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星】最長的情書(散文)
貴州的山,像被老天爺隨手揉皺又丟棄的厚紙團(tuán),褶皺深深淺淺,硌得人生疼。爹娘幾十年的日子,就死死地釘在這大山褶皺里一小塊勉強攤平的水泥磚房。房前巴掌大的菜畦,是娘用鋤頭生生從石頭縫里摳出來的,瘦伶伶的幾壟菜苗,綠得倔強又心酸。這便是爹娘用血汗?jié)补嗟母C,單薄得像片貼在峭壁上的葉子,卻兜住了他們沉重如山的半生。
爹的脊背,是讓這莽莽群山活活壓塌的。他像一架不知停歇的老犁鏵,一年四季死死釘在這陡峭的山坡地里。天剛透出蟹殼青,爹便扛著鋤頭,踩著露水鉆進(jìn)了霧氣彌漫的苞谷林。晌午的日頭毒得像蘸了鹽水的鞭子,抽在爹醬紫色的脖頸上,汗水混著泥土,在他洗得發(fā)白、打著層層補丁的藍(lán)布衫上畫出一道道灰黑的溝壑。最苦是寒冬臘月,霜風(fēng)如刀,刮在臉上生疼。爹依舊要踩著凍得硬邦邦的田埂去砍柴、鍘草、喂豬喂牛。那雙粗糲的大手,凍瘡年年復(fù)發(fā),裂開一道道血糊糊的口子,像干涸龜裂的河床。他腳上的破膠鞋抵不住寒氣,腳趾凍得又紅又腫,夜里擱在娘的肚皮上暖著,娘總被冰得抽氣,卻一動不動。
娘的日子,是圍著豬圈牛欄和鍋臺轉(zhuǎn)的磨盤。喂豬食的大桶沉得要命,她佝僂著腰,咬著牙才能提動,渾濁的泔水濺在同樣布滿凍瘡的手上,鉆心地疼。風(fēng)濕像條毒蛇,早幾年就纏上了她的手指關(guān)節(jié),天陰下雨便腫得像發(fā)面的饅頭,捏筷子都費勁??稍摳傻幕钣嬕粯硬簧伲憾缲i草,手腕酸得像要斷掉;背牛糞上山肥地,沉重的背簍壓得她喘不上氣,腰腿的舊傷針扎似的提醒著過往的辛勞。爹看在眼里,悶聲不響地接過最重的活計,背簍壓在他肩上時,腰桿總要不受控制地彎下去幾分,那是多年勞損的腰肌在無聲抗議。
貧賤夫妻的爭吵,大多是為著錢。我還在山外念書的日子,那筆錢就是點燃引線的火星。娘攥著賣豬攢下的幾張毛票,聲音又急又尖,帶著哭腔:“圈里的豬崽等著買飼料催膘!開春買苞谷種的錢還沒著落!你倒好,還有心思抽你那葉子煙!”爹蹲在冰冷的灶膛前,被生活的重?fù)?dān)和煙葉的苦辣嗆得眼睛通紅,脖子上的青筋突突直跳,喉嚨里滾了半天,才悶雷似的低吼出一句:“……心里頭憋得慌,抽口煙緩緩!”吵到最兇時,娘會氣得把喂豬的破瓢“哐當(dāng)”一聲砸在豬食槽邊,濺起一片渾濁的汁水,轉(zhuǎn)身沖進(jìn)寒風(fēng)呼嘯的里屋。爹則狠狠捻滅煙頭,抓起掛在墻上的柴刀和背簍,一頭扎進(jìn)墨汁般濃稠的、刮著透骨寒風(fēng)的夜色里。不到半夜,娘必會披著單薄的藍(lán)色舊滌卡,悄悄站在屋門后,側(cè)耳聽著山坡上的動靜。直到那沉重而熟悉的、沾滿泥濘和草屑的腳步聲終于踏進(jìn)院壩,院門“吱呀”一聲被推開,她才長長地、無聲地吁出一口氣。而爹,總在天邊剛泛起魚肚白時,就扛著滿滿一背簍比平日多砍回的、還帶著霜氣的硬柴回來了——這便是這對山里夫妻最沉默也最滾燙的和解,像兩塊棱角粗糙的花崗巖,在歲月無情的磨洗中,硬生生將彼此嵌進(jìn)了對方血肉模糊的生命凹槽里。
爹娘的心腸,卻比山澗里流出的泉水還要清冽甘甜。自家鍋里常常只有清水煮白菜蘸辣椒面,可只要聽說鄰居誰家生活過不好,娘還是把留著過年才舍得吃的臘肉切下一大塊送過去。這些事,他們從不多嘴,仿佛山里的石頭就該默默承受風(fēng)雨,窮幫窮,是天經(jīng)地義。
后來我在外打工,隔幾個月就會托寨子里的弟兄捎些錢回去。爹娘總是拘謹(jǐn)?shù)卮曛?,黑紅的臉上堆滿感激的笑,連聲道謝。娘用皸裂的手接過錢,再一層層仔細(xì)展開、撫平,當(dāng)著弟兄面,一張張點清楚。爹就蹲在門檻邊看著,悶頭抽著煙葉子。等弟兄們走了,娘才小心翼翼地把錢卷好,塞進(jìn)她那件最舊藍(lán)色滌卡暗袋深處。那件滌卡衣,冬天當(dāng)衣服,夏天就是她的“保險柜”。
深秋回家?guī)兔κ帐皞}房,翻出爹那件破得不成樣子的老棉襖,袖口磨得油亮,補丁疊著補丁。我掂了掂,沉甸甸的。伸手往硬邦邦的內(nèi)襯口袋里一掏,竟摸出幾張卷得緊緊的舊鈔票,有十塊的,五塊的,還有幾張更小的毛票,疊得整整齊齊,被汗水浸得發(fā)黃發(fā)硬,帶著一股濃重的汗味和劣質(zhì)煙草味。娘看見了,愣了一下,隨即眼圈就紅了:“這老犟牛!定是平日里賣點雞蛋,偷偷攢下的……我說怎么總找不見那點錢……”她粗糙的手指撫過那些被爹的體溫和汗水浸透的票子,聲音有些哽咽,“攢著,定是怕我萬一有個頭疼腦熱,或是……”
那一刻,我心頭像被滾燙的山石狠狠砸中。爹娘這一生,大字不識一個,哪懂什么風(fēng)花雪月?何曾說過半句“喜歡”?可爹肩上那磨破又結(jié)痂、厚得硌手的繭子,娘手上年年凍裂、滲出黃水又愈合的血口子,風(fēng)雪夜里娘用肚皮暖熱的爹那雙冰坨般的腳,吵完架后爹摸黑上山多砍回的那一背簍壓彎脊梁的柴火,甚至爹破棉襖里深藏的、帶著體溫和汗堿的幾張舊票子……哪一樣不是用咸澀的汗、滾燙的血、沉默的骨頭,在命運堅硬冰冷的石板上,用盡一生氣力寫下的、最滾燙的字句?
原來最長的情書,根本不需要識字,也不需要紙筆。它是用貴州大山里咸澀的汗珠子當(dāng)墨,用肩頭腳底磨破的血泡作印,在風(fēng)雨如磐的歲月里,以壓彎的脊梁為筆,以無盡的風(fēng)霜雨雪為紙,一字一句,咬牙從石頭縫里刨出來、用命在山坡地里熬出來的。那情書里沒有半句柔情蜜意,只有山坡上沉重的喘息、豬圈牛欄的臊氣、凍瘡破裂的痛楚、劣質(zhì)苞谷酒灼喉的辛辣,以及破棉襖深處,幾張被汗水浸透、卷得緊緊、準(zhǔn)備在最艱難時拿出來救急的舊票子。
當(dāng)兩個人在貧瘠的山坳里并排扎根幾十年,當(dāng)對方成為你被生活捶打得遍體鱗傷后唯一能汲取暖意的火塘,愛就成了情書最末的落款:它早已不是掛在嘴邊的甜言蜜語,而是化作了爹肩頭永遠(yuǎn)卸不下的重?fù)?dān),化作了娘手上永不愈合的裂口,成為這人世寒涼透骨時,彼此唯一能攥緊的、帶著對方體溫和血氣的、沉甸甸的活命磐石。
情書最末的署名處,無需任何印章證明——爹那藏在破棉襖里的幾張舊票子,是娘心尖上最燙的烙印;而娘默默暖熱的每一雙凍腳,是爹骨頭里最深的刻痕。他們的名字,早已不是寫在紙上,而是刻進(jìn)了對方的命里,比大山更深,比歲月更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