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wǎng)歡迎您! 用戶筆名:密碼: 【注冊】
江山文學網(wǎng)  
【江山書城】 【有聲文學】 【江山游戲】 【充值兌換】 【江山社團】 【我的江山】 【返回首頁】
當前位置:首頁>長篇頻道>軍事歷史>紅顏恨>第一章、車站邂逅(二)

第一章、車站邂逅(二)

作品名稱:紅顏恨      作者:竹林子      發(fā)布時間:2015-02-07 21:27:25      字數(shù):2339

  二
  一列自西向東的火車鳴著汽笛徐徐駛?cè)胛靼曹囌?,候車室?nèi)一陣騷亂,旅客們一窩蜂朝僅有的兩扇門洞涌去。頃刻間,吵嚷、艾怨、怒罵聲不絕于耳。
  石靜宜站在候車室門口左右觀望一下,目睹眼前這混亂的場面,遲疑片刻,最終還是踮著腳尖擠進了涌動的人流。
  幾乎與此同時,蔣緯國以軍人特有的敏捷悄悄尾隨石靜宜登上了這趟列車。
  平日里,弱不禁風的石靜宜絕少經(jīng)歷過這種嘈雜擁擠的場面,她被人群夾裹著身不由己朝站臺涌去。只一會兒的工夫,她那白皙的面龐隨著劇烈運動兩頰潮紅,額頭和鼻尖上汗涔涔的,費好大勁兒擠進車廂,手持車票對號入座,座位卻早已被捷足先登者占去了。猶豫之際,忽聽前邊有人打招呼:“喂,小姐,請您坐這里。”
  石靜宜尋聲瞅去,看見剛才在候車內(nèi)向她借報紙的青年軍人已經(jīng)入座,身旁正好多占一個空位子,她顧不上多想,立馬鉆人縫擠了過去。
  稍事坐定,石靜宜氣喘吁吁掏出手絹,輕輕拭去鼻尖上浸出的香汗,處于禮貌,抬頭向旁邊的青年軍官道一聲謝,一掃眼卻發(fā)現(xiàn)對面有一雙火辣辣的目光正盯著自己,羞得她很快低下了頭。為了掩飾內(nèi)心的窘迫,她故作鎮(zhèn)定輕噓一口長氣,打開挎包,重新翻出那張報紙遮住顏面,胸腔里那顆芳心動如脫兔。
  1995年4月,在古城西安無處不飛花的季節(jié),我第二次踏進三秦大地采訪,在陜西省圖書館查閱民國檔案資料時,有幸結(jié)識前來查閱資料的西安市某中學教師郭女士。經(jīng)郭女士介紹,幾經(jīng)周折,我在皇城內(nèi)二府街二府園叩開胡文騏老先生的家門??箲?zhàn)時期,胡老先生執(zhí)教于西北五省最大的興國中學,曾經(jīng)多次為石靜宜所在班級講過美術課,因此對性格潑辣的石靜宜印象頗深。據(jù)胡老先生回憶,當時石靜宜是該校一名普通中學生,她的父親石鳳翔在古城西安卻是一位響當當?shù)娜宋?。上世紀30年代中期,石鳳翔從河北入住西安創(chuàng)建大華紗廠,一舉成名,歷屆陜西省政府主席諸如邵力子、蔣鼎文、熊斌、祝紹周,乃至軍界要人胡宗南、馬志超,均以結(jié)交石鳳翔為榮成為石府的座上賓朋
  不可否認,在中華民族的抗日戰(zhàn)爭進入最艱苦階段,位于沿海和內(nèi)陸的中國紡織工業(yè)多數(shù)陷入日寇的太陽旗下而被東洋人隨意鯨吞掠奪,惟獨石鳳翔偏安于一隅,雄踞大西北的工業(yè)王國里放開手腳發(fā)展實業(yè),使其迅速崛起成為中國紡織工業(yè)界的大亨。
  石鳳翔受父母之命娶過一房結(jié)發(fā)妻子,半道上又納了個年輕貌美的偏房姨太太。原配夫人為石家生下兩男兩女平分秋色,姨太太后來者居上,一拉茬為老石家生出三個男丁。石家大女兒石淑儀出脫得才貌雙全,于北平清華大學畢業(yè)后,嫁給陜西丹陽人呂鳳章為妻。呂鳳章從德國留學歸國后,擔任陜西省中國銀行總經(jīng)理,小夫妻倆恩愛有加生活美滿。豈料石淑儀紅顏薄命,還沒來得及為呂家留下一男半女,就因難產(chǎn)匆匆撒手人寰。那白頭人送黑發(fā)人的凄慘情景讓石鳳翔夫婦悲痛萬分,因此對府上剩下的唯一一個小女兒更加慈愛嬌寵,整個石府上下,無論經(jīng)理夫婦或者丫環(huán)傭人,眾皆親昵呼喚石靜宜為“二小姐”。
  二小姐石靜宜于1918年出生于湖北孝感滑石沖,自古江南多美女,魚米之鄉(xiāng)的濕潤水土孕育出她天生麗質(zhì)的花容月貌。及至童年,她跟隨父親經(jīng)商走進華北平原,燕趙大地俠骨柔腸的古樸民風熏染出她豪爽剛毅的個性,做事常常像男孩子一般越限逾分地冒險。后來,她又隨父母舉家遷徙三秦大地,就讀于西安,古城中隨處可覓的歷史遺跡和豐厚的文化積淀激發(fā)著她的求知欲望,使她不僅喜愛國文,還兼修英語和日文課程,尤其是英文功底最扎實。
  自從大姐石淑儀去世后,石靜宜被日漸老邁的父母捧為掌上明珠,但凡公開拋頭露面的社交場合和應邀參加的家庭宴會,石鳳翔都免不了要帶上自家這位如花似玉的小姐為老臉皮增光添彩。有一次石鳳翔赴重慶料理生意,邀請社會各界名流泛舟嘉陵江觀賞山城夜景,特意將愛女石靜宜帶在身邊,并于酒酣耳熱之際喚愛女與諸位賓朋相見。其時夜色迷蒙,賓朋們各懷心思,石靜宜與蔣緯國打個照面,彼此并無多少印象。
  石靜宜家境富庶,跟隨其父石鳳翔參加上流社會的社交活動比較頻繁,從小就養(yǎng)成了能歌善舞的習性。少女時代的石靜宜虛榮心特別強,位于西安南郊的興國中學距離大華紗廠比較遠,每次她乘坐府上的小轎車到學校去,總是在距學校幾百米遠的地方下車,堅持步行走進校門,生怕同學們瞧見她搞特殊而疏遠她。她在學校不僅品學兼優(yōu),還樂善好施,經(jīng)常參加學校組織的文藝演出,面對河山破碎,與同學們一塊上街游行,登臺演出話劇,激發(fā)民眾的抗日熱情,她那風風火火的潑辣性格絲毫沒有富家千金的嬌柔作態(tài),深受老師的鐘愛和同學的擁戴。
  天真爛漫的石靜宜正處在少女的青春萌動期,女孩子的防衛(wèi)心理讓她很反感市井里那些像爛蒼蠅一般亂竄亂撞的兵痞子。在她固有的印象中,那些人純粹是一幫子潑皮無賴,上前線打仗貪生怕死,而一到大后方就來了精神,對平民百姓耀武揚威,還時不時地色膽包天追逐欺辱良家婦女,尤其是瞅女人時那一雙發(fā)綠光的賊眉鼠眼像長了牙齒似的,恨不得貪婪地從女孩子隆起的胸脯上咬一塊肉來。正因為懷有如此成見,她才會像躲避瘟神一樣擺脫剛才那個青年軍官的糾纏。
  其實,石靜宜并不害怕那些兵痞無賴們的糾纏,在古城西安,她只要亮明自己的身份,一般情況下,還沒人敢對石家二小姐非禮。
  一個大家閨秀,在深宅大院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呆久了,就像籠子里被嬌寵慣了的鳥兒一樣,遙望大墻外幽藍的天空,總想展翅飛出去尋找屬于自身的自由空間。石靜宜天生就是個不安分的女孩子,難怪母親抱怨說是得罪了送子娘娘,給老石家送來個假小子。平日里,石靜宜喜歡出城到郊野去游玩,毫不掩飾地在空曠的原野上呼喊奔跑,盡情宣泄釋放壓抑的情感,以期讓精神的投射在大自然界聚焦,返樸歸真。
  今兒個適逢禮拜天,石靜宜原本約好兩位女同學要去灞橋踏青的。早起出門前,那兩位女同學因府上管得嚴臨時變了卦,剩下她一個人偷偷跑出來,執(zhí)意到灞橋的郊野去尋夢,恰巧跟蔣緯國不期而遇。
  
  
發(fā)表評論 查看評論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