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成文的家風
進入不惑之年,父母已是耄耋之人,孩子已是挺拔后生,我才真正感覺自己進入家庭里“承上啟下”的階段。以往遇事第一反應是問問父母,現(xiàn)在再問就有些羞于啟齒。可孩子遇事正需要我像父母當年那樣給指點迷津,這大概就是中年人的責任。這個時候,我想許多同齡人應該和我有一樣的體會,恨不能擁有一本包容一切的萬能秘笈握在手里,需要時盡管“百度”一下即可。但教育的問題千頭萬緒,復雜多變,是“百度秘笈”能解決得了的嗎?我們就會自然地想:當年我們的父母是怎樣教育我們的呢?
小時候我家窮,但有父母的疼愛,倒也不覺得有多苦。尤其是母親,愛她的四個孩子勝過愛她的命。平時,我們闖下禍捅下簍子,她總是強壓下火責嗔我們幾句了事,除了幾次在她看來“天大”的事上。從小到大,母親暴打我僅有一兩次。
一次是我剛上學不久。那時文具匱乏,種類單一,家家孩子用的文具基本上清一色,大家自然也就心里平衡,沒有現(xiàn)在的孩子那種攀比心理。不過,也有打破這種平靜的時候。和我同桌的一個女孩,父親在鄉(xiāng)里上班,偶爾就會給她買回一兩件新鮮貨。
一天,她的父親給她買回來一塊橡皮,那橡皮和我們所有人的都不一樣:我們的都是白色的長方體,她的竟然是個圓的,上面還有圖案!在她拿著橡皮傲氣地擦著本子時,我心底強烈地涌起這樣的一個想法:我想擁有它!擁有它很簡單了,在大家都瘋子一樣在院子里玩耍的時候,我悄悄溜進教室把桌子上的那塊橡皮,裝進了自己里面的衣兜里。那樣一塊與眾不同的橡皮不在了,在一個只有十幾個孩子的教室,自然是一場軒然大波。同桌嚎啕大哭,大家把懷疑的目光,都投向了中間溜進教室的我。我翻了翻外面的口袋,證明不是我。
但這樣一塊特別的橡皮誰敢拿出來用呢,放學的路上我就悄悄地把它扔了。四五百人口的村子太藏不住事了,孩子們丟塊兒橡皮的事,大人們還是很快就知道了。母親把我堵在墻角,問我橡皮哪兒去了?兵不厭詐,我說,扔路上了。一句話就證明橡皮是我拿的啦。母親二話不說,氣勢洶洶地從旁邊操起一根木棍就開始揍我,從沒見她像頭獅子那樣令人膽顫。她一邊抽我一邊大聲地叱責:“慣吃慣穿不慣你這個!小時偷針長大偷銀,看我不揍死你!”
揍倒沒有揍死我,但揍得狠是絕對的。打完之后我連站都站不起,抽噎著摸摸屁股,都是一道一道的傷痕。我以為事情就此結束,沒想到扔下棍子的母親,推出自行車讓我上車。坐在車子的大梁上,母親帶我去鄉(xiāng)里的供銷社買回兩塊圓橡皮,一塊讓我還給同桌,一塊給我。自此之后,別人的東西再好,我再也不敢有非分之想了。我是家中的老大,這次暴打的經(jīng)歷,也成了日后母親教育弟弟妹妹的活教材:“不是自己的東西別起意,不然就和你大姐一樣挨棍子!”
幾十年前,我們村旁是一個化肥廠。那會兒家家日子緊巴,村子里的人就動點化肥廠的腦子補貼家用。左鄰右舍、本家的叔叔們,三天兩頭就摸黑去廠子里拿個鐵塊啦,撿些銅絲啦,攢到一定量就賣掉,我親眼看見過別人賣掉東西后數(shù)錢的情景,覺得特別的眼羨。后來有伙伴邀我到廠子周圍去撿些小鐵塊,就想跟著走,每次都被父親厲聲叫住。那幾年父親正生著病,不能出去干活,家里的困難不言而喻。我想出去撿點東西賣掉也是為家里好,況且又不是到人家廠子里去撿,所以被父親叫回就覺得有些委屈。他大概也猜出我的想法,對我們說:“孩子們,撿點偷點發(fā)不了財,坑蒙拐騙偷‘吃活食’要不得?!?br />
父親幾次這么說,我們也就再也沒有動過那樣的念頭了。小時候,看家家?guī)缀醵既於既ツ糜X得不以為然,長大后卻想,那不就是全村人去偷東西嗎?在那樣的貧困的日子里,我家可能是極其少有的沒有拿過化肥廠一點東西的人家。父親厲聲喊住了我們邁向化肥廠的腳,也守住了我們的德行。
在父母親看來,日子再難,衣食能將就就將就,讀書為要。我初中畢業(yè)成績不理想,家里正是青黃不接,親戚鄰居都勸父母讓我趕緊回家?guī)鸵r家里,父母毅然把我送到別的鄉(xiāng)鎮(zhèn)中學復讀。兩個弟弟的小學,都是被送到學費較為昂貴的“化肥廠子弟學?!本妥x的。我家的房子在村里是最老舊的,炕上到我工作之前沒有鋪過一張像樣的漆布,但我家的孩子們接受教育都在十二年以上。
現(xiàn)在,我一天比一天強烈地感覺到,我們的父母是多么的不簡單!在那個沒有手機、沒有微信、沒有“教育專家”的年代里,他們生養(yǎng)教育了四個子女,四個子女人人都能堂堂正正做人,勤勤懇懇做事,不曾做過一絲一毫違法亂紀之事,是何等的不易!
更為不可思議的是,身為教師的我育人無數(shù),在一些大是大非問題上,我對我孩子和學生的教育原則和主張,竟然就是父母當年教給我們的那些最樸素的生活道理。
“讀書為要,本分做人”??偨Y父母對我們這些年的教育,大概可以用這八個字作一概括。我的父母是地道的農(nóng)民,他們沒有給我們定過什么家風,我家更沒有像一些富足家庭,有條件把家風寫成漂亮的書法字,掛在房子里的什么地方。而在我們的心中,他們無論是通過打罵還是說教的方式,給了我們最樸素的做人準則,這不正是我家的家風嗎?它雖然“不成文”,卻刻在我們這些子女的心上,指導著我們做人做事,甚至教育著我們的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