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野征文“跨越與回眸”】晨游“后花園”(散文) ————賞新世紀(jì)公園秋色
入秋以來,為俗務(wù)所絆,除了晚間散步,白天還沒有去過新世紀(jì)公園,雖然它就在一墻之隔。十二月初,秋盡冬來,終于瞅個周末,起個早,準(zhǔn)備到這個“后花園”去賞一番秋景了。
正巧是個晴天,東方是大片的朝霞,云層外的天,蔚藍而高遠。一進入公園西門,一股濃濃的秋意便撲面而來——左側(cè)的草坪已是滿地金黃,幾棵無患子在疏林中炫耀著它們的黃葉;正前方一方假山擋住了后面的綠林,纏繞的藤蔓已經(jīng)干枯,把青灰的山石全部裸露出來。公園園景圍繞八十畝月湖布局,我按習(xí)慣右拐,反時針繞走。沿湖先是一列紅葉水杉昂首而立,接著向東是一排十來棵蒼翠的濕地松,杉和松都長有二三十米高,一紅一綠,一瘦一肥,氣勢不凡,在桐鄉(xiāng)很少能看到如此高大的樹木。它們與對岸發(fā)黃的柳樹一起,圍護著西南側(cè)的這方小內(nèi)湖。湖水靜而藍,映著天上的云和岸上的樹,構(gòu)成一副唯美的畫。右邊有一小片銀杏林,葉事闌珊,卻有一株滿樹黃葉,如玉幡珠幢,引得一個男人在樹下來回拍照。公園游人不多,除了幾個戴口罩晨練的,就是這樣拿著相機的拍客。
公園建成已近廿年,如今似乎風(fēng)光不再,然而就秋色而言經(jīng)歲月淘洗愈見醇厚。近年落成的新公園中,植物園實宜賞花觀荷,鳳凰湖宜觀日出日落,兩者都因太新而顯秋韻不足。
一只喜鵲停在半禿的櫸樹上,稀疏的黃葉在風(fēng)中搖曳……嘎嘎幾聲,喜鵲落到了鋪滿落葉的草地上,一陣秋風(fēng)吹來,我聞到了一股落葉的清香。喜鵲是最堅定的留鳥,春夏的歌手——白頭鵯和八哥,大部分都已南歸,只有不多的幾只白頭鵯偶爾練練它們的歌喉,劃破這深秋早晨的寂靜。
過了一座橋,便是一個開闊的黃色大草坪,覆著一層薄霜。目光穿過草坪,騰龍閣(使人想起王勃的名篇)飛檐翹角,雄峙東北,其實此樓正是仿滕王閣而建。草坪西北盡處,有一座粉墻黛瓦的房子,掛著一個大大的“茶”字。里面有一個靠湖的露臺,最宜中秋之夜,三五好友在此茶聚,皓月當(dāng)空,與塔樓燈彩交映,宛然瓊樓玉宇;更兼四野闃靜,桂香浮動,偶聽魚激水面,滿座無不悄然!
走過草坪便到了正對南大門的鳳鳴臺,臺前兩排梧桐高大軒昂,黃葉飄飄,寓意“鳳棲梧桐”。有趣的是,這也是晚間排舞最熱之處。
再向西走,進入一片以香樟為主的常綠樹林,濃蔭之下寒氣襲人,我下意識地縮了縮脖子。忽然,叢林深處傳來一陣悅耳的鳥鳴,宛轉(zhuǎn)悠揚,遠勝白頭鵯。我循聲走入林子,來到一個敞亮的禿葉胡楊林,原來是幾只籠子里的畫眉,可惜此時它們不約而同停止了歌唱。
向西沿著一條青磚小徑走出密林,就來到公園東面的一條水泥大道。此時眼前豁然開朗——兩旁盡栽無患子,茂密的黃葉向中央拱護,形成一個黃色長廊。此路波浪曲折,前方的騰龍閣一會兒在右一會兒在左,有樸素迷離之感。
無患子的黃葉雖然亮麗,但終究浮淺。金色長廊到底,左拐邁上騰龍閣所在的小山丘,先過一片禿葉的櫻樹林,西北坡紅黃的楓樹林就在向你召喚了,——正是“楓林索索紅,草徑凄凄黃”。我窸窸窣窣地踩著黃葉走上山坡,樹林很密,半是楓香樹半是濕地松,時間淡化了人力的痕跡,顯出自然林的味道;陽光穿過樹葉的縫隙射下,呈現(xiàn)斑斕的色彩。楓香跟銀杏和無患子不同,它的黃葉從黃到紅,色彩富于變化,有一種詩意的滄桑。不久前我讀到一位本鄉(xiāng)詩人的詩,他把烏桕比喻成一位戰(zhàn)火中燒傷的戰(zhàn)士,我覺得用來歌詠楓香同樣貼切,——楓香和烏桕才是秋色的真正主角。
我登上騰龍閣的石臺,向西眺望,公園景色盡收眼底,雖談不上“霞鶩齊飛,水天一色”,但也頗有“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的意境。月湖的遠處,水上浮著許多紅點,不時傳來幾聲有力的喝采,——那是一群中老年男子在此晨泳,寒暑四季從不間斷。冷風(fēng)颼颼,睹此情景,很使人振奮,其實,這何嘗不是公園的秋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