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荷*人生百態(tài)】家鄉(xiāng)的賈魯河(征文·散文)
我的家鄉(xiāng)位于豫東平原廣袤的大地上,那里物產(chǎn)豐富,人杰地靈。家鄉(xiāng)有一條河,名叫賈魯河,在我縣境內(nèi)有二十余公里長,它共有北康溝、雙洎河,康溝河三條支流;有明家溝,劉麥河,代貊溝,洪業(yè)溝,南康溝,杜公河六條支溝,還有不少叫不上名字的小河道,它們像一條條纏繞在黃土地上的脈絡一樣,縱橫交錯般,晝夜生生不息,流淌在家鄉(xiāng)的懷抱里。我們村子就在賈魯河畔的東岸,像很多土生土長鄉(xiāng)村孩子一樣,我自小喝著賈魯河水長大,悠悠的賈魯河水世代滋養(yǎng)著勤勞樸實的父老鄉(xiāng)親,滋潤著家鄉(xiāng)人賴以休養(yǎng)生息的黃土地。
說起賈魯河,它的發(fā)源地在河南省新密市,綿延二百多公里,經(jīng)周口的沙河流入淮河。無論它的發(fā)源地,或是所流經(jīng)的區(qū)域,距離黃河都不算遠,但賈魯河卻隸屬于淮河水系,這是它獨特的地理位置所決定的。賈魯河歷史悠遠,翻閱古籍文獻的記載可以追溯到春秋時代,相傳當初它是魏國人開鑿的一條“鴻溝”,這條鴻溝成為楚漢爭霸時,劉邦、項羽的軍隊對歭的分界線,如果屬實的話,賈魯河已經(jīng)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由于當時的人們生產(chǎn)力低下,加上自然條件限制,人們大都只能沿河而居。一方面,河水是人們?nèi)粘o嬘玫乃?,另一方面,河水可以用來進行農(nóng)田灌溉,農(nóng)田里生長的莊稼什么時候都不能離開水的澆灌,沒有水的話,莊稼就會枯竭而死,人們的生產(chǎn)生活都會受到嚴重影響。
從北宋的時候起,賈魯河就是一條古運河,一直聯(lián)通著京杭大運河河道。往來的船只滿載著南方的絲綢,瓷器、大米,逆流北上,停留在現(xiàn)今的朱仙鎮(zhèn)境內(nèi),當時的朱仙鎮(zhèn)是一個很大的水運碼頭,在那里,南來北往的船只如梭穿行,客商們頻頻交換著所需的物品,相互間互通有無,各民族之間的往來貿(mào)易繁盛之極。在包拯主政開封府尹時,不少的商家都把此河道視為風水寶地,紛紛私自筑堤攔河,修建客棧,閣樓,供自己游玩享樂。因為這些建筑物長期占據(jù)河道,不但造成大量的泥沙沉積,還嚴重影響了往來船只的通行。包拯聽說后,他微服實地暗訪察看,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隨后便下令嚴加整治清理。很多達官貴人們都知道包拯剛正不阿的性格,都怕成為他的鍘下之鬼,很快拆除了不少違法的堤壩,客棧,閣樓,順利地恢復了水運交通,此舉深得當?shù)孛癖姷膿碜o。人們樹碑立傳來紀念包拯的功績,至今,在開封境內(nèi)兩縣交界地帶仍有一座廟門前還挺立著一塊石碑,記載著這一段歷史,一直供后人瞻仰,還曾一度把河名稱作惠民河。可見,只要為民真心實意辦好事情的,人民和歷史是不會忘記的。因為賈魯河離黃河太近,不過區(qū)區(qū)近百里遠。古時的黃河經(jīng)常泛濫成災,帶來大量的泥沙沉積在賈魯河道之內(nèi),河床逐漸變淺,阻塞航道,到清朝中葉時期最為嚴重,政府組織人力物力雖經(jīng)幾次大規(guī)模的開挖,但效果都不太明顯,航運逐漸地停了下來,只剩余灌溉,飲用水的功能。賈魯河的繁華景象就像刮過的一段歷史云煙,穿越歷史的時光隧道,仿佛依稀可見滔滔河水上往來穿梭的船只,碼頭上,正彎腰屈身緊張勞作的民工,岸邊堆滿了來不及搬走的各種貨物和糧食,車水馬龍的街市上,傳來陣陣的叫賣聲,船工的號子悠揚而又動聽……
賈魯河,最寬的地方有百十余米,最窄處也有三十余米。每到雨季來臨的時候,水流湍急,滾滾東去。我記事時,河面上還是一座寬約四、五米的木橋聯(lián)通著兩岸。那時的鄉(xiāng)村交通工具落后,常見人們扛著農(nóng)具,拉著架子車,或者趕著牛馬車,揚起皮鞭,吆喝著悠長的鄉(xiāng)村小調(diào),咿咿呀呀地行走在木橋之上,到河的對岸收割莊稼,豐收后的糧食用來填飽一家人的肚子,解決一家子人的生計問題。平日里,不少的鄉(xiāng)親拉著架子車到集市上買(賣)東西,雖然走在木橋上有點晃動的感覺,但這座木橋是一條通往外界的生命線,不經(jīng)過這里,繞道的話要多走十幾里地。每年的汛期過后,幾個村子的能工巧匠們都會聚集在賈魯河畔來修補一下木橋。他們肩扛木頭,手拿錘子,鐵釘,鋼絲,緊張有序地修補著橋面的漏洞,叮叮當當?shù)穆曇舨粫r地響在耳際,敲打著歲月短長。這座木橋,雖然經(jīng)歷著幾多風雨的侵蝕,卻依然挺立在河面之上,像一位飽經(jīng)風霜的老人,目送著南來北往的鄉(xiāng)親們,目睹著滾滾而來的河水,笑迎著人世間的滄桑巨變。
現(xiàn)在的河面上,木橋早已不知所蹤,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堅固的鋼梁橋,鋼梁橋曾是幾代人的期盼,人們走在上面,再也不用提心吊膽,再也不用擔心大水的襲擾,心里感覺更踏實了。那座遠逝的木橋,承載著幾代人的悲歡離合,像去世的祖輩們,母親,大伯,和愛我的親人,我愛的鄉(xiāng)親們一樣,盡管隨著歲月的風塵已經(jīng)遠走,留給我的記憶仍是那樣的刻骨銘心,依然鮮活地在我的眼前跳躍。
迎著麗日清風,漫步大堤之上,河岸邊的楊柳依依,輕撫著游子的臉龐。腳踏著河岸的水泥路面,看見緊挨路基底部,固守大堤的泥土還是那樣的夯實,土層疊加一起,就像一本厚重的史書鐵卷,一頁一頁,依稀斑駁著歲月的印記。悠悠河水泛著微光,波瀾不驚,水天渾然一色,幾只水鳥輕掠水面,時而又不知所蹤。河灘里各類水草青蔥碧綠,三五成群的羊沿著河岸邊,貪婪地啃食著狗狗秧,馬尾草。曾經(jīng)給祖輩們帶來水患和災難的河,如今是那樣的祥和。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一幕,不由地想起祖輩們開挖河道,戰(zhàn)天斗地般的熱鬧場景。勤勞勇敢的勞動人民克服惡劣的自然條件,從來不屈服于滾滾的洪流,揮鍬深挖淤泥,滾動車輪筑堤,用宛若鐵鉗般的堤壩,緊緊地鎖住了這條曾經(jīng)桀驁不遜的蛟龍,使它乖乖地被馴服,像一只溫順的綿羊一樣,聽命于人民的指揮,造福于兩岸的民眾。
記憶里,村里的二爺一家是逮魚的好手,他有一兒一女,在小女兒三歲時,二奶奶就得重病去世了,留下了二爺和兩個孩子艱難度日,那時候,他的兒子大錘才剛滿七歲。因為生活所迫,二爺練就了逮魚的本領,他家里逮魚的漁網(wǎng)就有好幾張,還有自制的魚鉤等漁具。兒時的我,常和大錘,亮子他們一起到河洼里水淺的地方洗澡,捉小魚,摸河蚌,打水仗,歡笑聲不時地在河洼里回蕩,那里是我們兒時的樂園。夏末時節(jié),正是河里魚兒膘肥,水草豐美的時候。小伙伴們閑著無事,老愛站在河岸上看二爺在河里捉魚,只見二爺挺立于一葉木舟之上,腳踏著碧波,人與木舟渾然自成一體,他用手拋出一個漂亮的橢圓弧線,漁網(wǎng)慢慢地沉入水下,不一會兒,一群歡蹦亂跳的魚兒被網(wǎng)入漁網(wǎng)中,它們想急于沖破漁網(wǎng)的束縛,卻最終難逃被人“打牙祭”的宿命。半晌下來,二爺總是收獲滿滿的。打撈出來的魚,一大部分被二爺在集市上賣掉,用來貼補家里的開支。受二爺?shù)挠绊?,大錘的水性很好,很快就成為了二爺?shù)暮脦褪?。那時候,鄉(xiāng)親們大都像二爺一家一樣,都與賈魯河有著纏綿的往事和不解的緣。
近年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大錘和鄉(xiāng)親們依托賈魯河水,在河道的不遠處建起了不少魚塘。魚塘邊水草青青,魚塘里魚兒跳躍,不知從哪里飛來的幾只野鴨,不知名的水鳥頻臨水面,相互間唧唧喳喳地叫著,一會兒又翔游水底。魚塘一個挨著一個,水面在陽光的照耀下泛著金色的光茫,像一個個五彩的聚寶盆,盛滿了鄉(xiāng)親們致富的夢想。人們?nèi)宄扇旱刈隰~塘邊緣,拉著家常理短,暢想著美好未來。
天藍藍,水清清。到了魚塘收獲的時節(jié),二爺依舊還是那個撒網(wǎng)捉魚的人,只是不再單單為了生計,而是重溫過去暖心的印記。如今的二爺,明顯的老了,歲月的風塵吹走了他曾經(jīng)年輕的容顏,卻永遠帶不走往日的記憶。現(xiàn)在的他還依舊喜歡在河洼里放上幾個“迷魂陣”,捉幾條野生的小魚,看著它們在水桶里游來游去的樣子,二爺心里都是高興的??吹竭@溫馨的一幕,連我兒時的記憶仿佛又回來了。
常言說的好,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當?shù)卣奈迥暌?guī)劃中,將要圍繞著賈魯河流域,建設賈魯河生態(tài)園區(qū),建成后的園區(qū)將成為集旅游,休閑,觀光于一體的娛樂場所。賈魯河一定會重現(xiàn)昔日的繁華景象,賈魯河水會更清,天更藍。我想好了,在退休時,一定回到家鄉(xiāng)去安度余生,那時的生活定會別樣的出彩。
賈魯河,就像一部立體的史詩,將一直續(xù)寫著屬于它的傳奇。衷心地為家鄉(xiāng)的賈魯河和勤勞智慧的家鄉(xiāng)人民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