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馬說》
韓愈是唐代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首,同時他的作品對宋代作家影響極大。韓愈在《馬說》一文中,以詩意的語言情調(diào)、韻味,段落鋪排,以“也”收尾。將詩語言的凝練、簡潔特點,含蓄委婉的表達效果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所以說《馬說》更像是一首抒情詩。
《馬說》以比喻來說理卻并沒有把自己的觀點點穿,更沒有把自己的“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的觀點施加給讀者。全篇都是以“千里馬”的遭遇侃侃而談,再加上古漢語中的虛詞,體現(xiàn)出了一唱三嘆的意境,其抒發(fā)的情感自西漢的司馬遷,唐代的柳宗元,宋代的歐陽修、蘇軾等中,這篇《馬說》達到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高度。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的感慨中似乎看到了韓愈的人生寫照,因為世上有伯樂這種才能的人實在是鳳毛麟角,由其引到“只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將千里馬的無盡委屈傾吐而出。正因為“伯樂不常有”,不少的“千里馬”只能是“只辱于奴隸人之手”最終“駢死于槽櫪之間”。將千里馬被無知小人折磨、摧殘至死,內(nèi)心的無限悲痛體現(xiàn)出來了?!安灰郧Ю锓Q也”中我們看到了一個不幸的遭遇,一個悲慘的結(jié)局,一場無盡的痛楚。這些有價值的千里馬,到死也是死不瞑目,含恨而終,就連同情它們的人都沒有,更不必說對其表示遺憾、惋惜了。這里作者內(nèi)心不知有多少酸楚,多少悲傷沒有吐露出來,真是言未盡而意無窮。這種抒情的巧妙不亞于詩歌的委婉。
接下來韓愈筆下著力刻畫了一個“食(飼)馬者”,與“千里馬”形成對比,寫出千里馬遭遇其愚昧、專橫的對待,從最基本的“食不飽”問題上可以看出在這種條件下,千里馬也是英雄無用武之地了,就連普通的馬也比不過,由于不能體現(xiàn)出其才能,所以常常收到主人的不待見,被無緣無故地痛打,這體現(xiàn)在“策之不以其道”,當然最糟糕的是“食之不能盡其材”。表層是“食(飼)馬者”不懂馬,也不是伯樂;深層體現(xiàn)的是懷才不遇的吶喊與傾吐,面對那些愚昧、專橫統(tǒng)治者的傾訴結(jié)果都是一樣的悲慘收尾?!鞍睬笃淠芮Ю镆玻俊币浴耙病笔瘴?,挖掘出對“食(飼)馬者”的譴責與批判。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將這種不識馬的“人”不懂裝懂,還發(fā)出“天下無馬!”這種有眼無珠,有頭無腦者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似乎是自己找不到人才,求賢若渴形成了鮮明對照。眼前的“千里馬”非馬的絕妙諷刺可稱為是“誅心滅族”。此時該說的都點到為止,以“嗚呼”把“無馬耶”和“不知馬也”的矛盾擺出來,可謂是撥云見日,水到渠成。以“其真不知馬也”來收尾,將這種嘲諷做一個最大的調(diào)侃。
當讀完全文,我不能不說韓愈其才華卓絕,一篇蕩氣回腸,感慨悲涼的情愫躍然紙上,讓人耳目一新,又以簡潔洗煉的筆墨讓人嘆服。每次品讀《馬說》,每次有不一樣的感觸,也許是自己水平太低,不能表達出韓愈先達的心聲,但我能感觸到越來越近,越來越喜愛這篇文章,故寫此文,與大家共同探討,共同品讀中華經(jīng)典。
2017.2.23于厚街觀山碧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