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wǎng)首頁 >> 短篇 >> 作品賞析 >> 【賞析】長篇小說《大西院》的幾大特點

精品 【賞析】長篇小說《大西院》的幾大特點


作者:魏海龍 白丁,92.85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4840發(fā)表時間:2018-03-13 21:31:25


   創(chuàng)作小說,如同一個女人經(jīng)歷受孕、孕育、分娩的全過程。魏海龍在前言中,用十分俏皮的語言敘述自己創(chuàng)作小說的孕育之苦,以及即將完成時,內(nèi)心的激動。
   他,一個近40歲的男人,要生了。即使這是他的第四胎。
   十分有幸,我成為他孩子的一個叔叔,每天中午、晚上下班就偎依在沙發(fā)上、妻子的埋怨里,抱著他的孩子,任那無色無形的墨香,觸及我內(nèi)心的痛。
  
   本土性
   捷克詩人揚·斯卡采爾曾寫了一首四行詩:“詩人不創(chuàng)造詩/詩在某地背后/它千秋萬歲等在那里/詩人不過發(fā)現(xiàn)了它而已?!?br />   不成想,昆德拉在解讀卡夫卡小說《某地背后》一文中,引用了它。
   魏海龍,出生于遼冀交界的一個小山村,多年的讀書生活,讓他走出閉塞落后的大山。畢業(yè)后,他一直在外奔走,當過銷售、打過工,但他的內(nèi)心深處,一直沒有遺落的,就是創(chuàng)作的夢想。
   農(nóng)村生活的多年積淀,給了他難得的文學營養(yǎng)。在他的小說里,故鄉(xiāng)里的做豆腐,紅白喜事,入冬積酸菜,臘月蒸豆包,正月高蹺會,二月二龍頭節(jié),嬰兒慶生做滿月,老人慶六十六、八十等民風民俗時不時出現(xiàn),作者煞費苦心地將其過程和要點敘述出來,一點點在讀者眼里構建他的家鄉(xiāng),這就形成了他作品中鮮明的“本土性”特征。
   作家莫言說:“我的故鄉(xiāng)山東高密號稱有四寶:剪紙、木板年畫、茂腔、泥塑,這些民間藝術是我創(chuàng)作靈感的重要來源。”
   在《大西院》里,時不時的又出現(xiàn)一些錯字、白字,說到底,不過是家鄉(xiāng)的方言俗語,要是真寫,字典里沒有那個字,但老百姓卻天天掛在嘴邊上;再不就是什么杖子、營子,成為小說里的村落標志,石羊石虎、牛河梁紅山文化、皮影、百合都在其中露臉,所有的一切,一切的一切,對生活于斯、成長于斯的讀者來說,這鄉(xiāng)音,這鄉(xiāng)韻,都再熟悉不過。
   吾認為,本土性,即民族性。時代呼喚接地氣的作品,呼喚具有民族特色,又彰顯我們文化自信的作家。
   所以,他發(fā)現(xiàn)了這一切,并寫出了這一切。
   另外,象牙塔般的大學生活,也給了他不一樣的視野和給養(yǎng),這里不是一潭清水,有同學之間的爾虞我詐,有夢想的追逐與破碎,這里有他對宋詞的“初識”,更有對故鄉(xiāng)人、家鄉(xiāng)事的品嘗。
  
   人民性
   小說評論家洪兆惠曾說過,藝術中的精神力量,源自藝術對人的根本性精神問題的觸及和表達。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農(nóng)村有多少變化?大西院的風土人情,幾代人的生活素描以及精神上的碰撞。作者通過自己的視角,用冰冷的鍵盤敲打著歲月,用心血描繪著鄉(xiāng)村世態(tài)人情與歲月變遷。
   《大西院》整整60萬文字,124個人物性格不一,命運不同,一些敢愛敢恨的年輕人登上舞臺。
   李杏花、尤春林作為打工一族的代表,大膽追求真愛,欲沖破家族藩籬,沖破世俗觀念,他們懦弱又堅強、膽大又狹隘;尤春燕、李寶柱作為讀書改變命運的代表,是有新思想的一對,但面對著李寶柱父親告密,尤春燕父親過失殺妻,逃跑后,被捕入獄,故事系上死結;尤春光、白蓮作為農(nóng)村創(chuàng)業(yè)致富的典型,有對愛情的背叛,有對愛情的堅守,述說了農(nóng)村發(fā)展大潮中的精彩浪花。
   與此同時,一些外圍的年輕人也登上舞臺,因為嫉妒而屢下黑手的馬虎,反而娶了陳雪,本該相愛有緣的周芳,卻留在了北京,尤春燕閨蜜柳映雪,看不了李寶柱的受苦,酒后直白……
   年輕一代的覺醒,不同程度叩擊著老一輩人的思想。退伍的尤文面對著老嘎達尤興男的出走,領回街里對象,抱回孫子,從憤怒,不認可到真心贊賞;從尤文受政府看重,兒孫孝敬,到兒媳婦偷人、辱罵,甚至侮辱其扒灰,最終慘淡落幕。作為尤家老大、代表人尤興國面對著翅膀硬了的孩子們,一步步退讓,而慢慢接受新一代的沖擊。生活在大西院里的白蘭花,雖有女兒、女婿的默默鼓勵,但一直到親家、戀人侯一死,她也沒有撞破世俗的束縛。
   生活就是如此,又有何其多的“哀其不幸,恨其不能,怒其不爭”啊!?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座談會上指出,文學工作者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須對人民愛的真摯,愛的徹底,愛的持久,自覺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歡樂著人民的歡樂,憂患著人民的憂患。
   作者就是這樣,在與人民一起描繪改革開放鄉(xiāng)村巨變的同時,又直指鄉(xiāng)村痛處。
  
   時代性
   一個時代,需要一個時代的文藝。文藝深深融入人民生活,事業(yè)和生活、順境和逆境、夢想和期望、愛和恨、存在和死亡,人類生活的一切方面,都可以在文藝作品中找到啟迪。
   大學畢業(yè)后的他,奔波于城市,同時簽約網(wǎng)易,駐足盛京文學網(wǎng),成為一個名符其實的網(wǎng)絡作家,但他念念不忘的還是那片鄉(xiāng)土,渴望看到鄉(xiāng)村的發(fā)展。于是,他通過一段時間的醞釀,利用三個月的光陰,用現(xiàn)實主義寫法,構建了當代鄉(xiāng)村的一個縮影,孕育了這個牽動讀者心靈的孩子,彰顯了鮮明的時代性。
   在敘述中,國家大事時隱時現(xiàn),成為較明顯的時間軸,也賦予了人們生活變化的明顯標志。有土地承包,蘋果地的歸屬;1984年,鄧小平視察南方;1976年,毛主席逝世;80年代初,人口計劃生育的實施;1995年的二次分地,確立土地三十年不變制度;1997年,設計師鄧小平逝世,香港回歸;1999年,澳門回歸;2002年,非典爆發(fā);2008年,北京奧運會,汶川大地震;2012年,莫言榮獲諾貝爾文學獎;2017年,二胎指標的放開;一直到2017年,十九大的勝利召開,他用審視的目光,看著當代農(nóng)村的變化,尤其是見證著改革開放40年人們的生活變化及思想轉變。
   在敘述中,他用展望的目光,思考著農(nóng)村的發(fā)展之路。鄉(xiāng)政府里,創(chuàng)新派黨委余書記與保守派劉鄉(xiāng)長是否發(fā)展旅游業(yè)的博弈,尤興福越位不合常規(guī)的就任黨委書記,尤興國的果園合同沒有到期,而面臨投票定奪,沈大光一家的到來,喚醒尤晶晶的身世,同時也為鄉(xiāng)村旅游發(fā)展埋下伏筆,滕飛,大學生村官的出現(xiàn),讓鄉(xiāng)村泛起漣漪,白大海與白大江兄弟之間的矛盾,產(chǎn)生嫌隙,而最終在另一代人的努力下,得以彌合,理應當教研組長的尤春艷,與教研組長失之交臂,后終成正果,尤晶晶大學畢業(yè),反哺鄉(xiāng)村……如同前蘇聯(lián)小說評論家提出的未完成理論一樣,正因為有些事情不可完成,從而更加突出了審美活動的事件性。
   細看每一個人的出現(xiàn),都仿佛代表著一個群體,還或多或少的能看到作者的影子,而從每一件事情的發(fā)生與發(fā)展,仿佛又都藏著他洞察世事的思考:
   鄉(xiāng)村經(jīng)濟,十九大重彩揮毫,我們崛起正當時,可又將向何方發(fā)展呢?
   鄉(xiāng)村的人們,變化太多,但不變的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可又將走向何方呢?
   作者如同許多離家的孩子一樣,是清醒著的,又是迷茫的、無奈的、心痛的,這種說不出來的感覺,隨著尤、侯、白、李四大家族幾代人的情感糾葛,都圍繞著一個地方,如畫卷般展開。
   大西院?
   對,就是它。
   我的哥們,魏海龍,就藏在大西院的某處,看著、思考著……
  
   文化性
   每個地域都有屬于自己的獨特文化,遼西這片土地自然也不例外,這種文化是在長期的生產(chǎn)生活實踐當中逐漸形成的。
   秧歌,皮影,剪紙,撒燈,這是代表遼西土地的民間藝術。
   首先說秧歌,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遼西秧歌包括很多種類,有高蹺,燈會,地蹦子,寸子,燈會又分為船燈,挑燈,舉燈。遼西高蹺出子堪稱一絕,包括摸魚,撲蝴蝶,開茶館。而且還流傳著很多耳熟能詳?shù)某巍?br />   遼西皮影有著古老的歷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流傳下來大量的優(yōu)秀唱段。男扮女角,成為一大亮點。
   剪紙藝術也是一絕,窗花和掛錢是遼西人民逢年過節(jié)必須要張貼的飾件,在其上面有精巧別致的各種圖案,可謂精雕細刻栩栩如生。
   撒燈準確的說是一種習俗,但這種習俗又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已經(jīng)完全超脫原來意義上的那個層次,相反卻是遼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祝福和向往,這種撒燈儀式是春節(jié)期間最隆重的活動之一。通常在正月十五晚上舉行。
  
   歷史性
   這部小說具有深厚的歷史意義,雖然時間選在了1984年到2017年,但是整部小說仿佛是一部連綿不絕的史書,最早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紀初期,中華大地上發(fā)生的那場波瀾壯闊的流民活動,也就是歷史上定義為闖關東的這一壯舉,小說的主人公正是其中的參與者,是他們見證了那個特定的時期,緊接著便是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建國后,一直到今天。雖然小說止筆于2017年,但是卻展望了2020年,也就是中國將會全面進入小康社會的節(jié)點。
  
   英雄性
   時代需要英雄,時代創(chuàng)造英雄,這是一個英雄爆發(fā)的時代。
   尤春林是新時期農(nóng)民的代表,在他的身上有著頑強拼搏的精神,有著對美好愛情的追求和堅守,有著天不怕地不怕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他是走出去農(nóng)民的典型。從打工到創(chuàng)業(yè)這一路走來可謂是勵志的范本。
   白蓮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農(nóng)村婦女,但同時也是一個賢妻良母的代表。雖然面對男人的背叛和拋棄,卻具有寬闊的胸懷和善良的內(nèi)心。在男人患難之際毅然伸出援助之手,用博大的愛包容了一切罪惡。用四年光陰照顧已為植物人的男人直至痊愈,這是多么偉大的壯舉啊。
   侯小英把別人遺棄的孩子撫養(yǎng)成人,卻不求任何回報,當面對孩子的未來和命運的關鍵時刻她又一次選擇讓這個孩子回到親身父母的身邊。母愛在這個女人的身上得到放大和延展。
   余石啟身為朝陽洞鄉(xiāng)當家人一心為老百姓著想,始終踐行著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終于帶領這片土地走向了康莊之路。他不正是改革開放征程上成千上萬的好干部的活生生的例子么?
   這只是幾個代表而已,我想小說里的英雄舉不勝舉,在此就不贅述了。英雄應該是一個群像,而非個體,這是我的基本觀點。
   綜上所述,這是一部百年家族史,通過平民視角展現(xiàn)中國的滄桑巨變,尤其是改革開放四十年遼西農(nóng)村的發(fā)展和進步,包括生活水平和思想觀念。
   這是一部最接地氣,最能代表普通老百姓,或者說是改革第一線的充滿正能量的作品。

共 3935 字 1 頁 首頁1
轉到
【編者按】這篇文章借助對《大西院》特點的解讀,表現(xiàn)出的觀點是值得寫作者們思考的。該文明確指出了這部小說的特點:本土性、人民性、時代性、文化性、歷史性、英雄性。這些特點的解讀都緊扣小說本真,把小說的深刻性很好地表現(xiàn)了出來。更值得我們注意的是,作者歸納的這些特點,對我們的寫作愛好者,是很有啟迪意義的。值得品味的賞析文章?!揪庉嫞捍河觋柟狻俊窘骄庉嫴?精品推薦F201803190008】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春雨陽光        2018-03-13 21:40:35
  讀了老師這篇賞析文章,引發(fā)了我關于寫作的更多思考,謝謝老師,辛苦了。期待老師更多賞析作品的到來。
語文教師
2 樓        文友:西鋂鈴鉑        2018-03-26 12:56:02
  一定拜讀一下魏老師的大作。
江山文學,天下文人的精神家園。
共 2 條 1 頁 首頁1
轉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