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首頁 >> 淡雅曉荷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見證】【曉荷】老門東,霓虹下的青磚黛瓦(散文)

精品 【江山·見證】【曉荷】老門東,霓虹下的青磚黛瓦(散文)


作者:風中求靜 秀才,1952.55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266發(fā)表時間:2025-07-15 13:29:19

“老門東”這名字,很直白,很樸實,就像南京人一樣厚道與淳樸。只因這片老街區(qū)位于明城墻的中華門東側,南京人就叫它“老門東”。
   曾經到過幾次南京,印象中當時沒聽說過老門東這個地方?,F在資訊發(fā)達,無論是微信還是小紅書,“南京老門東”總是一不留心就跳出來。我起初是從攝影的角度關注到人們在這里拍的一些照片挺美,挺出彩,古樸幽深的小巷,綠意盎然的墻藤,紛紛揚揚的紅葉。然后逐漸知道,老門東是南京古城內的一片歷史文化街區(qū),由市政府整修后于2013年對外開放。這里的古街老巷,古宅老房,藏著悠久的歷史,藏著豐富的文化。我喜歡這種藏著古韻的地方,想著一定要來逛逛。
   今年“五一”假期,同家人一道來南京旅游,老門東是一定要來看的。盡管僅僅是一次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的游覽,但還是讓人感慨頗多,尤其是選擇了晚上逛老門東,那萬家燈火璀璨迷人的夜景,令人流連忘返。
   裝飾著彩燈的“老門東”牌坊上張燈結彩,老遠就吸引人們往這里走來。
   這座石牌坊聳立在老門東的北門,也就是剪子巷與箍桶巷的十字路口。不知道是慶祝“五一”,還是平時都這樣,這座牌坊上的霓虹燈勾勒出的彩云、燈籠、鯉魚和龍鳳等,不僅惟妙惟肖,而且美輪美奐。
   細看牌坊上的雕刻也十分精美,內容包括琴棋書畫、梅蘭竹菊等?;系谋Ч氖部逃芯赖脑萍y,厚重典雅。牌坊正反各有一副楹聯,正面是“市井里巷盡染六朝煙水氣,布衣將相共寫千古大文章”,道盡這里的千年歷史滄桑;反面寫著“半壁門東回照詩書禮儀,二彎淮水搖來燈影槳聲”,概括了老門東的習俗傳承,畫龍點睛地勾勒出秦淮河孕育的歷史文化。牌坊前的地面上,鑲著一塊巨大的古南京地圖石雕刻。
   可有點遺憾。牌坊前搭建了控制人流的臨時帳篷,影響了人們在牌坊前留影。我覺得牌坊如此精心裝飾,卻被遮擋不好留影,有點讓人錯愕,但是,對這個街區(qū)來說,瑕不掩瑜。
   剪子巷是老門東街區(qū)北的一條東西向街道,它東起小心橋東街,西至膺福街,長約千米。明初,此處為兵器倉庫,倉庫內多儲存箭簇,所以被稱為“箭子巷”,后誤傳為“剪子巷”。
   箍桶巷是南北向的街道,原來是長樂路以南的一段約三百米的街道。相傳明朝時,江南首富沈萬三家的箍桶匠居住在這條巷子里,久而久之人們就叫這里為“箍桶巷”。
   現在的箍桶巷向南延伸至明城墻下的新民坊路,長度增加到六百多米。其中,剪子巷以南的這段,就是老門東文化街區(qū)的核心主干道。
   老門東街區(qū),實際上是以箍桶巷為縱軸,串聯起的多條街巷的街區(qū),還有多條小弄縱橫交錯,編織了老門東四通八達的網狀交通,其中名氣很大的三條橫向街巷,由北到南依次是:三條營、中營、邊營。
   這三條街巷的名字顯然是軍隊的編號,事實上它們確實與軍隊密切相關。明代初年,朱元璋為修建城墻,在這里蓋起三座營房,目的是解決修筑城墻士兵們的食宿問題。如今,這三座營房的原址早已形成了三條街巷,街巷中有不少清末民初的古民居等建筑。
   那天在夜色中,老門東的街道與弄巷里,人頭攢動,特別是箍桶巷游人如織。街兩側的古建筑披紅掛彩,麻石板的街道上是人們閑散的身影。那些燈火輝煌的店鋪,人們進進出出,看上去生意都挺火。
   黑夜,隱藏了這里的古樸,霓虹把這古老的街區(qū)裝點得謎一般的絢爛。黑夜也隱藏了人們的表情,看不到行色匆匆,似乎每一個人都是那么地閑情逸致,都沉醉在這美好的夜色之中。
   我和我太太拐進箍桶巷東側的一條小巷。小巷口有一座雕塑,叫《學童進館》,再現了明清時期老門東學童前往私塾學習的場景。正對著小巷的是一座青磚古宅,門側是一對抱鼓石,門罩上的石雕磚雕不多,但很美。門額上刻著的“竹里館”,自然讓人想到王維的同名五絕詩:“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門墻下擺著小葉黃楊盆景,還真有清幽的氛圍,但其實里面是一家餐飲店。
   “竹里館”所在的小巷叫張家衙,它也是南北向,南端是三條營,要比箍桶巷幽靜許多。張家衙得名于明末抗倭將軍張可大的府第在此。
   昏黃的燈光像霧一樣在小巷里彌漫,漫步其中,輕松愜意。在這樣的小巷中拍照有獨具韻味的畫風。磚石的路面,青磚的屋墻,古典的格窗,還有數株古藤爬在墻上,為老巷裝點出綠意與生機。讓中式裙裝的美女,擺拍于老墻,或弄姿于窗前,綠影婆娑,照片都是很經典的中國風。我太太后來就說,很喜歡在這樣的巷子里拍出來的那些照片。
   在張家衙的一個丁字路口,東側的另一個小巷口的墻角,竟然象征性地豎立了一個信號燈,倒計時循環(huán)地走著,紅燈是一顆愛心,引得年輕人都在這里留影,期望把這份愛意都帶回家。
   這條丁字小巷一直往東,就是陶家巷。在陶家巷與箍桶巷之間的這片長方形區(qū)域,小巷縱橫交錯,曲徑通幽,它們串聯起家家戶戶,也串聯起這里的悠悠古韻。這里不僅有一些店鋪、餐館,還有文化展館、博物館,比如“惜抱軒文化展館”。
   “惜抱軒文化展館”是紀念清代著名學者和散文家姚鼐的,這里是姚鼐在南京的故居。
   姚鼐是安徽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中進士,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入四庫全書館任纂修官,后稱病辭官,歸鄉(xiāng)授徒。他研究經學,兼及子史、詩文,提出“義理、考據、辭章”三者不可偏廢的“桐城派”核心文論,與方苞、劉大櫆并稱為“桐城派三祖”。“惜抱軒”是姚鼐的書齋名,所以世人也稱他是“惜抱先生”。
   姚鼐故居門側有株古紫藤,藤枝爬上高高的櫸樹,爬在古樸的門墻上。春天里,一串串紫藤花,在綠樹上搖晃,從瓦檐上垂下,鮮花與古宅交相輝映,既有歷史的沉淀感,又有富有自然美的韻味。
   不過,在老門東,最著名的文化展館應該是“芥子園文化展館”。芥子園是清初文學家李漁的私家別墅。
   李漁是浙江金華人,自幼聰穎,襁褓識字,說有過目不忘之能。他多才多藝,著述頗豐。他在五十多歲時寓居金陵,筑“芥子園”別業(yè),在這里居住了二十年,以文會友,以戲會友,創(chuàng)作了豐富的作品,并將芥子園經營為“壺中天地”的意境。
   從陶家巷到三條營,然后又拐入小弄巷,左轉右拐,已經搞不清身在哪條街巷,有的街巷燈光明亮,有的卻昏暗得很,有的只有店鋪流瀉出來的光,有的卻在頭頂掛著成串成片的彩燈。
   在一條東西向的街巷里,磚墻上爬著粗壯的古藤,墻下擺著條椅。磚墻、古藤、條椅和柔和的燈光,惹得人們紛紛在此擺姿弄影。
   在老門東,諸多的名宅豐富了這里的文化底蘊。
   在芥子園東側,也就是三條營的東端積善里,有一片青磚黛瓦的古民居,是“蔣百萬”的宅院。南京人所稱的“蔣百萬”,指的是以蔣壽山為代表的蔣氏家族。當年在南京,蔣宅是著名的豪宅,有“九十九間半房”之稱。
   “蔣百萬”富而不失善良,熱心公益,經常捐資修橋鋪路、賑濟災民。在光緒年間,因蔣氏的善舉,官府封蔣宅為“積善堂”,“積善里”也由此得名。
   三條營與箍桶巷路口的東南角,有一座噴泉,水霧在燈光的映照下,絢麗縹緲。噴泉旁的一座古色古香的亭子,籠罩在這絢麗的水霧之中,它就是積善亭。借助暗淡的燈光,只見亭柱上寫著對聯:“綿世澤莫如為善,振家聲還是讀書?!备爬恕胺e善之家,必有余慶”和“耕讀傳家”“詩書繼世”的道理,說明行善與讀書,是一個家族延續(xù)和振興的兩條最踏實、最可靠、也最高尚的路徑。
   沿著三條營從東往西慢慢逛,穿過箍桶巷,來到三條營的西段,最西端的一座宅院掛著“非遺傳習館”的匾額,里面燈火通明。
   借助燈光細看,這座古建筑的方磚門墻質樸而厚實,門額上刻有“傅宅”二字,原來這就是“傅善祥舊居”。
   傅善祥是何許人?她可是歷史上一位極為特殊的人物,太平天國的女狀元,也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狀元。
   傅善祥出生于書香世家,她父親是清朝秀才,她自幼聰慧過人,喜讀經史。她參加太平天國舉辦的科舉女科考試,高中鼎甲第一名。入東王府為“女侍史”,后為“簿書”,最后升為“恩賞丞相”。可是,生不逢時,1856年太平天國發(fā)生“天京事變”,東王府被殺戮和洗劫。這位女狀元在歷史上只是曇花一現,但她還是為婦女解放做出了一定貢獻。
   老門東古今交融,到底藏著多少故事,一次游覽只能是掛一漏萬。老門東巷子太深,故事太多,足夠讓人在里面兜兜轉轉、走走看看幾日。也許,只有在那踏過的石板路上,來來回回多趟,才能從細碎的時光里,打撈足夠多的陳年往事。但是僅僅上面這些,我覺得已經足夠支撐它“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標簽。
   古城墻,石牌坊,老街巷,古宅院,陳舊的磚墻和煥發(fā)活力的古藤,七彩霓虹的燈光和深藏古巷的人間煙火,夜色中的老門東光影交織,在它的古風古韻中,有老街、老宅和青藤,有詩書、禮儀與善義,有那位女狀元驚鴻一瞥的身影,更有諸多歷史名人留下的詩篇與故事。
   夜已深,我們沿著城墻根往中華門走去,老門東的熱鬧漸漸消失,老門東的燈火卻漸漸氤氳成一個深沉的夢。

共 3561 字 1 頁 首頁1
轉到
【編者按】這篇文章以夜游老門東的旅程為線,揭開了這片歷史街區(qū)的古韻與故事。從“老門東”直白的得名,到石牌坊上的楹聯、剪子巷與箍桶巷的傳說,再到三條營、張家衙的深巷風情,步步皆藏著時光的印記。蔣百萬宅院的善舉、傅善祥舊居的傳奇、姚鼐故居的文脈,讓古巷不止有青磚黛瓦的古樸,更有歷史人物的鮮活。夜色中,霓虹與古藤交織,現代信號燈與傳統抱鼓石共存,古今交融間,老門東既守住了“六朝煙水氣”,又煥發(fā)著新的生機。盡管臨時帳篷稍擾觀瞻,但瑕不掩瑜。這里的每一磚一瓦,都在訴說著南京的過往。夜?jié)u深時,燈火氤氳成夢,而老門東的故事,早已刻進石板路的紋路里,待人細細品讀。感謝賜稿曉荷,佳作推薦共賞!【編輯:汪震宇】【江山編輯部?精品推薦202507150012】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汪震宇        2025-07-15 13:30:24
  老門東的夜太美!從牌坊到古巷,藏著南京的故事。問候作者,愿這般夜游記憶常暖心頭,日子如古街燈火般璀璨,喜樂長安!
回復1 樓        文友:風中求靜        2025-07-15 15:34:27
  感謝汪震宇老師的辛勤編輯!尤其是精心編輯的按語,讓本文增色良多。老門東在南京的古城內,在南城墻的東側,歷史在這里留下了深厚的文化底蘊。
2 樓        文友:汪震宇        2025-07-15 13:30:47
  被文中老門東的古今交融打動,步步是歷史,處處有韻味。問作者好,盼您多探街巷傳奇,生活如古藤般生機盎然,安康順遂!
回復2 樓        文友:風中求靜        2025-07-15 15:39:48
  謝謝你的評論!老門東是現在南京市區(qū)的一個火熱的游覽地,一直想親自去看看。這次在夜色中游覽老門東,感受萬家燈火璀璨迷人的景象,可謂大飽眼福。
共 2 條 1 頁 首頁1
轉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