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荷*人間百態(tài)】印象上里(散文)
初春的陽光如水晶般透明,車子從雨城區(qū)的北郊進入一個“空翠濕人衣”的峽谷。竹葉在目光所及處跳躍,陽光在翠綠的竹葉尖眨眼。不寬的公路蜿蜒在綠色畫廊,半山上處處都是筆直粗壯的竹林,隨著海拔的升高,路在土崖上蔓延,崖上崖下的竹子給公路搭建了長長的涼棚。雖然是早春,這里處處被綠覆蓋,深澗的水嘩嘩地響?!案呱角?澗水藍”忽然聯(lián)想到了用這句歌詞形容峽谷很貼切。途徑“中國熊貓的故鄉(xiāng)”——碧峰峽野生動物園入口處,向往勾引我的思想順著峽谷口鉆進了碧峰峽,鉆進了野生熊貓園、千層巖瀑布、花果山水簾洞……但車子還是把我拽進了上里古鎮(zhèn)。
一路上,車窗外的油菜花時而在裊裊晨霧中勾勒印象派的畫卷,時而在水晶般的晴空里張揚青春的絢爛。奇妙的云霧似游走的采花者,那里山下一片嫩黃的朦朧,這里田間一眼透明的青翠。給住在北方的、還沒有從冬的蕭索中走出的我?guī)砹藟艋冒愕母杏X,心,也在南國早春的花海中蘇醒、復活。
古樸的瓦屋零落小山丘下或小河邊,在這仙境般的土地上生活,人不成神仙才怪呢!思想間,我就埋怨為何我沒有生活在這里?這田園、這山水與世外桃源有什么異樣?別笑我走一處愛一處,只因這奇秀的江山讓我不能不喜歡,它的誘惑力簡直無法抗拒。胡思亂想間,車停了,女兒引導我街邊遙望,“水墨上里”的石碑在古樸的石橋旁屹立,上里古鎮(zhèn)到了。
水塘邊的闊葉樹剛剛長出幼葉,枝間的鳥巢首先擊中人的瞳孔,清冽的河水倒影修長的樹影,枝枝杈杈隨風而動,水中的影子也在晃動。石橋邊的吊腳樓,臨河而建的木屋,灰藍的瓦、高翹的飛檐下懸掛的大紅燈籠,形成鮮明的色彩比差,古樸的建筑佇立水岸,如長長的畫卷,清雅而悠遠地緩緩呈現(xiàn)在眼前,古樓、苔蘚、石橋,古樹,蕭瑟和寂靜修飾出古鎮(zhèn)古樸精妙而深遠的特質(zhì),同時又籠罩著滄桑的氣息,這是小鎮(zhèn)給我的第一印象。
臨街的古榕樹依然煥發(fā)生命活力,老式店鋪林立,白馬河與茅溪河水把小鎮(zhèn)三面圍合。依山傍水,風景迤邐。漫步石板街,河邊的海棠樹花開紅艷,遠遠就亮了人的眼睛。街道兩旁,二層或三層的木屋錯落有致,街道呈“井”字形布局,寓意“井中有水,水火不容”,因為木屋怕火,故以此佑護古鎮(zhèn)平安。街道旁的樓閣大都是明清時期的建筑,雕梁畫棟、流溢著歷史的馨香。精致的檐牙、生動的動物塑像、大氣的柱梁,給人一種細膩中有粗獷、溫柔中有剛性的感覺。信步其中,如穿梭于歷史畫廊中一樣。穿行于古色古香的街道,韓家大院的建筑是古鎮(zhèn)的一斑,我們走進去的是全鎮(zhèn)四處韓家大院中的一處,它南北大門臨街,四合院中的每一間房屋的門、窗、枋、檐皆以浮雕、鏤空雕和鑲嵌雕刻為裝飾,每個建筑部件全為精雕細刻而成,這是一個藝術(shù)的宮殿。精湛的工藝,極高的藝術(shù)價值讓你回望歷史上先民們?nèi)绾卧诮ㄖ贤癸@他們的智慧與思想,他們的境界與至高無上的求真態(tài)度。雖然落滿歲月斑跡的圓柱與橫梁盡顯滄桑,但那無限的風雅會使當今的快餐式建筑望塵莫及,望樓興嘆。而今,雕梁畫棟仍在,而人已遠去。歷史,給人留下的往往是經(jīng)典,生命,卻隨歲月而煙消云散。這其中消逝的故事有多少?誰也無法說清,只有這座大院在無言地見證著一切。
進入一個寬闊的街道,透過兩旁商鋪,上里的古戲臺在目光盡頭出現(xiàn)。走進觀之,石木結(jié)構(gòu)的戲臺雕龍畫風,形似神似,逼真生動。戲臺下面四周皆有石雕,據(jù)說是當年唱戲的海報內(nèi)容,有《戰(zhàn)洪州》、《武家坡》、《禹王鼎》等,一說上里古鎮(zhèn)是川劇的發(fā)源地之一,這里的川劇戲班經(jīng)常登臺演出。戲曲文化常在這里流淌,并沒有因時代變遷而消失。
上里古鎮(zhèn)以橋多著名,古有詩云:“二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正是對上里古鎮(zhèn)生動形象的描繪。每走一段就會遇到古橋墩,卻沒有發(fā)現(xiàn)一座橋墩是完合相同的:平型、拱型,還有漫水橋和石墩橋,橋上布滿了青苔,一切都是那么原始與自然。我們首先來到了位于白馬河上的高橋。這座橋建于乾隆十四年,因為當時的橋西是米市,陳家為方便買米而建此橋。,這座橋有三拱,奇的是橋的上下有臺階連通,橋下東西各有一人行道通過,這樣橋上、橋下都可以通行,可謂四通八達,故此,它被譽為“清代立交橋”,是現(xiàn)代立交橋的雛形。
來到位于古鎮(zhèn)西的隴西河上,有座橋叫二仙橋。據(jù)說二仙橋始建于清乾四十一年,是高卷拱單孔石橋。橋面用石板鋪成,橋中部飾鎖石龍,頭前尾后,橋西有建橋塔一座,記述了三次建橋的過程。據(jù)記載,二仙橋曾兩次被洪水沖毀,后經(jīng)高人指點,得知是河內(nèi)居住的龍族肆意游走造成洪峰,沖毀橋梁。到了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居民再次修建,并在橋身兩側(cè)分別刻龍頭、龍尾,取“鎮(zhèn)龍”之意,意將龍壓在橋下,避免洪災(zāi)發(fā)生。說來也神奇,第三次建橋后歷經(jīng)一個半世紀,從未發(fā)生洪水毀橋的事件。另有一奇,相傳第三次建橋竣工之日,附近州縣名士前來祝賀,宴罷,人們來到橋頭準備踩橋定名,不料,有兩位乞丐坐在橋頭攔住踩橋人,眾人怒與二乞丐拼打,二乞丐躍入水中,水中即刻現(xiàn)出兩個“石包”,眾人大悟,認定此二人并非乞丐,而是兩位神仙,于是便將此橋定名為“二仙橋”。此橋南望十八羅漢山,北鄰古鎮(zhèn),西鄰古磨坊,與周圍河流、田野相映成趣,富于江南水鄉(xiāng)之美。
站立于橋上,欣賞這座如水墨一般的古鎮(zhèn),看著房屋,樹木倒影水中的詩情畫意,看橋北的天臺山,視野中出現(xiàn)了由天臺山山脊構(gòu)成的巨型臥佛。橋南田野聳立著數(shù)十座饅頭小山包,人稱“十八羅漢拜觀音”,那山頭確似羅漢,惟妙惟肖,你不得不佩服自然造化之神奇。
女兒說上里的石牌坊很有名,我們不妨先去觀賞。三座石牌坊分別是雙節(jié)孝牌坊、九世同居坊和陳氏貞節(jié)坊。據(jù)介紹,九世同居石牌坊建于清嘉慶六年,記載了陳氏家族自五代從湖北一帶遷居上里,一直延至第九代,一家千余人共聚一堂,被譽為漢族第一大家庭,因兩次受到朝廷嘉獎而立家譜石坊。雙節(jié)孝牌坊說韓家兩代出武狀元,成了當?shù)氐娘@貴。清道光十九年,清廷為褒揚韓家姑媳二人守節(jié)而建牌坊。來到鎮(zhèn)南四家村昔日古道上,韓氏姑媳的“雙節(jié)孝”牌坊更是莊嚴精美。只見坊上橫額鐫刻"雙節(jié)孝"三字,脊頂下正中精雕"圣旨"二字。那二翼出檐多脊的建筑風格相當氣派,鏤空石雕彩繪,上面的花紋圖飾、歷史故事、戲曲畫面、匾額對聯(lián)等,自然古樸, 鐫工精細,造型靈巧,栩栩如生。一只只飛禽走獸揚威于坊上,一組組戲劇場景展現(xiàn)在畫壁之間,將文化元素雕刻其上,使其成為珍品。另一座因陳氏家族中一婦女守節(jié),陳氏奉旨而建貞節(jié)坊。這兩個坊前不遠處左右豎立一對十多米高的六棱四方雙斗石桅桿,使牌坊更顯得雄偉莊嚴。
鎮(zhèn)北的文峰塔,建于清同治五年。樓閣式的空心石塔,六邊形塔身共五層。葫蘆形塔剎下有字紙爐,是供上里古代宦官人家和文人燃燒字紙之用。這座塔彰顯了古代上里的儒雅文風。
在來之前,就聽說上里是坐落于名山、邛崍,蘆山、雅安四縣交接處的南方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是中國最古老的國際通道,早在西漢就已出現(xiàn)。它以四川為起點,經(jīng)云南的昭通、曲靖、大理、保山、騰沖,從德宏出境,進入緬甸、泰國,最后到達印度和中東。與西北“絲綢之路”一樣,“南方絲路”對世界文明也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古鎮(zhèn)初名“羅繩”,是巴蜀平原通往外民族地區(qū)的關(guān)卡之一。到了明末清初,由于經(jīng)濟的繁榮,古鎮(zhèn)人口不斷增多,便以五大姓氏為主更名為“五家口”。 韓、楊、陳、張、許五大家族群聚。傳說五大家族各有千秋:即:楊家頂子(官宦仕家)、韓家銀子(經(jīng)商錢多)、陳家谷子(糧田眾多)、許家女子(長得標致)、張家碇子(習武賣藥)。雖然這里的民族以青衣羌人為主,由于南方絲綢之路的繁榮,各地來此經(jīng)商定居的較多,中原文化、各民族文化與當?shù)匚幕嗳诤?,形成了統(tǒng)一的漢文化,這一點在古鎮(zhèn)的文物遺跡中得到了見證,使游覽者時不時陷入史海沉鉤之中。
上里古鎮(zhèn)也是紅色老區(qū)。1935年6月至1936年2月,紅一方面軍經(jīng)雅安在甲金山下的達維與紅四方面軍會師。一方面軍繼續(xù)北上,四方面軍因受錯誤路線影響而南下。紅軍在上里境內(nèi)駐扎半年之久。期間,為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成立名為“認真、德誠、紫光、崇安”等四個代號的政治部,并刻下七十多幅標語,除少數(shù)外,現(xiàn)全部集中于河邊統(tǒng)一管理。漫步紅色標語長廊,看著“共產(chǎn)黨是窮人的政黨”、“赤化全川”、“紅軍是窮人的軍隊”、“紅軍是北上抗日的主力軍”等,這是我想起了文峰塔和高橋的紅軍標語。其次,石橋、石碑、石坊、石壁、石柱上,處處都有紅軍標語。可見,紅軍在此期間做了大量的宣傳工作。聽說紅軍離開后,當?shù)厝罕娪檬液湍嗤翆⑵涫虡苏Z覆蓋保護起來,解放后又去掉上面的覆蓋物,使這批珍貴的革命文物恢復原貌,成為今天對后代進行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實物教材。上里人民對紅軍、對黨的熱愛程度可想而知。直到現(xiàn)在,街道上還有一個著名的飯店叫“紅軍飯店”。上面用大紅的字寫著:“搶奪瀘定橋,同甘共苦;翻越夾金山,三軍會師”?;叵爰t軍長征在四川歷經(jīng)的件件永載史冊的重大事件與戰(zhàn)役,紅色,已成為這一方山河的底色。
重新上到街邊。沿著街道一直向西,一個名為“田園木屋”的茶點外的涼棚下,一只金雞被綁在木柱子上。想撩逗它一下看看它有哪些優(yōu)美的動作,誰知,它根本不理睬人們的撩逗。眼皮塌拉著無精打采的樣子。也許,它恨死了人類,恨死了主人。本有一雙翱翔藍天的翅膀,本可以與情侶及孩子們一起生活在山間水邊,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誰知落入魔掌,無法掙脫。這是多么悲哀的事?。⌒闹辛ⅠR涌起深深的同情與慈悲感。真想去解開繩索,放它于山水間,但對于主人來說,這不是狗逮老鼠多管閑事嗎?離開之際,回頭再看它,它仍然閉著眼睛站在石墻上。也許,屬于它的時光永遠是給游人制造一個無足輕重的風景,而對它,則是失去終生的自由。人類,也太自私了。
夕陽西下,我們返回到高橋,對面一位司機遠遠地向我們打招呼,說是僅剩一輛返回雅安的車了。我們不敢怠慢,乘車離開。面對這集山水之美、人文歷史之美的古鎮(zhèn),我心里想,何時才會再來這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