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警】《孝經(jīng)》的教育智慧心得體會(十八) ——喪親章第十八
本周末學(xué)聆聽了王寶寨老師開解的《孝經(jīng)》中“喪親章第十八”的教育智慧,經(jīng)文如是:子曰:孝子之喪親也,哭不哀,禮無容。言不文,服美不安,聞樂不樂,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也。三日而食,教民無以死傷生,毀不滅性,此圣人之政也。喪不過三年,示民有終也。為之棺槨衣衾而舉之,陳其簠簋而哀戚之。擗踴哭泣,哀以送之,卜其宅兆,而安措之。為之宗廟,以鬼享之。春秋祭祀,以時思之。生事愛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盡矣,死生之義備矣,孝子之事親終矣。
【譯文】
孔子說∶“孝子喪失了父母親,要哭得聲嘶力竭,發(fā)不出悠長的哭腔;舉止行為失去了平時的端正禮儀,言語沒有了條理文采,穿上華美的衣服就心中不安,聽到美妙的音樂也不快樂,吃美味的食物不覺得好吃,這是做子女的因失去親人而悲傷憂愁的表現(xiàn)。父母之喪,3天之后就要吃東西,這是教導(dǎo)人民不要因失去親人的悲哀而損傷生者的身體,不要因過度的哀毀而滅絕人生的天性,這是圣賢君子的為政之道。為親人守喪不超過3年,是告訴人們居喪是有其終止期限的。辦喪事的時候,要為去世的父母準備好棺材、外棺、穿戴的衣飾和鋪蓋的被子等,妥善地安置進棺內(nèi),陳列擺設(shè)上 、簠簋guǐ類祭奠器具,以寄托生者的哀痛和悲傷。出殯的時候,捶胸頓足,嚎啕大哭地哀痛出送。占卜墓穴吉地以安葬。興建起祭祀用的廟宇,使亡靈有所歸依并享受生者的祭祀。在春秋兩季舉行祭祀,以表示生者無時不思念亡故的親人。在父母親在世時以愛和敬來奉事他們,在他們?nèi)ナ篮?,則懷看悲哀之情料理喪事,如此盡到了人生在世應(yīng)盡的本分和義務(wù)。養(yǎng)生送死的大義都做到了,才算是完成了作為孝子侍奉親人的義務(wù)?!?br />
王老師的智慧開解教會我們從本章里看教育。
一、禮儀的本質(zhì)
禮儀是一個人真情的流露,是真情實感的外在的表達,如果忽視了一個人的內(nèi)心,只是講形式,就失去了禮儀的內(nèi)涵。它表達的是人們內(nèi)心的情懷,不管是婚禮,還是開學(xué)典禮,其實各種禮儀都是這樣。而喪禮是表達的孝子的哀戚之情,“哭不哀,禮無容。言不文,服美不安,聞樂不樂,食旨不甘?!边@六條就是表達一個孝子的哀凄之情。如果忽略了這種內(nèi)在的情感,就失去了禮的真正內(nèi)涵?,F(xiàn)在很多的禮儀都是流于形式,為了這個形式而去做作,包括哭喪都是,兒女并不是真哭,甚至還有請人幫哭的。這樣的禮儀就流于了形式,而不是禮儀的本質(zhì),真正的禮儀是人內(nèi)在情感的表達,它是喚醒人的本善,它有一種教育功能,而現(xiàn)在的禮儀喪失了它的教育功能。
二、禮儀的作用
禮儀不僅是教育,也是一種節(jié)制?!叭斩?,教民無以死傷生?!薄皢什贿^三年?!边@都是要我們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失去理智。節(jié)哀,就是不要讓情緒暴發(fā),過于哀痛而失去理智,這就是禮儀的控制作用。中庸之道就是我們做事情要合道,合符自然的規(guī)律。不能太過,要我們高興不能太過,悲傷也不能太過。太過不行,不及也不行,不偏不倚,叫合道。所以說禮儀的作用,就是要合道,一方面,情緒有宣泄,有所表達,一方面又不讓身體受到損害?!吨杏埂氛f:"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中和就是道,萬物都合道才能發(fā)育,萬物不合道,那就萬物不生。孤陰不生,孤陽不長,陰陽調(diào)合,萬物興盛。人在沒有產(chǎn)生喜怒哀樂等這些情感的時候,心中沒有受到外物的侵擾,是平和自然的,這樣的狀態(tài)就是"中"。在處理各類事務(wù)的時候,不可避免地要在心理上產(chǎn)生反映,發(fā)生各種各樣的情緒變化,并且在表情、行動、語言等方面表現(xiàn)出來。如果表現(xiàn)出來的情緒恰到好處,既不過分,也無不足,而且還符合當事人的身份、不違背情理、適時適度、切合場合,這樣就達到了"和"的境界。
《弟子規(guī)》里也講,“喪三年,常悲咽,居處變,酒肉絕 “,這都是人的一份孝心,但不能讓自己長期處于悲傷中,失去對社會,對家庭的責任,不能以死傷生。所以圣人的教導(dǎo)都是依道而行。三日而食,喪不過三年,這里出了兩個“三”。這個“三”也是宇宙自然的規(guī)律。你看一年分四個季度,每個季度都是三個月。逢三則變,這是宇宙的規(guī)律。三個月過去,就轉(zhuǎn)變一個季節(jié)。八卦里有六爻,上面三個爻代表天,下面三個爻代表地。道德經(jīng)里也講,道生一,一生二,三生萬物,這是宇宙自然的規(guī)律。我們的教育也是這樣,幼兒園是三年,小學(xué)六年,即兩個三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大學(xué)雖然四年,其實也是三年學(xué)習(xí),一年實習(xí)。一而再,再而三,沒有再而四。一日三省吾身。我們讀課文也是要求學(xué)生至少三遍,三遍以后才講里面的內(nèi)容,這都是三的規(guī)律。顏回不二過,因為我們的毛病超過三就養(yǎng)成了習(xí)慣,改起來就很難。所以有志氣的人改錯不要超過三次,一而再,再而三,就不容易改了,要努力地不超過三次,徹底地改掉。
今天的社會發(fā)展了,有好多人可能就問,今天的社會節(jié)奏如此快,這三年守孝還現(xiàn)實嗎?這是不是有點太過了?其實這個問題,在論語里面,孔老夫子教孝道,他的學(xué)生也質(zhì)疑過。在論語里有這樣一個故事,有個學(xué)生叫宰我,宰我問∶“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舊谷既沒,新谷既升;鉆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錦,於女安乎?”曰∶“安!”“女安,則為之!夫君子之居喪,食旨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故不為也。今女安,則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於其父母乎?”
宰我問:"服喪三年,時間太長了,君子三年不講究禮儀,禮儀必然敗壞;三年不演奏音樂,音樂就會荒廢。舊谷吃完,新谷登場,鉆燧取火的木頭輪過了一遍,有一年的時間就可以了。"孔子說:"(才一年的時間,)你就吃開了大米飯,穿起了錦緞衣,你心安嗎?"宰我說:"“安”孔子說:"你心安,你就那樣去做吧!有德行的人守孝期間,吃美食不覺得甘美,聽音樂不覺得愉快,閑居在家也不覺得安適,因此不那樣做。如今你既覺得心安,你就那樣去做吧。"宰我出去后,孔子說:"宰我真是不仁??!小孩子生下來,到三歲時才能離開父母的懷抱,服喪三年,這是天下通行的喪禮,宰我不也有在也父母的懷抱里得到三年愛撫嗎?"
現(xiàn)在我們雖然不要守喪三年,但三年之內(nèi),我們要緬懷父母的恩德?,F(xiàn)在北方還有這樣的風(fēng)俗,父母死后,三年不貼對聯(lián),要貼就貼黑色的,藍色的,要么就不貼。三年不拜年,都呆在家里過年不出門。三年之內(nèi)不舉行大的儀式,過年不放炮,這表示對父母的一份追思。
從上面那個故事里,我們也可以看到,什么樣的學(xué)生不好教?聰明的學(xué)生不好教,沒有誠敬的學(xué)生不好教?,F(xiàn)在這樣的學(xué)生很多,教師教了,他總是另有一翻理論。故事中的宰我不是聽不明白,是聽明白了不相信,他總是另有一翻理論,另有一翻見解,沒有誠敬就不得利益。而那種看起來愚笨,老實聽話的學(xué)生反而好教,那種能言善辯的學(xué)生,德行卻不容易立起來。現(xiàn)在我們常以成績論高低??蓪W(xué)生的分數(shù)與德行并不完全一致。我們現(xiàn)在看我們的教育成功不成功,我們那么多的老師,這么多父母教孩子十年,二十年,結(jié)果怎么樣呢?竟然連一款“王者榮耀”的游戲都抵制不住,這不是教育的悲哀嗎?而且我們家長和老師都怎么教孩子呢?一定要成績好,一定考好的學(xué)校,當官以后要提拔,當部長,當省長。一直就這樣教育孩子。我們真看到這樣的人,從小學(xué)習(xí)就好,年輕就得志,40多歲當大官,50多歲就進了監(jiān)獄,落馬了,這是成功的人生嗎?不是?。∷晕覀兊慕逃桥囵B(yǎng)人格,要培養(yǎng)一個人超然于物外的這種品質(zhì)。所以說教育是一種事業(yè),而不是商業(yè)。什么是事業(yè)?就是你做的事情能夠普惠天下之人,這才是事業(yè)。商業(yè)是投資,利潤越大越好,教孩子考高分,然后賺大錢,這不是事業(yè),這是商業(yè)行為,這不是教育。我們還鼓勵孩子張揚個性,像宰我這種從小就聰明,會跟老師抬扛的學(xué)生,想想他會長養(yǎng)什么個性呢?君子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我們應(yīng)該做的是這樣的教育。
三、陰陽之孝
那么怎么敬孝呢?“生事愛敬,死事哀戚”,這是陽孝與陰孝。孝心無涯,“事死者,如事生”。要牢記父母的教導(dǎo)。其實我們祭祀,最主要是要牢記父母的教導(dǎo),不忘父母的教導(dǎo),守住父母的教導(dǎo)。父母不在了,他們的精神還在,他們的榜樣作用還在,他們的教導(dǎo)將永遠成為我們?nèi)松臒羲_@是我們祭祀父母,懷念父母的真正含義。
事死者,如事生。這句話,推而廣之,教育就是古圣先賢的教誨繼承下來,發(fā)揚光大。父母不在了,父母的精神永存;祖宗不在了,祖宗的精神永存;圣賢不在了,圣賢的精神永存。我們要把這些精神繼承下來,這就是教育。所謂“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為往世繼絕學(xué),為萬世開太平?!?br />
四、心得體會
生事愛敬,死事哀戚。我真的覺得我們現(xiàn)在做子女的,對于這樣的教誨已經(jīng)感覺很陌生,很遙遠了。生事愛敬,我們愛敬了嗎?現(xiàn)在哪一個父母不是給兒女做牛做馬地忙碌一輩子?尤其是二胎政策放開了,沒有父母的幫助,年輕簡直沒法正常生活與工作。我們幾代人都把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下一代身上,而對于默默奉獻的父母,我們真的好好關(guān)愛了嗎,我們真正恭敬他們了嗎?而這樣的付出,在很多年輕人眼里又算什么呢?一切都是那么的理所當然。當孩子大了,父母老了,他們再在幫不上太大忙的時候,我們是不是反過來,把父母當孩子般的伺候著,呵護著呢?實事上,我們連看一看父母的時間都少。
這個周末,我們學(xué)校組織的志愿者活動,去敬老院看望那些老人。他們就像小朋友一樣老老實實,安安靜靜地坐在大會議室等待我們的到來。我們送上些小禮物,給他們表演節(jié)目。當我說到我看到他們,就像看到自己的爹媽。我自己的爹媽也八、九十歲了,以前也住敬老院,現(xiàn)在我不讓他們住那了,從此也不讓他們?nèi)ゾ蠢显鹤×?。因為敬老院我只能一周去看一次,現(xiàn)在我時時都方便看得到。我說這話時,我分明看到某個奶奶眼里閃動著淚花。我想這些老人,他們需要的是什么呢?不是錢,不是物質(zhì),他們更需要的是一種精神的陪伴,我們又有幾個兒女真正做到呢?
死事哀戚就更不用說了?,F(xiàn)在擺個靈堂,都是擺給別人看的,看誰的拱門搭得最多,誰放的煙花、炮竹最多,誰請的歌舞班子最多,誰的宴席最豐盛。守靈的人干什么?打牌,打到天亮,然后送葬。這樣的熱鬧場面被視為對父母的哀戚與追思,是不是覺得很諷刺?可是就已經(jīng)是這樣的風(fēng)俗了。這是一個壞的風(fēng)俗,它會教壞了年輕人,教壞了孩子。它讓人們已經(jīng)不懂得如何尊重生命,如何緬懷死者。孩子今天看著你在父母、長輩死時還有心情娛樂,他不用等到你死的時候再尋歡作樂,而是整天尋歡作樂,并盼著你早死。我們要移風(fēng)易俗,得靠什么?得趕快從傳統(tǒng)文化里找答案,用它來振救我們的精神世界,不然,就真的到了禮崩樂壞的危機關(guān)頭。
當你聽到一個辦喪事的家中所請的歌舞隊里飄出這樣的歌聲:“今天是個好日子……”你會做何感想?可這樣的場面我就真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