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岸·希望】西行漫記(散文) ——游記
一、前言
我原以為人滿花甲人生再無波瀾,退休后只能窩居家里當(dāng)?shù)谩翱撮T狗”了。未曾想到正是我滿花甲之年被一個政府管轄的工業(yè)園區(qū)誠聘為負(fù)責(zé)建設(shè)工作的工程師,這讓我老年生活更充實,更充滿了活力。令人想不到的是,上班第一天不是要我巡視工地,而是要我即刻整裝“旅游”!
真的,人生常常在你不經(jīng)意的時候會給你一個驚喜:這次園區(qū)突然宣布組織一次免費(fèi)的旅游兼考察的西部之旅令人大喜過望。曾經(jīng)夢寐以求的西部旅游終于在今年盛夏之季得以實現(xiàn)了,在征得所在工作單位的“寬容”后,老妻得以隨團(tuán)同行,也算了了她一生的宿愿。于是,我們“工業(yè)園旅游團(tuán)”一行十五日便搭乘廈航飛機(jī)開始了西行成都、重慶,坐豪華游艇穿三峽過宜昌抵武漢的西部旅游。因為沿途所想所記純屬漫無章法,故借了某著名外國記者的書名,曰:西行漫記。
二、杜甫草堂遺跡
首站去成都,不能不尋訪詩圣杜甫草堂的遺跡。據(jù)說,杜甫草堂有三處,分別在四川成都、四川三臺和重慶奉節(jié)。為人所熟知的是成都草堂??赡芏爬戏蜃颖救艘惨饬喜坏剑?dāng)年落魄江湖結(jié)廬而居之地,千年之后竟由后人改建后成為了一處體驗詩圣吟詩作賦之感的旅游勝地了。
杜甫生于河南鞏縣一個詩禮之家,聰慧過人,7歲學(xué)詩,15歲出名,漫游江南和齊魯大地。其間赴洛陽應(yīng)試不第,偶遇李白,兩人結(jié)為至交。他晚年回憶漫游情景是“放蕩齊魯間,裘馬頗清狂”。35歲以后,杜甫居長安10年,屢試不第,郁郁不得志。安史之亂,杜甫先是追隨肅宗北去武靈,后流亡蜀中,最后客死長沙到岳陽的船上。他的生活閱歷如此豐富,再加上他過人的才情,所以他被世人稱為“詩圣”,就不足為奇了。
杜甫“漂泊西南天地間”,在四川8年中,有4年是在成都度過的。來到成都后,他在城郊建茅草屋,向朋友討了些桃樹、竹子、松樹、李樹種在房前屋后,又向朋友韋班要了些大邑瓷碗,一個簡陋的家便建成了。田園、溪流、綠竹、紅花、燕子、飛鴉,也算別有情趣。
亂世中的短暫安寧尤為珍貴,所以那時的杜甫除了傷世之情之外,對生活還有一種超脫。比如曉暢如話的《江村》所言:“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來梁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多病所須唯藥物,微軀此外更何求?”當(dāng)然,他雖身處偏僻的西南,仍時時關(guān)注國家命運(yùn),《登樓》一詩寫道:“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北極朝庭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可憐后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父吟。”
杜甫在這里寫下240余首詩篇。杜甫離開后,草堂破敗傾倒、淪為廢墟。北宋以來,有人在草堂舊址修建祠堂紀(jì)念杜甫。此后草堂屢興屢廢。1952年,杜甫草堂又經(jīng)全面整修后,正式對外開放。1955年建立杜甫紀(jì)念館,1961年被國務(wù)院公布為全國重點(diǎn)文物保護(hù)單位,1984年更名為杜甫草堂博物館。
草堂總面積有240多畝,其建筑為清代風(fēng)格,園林是非常獨(dú)特的“混合式”中國古典園林,草堂舊址內(nèi),照壁、正門、大廳、詩史堂、柴門、工部祠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兩旁配以對稱的回廊與其它附屬建筑。其間有流水縈回、小橋勾連、竹樹掩映,顯得既莊嚴(yán)肅靜、古樸典雅,又幽深謚靜、秀麗清朗。工部祠東側(cè)是“少陵草堂”碑亭,這座草堂象征著杜甫的茅屋,令人遐想。整個建筑古樸中透露出濃濃的文化,,在一片耀眼的的閃光燈下,杜甫草堂的每個角落成為我們相機(jī)內(nèi)的景物定格,而詩圣杜少陵的形象也愈加清晰地鐫刻于每個人的腦海。也許千多年前的杜少陵無法影響眼下這群忙碌的青年人的現(xiàn)實生活,但誰都明白人都是從歷史中走來,而且都會成為歷史的過去,這也許是一種尋根問祖情結(jié)的使然罷。建國以后,有中國文壇翹首竟考證出杜甫為“破落地主”,暗喻他的詩歌為封建統(tǒng)治階級服務(wù),當(dāng)然這都是憑空揑造的偽歷史,是天大的笑話,無任何史學(xué)價值。
三、游歷三峽
十七日晚餐后在朝天門碼登上客船后,原定九時開船,卻被告之“還需等幾位重要的客人”而延誤至十時才“好事多磨”地響起了啟航的氣笛。中驛號穿過兩岸光怪陸離的市區(qū)夜景馳向迷蒙而神秘且早己入眠的三峽。甲板上(船頂)早己聚了許多在夜色中欣賞三峽夜景的人群,其中不乏國際友人。佇立欄邊,晚風(fēng)拂面,古峽夜景如一軸軸水墨畫依次展現(xiàn)于眼簾,真有“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己過萬重山”之感,其歡愉之情,溢于言表。
船過夔門,在此就將進(jìn)入三峽了,游人紛紛擠往船頭。江面霧大,遠(yuǎn)一點(diǎn)就看不清楚。船慢慢地朝前開,只見江面越來越狹窄,霧色中望見前面一段江面突然變窄,兩岸的峭壁尤其是右側(cè)的,猶如刀削一般,直插在江邊。這時船上廣播告訴我們前方峭壁就是夔門了。船頭的人群立刻沸騰起來,閃光燈不停地閃,我們也匆忙留影。船進(jìn)入瞿塘峽后,沿江而下來到了長江三峽的第一峽——瞿塘峽。
瞿塘峽又叫夔峽,西起奉節(jié)白帝城,東至巫山縣的黛溪,全長八公里,在舉世聞名的長江三峽中,雖然它最短,卻最為雄奇壯麗,長江在這里形成陡峭的峽谷,斷巖峭壁,蜿如刀砍斧劈,湍急的江流穿過夔門,在狹窄的山谷中奔騰咆哮。瞿塘峽的名勝古跡頗多,峽內(nèi)有驚險萬丈的古棧道,神秘莫測的風(fēng)箱峽,歷史歲月的滄桑,雕刻著巍峨山河那千古不滅的雄風(fēng),此時此刻方知“夔門天下雄”。這些名勝有的只能在游輪上隔水相望,有的是“猶抱琵琶半遮面”像含羞的少女,有的讓你不識“廬山真面目”以此增加你的好奇心和種種欲望及沖動。孩提時背誦得滾瓜爛熟的:“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在這里得到了深刻體驗,由于被夔峽多姿雄壯的青山綠黛所吸引,短短幾十分鐘,“大舟”早已越過萬重山了。
進(jìn)入三峽后,兩岸的峭壁也高起來,江面上的旋渦也就越來越多,越來越猛,不時地有浪花濺打上來。
進(jìn)入巫峽,游人更是歡呼雀躍。巫峽風(fēng)光綺麗,流水清澈碧透,兩岸樹木青蔥,蒼翠欲滴,這是長江三峽又一處絕妙的景觀勝地。巫峽無處不蒼翠,流水飛泉,船行駛在峽中,仿佛蕩漾在百壁畫廊中,巫峽幽,可謂幽深莫測,它山重水復(fù),云天一線:巫峽奇,奇在絕壁雄風(fēng)粗獷的陽剛之美,巫峽秀,其秀色讓人心醉。
巫峽,西起巫山大寧河口,東至湖北巴東縣的官渡口,地跨渝,鄂兩地,綿延四十多公里,是三峽中最長最整齊的一段峽谷。巫峽包括金盔銀甲峽和鐵棺峽兩個峽谷。巫峽幽深秀麗,兩岸峰巒奇形怪狀,姿態(tài)萬千,巫峽兩岸青山連綿,那是著名的“巫山十二峰”,其中最著名的當(dāng)然是神女峰了。巫峽中有以神女峰為代表的巫山十二峰、孔明碑等著名景點(diǎn)。船在江中航行,兩岸峰巒疊嶂,一峰景色賽過一峰。只是船上的人都不知哪座為神女峰,一會兒說是這座,一會兒又說是那座,結(jié)果最后誰都不知哪座才是神女座。
游輪中途??苛艘淮?,為的是去瞻仰一下如雷貫耳的豐都鬼城。在我們心目中的豐都鬼城一定是陰風(fēng)習(xí)習(xí),令人毛骨悚然之地。下船時有女同胞甚至還高喊著要帥哥們到時別走快了,免得她們被鬼拖腳。未想到,一踏上“鬼域”,不但未曾感覺半點(diǎn)恐懼,反而被當(dāng)?shù)刭u“鬼牌”的山民三三兩兩糾纏著要買他們的“東西”。真是,如今的鬼也愛財啊。令人厭惡的是,人流如貫而入“鬼域”,不時有人將塑料袋食品紙盒拋向山道兩側(cè),道旁垃圾成堆,不忍目視??磥?,國人環(huán)境保護(hù)意識的強(qiáng)化還得有一段路要走。
進(jìn)入西陵峽。
西陵峽,因西陡山而得名,它西起秭歸香溪口,東到宜昌南津關(guān),全長七十六公里,是三峽中最長的一個峽。它由兵書寶劍峽、牛肝馬肺峽、崆嶺峽、燈影峽所組成。這里峽中有峽,大峽套小峽,灘中有灘,大灘含小灘,灘多流急,以險著稱。
西陵峽顯得格外幽美。兩岸怪石嶙峋,有的地方的峭壁上有狀如書卷之物,此段名曰兵書寶劍峽;又有的地方的壁巖上垂著兩塊巨石,這段名曰牛肝馬肺峽。
四、三峽大壩
我們繼續(xù)東行來到了舉世矚目的三峽大壩。
興建長江三峽工程是全國七屆人大五次會議審議通過的,據(jù)說此議仍存頗多爭議,大壩建與不建,雙方爭執(zhí)不下,各陳利弊,而反方領(lǐng)頭人竟是中國著名的水利工程專家黃萬里,他提出修壩的十三大預(yù)言,甚至驚世駭俗地宣告:大壩若修成,終將被炸掉。真是石破天驚!據(jù)他當(dāng)年的助教回憶說,黃先生最大的特點(diǎn)就是為人耿直,敢說敢言,不管什么時候,不管針對誰,他都是照說不誤,有時可以說是口無遮攔。在他對三門峽工程的意見中,這種性格得到了體現(xiàn)。毫無疑義,1957年那場“反右”中,那頂右派“貴冠”理所當(dāng)然不大不小正好戴在黃先生頭上。帽子一戴二十余年,他仍不改初心。令人感動的是,他臨終前的遺言不是家事子女而是七個大字“三峽大壩不能上!”
就如“羅馬的競技場永不相信元老院”那樣,那顆己石化的智慧頭顱總不如政治領(lǐng)袖那充滿張力的詩意。江流依舊,河山靜好,十三兇讖永鎖,唯愿神女真無恙,這才是中華炎黃子孫的福祉。我等小民雖不免心懷戚戚自是無慧眼明理,莫衷一是,此事再說也無益。
還是說說這己建成的大壩:大壩壩址選在三斗坪,整個工程由欄江大壩,泄洪建筑物、水電站廠房、通航建筑物等組成。大壩為混凝土重力壩,壩長2335米,壩高185米,蓄水位175米。三峽建壩后,據(jù)說能控制百年一遇洪水,確保中下游安全,水位的抬高可大大改善上游航道,萬噸級船隊可由漢口直達(dá)重慶。沿江兩岸到處都有“在移民中發(fā)展,在發(fā)展中移民”的巨幅標(biāo)語,到處都在開展移民工程,百萬移民,這數(shù)字在世界上可能是絕無僅有的吧。
被稱為“世界第一壩”的三峽大壩的壩址——毛公山,我?guī)е嗄甑钠笈?,隨大伙轉(zhuǎn)乘大客前行來到了三峽工程壩區(qū)的制高點(diǎn)——壇子嶺。壇子嶺位于三峽工程左岸,是一座獨(dú)立的山體,矗立在工程壩軸線上,是飽覽三峽大壩全貌的最佳觀景臺。壇子嶺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中外游客,前來一覽三峽大壩的壯景,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國家4A級風(fēng)景名勝區(qū),與我們一起在壇子嶺上參觀的人還真不少。嶺上有的景物頗為引游人注目,一根高近兩米的“三峽壩址基石”,據(jù)說取自于大壩河床的花崗巖巖芯,是三峽大壩堅實的地質(zhì)條件的鐵證;一塊造型奇特形狀怪異的石頭,據(jù)說是1997年三峽工程第一次截流時從江底撈出的一塊時代久遠(yuǎn)的奇石;還有一個巨大的混凝土四面體,是用來填江的人造石料的原型,造型簡明流暢,雄渾遒勁。
我在壇子嶺上頻頻按動快門,為同伴留下美好的回憶,也為自己留下幾張“倩影”。正如“壇子嶺攬勝”那本“大書”上所言:“三峽工程凝聚著幾代中國人高峽出平湖的夢想和全體建設(shè)者的智慧和辛勞,其具有防洪、發(fā)電、航運(yùn)等巨大的綜合效益,功在當(dāng)代,利在千秋”。
在船上用過午餐,船到宜昌,我們在這里將登車東去武漢,繼續(xù)“游而考察”之旅?;赝龒{,礁石江灘,激流泡漩險浪惡水,奇峰屹立,雄奇險峻,秀麗多姿,煙波浩淼的壯麗景色,令人回味無窮。
五、登臨黃鶴樓
來過很多次武漢了,也數(shù)次登臨黃鶴樓,每次來,幽幽思古之情總綿延不銫,給人以全新的感受。古人登樓,就像李白寫的《菩薩蠻》中所述“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樓就是愁,愁就是樓,登樓遠(yuǎn)眺,愁懷愁緒泉涌而出,樓是愁的一種現(xiàn)實依托。雖然后人考據(jù)此詞多半是晚唐五代人的偽作,我卻以為這是古人登樓的一種基本心態(tài)。如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王之渙的《登鸛雀樓》、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李煜的“無言獨(dú)上西樓,月如勾”,辛棄疾的“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等等,或慷概激昂,或宛轉(zhuǎn)悱惻,都發(fā)人深省。古人似乎一登樓,妙言妙語就層出不窮,而現(xiàn)代人在物質(zhì)欲望的沖擊下,這方面的功能似乎也就退化了。這對于現(xiàn)代人來說也難說不是一件好事,少了一些無用的感概,多了些賺錢的買賣。
黃鶴樓的由來,歷來有“因山說”和“因仙說”兩種。據(jù)最早的文字記載,赤壁之戰(zhàn)后,孫權(quán)奪取荊州,并于公元223年修筑夏口城(今武昌城),“城西臨大江,西南角因磯為樓,名黃鶴樓?!贝壥侵更S鵠磯,鶴鵠古音近。所以舊樓址應(yīng)該位于武漢長江大橋南引橋的基礎(chǔ),而并不是今樓的所在地。后經(jīng)一千七百多年歷朝歷代的滄桑變遷,屢遭戰(zhàn)亂、火災(zāi)、雷擊等劫難,屢毀屢建,興廢建毀竟然多達(dá)二十余次,其形制和規(guī)模也日趨奇特宏大,由一個最初用于軍事守望的樓哨終于發(fā)展成為文化沉淀極深的“天下江山第一樓”。此是“正史”,但正史多不傳,流傳的是“野史”。世俗往往更喜歡故事,野史總是讓人津津樂道,流傳得廣闊而深遠(yuǎn)。唐《圖經(jīng)》載“昔費(fèi)韋登仙嘗駕鶴返憩于此”,后來還傳有仙人子安在此乘鶴、呂洞賓在此跨鶴登仙的傳說。崔顥詩也用“仙”典,借事抒情,借題發(fā)揮,借他事說己事,既別具一格,也迎合了世俗的喜好。
可是,許多旅游者跟隨著旅游團(tuán),一路奔波,一路走馬觀花,加上時差,飲食不適等因素,竟然感到外出旅游是在遭罪。有順口溜戲說旅游是“上車睡覺,下車撒尿,景點(diǎn)拍照,回到家啥也不知道”,這說法雖然有點(diǎn)夸張,但這樣的人的確不少。在景點(diǎn)排隊,用數(shù)碼相機(jī)匆匆忙忙照了一大堆照片,到家中卻懶于整理,過些日子,心血來潮,回首再翻閱,茫然竟不知在何處留的影了,這樣的旅游,有多大的回味和意義呢?
像楓林過客這樣,將自己旅途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用文字的形式寫出來,不僅給自己留下紀(jì)念,也讓志同道合的文友們共享。一篇精彩游記散文,推薦點(diǎn)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