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春播——記憶中的農(nóng)事(散文)
七十年代,清明一過,農(nóng)村人就結束了這漫長的冬季以來的空閑。在江南,田頭出現(xiàn)了零星的人影,那是在田里修田埂的,用鋤削去田埂上的草,然后再糊上一層泥加固田埂。有些水溝也要清理一下,挖去溝底的淤泥和一些雜草,使整條溝變得通暢,這樣,在田里種上秧苗時以利于排水和灌溉。
清明一到,田間是一片蔥綠。那是小麥和苜蓿,還有一片金黃的油菜花在春風里搖曳。小麥齊腰,苜蓿及膝。
在生產(chǎn)隊的倉庫邊,一般都有一間洗澡間,里面安著一口大鍋,在冬季,這口大鍋可以燒熱水供隊員們洗澡,雖說那時燃料緊缺,但是人們的衛(wèi)生還是要的,每隔幾天傍晚,總有人會去燒一鍋熱水,這一鍋水供隊里的男男女女洗浴,當然,在那個年代,人們嘴上說是男女平等,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卻不是那回事,就如洗澡一事,不管年齡,只分男女,幾十口人,共浴一鍋水,一次只能洗一個人,男先女后,一般等到女人洗浴時,這鍋里的水已如泥漿一般。
在那個年代,這口洗澡鍋的功能不光是為了隊里社員洗澡那么簡單,過年時,大部份家庭都要宰一頭豬過年,這口鍋要為宰豬服務。同洗澡時一樣,這間洗澡間擁滿了人群,宰豬可是一件大事。
到了清明后,這間洗澡間又派上了大用場。谷種在下田前要用熱水浸泡;三、四十平方的洗澡間,鍋里煮著熱水,地上鋪了一層塑料薄膜,上面堆放了厚厚的一堆谷種,幾個中年人時不時的往谷堆上澆上熱水,當然,這熱水的溫度是有控制的,要巧到好處,不然,谷種不會如期發(fā)芽,在我們當?shù)乇环Q之為“孵谷種?!?br />
一過清明,農(nóng)事就忙了起來,首先,田里的苜蓿要收割,那時家家戶戶最繁忙的時候,因為這關系到每家的生豬大半年的食物問題,一戶人家,一般都要分到幾千斤的苜蓿,挑回家中,堆成碼堆,用刀切成小段,然后放入水泥池,并投入少量的食鹽,苜蓿放進后,人在上面踩,要將池里的苜蓿踩實,再在上面放入竹片,竹片上面再放上大石塊壓住,這樣的苜??梢苑派洗蟀肽?。
田里的苜蓿收割了,放上水,田塊就馬上深翻,將苜蓿根翻入淤泥下面。不要幾天,苜蓿就腐爛了,淤泥夾著苜蓿腐爛的味道,有著一種特別的氣息,這氣息飄揚在田間,更增添了春耕的韻味。
收割苜蓿的同時,秧田也要開始播種了。一季農(nóng)田的收入就是從這里開始,因此秧田一定要做好,要做得仔細。特別是撒谷種,一般都是中年有著豐富撒谷種的人操作。年青人很難輪得到,再說,沒有把握,誰又敢上去呢?秧田做成垅狀,谷種撒好后,還要蓋上一層薄薄的草灰泥。然后再支上竹片在垅上成弓形,上面鋪上尼龍薄膜。時令氣候有時會有早春寒,不利于秧苗的生長,尼龍薄膜起到保暖的作用。
隨著秧苗生長,插秧也就要開始了,隊里有些家庭的主勞力要增加一些營養(yǎng)了。新年后孵養(yǎng)的新雞也有一斤大小了,當?shù)胤Q之為子雞,逮一只,殺了洗凈,放上糖、醋、醬油、鹽,紅燒,一般認為,這是大補之物,更有一些中年人,在插秧期間,每天早上一個生雞蛋,敲碎,加入黃酒吞入。也少有個別人向人家的男童討一泡童尿,浸雞蛋,據(jù)說這是民間偏方,大補。
在那個年代,政府對于農(nóng)事是很重視的,從谷種到農(nóng)田的灌溉,除蟲的農(nóng)藥,秧苗的間距等等,政府是事事都管,而且還專門下生產(chǎn)隊檢查。記得那時提倡小株密植,隊里的中年人以上都不適應,可是,不適應不行。但當豐收時,不得不承認,這小株密植的好處。
在農(nóng)村,拔秧和插秧都是一項技術較高的活,不但要快,而且要好,如果秧苗拔的不整齊,插秧時就會拖慢速度,而且插下的秧成活也低。插秧更是如此,每一株的根數(shù)基本差不多,太少或太多都影響谷物的收成。同時,插秧要直、橫整齊,不然,接下來的田間管理就增加了困難。
那個時期,雖說也在經(jīng)常治蟲,可是田里的螞蝗還是很多。在田里插秧,經(jīng)常要伸出手去逮釘在腳上的螞蝗,螞蝗逮去了,被釘處血流不止。一溜秧插下來,跑上田埂,腿上密密麻麻的釘滿了螞蝗,這時用手去逮已來不及了,只能是隨手拔一把草,用草去擦!
整個栽秧期約半個月,天一亮出工,天色發(fā)黑放工,同雙夏的披星戴月比起來,要輕松多了。
春播結束,人們可以輕松幾天,緊接著就是割麥和收油菜籽以及稻田秧苗的田間管理,從春播結束到雙夏開始有著近二個月的時期,在這一段時期,農(nóng)活不多,也不是很累,特別是天氣也不是很熱,可以說是農(nóng)民一年中最最舒服的時期。不過,后面的雙夏已在等待著了,那時,雙夏又被說成是“雙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