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首頁 >> 浪花詩語 >> 短篇 >> 作品賞析 >> 【浪花·夢想】感傷孤獨(賞析)

編輯推薦 【浪花·夢想】感傷孤獨(賞析) ————讀張先《天仙子》


作者:吳需榮 舉人,3958.27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121發(fā)表時間:2025-07-06 03:09:28

張先是北宋詞人,而且是北宋最長壽的詞人,在中國文學史上也算是個壽星了。他雖沒有晏歐那樣的盛名,但卻深得這些文壇領袖的褒揚,也和他們交往頗深。他和歐陽修是同科進士,當時的主考官就是晏殊。他后來的成就之所以沒有歐陽修高,一個重要原因是官運不佳,一直在江南任小小的地方官,影響不大。蘇軾到杭州任職以后,兩人成了忘年交。張先身體很好,八十歲了還娶了個十八歲如花似玉的小妾,蘇軾寫詩打趣他,留下了那句著名的“一樹梨花壓海棠”。而且,蘇軾開始填詞就是與張先交往期間。當然,蘇軾早期熱心仕途,以詩文為重,貶官杭州以后,逐漸收攏了功名利祿之心,于是也開始了填詞這種文人士大夫的雅好,不奇怪。但是,蘇軾開始填詞肯定也受到張先的影響,甚至有學者認為,蘇軾的早期詞,都有著張先詞風的影子。張先最著名的詞就是這首《天仙子》,也是他自己最深愛的作品。這首詞的主題是傷春悲秋,是文人的管用主題,但他在詞中呈現出的孤獨感,卻還是令人有些奇怪的——一個飽受當時文豪推崇的文學家,一個家境富裕妻妾成群的富家翁,居然也有孤獨感?也許,這就是普通人詬病藝術家“瘋子”或者“神經病”的原因,當一個藝術家真正沉浸在自己的藝術世界中時,不管身邊有多么喧嘩,他可能還是會感到孤獨,感到無人了解自己,這就是美國詩人艾略特所說的“車水馬龍的荒原”。藝術家到了極致,極度沉浸在自我的內心世界中時,就會與世界格格不入,從而產生無法消除的孤獨感,這不是中國人特有的感受,中國人還相對內斂,而外國人有時會更瘋狂,像尼采就孤傲到最終成了狂人瘋子。
   本詞全文是:“水調數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送春春去幾時回?臨晚境,傷流景,往事后期空記省。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來花弄影。重重簾幕密遮燈,風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滿徑?!痹~前還有個小序,大致意思是說有朋友約自己小聚,因為生病沒有去成,所以在家無聊中寫就此詞。從詞中看來,作者很有興致,哪來的病,大概是中午酒喝多了晚上不想繼續(xù)了,同時又興起了一些感傷落寞的愁緒,便寧愿享受孤獨,并將這孤獨付諸詞中,從而成就了這首名篇佳作。
   詞中先是敘事,說我喝著酒,聽著水調歌,不知不覺喝多了睡著了,現在睡醒了,但愁思還未醒,就是說愁思還沒散去。水調歌是隋煬帝開鑿運河后所創(chuàng),可能是勞動號子之類,煬帝勞民傷財,民工勞苦不堪,所以這種歌曲中肯定也有傷怨之語,后來文人填詞,應該也多感傷之句??梢钥闯觯髡呔褪怯脤飘敻鑱斫鈶n的,只是空醉了一場,并沒有解決掉憂思,所以才將憂思填成新詞付諸文字。這是一個奇怪的悖論:當我覺得孤單寂寞時,我想聽聽音樂來排解下憂愁,可因為我當時的心緒,往往喜歡聽一些憂傷的歌,結果越聽越沉浸其中,根本沒解決掉憂傷。所謂“借酒銷售愁更愁”,大概也是如此。張先不覺中掉入了憂傷的困境,下面就解釋了憂思的原因:傷春,感慨時光流逝。春去了,不知什么時候才又能回來。感慨以后,到了晚上,我雖然看到風景還好,只是時間過得太快了,這樣的美麗又能維持多久呢?我腦中呈現的都是往事,或者以后約定的事情,唯獨沒有現在的生活。往者已矣,來者莫測,只是徒增悵惘。確實,人只有放空心態(tài),什么都不想,靜靜感受當時的美麗,心情才能安定,像詩人這樣不停想到這樣那樣的事,當然會感覺時光像流水一樣快速流逝,想抓都抓不住。世事成風,萬物皆空,在浩渺的時間長河中,人算得了什么,這是中國文人固有的感嘆。
   下片首句是千古名句,也是讓本詞熠熠生輝的一句。傳說當時宋祁貴為尚書,而張先只不是是個地方郎中,一次張先偶然到了京城,宋祁聽說張先來了,不是接見,而是主動拜見,在門口第一句就問:“可是云破月來花弄影郎中嗎?”張先聽聞宋祁來訪,也是隨口便答:“莫非紅杏枝頭春意鬧尚書?”此事傳為文壇佳話,可見這句在當時就已經名傳遐邇深入人心。并禽,指的是成雙成對的鳥,這時候也已經在水池邊睡覺了,云開月出,月光照映在花朵上,花朵的搖曳讓地上的影子偏偏起舞。此句中的“弄”,向來令人激賞,因為這是擬人的用法,將毫無感情的花朵,比擬成婀娜多姿的愛美少女,花影的搖曳似乎在一個美女在搔首弄姿,在尋找自己最美的姿態(tài)。這樣寫活了景物,也讓明月鮮花的美麗撲面而來。這是表面的好。進一步思考,寂靜的暗夜里,只有云和月陪伴,如此美麗的花朵,或者說美麗的少女,是為誰妍?她們的美麗又有誰知?花朵當然是作者自比,我縱有滿腹才華,我的美又有誰知道?這正是中國古代文人顧影自憐懷才不遇的千古之嘆。再加上前句,連鳥兒都能成雙成對,可這么美麗的我卻只能孤苦伶仃的一個人顧影自憐無人賞識,甚至無人關心無人過問。如此美麗的景色,想多了卻是無盡的悲哀,典型的以樂景寫哀情。最后一句,風起了,千家萬戶都是家門禁閉,簾幕低垂,都是密不透風,連燈光都透不出來,讓世界陷入了無盡的黑暗。世上的人都睡覺了,天地一片靜謐,或者說死寂,只有我還孤獨的在這里,環(huán)繞著無邊的寂寞憂愁。想到明天,肯定又是落花滿地。這當然更是作者自傷自艾了,因為他是以花自比的,花落了,豈不是象征了我的凄苦命運?上片還只是感傷歲月如流,下片直接更深入的嘆息孤苦無依,借動人的美景發(fā)出千古之浩嘆,自然打動人心感人肺腑。
   詞絕對精彩絕倫動人心魄,但這樣的詞出自一個八十歲還在娶妾的文人口中,總感覺有點匪夷所思。好在我們只是欣賞文字,并不是探討歷史。一般說文如其人,文字是作者最真實的心理反應,但中國歷史上,確實有文中情深義重,轉頭就和別人喜笑晏晏的故事,最有名的就是元稹,剛寫下“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這樣悼念亡妻情深意重的千古名句,轉頭就另結了新歡,讓自己的深情成了笑談。還有那個李紳,剛感慨“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轉頭就繼續(xù)自己貪官污吏的手段。相比而言,張先還是可以理解的,也許人家雖然妻妾成群,但妻妾都好賭博游弋呢?那樣的故事倒是頗有周星馳電影《唐伯虎點秋香》中八美相伴卻孤單寂寞的神韻。當然了,這是笑談,讀詩詞就是感受詩詞中的美好,無需對作者的個人品行有太多介懷,正如美酒之醇厚芬芳,與誰釀制并無關系;又如一頓豐盛可口的大餐,與廚師的為人處世也無關系。
   一曲《天仙子》,游興化水上森林有感:水上森林林密密,飛鳥聲聲聲細細。船行花下泛漣漪,傳香氣,增寧謐,淡影浮萍思慮意。最喜人生能順利,風入青云千萬里。大鵬展翅掩蒼天,雨正厲,雷為戲,蹈海翻江方至理。

共 2583 字 1 頁 首頁1
轉到
【編者按】張先的《天仙子》比較有名,是流傳很廣的詞牌。老師的這篇賞析理性而客觀,其精彩程度不亞于那句名句:云破月來花弄影。詞牌講究意境互融,賞析呈現敘議互補。對張先老先生的個人生活,精神世界的評述,給文章以有力支撐,正所謂“文憑人意”“文如其人”張先生的詞作與人生精彩,吳老師的賞析與臨作更令人佩服。感謝賜稿有思想內涵的佳作,推薦文友賞學精彩?!纠嘶ㄔ娬Z編輯·望雪】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望雪        2025-07-06 03:10:12
  編按不足之處見諒,敬祝老師創(chuàng)作快樂。
悠然、坦然、超然、了然、順其自然。
2 樓        文友:一季闌珊        2025-07-06 03:46:35
  浪花名言薈萃:美酒之醇厚芬芳,與誰釀制并無關系!
   ------吳需榮
共 2 條 1 頁 首頁1
轉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