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戀】書房雜想(散文)
小時,家里居住面積小,常見父親的書散落于其臥室的各個角落,它們常常被塞在床下、堆上桌面、擠進抽屜。擁有一間屬于自己的典雅的書房,對于當時的父親來說,恐怕是孜孜追求和虔心祈盼的一個夢吧。好在社會的發(fā)展,知識分子待遇的提高,父親追求、奮斗多年后,終于圓了這個夢,有了一間雖小卻樸質素雅的書房。比起父親,我要幸福得多,裝修婚房時,便有了一間十余平方的書房,當粉刷一新、寬敞亮堂的書房展現(xiàn)在我眼前之時,我就如同小時母親為我添置新衣時般的興奮和得意??粗且涣镎R的書柜、望著墻上父親送我的“梅、蘭、竹、菊”四副素雅的瓷板畫,我深深明白這書房將是我人生中的一個部分,是我生命完成過程里一個最富內涵和燦爛的符號。在這里,我可從從容容地閱讀、瀟瀟灑灑地練筆、輕輕松松地談天,悠悠然然地遐想。書柜里的那些書,豐富我知識、幫助我成熟、完善我人格。工作累了,溫一壺茶,隨手揀一本書翻看,寧靜舒適自然走來。不順心了,我就鉆進書房,在書中與古今之賢者交流,讓他們的睿智抹去我心中的浮躁。
一
獨坐于書房,常常會泡一杯茶相伴。俗語云:“早晨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由此可見,茶可稱得上是中國的國飲,其作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早已滲透到民間的各個角落。說起這茶,我雖每天都在喝,有時也會在意點茶葉的品種檔次,講究點泡水的火候,但多數(shù)情況下多半是為了解渴亦或是打磨多余的時光而已,與風雅的品茗一事還沾不到邊。大觀園里的妙玉對飲茶有過一番高論:“豈不聞一杯為品,兩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就是飲牛飲騾的了”。照此說法,我這茶多數(shù)是要泡好幾回的,那絕對是喝茶、飲茶,而絕非品茶了。我也曾躬逢過一些茶道表演,知道這世上除了文人、詩人、哲人,還有茶人、茶文化。我也懂得品茗是一種大有學問在的民族文化,明白其是一種寄托心性的精神象征。只是覺得茶之“三昧境”并非如我之人能夠輕易了解和進入,品茶時也不能懷“純一無雜”之心,無法體會到真正的茶香罷了。有時甚至還會不恭的想,那些茶道表演者的裝扮、架勢、神情是否戲味濃了點,為了喝上那幾口茶水,不至于那么大費周章、不至于有那么多的講究。
除了茶,又想到煙與酒。這煙、酒于我而言,心中早有自己的看法。我素不喜尼古丁之氣味,且不說其有害健康,那因長期煙熏而至牙齒發(fā)黃的形象恐怕也有些不堪入目吧。我自知那些喜歡嘴叼煙卷,吞云吐霧的人怕是并不贊同我的看法。甚至不少人說,吸煙乃是為了提神助興,于藝術家、程序員之文思藝術或思維邏輯大有裨益,我卻向來都不以為然,一根煙便能帶來不同于平常的創(chuàng)作情緒和靈感、帶來不同于往常的思路和方法?至于酒,倒是承認一些如李白、張旭等有杜康之癖的先賢,在小醺甚至是酩酊之后,神情放縱,潑墨揮毫時,會出現(xiàn)平時難見的情緒和膽量,從而留下“斗酒詩百篇”、“每一揮灑,必須酣飲”的佳話的事實。
古人說“飲茶能明目益思,除煩去膩”,確是不假。每當坐在書桌前寫不出什么名堂的時候,我常常會從座椅上站起,一邊看著窗外于樓下奔跑嬉鬧的孩童,聽著路人寒暄說笑之聲,一邊將杯中的茶水緩緩呷入口中,此時的神情再無半點焦慮之色,紊亂的思路也常常在這輕閑中得到調理,一些生動的畫面和細節(jié)漸漸在腦海里變得清晰起來,于是深飲一口茶,再次坐于案前,繼續(xù)紙上聲。
二
一個人獨坐在書房,常常會感到寂寞。對于寂寞的籠罩,有時確會感到有點不習慣、有一些恐慌、甚至是有一絲懼怕。其實,寂寞也是我們生命中最本質也最普遍的一種生存狀態(tài)。可能青春年少之時,我們少有寂寞,但在生命更多的日子里,寂寞常常是讓我們揮之不去的。面對寂寞,人們會表現(xiàn)出不同的反應、不同的認識和感受。是懼怕寂寞、哀嘆其難熬,用現(xiàn)代的娛樂作為武器躲避?還是獨享寂寞,于寂寞中頓悟人生的真諦、于寂寞中體味心靈的律動和感應生活的脈搏?顯然后者所表現(xiàn)出的,是一種超脫的人生境界。正是這種對寂寞的超脫,鑄就了司馬遷的傳世巨作《史記》、成就了曹雪芹的千古奇書《紅樓夢》,也成全了我的鄉(xiāng)賢阿炳的《二泉映月》。誠然,適應寂寞需要一個過程,會有一段心理感受陣痛的時候。要想感覺不到寂寞帶給我們的異樣,免除寂寞對我們精神狀態(tài)的破壞力,那就需要我們用意志、毅力、悟性以及品格來堅守那段不適應的日子。當你完完全全的接受寂寞時,它也會默默地成全你的思想、成全你的生活。寂寞似雨,升自黃昏的海隅,來自荒遠的平原。生命如水,想必你也能伸手觸及到它的柔情漣漪和綿長無窮。
許多時候,我喜歡寂寞,是因為我能在寂寞中思考。冥想苦思,其實倒也不苦,就像下棋,屬于一種“益智游戲”。思考于我而言,屬于拆零的一種靜態(tài)娛樂,不必求人贊助也無需玩伴和道具。當我離開紛擾喧囂的外界,關起門來靜坐在書房之中時,當我在寂寞中思考,讓思維游離邏輯的軌跡朝廣袤而深邃的空間延伸開去時,有時我可能會因為一無所獲而痛苦,有時也會因為感悟到些許淡泊人生、寧靜致遠之生活真諦,從而蕩滌胸中的浮躁,撫平曾有的心靈傷痛。有時我也會寫下這寂寞中的點點思考自娛自樂,我的寫詩作文,全然無意那詩人作家之尊,純粹是自個兒對紙胡亂涂抹,自不必惶顧左右而諱譏憂讒,有的,只是為那思考留下些許痕跡而已。偶爾拾得“佳句”,感動自己之余,也不怕別人窺見我的自鳴得意,沾沾自喜于自己的“智慧”和“文采”。
靜謐的書房里,我與我的心靈在靜靜的思考、在耐心的等待,等待那遠道而來,給我送來心得收獲的寂寞,那寂寞猶如一串穿越千古的天籟,正輕輕敲打著我的心靈。我沉浸在那一片寧靜的家園之中,浮躁、淺薄將離我而去。來吧,寂寞,我的朋友,讓我們再次相聚,請你記錄下我生命的心音。
三
放慢匆忙的腳步、穩(wěn)住風火的身形、松弛繃緊的神經,書房是我逃脫快節(jié)奏的現(xiàn)代生活,釋放工作壓力之下的緊張煩躁情緒,享受那“山風輕拂,幾許鳥鳴”的一方幽靜之地。
現(xiàn)代生活帶來了許多精神生活上的“現(xiàn)代病”,書房里的書自然是緩解鎮(zhèn)痛這“現(xiàn)代病”的靈丹妙藥。曾聽說過讀杜詩能截瘧的佳話,也曾在《三國演義》里讀到曹操讀陳琳的檄文,殺根過癮,竟然暫時治愈了頭風的故事。又如清代張英在《聰訓齋語》里說的,“故讀書可以增長道心,為頤養(yǎng)第一事也”,這又是從見多了世事,以求平衡的心態(tài)上著眼之說??梢娮x書確是養(yǎng)生的好方法,精神愉悅了,病痛自然少了,就如西方學者羅曼·羅蘭說的,“和書籍生活在一起永遠不會嘆息?!?br />
“開卷有益”、“讀書可以怡然自娛”,愛書之人自是深信不疑。拋卻為了尋那謀生飯碗的因素,我們更看重其陶冶性靈、改變氣質、培養(yǎng)個人情趣,多種好處的其樂融融。古人說:“三日不讀書,便覺面目可憎”。此話也并非老套,我們在追求物質文明的同時,個人的精神文明建設也需自覺重視起來。一想到自己在別人的眼中將面目可憎,就更加不敢不讀書了。
讀書需要環(huán)境,更注重心境。不是為讀書而讀書,相比于那“紅袖添香夜讀書”、“青燈黃卷”,刻苦的讀書滋味,我更喜歡隨意輕松的味道。在書中云游一番后,放下手中的書卷,轉身踱步于書櫥前,用眼掃一遍那書架上新新舊舊的書籍,算是和它們打聲招呼,回味一下和它們曾有的交情。或是走至窗前,在窗外的萬家燈火中神思遐想一番。亦或索性打開音響,聽聽流行歌曲,心血來潮時,哼上兩句,吼上幾嗓子,然后再繼續(xù)坐下來捧起書卷,這樣的讀書生活豈不更加瀟灑、更加活色生香。
記得文人馮驥才說過,“書,有時候不需要讀,摸一摸就很美,很滿足了”。這似乎是在告訴我們:“人與書的境界是超越讀”。買回來的書,有的早已讀過,有的立于架上還未曾細讀。讀與未讀于我都是一種享受。讀過的,想回味、重溫,那就再三讀過。暫時還不想細讀的,翻翻摸摸便可,就讓那未知的誘人世界仍舊密封,以后再去尋找其中的趣味和智慧。
在這網絡盛行,視聽技術發(fā)達的時代,我更偏愛這些跳躍于紙上的文字,更喜歡那些自紙頁里生動地散發(fā)出來的獨有氣息。我也深知,就連這書房,其實也不過只是個形式的存在而已,并非只有這書房之中方能讀書,但我仍十分在乎這屬于我自己的一方天地,珍惜在這一方天地中,一卷在手,于增知益智中打發(fā)的光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