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韻】那一年的歐洲之旅(散文)
還是在20多年前,當時的中國國土資源報社為提高記者采訪寫作水平,擴大記者視野,不定期組織優(yōu)秀記者赴國內(nèi)外進行學習考察交流。
2005年6月10日,中國國土資源報社給我所在的大連市國土資源部門發(fā)了封《協(xié)商函》,擬安排我參團出國考察學習。局里接到這個函件后,批示同意我參加考察學習。參加這次考察學習的中國國土資源報駐地記者有:駐新疆自治區(qū)記者站站長梅志剛、駐陜西地勘記者站站長陳金風、駐廣東記者站副站長陳惠玲等。
我們8月19日8.50分于北京乘坐德國航空公司的客機,經(jīng)過近10個小時的飛行,于當?shù)貢r間下午1點到達德國西部城市杜塞爾多夫,然后沿著萊茵河乘車行駛160多公里,到達德國的金融首都黑森州首府法蘭克福,這一晚便住在那里。第二天,在參觀了美麗的萊茵河和勒默爾市政廳后,乘車來到了海德堡,參觀了海德大學,欣賞了內(nèi)卡河畔兩岸的迷人風光,晚住宿于小鎮(zhèn)阿倫。8月21日,我們乘車前往巴伐利亞州首府慕尼黑。關(guān)于慕尼黑這個名字,人們并不陌生,1938年希特勒曾與墨索里尼、張伯倫、達拉第在這里簽訂了一項出賣了捷克斯洛伐克主權(quán)的臭名昭彰的《慕尼黑協(xié)定》。而慕尼黑的啤酒也舉世聞名,我們在那里特意喝了一些慕尼黑的啤酒。之后,我們便驅(qū)車來到了位于意大利北部,被阿爾卑斯雪山環(huán)抱著的茵斯布魯克,在這里,我們參觀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場等。第二天即8月22日,我們來到了著名的水城威尼斯。水城中有10座教堂和200余座宮殿,它們建筑在約500平方公里的群島上,群島位于亞得里亞海的威尼斯灣底部,小城由118個島嶼和180余條運河連接而成,寬50余米長3000多米的大運河是水城的主要干道。船是主要交通工具。一種名為“貢多拉”的兩頭尖的小船,是游客們最喜歡的觀光船。全城有幾百座橋梁,因此又稱為“橋城”。水城中的圣馬可廣場是世界最華美的廣場之一。我們?nèi)r,正是雨季,水城中的一些房屋進了水,圣馬可廣場也被水淹了一部分。由于游客非常多,去一次衛(wèi)生間都要花1至2歐元,這大概是世界上最昂貴的如廁費了。另據(jù)說,這個水城還在下沉,約200年后將消失,聽來令人擔憂。
8月24日,我們來到了意大利首都羅馬,這個城市被稱為“永恒之都”,原因是那里有座2000多年歷史的斗獸場、君士坦丁凱旋門、古羅馬廢墟、帝國大道等。從那雖殘破但不失雄偉的景象中,人們看出了2000多年前這個帝國的發(fā)達、繁榮與強大,看出了古代西方文化的燦爛和輝煌。當日,還在那個國中之國梵蒂岡參觀了圣彼得大教堂和圣彼得廣場,那也是十分壯觀的。之后,乘車前往意大利著名溫泉城市蒙特卡蒂尼,途中參觀了比薩斜塔。當晚住在蒙特卡蒂尼。
第二天,我們便結(jié)束了在意大利的活動,穿越了阿爾卑斯山趕往瑞士。本來是要走隧道的,由于連日降大雨,隧道無法通行,只好翻越阿爾卑斯山脈。那山路險峻而漫長,這也倒好,讓我們在長達四五個小時的翻山路程中,瀏覽了阿爾卑斯山的風光,當晚趕到蘇黎世,待我們住進酒店,已經(jīng)是晚上11時了,第二天我們來到瑞士名城盧塞恩時,城市一些街道都被大水淹沒,果然水勢不小,回國后,聽說我們的中央電視臺都轉(zhuǎn)播了那次大水的情況。離開瑞士,便又回到德國的斯圖加特,第二天進入法國,來到法國首都巴黎。
巴黎是法國的首都,是歐洲大陸最大的城市,市區(qū)面積105平方公里,人口約230萬,塞納河穿城而過,為這個已有2000多年歷史的世界名城增添了迷人的風采。我們在巴黎住了三個晚上,在與相關(guān)部門進行一些新聞交流后,我們參觀了法國國家藝術(shù)寶庫現(xiàn)今世界三大博物館之一的盧浮宮,目睹了世界名畫“蒙娜麗莎”“維娜斯”雕像,“勝利女神”雕像,登上了埃菲爾鐵塔,游覽了協(xié)和廣場,在凱旋門前留影,后乘船游覽了塞納河,并安排了一個下午的時間在號稱“世界第一街”的香榭麗舍大街上散步、購物,體驗歐洲生活情趣。8月23日,我們離開巴黎,來到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在這里購了些特產(chǎn)巧克力,住了一夜,第二天趕往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在這里訪問了具有獨特風格的扎達姆風車村、傳統(tǒng)木鞋加工廠、鉆石加工廠、奶酪加工廠。晚上大家瀏覽了阿姆斯特丹的夜景。9月1日15點30分,我們又來到德國的杜賽爾多夫,乘坐德國航空公司的航班于9月2日上午返回北京,結(jié)束了這次歐洲之旅。
此次歐洲之旅,是我第一次去西歐,主題是國土資源和國土資源新聞交流考察。應(yīng)該說國土資源方面倒還是有些實實在在的可以學習和借鑒的。一踏上歐洲土地,那里的土地利用,環(huán)境保護方面的狀況,便令人耳目一新,而且在這十幾天的時間里,所到之處,均感環(huán)境優(yōu)美,土地利用科學合理。而在新聞方面,因為意識形態(tài)的不同,各國法律規(guī)定不同,有很多東西不可比較?;貒院螅覍⒖疾旖涣鞯捏w會感受寫成9篇文章,主要有《從杜賽爾多夫到法蘭克?!贰栋屠璧哪赣H河》《翻越阿爾卑斯山》《香氣四溢的香榭麗舍大街》《鳥瞰貝加爾湖》《200年并不遙遠》等,其中有幾篇在《鴨綠江》《中國國土資源報》上刊登。這些文章后來被我收入2006年出版的散文集《三峽放歌》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