接侍以來十有余年,屢嘗同僚,亦不可謂之無一月之雅也?!蔽蚁虢o您寫信,但是知道您日理萬機,不敢打擾,可是我們同朝為官已有十年有余,雖然不敢辱沒您與您為友,但我還是大著膽子給您寫信,探討的當然是國家大事。
   王介甫先生回信卻寥寥未幾,只有418個字。本來想再簡略點兒,后來想想司馬光先生這樣鄭重這樣誠懇,又不好意思敷衍,所以還是多寫了幾行,逐條回答了你。你滿意嗎?
   司馬光的諫議書,指出變法存在的問題以及造成的惡果,總結(jié)了五點:侵官、生事、征利、拒諫、怨謗。我們來解讀幾項條款,生事?,“盡變祖宗舊法”,改變了太祖時期制定的許多合理政策,新法混亂,重稅重役,擾亂社會秩序,如募役法改變傳統(tǒng)徭役制度,引發(fā)爭議。?????征利?,新法“與民爭利”,如青苗法、市易法等政策損害地主商賈利益,并不能徹底扭轉(zhuǎn)社會危機,重稅重役轉(zhuǎn)嫁給百姓,加重百姓負擔。?????“現(xiàn)在發(fā)放青苗錢的人,不管是貧窮的百姓還是富有的,愿意還是不愿意,都強行借貸給他們,并且每年收取他們40%的利息,還說這不是征稅獲利,我司馬光是不相信的。”拒諫?,批評王安石剛愎自用,拒絕接受反對意見,如司馬光多次上書勸諫未被采納。?????致怨?,“天下怨謗”,民意洶洶,變法引發(fā)廣泛不滿和社會動蕩。??
   我們來看看王安石的千古答辯,是這樣逐條回答的:拒諫,“上乃欲變此,而某不量敵之眾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則眾何為而不洶洶然?”我只忠實地執(zhí)行皇上的旨意,所以不懼怕敵眾我寡,我出力是為了幫助皇上抗擊反對派,眾人的反對之聲怎么會不洶洶然?看出來沒有?原來皇帝和人民是對立的,我助上以抗之,眾人的反對之聲怎么會不洶洶然?問題的實質(zhì)原來在這里,為皇上理財圈錢,就要搜刮民眾,在這對立的矛盾中,我選擇站在皇帝一邊。那么反對者就是“邪說,壬人”“人習于茍且非一日?!狈磳φ呔投紕潥w為刁民亂民,或是茍且度日的士大夫,那么我就不屑一顧,我就不是拒諫。
   侵官,為了新法的順利執(zhí)行,王安石設(shè)立“制置三司條例司”等新機構(gòu),侵奪原有官員職權(quán),破壞行政體系。????另設(shè)立了一套執(zhí)行機構(gòu),增加財政負擔,凌駕于國家行政系統(tǒng)之上,這不就是侵官,破壞祖宗法治嗎?王安石是這樣回答的“以授之于有司,不為侵官”,一個機構(gòu)辦一件事情,這能算侵官嗎?嚴重的偷換概念。他可沒考慮多了一套行政機構(gòu)的財政負擔,國家的政法系統(tǒng)這樣混亂是不合理的。王安石回答的簡短有力,振振有詞,真是貽笑大方。
   生事,司馬光認為新法是無中生有,故弄玄虛,對于百姓來說是擾民害民,弊大于利。治理天下應(yīng)該讓民休養(yǎng)生息,少折騰,折騰不利于百姓生產(chǎn)生活,反而讓他們遭受更多的困苦和艱難。王安石是這樣回答的,“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不為生事?!薄芭e先王之政”與前文矛盾,既然在進行變法,那就是改革先王的舉措,先王的舉措是弊政是陳苛,你才要大刀闊斧改革,怎么又說是舉先王之政呢?如果真能興利除弊倒不算生事,可惜興利除弊只是一廂情愿,由于變法的大折騰,反而讓民眾苦不堪言,民眾為了逃避更重的賦稅勞役,村莊空置,逃亡遍布,結(jié)果民不聊生。
   征利,王安石認為“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為天下理財,天下是指誰?是百姓嗎?還是天子?前面言辭鑿鑿說是為皇帝理財,為了所謂‘富國強兵’,招致天下百姓反對,民意洶洶,而且民生更加凋敝,人民怨聲載道??酌现罋v來提倡民富國窮,藏富于民,如果把百姓的錢都收刮起來,收歸國有,國庫有錢了,可以為所欲為,可以打仗,可以大興土木,可以封禪,游覽天下。老百姓窮困潦倒,沒有消費能力,不能發(fā)展生產(chǎn)。國家就永遠不會富強,社會也不會進步,只能激起造反民變,破壞生產(chǎn)力。
   看來我們的王大宰相每一個問題都回答的干脆利落,措辭有力,但是他卻習慣于偷換概念,答非所問,別人的據(jù)理力爭,分析事例,都是胡說八道,都是扯淡。要么被扣上觸及到了你官僚地主的利益,要么是士大夫的茍且度日,要么是取媚百姓,要么是保守守舊,頑固不化。唯一應(yīng)該重視的證據(jù)是變法的結(jié)果,他卻視而不見,選擇性忽視。這位拗相公,認準了一個理,就要一條道走到黑,九頭牛也別想拉回來。更何況有皇帝支持,就要任性地干下去,我要成為千古一相,留名萬世,我要把大宋的天下,打造成超越時空的理想富足的社會。到那時天下富有,人民安康,社會進步,讓你們目瞪口呆,讓反對我的人再也說不出話來。由此看來,王安石真是個理想狂,是個不切實際沒有思維的偏執(zhí)狂,多少人的勸說建議他能聽進去呢?簡直白費口舌。
   仁宗朝,他考中進士,剛剛?cè)蔚胤焦伲瑢戇^一篇奏章《上仁宗皇帝言事書》,提出改革主張,仁宗認為他的主張過于乖張,就是激進狂妄,看后不屑一顧,未被采納,所以仁宗朝王安石一直未被重用。王安石曾在御花園陪皇上釣魚,無聊就不停抓食魚餌,宋仁宗目睹他這一行為,認為他故意做作(誤食一顆尚可理解,但吃完一整盤顯得虛偽),而且魚食有什么好吃的?怎么會一顆接一顆地吃完一盤呢?顯示整個人乖張無趣,不可理喻。王安石性格執(zhí)拗,拒絕多次升遷調(diào)令,以邋遢形象示君,讓仁宗不無厭惡,加劇君臣隔閡?。王安石特別腌臜,神宗的一次朝會上,皇帝召見王安石,看到他的虱子竟然從頭上竄到胡子上,又從胡子上竄回頭發(fā)里。宰相王桂也看到了,嘲笑他,還給他開了光的虱子寫了兩句詩:“屢游相須,曾經(jīng)御覽?!边@樣的人也著實怪誕無狀。
   我們對王安石的《答司馬諫議書》特別熟悉,就在中學的課本上,歷來被認為是優(yōu)美的政論文,句式簡練,語言精準,對答的切中要害,給對方猛重狠的回擊。參考書上是這樣說的:《答司馬諫議書》作為一篇經(jīng)典駁論文,其語言特色與論證邏輯均展現(xiàn)出較高水平,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方面:
   語言特色,論證邏輯,明確立場?,歷史影響。以“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彰顯改革決心。 ?作為王安石變法的核心文獻,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改革家在保守勢力壓制下的堅持與策略。 ?這樣高的評價,足見其價值了得。
   對于司馬光的《與王介甫書》,從未被重視,我們也不熟悉,可是讀這篇文章卻讓人有深度的享受,不論是文風,或表現(xiàn)的理性,科學,以及用詞的恰當和推論的嚴密,都是不可多得的佳作。我們還是多讀讀司馬光的文章吧,會給我們更多的啟發(fā)和教育。與王安石比起來,司馬光的品格更加高潔,他剛正簡樸?,為官清廉,生活節(jié)儉,嚴謹治學?,學識淵博,直言犯上。他才是朝堂之上高山仰止的國家重器,民心所向。
   (原創(chuàng)首發(fā))

共 4187 字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編者按】看完全文,不禁佩服老師的知識儲備豐厚,史學研究透澈,觀點剖析有力。文章以司馬光《與王介甫書》與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的對比,把二人的文風,性格,處事的能力、態(tài)度,一一展現(xiàn)出來。同時讓讀者深入了解北宋變法的利弊,后果,民意感受,歷史影響。文章觀點獨到,客觀,給讀者深刻的想象和沉思。一篇有深度的作品,敘議有序,思想有度。感謝賜稿佳作,推薦文友共閱?!纠嘶ㄔ娬Z編輯·望雪】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望雪        2025-07-06 03:08:08
  欣賞佳作。敬祝編創(chuàng)愉快,生活幸福。
悠然、坦然、超然、了然、順其自然。
2 樓        文友:一季闌珊        2025-07-06 03:44:35
  浪花名言薈萃:
   老百姓窮困潦倒,沒有消費能力,不能發(fā)展生產(chǎn)。國家就永遠不會富強,社會也不會進步!
   ------美蓉
3 樓        文友:美蓉        2025-07-06 05:58:59
  謝謝社長辛苦編輯,真是辛苦你了,半夜工作。我的粗淺見解但也是我的真實想法,歷史的真相確實不應(yīng)該被掩蔽,好人不香,壞人倒是流芳千古,讓人意難平。不過我的觀點總是不合時宜,希望人們能深入探討問題,而不要人云亦云,不加思考。再次感謝社長,敬茶!
筆名:陌上藍鈴。讀書是精神的飛翔,是心靈的寄托。整日在書海中徜徉,見明道如坐春風,悠悠然寢饋其間。
4 樓        文友:美蓉        2025-07-06 06:01:33
  謝謝闌珊弟弟,也是一個夜貓子,你和社長倆人都喜歡半夜工作,辛苦啦!又給我提煉出名言了,這句名言我喜歡!反映了我的世界觀。謝謝弟弟,敬茶問安!
筆名:陌上藍鈴。讀書是精神的飛翔,是心靈的寄托。整日在書海中徜徉,見明道如坐春風,悠悠然寢饋其間。
5 樓        文友:月漾        2025-07-06 10:05:33
  實至名歸的好文,拜讀美蓉姐姐精彩散文!
6 樓        文友:美蓉        2025-07-06 10:14:37
  謝謝月漾弟弟讀文,謝謝弟弟夸獎,祝你寫作快樂,生活幸福!
筆名:陌上藍鈴。讀書是精神的飛翔,是心靈的寄托。整日在書海中徜徉,見明道如坐春風,悠悠然寢饋其間。
7 樓        文友:吳需榮        2025-07-06 11:57:51
  王安石空有理想,不識實務(wù),兼又用人失察,性格舛乖,不失敗才怪。
8 樓        文友:美蓉        2025-07-06 14:33:28
  最主要是他的變法條款失策,大都脫離實際情況,是些空大的理想,越搞越糟,民怨沸騰。
筆名:陌上藍鈴。讀書是精神的飛翔,是心靈的寄托。整日在書海中徜徉,見明道如坐春風,悠悠然寢饋其間。
共 8 條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