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PK大獎賽”】話說“魚到酒止”(散文)
今年春節(jié)大年初三,父親的幾位外甥特地從江都趕到興化給舅舅拜年,一下子來了十個人,家里熱鬧了許多。
我是忙里忙外,好在春節(jié)期間閑人多,兩桌菜倒也順利地備好,然后就是一幫男人們專門分在一桌,方便喝酒。
席間大家觥籌交錯、推杯換盞,沒多久三瓶白酒空了,有些自覺不勝酒力的,就開始尋找方方面面的理由為不再喝酒做著借口。
“魚到酒止!我記得興化這里有魚到酒止的說法,酒不喝了!”適逢一盤白燒鱖魚上桌,馬上有位表兄拋出這句說法。
這倒提醒了我,以前在老家確實是有這一說法的。那是我很小的時候,一個物質(zhì)很匱乏的時代。那時候有事,比如做壽,建房上梁,孩子滿月過周等,家家戶戶招待客人都是六大碗,一張八仙桌八人坐下,就是六碗菜。
這六碗菜不是什么山珍海味,就雞鴨魚肉之類,一般的六碗菜是這樣的,一碗肉、一碗獅子頭、一碗雞、一碗鴨或者鵝,一碗魚,還有一碗就看各家的經(jīng)濟實力了,有錢人家會在雞鴨肉中重復一次,也就是兩碗肉或者雞鴨,沒錢的一般是上一碗線粉,就是里面加點肉末,便成為名噪一時的一道“名菜”,名曰“螞蟻上樹”,指的是那個粉條炒肉末。不過,老家這里這道菜是沒有肉末的,頂多用點肉湯,粉條里有兩片肥肉就蠻不錯了。
八個人就著六碗菜,如果大家放開吃,那是肯定不夠的。那時候幾個月才吃一回肉,大家肚子里都沒有油水,更何況大多數(shù)人家,都會在雞鴨肉等硬菜下面襯上一點慈菇、蘿卜之類的蔬菜,看上來的是高高的一碗,其實雞啊鴨的可能也就一人一筷子。
那時吃菜也是講究步調(diào)一致,桌上有點威望的,往往會多出一個職責,就是招呼大家吃菜:“來來來,大家一起來!”于是大家便拿起擱在桌上的筷子齊齊地伸向某一個菜。其他人沒有動筷子的時候,獨自一人是不能吃的,否則就會被人說沒有教養(yǎng),哪怕是小孩子也是不能破規(guī)的。一家人出去做客,我也偶爾會被按排在正席上,那種拘束和看著吃不得的感覺,真是不好受。
這六碗中,其它幾個都可以沒有,魚是萬萬少不得的。有些人家魚還會上兩碗,不過除非主家強烈要求,否則另外一碗魚是不會動的,應該是指望著“年年有魚”的意思吧。
這魚也有好丑之分,一般人家就是普普通通的白鰱,出手闊綽的會選擇鳊魚,至于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普通尋常菜的鱸魚,那時候是沒有的,非本地出產(chǎn)的。
魚一定要放在最后上桌的,一旦魚上到了桌上,就是說明菜沒了,桌上馬上會有人說:“魚到酒止”。
在那個時候,“魚到酒止”是有一定道理的,喝酒圖菜,這菜都沒了,酒怎么咽得下去,何況主家的酒也不會那么的充足。
再后來,經(jīng)濟條件好了一點,在六個正菜上桌前,會有幾個冷盤,也會有幾個炒菜,冷菜無非是皮蛋、花生米、蘭花瓣之類的,炒菜一般就是雜燴和炒三鮮。
雜燴菜的配料比較隨意,出手不夠闊綽或者手頭緊張的家庭,一般會選擇肉膘,豬油渣和青菜頭或者黃芽菜幫子,后來配料慢慢豐富起來,肉圓、魚園、鵪鶉蛋、大腸肚肺等等不一而足。
炒三鮮的原料是慈菇片、百葉片和大蒜梗子或者白菜梗子,因為便宜,所以量就會很大。成籃子的慈菇片和百葉片,先用開水汆過晾好,等到開席時,加上大蒜梗子或者白菜梗子下鍋一炒就成,跑忙的人端上這道菜時一般還會捎帶上一句:“發(fā)勁叉,有得加!”
有了冷菜和炒菜,當魚端上桌時,桌子上還是滿滿當當?shù)?,于是端魚上桌時,上菜的人肯定會說一句:“魚到酒開始啦!”這是告訴客人們,菜已經(jīng)上齊了,滿滿一桌菜,希望客人們多吃多喝,絕不是暗示“魚到酒止”的意思。
至于現(xiàn)在,哪怕是一次平平常常的家庭聚會,也是七碗八碟的,魚也不是最后一個上桌的菜了?!棒~到酒止”這一說法,本地老早就沒人再提了,現(xiàn)在的說法是“魚到酒行”了。
于是我馬上回復這位表兄:“‘魚到酒止’的年代已經(jīng)過去了,現(xiàn)在流行的是‘魚到酒行’?!币魂嚬蟠笮?,桌子上又是碰杯聲一片……
敬佩老師對生活的觀察力,喜歡您有深度的美文!
遙祝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