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xué)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xué)
當(dāng)前位置:江山文學(xué)網(wǎng)首頁 >> 軍警文學(xué) >> 短篇 >> 雜文隨筆 >> 【軍警】《孝經(jīng)》的教育智慧心得體會(十九)

編輯推薦 【軍警】《孝經(jīng)》的教育智慧心得體會(十九) ——《孝經(jīng)》的概括和總結(jié)


作者:karen楊 秀才,1750.30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5755發(fā)表時間:2017-10-19 18:34:47
摘要:孝是道德之本,孝是人性之本,孝是人情之本,孝是教化之本,孝是善心之本

本周末學(xué)聆聽了王寶寨老師對《孝經(jīng)》的概括和總結(jié),收獲了如下智慧。
  
   《孝經(jīng)》這部經(jīng)典,從我們教育的角度來說,是我們做人教育的根本,是品德教育的根本?!缎⒔?jīng)》從《開宗明義章第一》到《喪親章第十八》,從教育角度上來講,這十八章歸納起來,可以歸納為五個部分:
  
   一、孝是道德之本
   現(xiàn)在的思想品德課發(fā)生了改變,由《思想品德》改為了《道德與法制》。學(xué)校都開了道德課,全國各地都開了道德大講堂。孝為德之本也。“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彼v的要點,就是點出這樣一個核心,孝為德之本也。這在教育上其實就有了一所指路的明燈,我們的德育工作從哪里抓起,我們的立德樹人從哪里抓起,從孝抓起。
  
   二、孝是人性之本
   孝有平等性,《孝經(jīng)》里分門別類,講了各個階層的人怎么盡孝。從孝的角度出發(fā),人人都可以盡孝,從天子到庶人,只是盡孝方法不同,但心是一樣的?!短熳诱碌诙罚吨T候章第三》,《卿大夫章第四》,《士章第五》,《庶人章第六》,對孝的普遍性,平等性進行了闡述。任何一個人都有父母,任何一個人都可以盡孝,從孝道的存心上來講是平等的。只是孝有不同的方法。我們覺得有錢的人可能講講排場,而平民百姓似乎盡孝時會比較困難,但是《孝經(jīng)》里面告訴我們,孝是平等的,每個人都可以盡孝。孝用的是這顆心,而不是這個事。并不是越有錢越好盡孝,越貧困的人就不好盡孝,那孝就不平等了,這是孝的普遍性與平等性。從天子章到庶人章,每個層次的人,盡孝的具體的本份是不一樣。天子章有天子的本份,一個天子如果沒有把是愛敬事親做出來,以德教加于百姓,就是說如果沒有做好表率,沒有影響到百姓,那就沒有盡到天子的孝。而諸候的孝是如何呢?“在上不嬌,高而不危;制節(jié)謹(jǐn)度,滿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長守貴也;滿而不溢,所以長守富也。富貴不離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人民,蓋諸候之孝也?!敝T候與天子又有所區(qū)別,能夠常守富貴,諸候是一個國家的諸候,不把百姓丟掉,不把使一個國亡掉,自己不垮掉,這是諸候的孝。所以諸候的孝是通過事親,而使一個國高而不危,滿而不溢。讓一個國家保住江山社,國富民強。而大夫的孝呢?“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無擇言,身無擇行。言滿天下無口過,行滿天下無怨惡。三者備矣,然后能守其宗廟,蓋卿大夫之孝也”“這三件事做到,然后保其社稷,守其宗廟,這是卿大夫的孝。那士人呢?“故以孝事君則忠,以敬事長則順,忠須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祿位,而守其祭祀,蓋士之孝也。”忠順不失,這是士人的孝。而庶人章呢?“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謹(jǐn)身節(jié)用,以養(yǎng)父母,此庶人之孝也?!彼孕⒂衅降刃?,地位高的有地位高的本分,平民百姓有平民百姓的本份。從事君、事親、立身,各個面層,孝的具體的事項不一樣。每個人盡孝的本份有區(qū)別。職位高的,有職位高的本份責(zé)任。職位低的也有職位低的人的本份。不是富人就方便盡孝,不是有錢就請個保姆,就能盡孝,也不是窮人不好盡孝。這就是孝為人性之本,人人都可以盡孝。
  
   三、孝是人情之本
   這是孝道的自然性。孔老夫子教孝,是不是一個人本來沒有孝心,而讓他生發(fā)孝心呢?不是。孝是一種自然屬性,是人之常情,是不變的屬性。《三才章第七》就有“夫孝,天之經(jīng)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為什么是天經(jīng)地義? 就是原本就有的,每個人都有孝心,。每個孩子都孝心,他是人性之本,人情之本。如果說某個人是冷血動物,其實再冷血的動物,他也有孝心。這個觀點就給我們的教育提供了一個理論根據(jù),什么理論根據(jù)呢?那就是人人都是教得好的,人是可以教得好的。為什么呢?因為他的孝心是自然存在的,而孝心里是愛敬之心,所以一個人的善心原本存在?!度纸?jīng)》也講“人之初,性本善”。有這樣一個理論,我們對教育就生起了信心。以前講“沒有教不好的學(xué)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師”,有的老師就反對,說什么朽木不可雕也。其實從才華上講可能是,有人天生就愚笨,在某項才能上,無論你怎么訓(xùn)練他都達不到要求,這種情況是有可能的。但是德性上來講,從道德層面上來講,不是這樣的。從道德層面上來講,每個人都一個完善的本性,具體體現(xiàn)在孝,孝是天之經(jīng)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是每個人都有。為什么有的人,孝心就出不來呢?這就好比一顆夜明珠,每一個孩子都是一顆夜明珠,為什么有的孩子就光芒四射,有的孩子就沒有光明呢?就看掉進就看掉進什么里面了。如果掉進水里,撈出來,干干凈凈,它就是夜明珠;如果掉進塵土里,就沒有前面光亮了;如果掉進泥里,就是泥球,就沒有光明了;如果掉進更糟糕的地方,掉進糞坑里,它就是糞球,又臭又臟。泥球也好,糞球也好,他的外包裝不一樣,它還是夜明珠。也就是說,孩子的習(xí)性不一樣,“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xí)相遠?!绷?xí)性不同,就出現(xiàn)三、六、九等的孩子,有些孩子只是被習(xí)性包裹,它的光芒出不來,他內(nèi)在的還是光明的,這就給我們教育工作者很大的信心。我們的教育就除掉夜明珠外面的泥,糞,哪怕是在局部打通那么一小塊,光明也能透發(fā)出來。這就是為我們教育提供的理論依據(jù),人是可以教得好的。海南省張發(fā)廳長用孝道去感化那些犯人,這些犯人習(xí)性很重,脾氣很大,父母去看他們,他們理都不理,他們恨父母不給他們找路子,恨他們沒有把他保出去??墒怯昧藗鹘y(tǒng)文化、用了弟子規(guī)、用了孝道教了以后,他們明白了,他們的孝心就發(fā)現(xiàn)了,他們跪在父母面前痛哭,去懺悔,為什么呢?外面那層泥土沒了,那層糞沒了。因為這孝心是不可能磨滅的,它是天經(jīng)地義,原來就有的。所以張發(fā)廳長做報告,用的題目就是:人是可以教得好的。我們就知道那些罪犯都教得好,他都可以良心發(fā)現(xiàn),而我們學(xué)校的孩子難道就不行嗎?所以我們學(xué)校有一些調(diào)頑皮孩子,所謂教不好的孩子,其實不是教不好,一是方法不對,二是功夫不夠?只要方法對了,功夫夠了,就能夠教得好,所以這給我們的教育一盞指路明燈。我們對付班級里頑皮的孩子,我們一般用一些什么方法來解決呢?說教、控制、打壓,諷刺,可這些都是外在的手段,是觸碰不到內(nèi)心的,這是方法不對頭。我們要用孝道來啟發(fā)他,喚醒他內(nèi)在的良知。就像一個雞蛋,從外面打破,那就是食物,從內(nèi)部打破,就是生命的成長。我們往往一著急,一有功利心,我們就忘記用這樣的一種方法。
   孝是人情之本,其實別說人了,動物都有這樣的本性。烏鴉反哺,還有《驢之孝》這個故事,一個驢啊,他的媽媽死了,他就守在那里不走,直到自己也活活地餓死,凍死。動物都有這樣的本性,何況是人呢?如果人沒有顯示這樣的本性的時候,是因為習(xí)性太重,掩蓋了孝心的光芒。
  
   四、孝是教化之本
   這是孝道的教育性。我們教育工作者學(xué)習(xí)孝經(jīng),其中吸取的就是教育的智慧?!缎⒔?jīng)》里《三才章》講到,怎么教育呢?“先王見教之可以化民也”,孝是教化之本。我們教育的方法往往是管教。尤其小學(xué)老師,小學(xué)老師一般忽略了思想上的教育,因為小孩子用管的方法有效。一年級到三年級,孩子膽子小,老師怎么說怎么做,這個時候,沒有抓住這樣一個關(guān)鍵的時期進行善的教育,因為這個時候好管,所我們忽略了。可是如果用管的方法當(dāng)班主任,那就會越教越費勁,越管越難管,尤其到了四、五、六年級難管了,到初中就沒法管了,這是管的方法導(dǎo)致的結(jié)果。所以教育是什么?是化,是轉(zhuǎn)化,是升華。就像一個冰塊,你管是什么呢?管就是用牙咬,咬得再碎它還是冰,哪怕是砸,砸得再碎,還是冰。但是給予溫度,用舌頭一添,它就化成水了,沒冰了,這才是教育。這一點是非常值得我們老師、校長們深思的?!缎⒔?jīng)》給我們的教育智慧就是,孝可以化民也,化民的結(jié)果是“其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yán)而治?!边@“不肅而成,不嚴(yán)而治”是結(jié)果,過程是化。如果你管,你的教育是靠非常嚴(yán)肅的東西,嚴(yán)格的制度、嚴(yán)厲的督查、嚴(yán)酷的處分,這樣才可以把孩子管住。但化就不一樣了,化是“不肅而成,不嚴(yán)而治”。有些優(yōu)秀的班主任,他嚴(yán)厲嗎?嚴(yán)格嗎?不是,他因勢利導(dǎo),把孩子轉(zhuǎn)化得很好。
   那么怎么化呢?《三才章》講到“是故先之以博愛,而民莫遺其親;陳之以德義,而民不爭;導(dǎo)之以禮樂,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惡心,而民知禁?!本褪歉嬖V我們怎么去化,這是化的方法?!跋戎圆邸保褪抢蠋煱巡鄣陌駱幼龀鰜恚⒆觽兙透銓W(xué)了。所以博愛是老師要帶頭去做,是不是老師說:你要去愛一切人、一切物,要愛山山水水,花花草草,山河大地,這樣愛就教會了嗎?沒有。而是老師自己要去做,你老師愛校園環(huán)境,你去彎腰撿垃圾,你去拿毛巾擦桌子,孩子就跟上來了,這是怎么教孩子博愛。再教德義呢?“陳之以德義”,讓孩子守住道義,敢于擔(dān)當(dāng)。前面是做,后面是說。因為博愛是一種心,老師做,孩子就跟上來,家長做,孩子就跟上來。義不一樣,孩子有孩子的責(zé)任,老師有老師的責(zé)任,家長有家長的責(zé)任,所以要告訴孩子他的本份是什么,他的義務(wù)是什么。如果講明白了,孩子就有了班級責(zé)任、義務(wù)的這樣一種情感。過去孟子講的舍身取義,孩子們都會這篇文章,為什么沒有做呢?因為沒有“陳之以德義”,我們很可能沒有講明白,沒有讓孩子明理。如果告訴孩子,什么是義?“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鄙崛ド惨W〉懒x,義比生命還重要,義是道義。為什么董承瑞舍身炸碉堡?黃繼光舍身堵槍眼?因為那是他做為一個戰(zhàn)士的道義,一個軍人的道義。他要掃平前面的障礙,讓后面的同志沖上去,這是他的義務(wù)。我們孩子現(xiàn)在也有雕堡啊,也有責(zé)任啊。現(xiàn)在的孩子們的本分責(zé)任是什么呢?是學(xué)習(xí)???學(xué)習(xí)就是道義。如果孩子睡懶覺,你就說,你是睡懶覺,還是選擇死呢?人家舍身來取義,你不能舍睡來取義嗎?你不能舍玩取義?你不能舍網(wǎng)絡(luò)取義?你不能舍早戀取義嗎?要講啊,告訴孩子?。∪缓蟆跋戎跃醋尅边@是教愛敬之心、謙讓之心。這個心怎么去培養(yǎng)呢?還是要老師去做,孩子去效仿?!胺踩∨c,貴分曉,與宜多,取宜少”老師要先讓啊,現(xiàn)在爭來爭去,爭得人心都變了,極度自私,而且形成疾妒,怨恨,心理不平衡。所以我們要教給孩子敬讓。我們怎么教呢?老師帶頭去讓??晌覀儸F(xiàn)在什么都爭啊,年度評優(yōu)要爭,升學(xué)考試要爭,評職稱給的指標(biāo)不夠要爭,如果我們什么都爭,孩子們必然也會爭,爭名奪利,而功利心,自私心,這些都是灰塵,就把我們孝心的光明所蒙蔽了。再來,“導(dǎo)之以禮樂,而民和睦?!睂?dǎo)之以禮和樂就和睦了,所以讓孩子們和睦,怎么和睦呢?導(dǎo)之以禮樂。這里禮和樂不是單指音樂,過去的樂是指消除人的不良情緒的方法,是天賴之音,它可以化解人的不良情緒,讓人心情舒暢。但禮的作用是既讓心情舒暢又不任性,放縱,這叫中庸之道,恰到好處,所以導(dǎo)之以禮樂就是走中道,依道而行,那就和睦了,所以我們引導(dǎo)學(xué)生既不放縱自己,又要心情舒暢,快樂健康,這是禮的教育。今天我們禮樂更加豐富了,好多種藝術(shù)形式,但有時候某些藝術(shù)形式都讓孩子放縱,浮躁,讓孩子走向反面,就錯了。最后,“示之以好惡”,就是讓孩子了解什么是善,什么是惡,善惡分明。示就是展示給孩子們看,就是讓孩子知道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惡,要有羞恥之心。讓他們知道哪些事是不善的,大家就不去做。一個好的風(fēng)氣起來后,就知道什么是惡,什么是恥,這樣一個榮辱觀起來后,他會主動的避開惡,而接近善。這是教育的方法,所以這個孝是教化之本。而且在《圣治章第九》里面,也給我們講到了,教師要怎么教化呢?教師要順道而行,順性德去教育,才能成功。“君子則不然,言思可道,行思可樂,德義可尊,作事可法,容止可觀,進退可度,以臨其民。是以其民畏而愛之,則而象之。故能成其德教,而行其政令”這就是教師怎么教育,其實就是榜樣的作用,不僅僅是榜樣,而且要做君子的的標(biāo)準(zhǔn),也就是要做到這六條,“言思可道,行思可樂,德義可尊,作事可法,容止可觀,進退可度”,這六條做到以后,以這樣的狀態(tài)去接近學(xué)生,學(xué)生的結(jié)果就對老師“畏而愛之,擇而象之”,他就模仿你,其實這個老師就成為孩子心中的偶像。你成了孩子心中的偶像,那不就能“成其德教,而行其政令”嗎?自然而然,教育就成功,這都是告訴我們怎么去化。《廣要道章第十二》里,“教民親愛,莫善于孝。教民禮順,莫善于悌。移風(fēng)易俗,莫善于樂。安上治民,莫善于禮”所以孝、悌、禮、樂是教育的四大法寶。你怎么樣培養(yǎng)孩子們的愛心呢?從孝。怎么培養(yǎng)禮順,一個有秩序的班級呢?兄友弟恭,用悌。怎么樣培養(yǎng)好的風(fēng)氣呢?,用樂。怎么樣安上治民,讓上下安定呢?就用禮。這就是孝道的教育性。
  
   五、孝是善心之本
   孝是善心的根本,一切善都是從孝道里生發(fā)出來的。所以說,《紀(jì)孝行章》里講到了孝道的生活性。孝道是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去體現(xiàn)的,“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yǎng)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yán)。五者備矣,然后能事其親?!鄙钪械狞c滴都是善心的流露,孝是善心之本,一切善都來源于孝。一個人沒有孝心,善心絕對生不起來,他就沒有善。所以說孝道里面愛敬之心是根本。 一個人有了這樣一個孝心的根,其它的就可以推而廣之,所以《廣揚名章里說,“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順可移于長。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內(nèi),而名立于后世矣。”孝道是善心的根本,孝是一種存心,它不是在事上善,《孝經(jīng)》告訴我們,我們傳統(tǒng)文化的學(xué)習(xí)都是心法,不是事相。同樣兩個人做同一件事,存心不一樣,一個可能是善,一個可能就是惡。如兩個同學(xué)打掃衛(wèi)生,一個同學(xué)懷著感恩心去打掃,感恩大家給我一個行善積德的機會,高高興興去掃,是善。一個帶著怨恨心去做,那是惡。所傳統(tǒng)文化重在心法。孝心是一切善心的根本。我們說的愛敬之心、感恩之心、恭敬之心、仁慈之心等等一切善心都是從孝而來。
  
   所以我們今天講了孝道的五個本,孝是道德之本,孝是人性之本,孝是人情之本,孝是教化之本,孝是善心之本。本立而道生。我們抓住根本,我們的教育就走了正確的道路,這樣我們的教育就合道。

共 5607 字 2 頁 首頁12
轉(zhuǎn)到
【編者按】學(xué)《孝經(jīng)》,收獲智慧,這是楊老師學(xué)習(xí)的初衷。本篇作品從五個方面來論述學(xué)習(xí)《孝經(jīng)》的收獲,可謂據(jù)理力爭,高屋建瓴。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孝”,在家庭和學(xué)校中占有相當(dāng)?shù)奈恢?。教師要首先做出榜樣,才能引領(lǐng)學(xué)生走上孝之路。而楊老師不僅言傳身教,以身作則,而且在理論上,已經(jīng)達到了一個高度。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和欣賞。學(xué)習(xí)《孝經(jīng)》要抓住根本,這樣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好文共賞!感謝賜稿!問好!祝福!【編輯:林雨荷】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林雨荷        2017-10-19 18:35:12
  學(xué)習(xí)《孝經(jīng)》要抓住根本,這樣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好文共賞!感謝賜稿!問好!祝福!
林雨荷
共 1 條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