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點】留得枯荷聽雨聲(散文)
再過幾天,冬至如期而來,江南未到冬至還不算真正意義上的寒冬,興趣盎然探訪了譚畈村周家灣新修建的濂溪公園周敦頤紀念館,選擇這個蕭條的季節(jié)游覽濂溪公園,亦確實不合時節(jié)。車泊公園入口下車,滿目草木枯黃,陰云密布,雨后初冬的寒風順著山窩撲面而來,針扎似刺骨般陰冷,想象蓮塘中形如枯槁的蓮荷,心里不禁打個寒顫。
我甚為崇尚蓮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境界,讀書時背誦《愛蓮說》滾瓜爛熟,半世漂泊九江山水間,卻一直沒有造訪周敦頤紀念館和星子縣的愛蓮池,總是一件令人遺憾的事情。人們往往容易忽視身邊人文景觀,人類在追求物質(zhì)生活同時,還有詩和風景,精神生活才是一道絕美的景觀。
今年正值周敦頤千年華誕,暨濂溪公園建成正式對游人開放,欣然前往濂溪公園探幽古人的萍蹤,千年等一回,就是為了一篇傳承千年的愛蓮說。
九江山清水秀,北依長江,南銜匡廬,東瀕鄱陽湖,河網(wǎng)密布,依山傍水,青山綠水間遍布人文足跡和詩篇,是一座具有歷史悠久文化古城,先后有陶淵明隱居九江描繪一幅人間仙境的世外桃源,寫出了傳世名作《桃花源記》;李白逗留九江山水水揮筆而寫“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蘇東坡題西琳壁“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等膾炙人口詩篇。白居易在廬山建草堂創(chuàng)作了千古名篇《琵琶行》。周敦頤開濂溪書堂一氣呵成寫千古絕唱《愛蓮說》。朱熹在廬山腳下星子為官創(chuàng)辦白鹿書院傳播理學文化。比較而言,陶淵明逃避現(xiàn)實終老田園消極思想不可取。周敦頤身體力行,雖然生前名氣不如前者,做官為百姓排憂解難,為文開創(chuàng)理學學說,成為一代儒家理學開山鼻祖。
周敦頤(1017年-1073年),今湖南道縣人,世稱濂溪先生,晚年定居九江市濂溪區(qū)(原廬山區(qū))。蓮花又稱荷花,江南水鄉(xiāng),蓮葉田田,古往今來,以蓮荷詠物言情詩文何其多也,惟宋代周敦頤《愛蓮說》成為千古絕唱。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這篇百字散文簡潔洗練,正如出水蓮花濯清漣而不妖,運用了對比反襯的手法加深了愛蓮的立意,言簡意賅,情景交融,宛如一幅白描的水墨畫,寥寥幾筆勾勒出蓮花之神韻,且以蓮自喻,托物言志,具有深邃的審美之內(nèi)涵,結(jié)尾令人回味無窮:喜愛蓮花的人,與我一樣還有什么人呢?對于牡丹的喜愛,當然人數(shù)眾多了!世人都在爭相攀比榮華富貴,而我卻獨自愛蓮花出淤泥而不染。這篇散文表達了周敦頤潔身自愛的高潔人格,以及灑落寬廣的胸襟,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注入了鮮活的君子風范。
踩著滿徑枯葉“吱吱”響,仿若感受到一絲生命枯萎的聲音回蕩耳畔,園中落葉樹木裸露在陰暗的天空,樹杈上只剩下了光禿禿的枯枝殘葉,溪水漸漸斷流。我恍惚尋覓到神交千年的知己,結(jié)伴山水,與知己共鳴,漫不經(jīng)心拍攝公園里風景,讓世人更多了解周敦頤謙謙君子風范,傳播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
縱觀周敦頤的仕途生涯,其官階并不顯達,始終是地方官吏,主要是做司法工作,政績也表現(xiàn)在司法工作之中,在兩宋時期司法腐敗大環(huán)境里,周敦頤真正做到了不與黑暗勢力同流合污,為官清廉,是一位難得一見的清官,所以一直難以擢拔。正如周敦頤雖身居官場,卻始終未曾放棄讀書治學,可謂文見其人。同時代的江西詩派代表詩人黃庭堅稱贊他“人品甚高”。周敦頤一生都是在封建官場最基層摸爬滾打,主持公正,為糾正冤假錯案鞠躬盡瘁,在廣東提點刑獄的職位上干了不到一年,就在一年的時間里,他勤政為民四處巡按,足跡遍及廣東的山山水水,最后累病在工作崗位上。周敦頤才辭官歸隱定居在九江廬山蓮花峰下,因房前有溪流合入湓江,取營道故居濂溪以名之,并將原在故里的母親鄭木君墓遷葬于廬山清泉社三起山。
流連山嵐懷抱的濂溪公園,蒼松翠竹,一條小溪穿梭而過,溝連成片的蓮花池塘,臨近晌午,雨后冬日的陽光和煦如春,暖洋洋的,仿佛感覺不出冬天的冷寂。濂溪公園分為周敦頤紀念館建筑和園林景觀以及周敦頤陵園三個部分,紀念館設計形狀酷似太極八卦圖,中間建有太極八卦圖蓮花池,展館以深入挖掘濂溪文化與廉政教育而展開主題,擬打造九江濂溪旅游文化品牌,建設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濂溪園內(nèi)栽種了種類繁多的四季常青的綠化植被,雖然是寂寞的冬季,園中松柏青竹蓊蓊郁郁,整個濂溪公園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美典雅,穿梭在林蔭小道,走馬觀花周敦頤紀念館,陳列館內(nèi)將展現(xiàn)周敦頤生平的事跡,包含文字資料和影像畫面。周敦頤紀念館展覽的內(nèi)容分勤政廉潔、重教興學、理學鼻祖、香遠益清四個部分,通過展板、多媒體、場景復原、人物雕塑等多種表現(xiàn)手段,形象而生動的從四個部分展現(xiàn)周敦頤廉潔奉公以及光明磊落的一生。
兩宋時期儒家理學盛行,經(jīng)程顥和程頤,以及南宋時期朱熹等大儒所繼承發(fā)揚,影響十分深遠,其學說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思想發(fā)展史上一塊重要的里程碑,周敦頤的理學思想在中國哲學史上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理學簡而言之,以儒家學說兼容了佛教和道教哲學思想。周敦頤以儒家為基礎,融合道學,間雜佛學,創(chuàng)建了“太極而無極”的宇宙生成論。提出了“至誠”和“主靜”的道德論。只有達到“至誠”境界,人性才能完善。為達到“至誠”,提出“主靜”的修養(yǎng)方法,無私無欲,便成為至圣。
周敦頤用哲學辯證觀解決了人類社會的道德觀,要做到至誠,無欲則剛,才能到達道德圣賢標準,為官清廉者,則剛正不阿,當今官場腐敗盛行就是欲望過度,而周敦頤本人就是一個道德垂范,為后世的理學家反復討論和發(fā)揮,構(gòu)成理學范疇體系中的重要內(nèi)容。“至誠”和“主靜”道德論至今仍然值得借鑒,誠信為本,寧靜致遠,這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審美的深化,濃縮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精華,正如周敦頤《愛蓮說》形神合一的哲學觀點一脈相承。
周敦頤生前學術(shù)地位不十分顯赫,正如他的清高淡定的品性,不為名利所困,學富五車,不惟張揚,筆耕不輟,不問收獲,默默無聞地為人類留下無比豐富精神財富。而現(xiàn)代為文者急功近利過于浮躁,在拜金主義盛行的現(xiàn)實里,文化市場化,文人墨客為了成名攀龍附鳳,寫些小資情調(diào)的作品,便沾沾自喜,飄飄然,花些銀子出書,冠以國家以及省市級作協(xié)之類行頭,以獲取名聲頭銜追名逐利,作品卻不經(jīng)細讀,立意不甚高雅,成為精神污染和垃圾。現(xiàn)代官場為官者,又有多少人做到出淤泥而不染?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文學作品首先要有思想審美意義,才具有傳世的藝術(shù)魅力,作品不在乎數(shù)量,而在于出精品畫龍點睛,周敦頤百字散文《愛蓮說》,正因為歌詠蓮花高潔的品格和情操,才成為經(jīng)久不衰的傳世經(jīng)典佳作。周敦頤去世后,他的弟子程顥和程頤成名,其才識才被世人認可,后來經(jīng)過朱熹的推崇,學術(shù)地位最終確定,被人稱為程朱理學的開山鼻祖,南宋時期,朱熹在星子縣做官開白鹿書院傳播周敦頤理學文化思想。
濂溪公園自然以蓮荷為主題,緣公園四周池塘移步觀景,枯水季節(jié),池塘污泥盡顯,小溪殘存流水跳躍式間斷蜿蜒徐行,溪流漸漸干枯,難免凄婉哀傷,撩人愁緒,仿佛蓄著幽怨,以此毗鄰的池塘死水一潭,水淺見底,渾濁而又荒涼,自然觀賞不到亭亭凈植的蓮荷滿池塘。成片的殘枝枯葉東倒西歪飄零在池塘水面,風吹浮萍,蠟黃的枯葉,或耷拉在枝頭;或隨風飄搖。浮萍在池塘中奄奄一息,寒風吹來,仿佛一碰就碎,其狀凄涼不忍細讀。污泥濁水早已淹沒了銜露含珠的風韻,如同風燭殘年的老人,紅顏褪盡,茍延殘喘佝僂著弱不禁風的身軀,孤苦伶仃,凄楚而又悲壯,似有哀憐狀,整個池塘顯得空寂荒蕪,冷冷清清,寒風輕搖,悄悄的訴說著昔日雅麗端莊,任憑風吹雨打,不頹廢,仿佛視死如歸之狀。
我倒惦記蓮荷的斷枝殘葉,倘若再來一場風霜雪寒,必然消失在污泥濁水中不見了蹤影。作為九江故里人,我傾向周敦頤在廬山腳下的星子縣(現(xiàn)廬山市)創(chuàng)作了《愛蓮說》。星子縣在兩宋時期稱南康,周敦頤仕途最后幾年曾任知南康軍,治所在原星子縣城。周敦頤酷愛清幽玉潔的蓮花,曾于知南康軍時,在府署東側(cè)挖池種蓮,名為愛蓮池,池寬十余丈,兩側(cè)有“之”字橋,池中建賞蓮亭,南北曲橋連岸,可以想象到如此酷愛蓮花的周敦頤,在夏秋之交蓮花盛開季節(jié),蓮荷披霞含露,每當清風拂蓮,翠綠葉瓣簇擁著浴水而盛開的蓮花翩翩,陣陣馨香撲面而來的美景。傳說周敦頤盛夏經(jīng)常漫步池畔,觸景生情,愛蓮花之潔白,感宦海之混沌,寫下了著名的《愛蓮說》,愛蓮池也就名震遐邇,后人便把這蓮池譽名為“愛蓮池”?,F(xiàn)在愛蓮池還保存在九江星子縣原南康府衙故址東側(cè),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據(jù)說愛蓮池在全國有好幾處,至于原址在什么地方,《愛蓮說》在何地寫作頗有爭議。其實,這些爭議已經(jīng)沒有意義,后人所敬重的不就是池中蓮荷之仙風道骨。
我生活社區(qū)小公園也修筑一口池塘,塘邊坐落長方形觀荷亭臺,有棧橋連接對岸,每當春夏,蓮荷綠幽幽一片,碧綠叢中蓮荷潔白如雪絨花,一塵不染臨風而舞。荷塘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代人精神文化景觀,朱自清《荷塘月色》別有一番情趣,那亭亭碧綠的荷葉,那婀娜多姿的荷花,月色迷蒙、薄霧繚繞的荷塘便又婷立在眼前。我黃昏閑暇經(jīng)常繞荷塘四周散步,夏秋依據(jù)在亭臺觀賞池塘雪蓮花前仆后繼爭香斗艷,也是一種精神享受和審美愉悅。曾經(jīng)創(chuàng)作了《觀荷亭》散文,精心描寫了荷塘一年四季的景色,表達了由衷喜愛蓮荷之情。
酷愛荷花,荷花純潔得簡單樸實,不惟張揚,不慕虛榮,不懼污言穢語,更看重荷花寓意著純潔的情操,這才使得潔身自好、獨善其身之類不可攀比。這種超脫紅塵世俗的氣質(zhì),傳遞正能量,敢于與邪惡抗爭的意志,才是一道亮麗風景線。?
周敦頤曾飽覽九江廬山秀麗美景,在其自為詩中道:“廬山我愛久,買田山中陰?!彼诰沤瓰楣僦v學,筑書堂鑿蓮池,行吟匡山,濯纓濂溪,年僅五十七歲英年早逝,直至長眠于九江,葬于母親墓旁。子孫世居九江,后裔綿衍,周敦頤便與九江結(jié)下了千年不解之緣。
遠遠眺望,周敦頤青瓦白墻陵園隱現(xiàn)在山嵐懷抱松柏之中,漢白玉石周敦頤高大雕塑屹立陵園不遠的路旁。手握書卷,凝思遠望,透過千年世事滄桑,郁結(jié)一個亙古不變的愛蓮情結(jié),世人都爭相攀比牡丹榮華富貴,而無人欣賞蓮荷冰清玉潔。我知道經(jīng)歷了寒冬苦雨凄風,才知道冬天陽光明媚如春,人生得一知音足也。
走過周敦頤墓園牌坊,百余步,兩座亭臺對影成雙,漫過小橋流水,拾階入門便是周敦頤的陵園。陵園肅穆寂靜,山嵐環(huán)抱,松濤陣陣,蹣跚踏階而上,謁拜了半山腰的周敦頤墓冢,敬重之情油然而生。李商隱《殘蓮》詩道出了此情此景,豁然悟出了“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深遠的意境。盡管尚未觀賞滿塘香遠益清的蓮瓣朵朵盛開,心中未免遺憾;盡管在物欲橫流現(xiàn)實里,附炎趨勢的人趨之若鶩,心中卻從容淡定,不從眾不攀比心靜如水。蓮荷的風骨早已根植心田,越明春,一朝春雨碧滿塘,又是蓮荷漲夏池,生生息息,周而復始,這才是蓮荷百折不饒永不凋零之精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