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園】夏夜沉思(散文) ——夏夜沉思
夏夜沉思
夏日的夜晚,街道仿佛被一層無形的燥熱所籠罩。路面殘留著白日的熾熱,人心也因忙碌而未曾冷卻,就連不經(jīng)意間觸碰的花草,也似乎在傳遞著它們的灼熱感。人們紛紛退避至家中,依賴空調與冷飲來對抗這份炎熱。
在這由人類智慧所創(chuàng)造的涼爽空間里,戴著眼鏡的孩子們在明亮的燈光下寫著作業(yè),年輕人手中的鼠標在鍵盤上急速地移動,大人們則用手機點了油炸美食或幾杯奶茶,人們沉浸于悠閑之中,他們對現(xiàn)狀感到滿足。若被問及生活狀況,那些對生活要求不高的人,大多會以微笑回應:“生活尚可,別無所求?!贝_實,溫飽已足,人們怎敢再奢望更多?
然而,在這悶熱難耐的夏夜,我卻突然感到一股莫名的不安。煩躁如烈火般在心中熊熊燃燒,無法平息。我如同籠中之鳥,在屋內來回踱步,試圖以此排解內心的壓抑。但這一切都是枉然,煩躁之火仍在蔓延,從心至四肢,讓我全身如火燒般難受。
于是走出家門,步入附近的城市公園。坐在長椅上,仰望著星空,細數(shù)那稀疏的星辰。就在此刻,我的煩躁與不安仿佛被夜風輕輕帶走,思緒恢復了清醒,心境也變得平和。
原來,在這繁華的大都市中,無論物質多么豐富,環(huán)境多么精致,都是人為的構造。人造的風、人造的水、人造的快樂,它們怎么可能與大自然的韻味相提并論呢?
我不禁想起了往昔的夏天——那時的夏日,無論晝夜,都洋溢著童年的快樂;那時的故事與景色,宛如一首首動人的詩篇,至今仍讓我心馳神往。這大概就是大都市所缺失的吧。
江南村莊的夏夜,微風拂面,稻花香與蟲鳴交織,大人們勞作一天后,夜晚便坐在橋邊乘涼。他們輕搖蒲扇,講述著家?,嵤潞袜l(xiāng)土往事,偶爾夾雜著風土諺語,高潮的時候還會出現(xiàn)激烈的爭吵……
孩子們永遠是快樂的,沒有作業(yè),吃了晚飯就出去玩。天黑了以后,大孩子會結對去田埂河邊釣黃鱔,抓田蟹。而小朋友則會擠在大人們周邊,期待大人們講故事。他們或站或坐,聚精會神地聆聽著。無論是漫談還是故事,只要內容精彩,都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尤其是那些關于鬼狐的故事,雖然讓孩子們既想聽又怕聽,但正是這些故事,讓他們的夏夜充滿了樂趣與驚喜。
最快樂的事情是生產(chǎn)大隊一年中難得幾次的放電影,小朋友們都會早早地吃了飯,成群結隊地來到現(xiàn)場,或坐在自己帶的小木凳,或找塊地方席地而坐,看著銀幕中那些英雄的印象——小兵張嘎、潘冬子、董存瑞……
“唱詞禁草”雖然沒有像電影一樣那么逼真熱鬧,但也是值得回憶的事情,小朋友們聽不懂“七俠五義”和“征東”“征西”,在大人的周圍溜了一圈后,就來到小貨攤前,盯著貨攤上的青草、奅膨以及黑籽西瓜,拿出褲兜里僅有的幾分錢,買來一杯青草和奅膨或者一小塊黑籽西瓜,這應該是一年中唯一的一次美食享受了。
端午節(jié)通常被視為夏季的開端,端是開端,午是午月。夏天雖是一年中最忙碌的農(nóng)耕時節(jié),但那是大人們的事情。夏天對孩子們來說是快樂的季節(jié),除了在學校里學習語文和數(shù)學外,其他的時間都是屬于自己的,除了父親交代的割草喂豬外,還可以去游泳,去釣魚抓蟹。在那個物質相對緊缺的年代,最誘惑著小朋友的是端午、嘗新、“七月七”等民間傳統(tǒng)節(jié)日,它可以定期為我們提供豐富的食糧,滿足我們的味蕾,比如“烘燒”、巧食、炒粿、九層糕以及西瓜、甜瓜和香瓜等,那可是純天然的有機食品……
我的童年夏夜,便是在這樣溫馨而快樂的氛圍中度過的。如今雖然身處城市,享受著便捷的生活,但我仍時常懷念那些夏夜的美好時光。尤其是在心情煩躁時,我更渴望能回到那片生我養(yǎng)我的土地,去追尋那份屬于大自然的快樂。人啊,總是如此矛盾,失去的總是懷念,得到的卻往往不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