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xué)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xué)
當(dāng)前位置:江山文學(xué)網(wǎng)首頁 >> 淡雅曉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曉荷】三白瓜(散文)

編輯推薦 【曉荷】三白瓜(散文)


作者:青李子 秀才,1197.70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289發(fā)表時間:2025-07-07 20:05:21
摘要:三白西瓜的甜,需要適宜的土壤,需要精心的培育,更需要時間的沉淀。

要說夏天避暑良品西瓜,那還得數(shù)我老家威縣的“三白瓜”。此瓜白皮、白瓤、白籽,剖開時便見一片雪色,使人頓生涼意。據(jù)說該瓜已有千年歷史,自唐五代時便有了。然而歷史長短與滋味未必相干,倒是那“三白”的名目,頗能引人遐思。
   三白西瓜的皮色并非純白,而是帶著些許青灰,像是落了一層薄霜。瓜形圓潤,個頭不大不小,敲之有聲,沉悶中帶著清脆。瓤肉潔白如雪,籽粒晶瑩似玉,排列得疏密有致。這般品相,在炎炎夏日里,未入口便先消了三分暑氣。古醫(yī)書曾載:三白瓜瓤亦稱“白虎湯”,能除暑熱,治血痢,解酒毒,治口瘡;其皮曰“翠衣”,亦有生津解煩之奇效;其籽甘寒,清肺潤腸,補(bǔ)中宜人,主治腸痛。據(jù)國家食品質(zhì)量檢驗中心進(jìn)行鑒定,此品種不僅具有一般西瓜的清爽、多汁、體大、耐貯等品質(zhì),更為豐富的氨基酸,具有一般瓜類所沒有的防癌、抗癌、抗衰老之功能,專家稱之為罕見的保健、藥用佳品。
   威縣地處華北平原,十年九旱。夏日里,太陽毒辣辣地曬著,把土地烤得龜裂。就在這樣干渴的土地上,偏生長出這般水靈的瓜來,你說是不是一件奇事。老輩人說,正是因了這旱,三白西瓜才格外甜——它不得不把每一滴水分都化作甘甜,才能在貧瘠中求得生存。
   有一年酷暑,我?guī)б粋€朋友回鄉(xiāng)。彼時正值三伏,街上空無一人,連狗都躲在陰涼處吐舌頭。西鄰李嬸頂著日頭送來半個冰鎮(zhèn)過的三白瓜,瓜皮上還凝著水珠。老友剛開始看著這瓜的顏色,以為不熟,不敢吃。我再三勸他,并親自挖了一勺,有滋有味地吃下,他才拿起勺子像我一樣挖了一勺,猶猶豫豫送進(jìn)嘴里,慢慢地咂摸了一下,繼而狼吞虎咽起來。后來回京后,他逢人便說那滋味至今難忘——清甜中帶著一絲微酸,汁水飽滿卻不膩人,連白籽嚼著都脆生生的。
   我記得那天,李嬸聽了朋友的贊不絕口,只是笑笑,眼角擠出幾道深紋。她種三白瓜已有四十余年,從做姑娘時便跟著父親學(xué)種瓜。丈夫早逝后,她獨自侍弄著三畝瓜田,硬是靠這個把兒子供上了大學(xué)。如今兒子在縣城教書,她卻不肯跟著去享福,依舊守著這幾畝地。
   “種瓜講究天時地利人和?!崩顙鸪Uf。二月育苗,三月移栽,五月開花,七月結(jié)果。每一步都馬虎不得。她總在天蒙蒙亮?xí)r就下地,趁著晨露未干時給瓜秧掐尖打杈。我曾見過她佝僂著腰在田間勞作的樣子——藍(lán)布衫被汗水浸透,緊貼在瘦削的背上;手指關(guān)節(jié)粗大,指甲縫里嵌著永遠(yuǎn)洗不凈的黑垢;臉上皺紋里夾著塵土,像極了瓜田里龜裂的土壤。
   三白西瓜嬌貴得很。水多了爛根,水少了不甜;日頭太毒要遮,陰雨多了又怕霉。李嬸卻總能把握得恰到好處。她不用溫度計,只消把手往土里一插,就知道該不該澆水;不看天氣預(yù)報,單聞聞空氣里的味道,就曉得明天是晴是雨。這般本事,是幾十年與土地耳鬢廝磨磨出來的。
   鄰里間因這瓜生出的故事不少。東頭王大爺年年都來討瓜種,李嬸總揀最好的給他??赏醮鬆敺N出來的瓜總差些意思,他便疑心李嬸藏私。西院張家媳婦懷孕時饞三白瓜,偏不是季節(jié)。李嬸二話不說摘了個未熟的送去,雖然瓜還不夠甜,卻解了孕婦的饞。南街趙老漢的兒子三年未歸,李嬸年年送瓜,總說“擱井里鎮(zhèn)著等孩子回來”,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
   最難忘的是那年澇災(zāi)。連續(xù)半月陰雨,李嬸的瓜田淹了大半。她整天在田埂上轉(zhuǎn)悠,望著泡爛的瓜秧發(fā)呆。出人意料的是,幸存的幾株竟結(jié)出了格外甜的瓜。收獲那天,她把瓜分給鄰里,大家嘗了都說好。王大爺破天荒地夸了幾句,李嬸笑得眼角泛起淚花。
   三白西瓜的甜很特別。它不像蜜瓜那般甜得發(fā)膩,也不似某些西瓜淡而無味。它的甜是含蓄的,初入口時清清淡淡,待汁水在舌尖轉(zhuǎn)上一轉(zhuǎn),那甜味才漸漸漫上來,最后留在喉間的是一絲若有若無的蜜意。就像威縣的人情世故,不事張揚(yáng),卻自有其深厚處。
   李嬸年紀(jì)大些,兒子幾次要接她去城里,她總說:“離了這塊地,我怕是活不成了?!比ツ甓?,她果然永遠(yuǎn)留在了這塊土地上——夜里睡下便沒再醒來。葬禮上,張家媳婦哭得最兇,趙老漢在靈前站了許久,王大爺蹲在外面抽了一整天的旱煙。
   今年開春,李嬸的瓜田荒了。雜草瘋長,再不見那整齊的瓜壟。偶爾有人路過,總會停下腳步,仿佛還能看見那個佝僂的身影在田間忙碌。到了夏天,市面上照例有三白西瓜賣,皮是白的,瓤是白的,籽也是白的。我買了一個回家,卻總覺得少了點什么。也許是少了李嬸遞瓜時指甲縫里的泥土,也許是少了那份和睦鄰里的心意。
   說來也怪,自從李嬸走后,整個村子里種的三白瓜都不如從前甜了。王大爺今年種的瓜更是寡淡無味,氣得他直跺腳。后來聽農(nóng)技站的人說,是因為少了李嬸自制的肥料——她把豆渣、草木灰和雞糞按特定比例混合,發(fā)酵三個月才用。這配方她從未外傳,如今隨著她的離去,成了永遠(yuǎn)的秘密。
   前些日子回老家,看見李嬸的兒子帶著孩子在荒蕪的瓜田里除草。孩子問父親為什么要收拾這塊地,年輕人沉默良久才說:“這是你奶奶的命根子。爸爸能有今天,也全是靠了它?!彼麄兓蛟S不懂種瓜,但那份對土地的眷戀,似乎已經(jīng)融入了血脈。
   三白西瓜還是三白西瓜,滋味卻不同了。這滋味里缺的,不僅是李嬸的獨門肥料,更是那份幾十年如一日的執(zhí)著與匠心。在這個追求速成的時代,很少有人愿意像她那樣,用一生的光陰去琢磨如何種出一個好瓜。
   如今每當(dāng)我看見三白西瓜,就會想起李嬸布滿皺紋的笑臉,想起她說的那句話:“瓜甜不甜,全看人心?!贝_實,這世上的甘甜,從來都不是憑空得來的。它需要適宜的土壤,需要精心的培育,更需要時間的沉淀。

共 2199 字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編者按】這篇文章以威縣三白瓜為線索,串聯(lián)起一方水土的饋贈與一代人的堅守。從“白皮白瓤白籽”的獨特品相,到古醫(yī)書記載的藥用價值,三白瓜的清甜里,藏著威縣土地的貧瘠與豐饒。而李嬸的故事,讓這抹甜有了更厚重的底色——四,她以佝僂的身影侍弄瓜田,用汗水將苦澀釀成甘甜,不僅供出了大學(xué)生,更以瓜為媒,串起鄰里間的溫情。文中李嬸自制的肥料秘方隨她而去,正如那些“掐尖打杈”的老手藝、“憑手感知天時”的經(jīng)驗,在速成時代漸成絕響。如今的三白瓜雖依舊“三白”,卻少了人心沉淀的滋味。這顆瓜不僅是消暑良品,更是鄉(xiāng)土記憶的載體,見證著土地與人的羈絆,也提醒著:世間甘甜,從來離不開執(zhí)著的匠心與滾燙的人情。感謝賜稿曉荷,佳作推薦共賞!【編輯:汪震宇】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汪震宇        2025-07-07 20:07:38
  被文中的三白瓜與李嬸打動,土地的眷戀、鄰里的溫情太動人。問作者好,盼您常憶故鄉(xiāng)味,生活滿是回甘,平安喜樂!
2 樓        文友:汪震宇        2025-07-07 20:08:19
  三白瓜里藏著李嬸的匠心與鄉(xiāng)情,甜中帶暖。問候作者,愿這份記憶常暖心頭,日子如瓜般清甜,安康順?biāo)欤?
共 2 條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