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深深城與重重門 ——讀小說《城深深》
過去的人們很喜歡說“一入侯門深似?!?,可見“門”是不能隨便走進去的。一個侯府的大門,走進去都會感覺深似海,更何況是一座城市的城門?而且還是一座大都市,首都北京城的大門?其實,北京城早就看不見門的蹤跡,可在很多人的眼里,北京終究是有門的。相傳老北京有四九城,即內城九門: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東直門、西直門、朝陽門、阜成門、安定門、德勝門;外城七門:永定門、左安門、右安門、廣安門、廣渠門、東便門、西便門;皇城四門:天安門、地安門、東安門、西安門。也有再加上龍脈口四門:中華門、端門、長安左門、長安右門;宮城四門:午門、神武門、東華門、西華門,近代城門:和平門、建國門、復興門、水關門來說的。作為一座古老的皇都城,有很多門也不奇怪,只是到現(xiàn)代,北京城除去皇城門中的天安門,很有人知道什么龍脈口四門和宮城四門,差不多的門都只剩下了地名而已。你進北京不進皇城,也就是常說的紫禁城故宮去,是沒有門可進的。換句話說,現(xiàn)代的北京城進城不需要進門了。然而,在很多人的心里,只怕像北京這種大都城,還是有門的,還是很高大,很難走進去的門。這座高大的城門,就在許許多多的老百姓心里。那座存在老百姓心里的門高大而空洞,走進去以后,你才能走進那座深似海的都城。
專欄作者:空城深深的精品小說《城深深》,就透過一個普通老百姓老譚的視角,告訴了我們這個道理:老百姓心中有重重疊疊的門,老百姓眼里的北京城深深似海。
老譚不遠千里,在路上走了三天,趕進北京,火車都走了一夜,打算去看多年不見的三弟。三弟進北京讀大學,已經(jīng)過去了二十三年,老譚卻還是第一次到北京。老譚哆哆嗦嗦站在北京西站的出站口,看著街上的車水馬龍,川流不息地讓他不由自主產生怯意。當口袋里手機鈴響的時候也不敢接聽,那是一個陌生人的電話,太多的手機詐騙電話,讓他害怕,生怕掉進一個精心設計的陷阱……這部小說就這樣展開了一幅老農民進京的風情畫卷。
老譚進城后第一幅畫面是等待。先是等人來接,接他的人將老譚帶到了一個高檔社區(qū),引進一間很大的客廳里就走了,于是,老譚開始渾渾噩噩地在一個不知所謂的地方等待,然后來接他的小吳陪他去飯店吃飯,繼續(xù)等待直到天黑。接下來小吳開車帶他一路狂奔,去了郊外的一個四合院。
在那里展開了本文最重要的畫面,一個盛大的歡迎宴會。豪華的餐廳,夸張的酒宴,還有一群不認識的顯貴,一群形形色色的生意人。這些人都說是老譚兄弟的朋友,這些人里卻沒有他的兄弟。老譚很不適應地應酬著一群陌生人,這群人卻是極度熱情。老譚的三弟始終沒有出現(xiàn),老譚心中悶悶不樂,拒絕了主人挽留,又被送回那個高檔社區(qū)。
在老譚準備睡覺之前,三弟來了。兄弟之間寥寥數(shù)語的對話,透露了很重要的信息。譚局長之所以不來參加歡迎宴,是因為“四風”抓得緊,管得嚴,不敢赴宴。因為他是一局之長,要以身作則。一個有實權的局長,叫一群有地位有錢的商人,宴請自己的親哥哥,為的就是躲避抓“吃喝風”。還有一條信息,老譚現(xiàn)在住的是李總的房子,他可以隨便住到什么時候。兄弟之間的交談差不多可以說是不歡而散。老譚獨自在這所空空蕩蕩的房子里住了一夜。
接下來作者寫了老譚與另外一個在城里的兄弟之間的對話。這個在城里打工的兄弟也有自己的苦衷,他們的對話里折射出對兩兄弟,對這個當官兄弟自始至終的不滿?!斑@么多年,他官越做越大,我們什么光也沾不上?!笨梢娺@個人還是有點原則的。這里透露了另外一種信息,這個做局長的兄弟有自己的原則。
在下面的重要畫面中,李總再次出現(xiàn)而且與老譚有一段含含糊糊的對話。這里面究竟想說明什么,作者并沒有說清楚,只好讓我們自己揣摩。這里面有幾層還是很清楚的意思,第一,譚局長很仗義,曾經(jīng)借了五十萬幫別人辦廠。后果卻是非常不堪,工廠倒閉,借錢者負債累累,玩起了人間蒸發(fā)。老譚自然苦不堪言,又不讓李總他們幫忙,局長夫人不依不饒,局長在家度日如年。第二,李總的話欲言又止,明確暗示這位局長后院不安定,更重要還是作品中折射出來的李總那種曖昧態(tài)度。
最后的一幕是老譚找到了兄弟譚局長的家,弟媳婦卻借口局長不在家,拒絕讓他進門。老譚落寞地走了,局長兄弟趕出來的時候,已經(jīng)失去了大哥的蹤跡。
“譚局趕到老譚住的房間,沒人。打老譚的電話,無人接聽。問譚米,譚米茫然不知。
大哥,你在哪兒?我已給你找好工作了,這兩天我一直忙這事。譚局站在街頭,看著車流,自言自語。
‘大哥——’譚文喃喃道,茫然無措,淚跟著淌了下來?!?br />
小說就此戛然而止了。
我們把這篇小說捋了一遍,然后來分析幾個問題。
第一個,作者精心勾畫的幾個主要畫面,究竟企圖表現(xiàn)什么?一個很高檔的住宅,是譚局長親密朋友,女李總的。一個盛大豪華的宴會,是譚局長的好朋友駱總出面舉辦的,參加接風宴的都是有頭有臉的有錢人,各個都是老總。兩次兄弟對話,讓讀者感覺到老譚兄弟們之間的情感與矛盾。老譚與女李總偶遇后的一番內容含混,態(tài)度曖昧的談話。老譚去看望兄弟局長吃了閉門羹。譚局長獨立街頭發(fā)出的悲哀之聲。
我想在作者的筆下,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有血有肉,有復雜心理矛盾,良知未泯的掌權人。這篇作品的主人公看似是老譚,真正在表現(xiàn)的應該是譚局長。這位位居高官的譚局長,顯然并不清廉,如果真是兩袖清風,他斷然不可能讓一大幫子的商人替自己給大哥接風。一個官,如果沒有什么好處給商人,怎么可能由一群自稱朋友的巨賈,給一個土老帽的大哥豪宴接風?另外,如果清清白白,恐怕那位女老總,也不會把自己的豪宅讓給老譚暫住。還有女老總欲言又止的背后,究竟是個什么故事?也無法不讓讀者深思。說這位譚局長良心未泯,是因為至少他還曾經(jīng)借錢給別人開廠,當此人人間蒸發(fā)后,他肯冒著家庭地震的風險來獨自擔當。還有就是他還有心事重重的苦悶,還想著幫助自己的窮大哥。否則他不會發(fā)出結尾的悲鳴。
顯然作者刻畫的這個人物,具有一定的真實性。因為在我們痛斥的那些貪官群里,的的確確有很多這類良心未泯的人。從這一點分析,這部作品具有很好的真實性。但是,我們究竟應該怎樣認識他們,或者換句話,作者通過這個人物,希望讀者去了解什么?這一點,顯然作品是不足的,或者是沒有表達準確的。具體一點的分析,我們放在后面分析。
第二個問題,作者的“城深深”,究竟是侯門深似海的都市,還是比這更深的人心?也就是所謂城里人的城府很深。鬧哄哄的接站場面,鬧哄哄的接風宴,結尾的凄涼冷漠,構成了鮮明的對比。老譚與之格格不入的,不僅是這個大都市,更是這些都市人心。這才是作者要告訴我們的什么是城深深吧?
第三方面,關于小說中的人物塑造與刻畫。我大致計算了一下,全文一共出現(xiàn)了老譚、老譚老婆、小吳、駱總、女李總、局長譚文、老譚的另一個兄弟譚米、局長夫人等八人。其中筆墨最多,筆力最重的當然是老譚。老譚是個很普通的農民,作者用細致入微的筆觸,塑造了一個成功的中年農民形象。他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的,同時他有對進城去的強烈欲望,有對許多新鮮事刺激產生的興奮,有對兄弟不愿利用職權讓自己當村長的不滿,卻又有對兄弟不時暗中接濟存有的感激之情,當然還有他對兄弟的寬容與理解。這是個成功的人物,也是作者寄托許多情感的人物吧。
另一個重要人物,是作為老譚鋪陳而出現(xiàn)的譚局長。雖然這個人物作者并沒有采用很多正面筆墨,關于這個人物很多事通過其他人的轉述來表現(xiàn)的,這個人物正式出場只有兩次,不過兩次都有畫龍點睛的價值。一次是和老譚兄弟見面,寥寥數(shù)語,然后非常重要的一句話,前面我們已經(jīng)分析了。因為這一筆已經(jīng)給譚局長定了性——他并不是那種兩袖清風的清官。另一次是結尾,譚局長站在街頭無奈的悲鳴。無奈的呼喊,潸然而下的悲淚,突出了這個生活在矛盾里,良心未泯的掌權人。我不能直接稱之為“貪官”,因為作品中并沒有指出這一點。這個矛盾人物筆墨不多,也刻畫得頗為傳神。
第三個人物,我想談談女老總。我直到最后,也沒有弄明白,這個人物究竟是怎樣的?又或者她究竟與譚局長是什么關系?作者含糊其辭的表現(xiàn),到底要告訴我們什么?我只能揣測,她與譚局長關系非同一般,甚至可能有些曖昧。這個人物顯然和譚局長后院的不安定有重大關系。這個人物描寫還是有聲有色的,作者很有特點地表現(xiàn)了這個人物,還是值得稱道的。
最后,我想就作品表現(xiàn)出來的內容,一起來探討一下寫作結構,主題深化與升華,以及如何設計與留白的問題。
我們首先看看這篇小說的結構,小說截取了老譚進城的兩天。這個生活中的橫斷面,非常緊湊地把眾多人物和情節(jié)表現(xiàn)得非常完整。這一點,作者是很成功的。
這也就是一種短篇小說以小見大的手法。短篇小說往往是截取生活橫斷面來展示生活的,這種橫切面比較容易用簡短的篇幅來展示主題。就短篇小說結構而言,這篇作品非常成功。不僅如此,小說的人物塑造也很成功。另外,作者有兩個非常精彩的場景刻畫,一個是熙熙攘攘的北京車站,一個是推杯換盞的接風宴。這兩個場景對于表現(xiàn)主題有著重要襯托作用,是作者的成功之筆。
接下來我想和大家探討的是關于這篇短篇小說的主題。就嚴格意義而言,這篇現(xiàn)實主義作品,表現(xiàn)了一個相當嚴肅的主題,那就是我們這個時代存在的貪官,究竟是一些怎樣的人?作品中的譚局長,并沒有被標題化地寫成貪官,甚至我們透過現(xiàn)有的畫面,是無法用貪官來給他定性的。因為作者用了非常含混的手法,亦可以視為一種留白。通過這些描寫,我們最多只能認為這位譚局長有問題。問題是,這種問題究竟屬于什么性質?作者并沒有明確交代。
我們相信在現(xiàn)實生活里,也會的的確確存在一種算不上貪官的問題官。從這個層面,作者尊重了現(xiàn)實。但是,作為一部揭示社會現(xiàn)象的現(xiàn)實主義作品,我們恐怕并不適合推給讀者這樣一個模棱兩可的人物。我想任何讀者都很難相信,有這樣一個不是貪官的局長。因為作品很矛盾地告訴了讀者,這個局長有一大堆心甘情愿,為局長大哥辦豪華接風宴的商人。商人的本質是逐利,所謂無利不起早,他們如果沒有從譚局長手上得到大量好處,斷無頂著“抓四風”的風頭,去宴請一個鄉(xiāng)巴佬。
于是,矛盾來了,假如作者只是故意留白,沒有明寫是個貪官。那么,另一段情節(jié)出現(xiàn)了問題。譚局長怎么會借錢給別人辦廠?這太奇怪了,一個局長居然借錢給企業(yè)家!更加奇怪的是,這個借錢的人倒閉后人間蒸發(fā),一群商人要幫局長堵窟窿被拒絕了。于是局長家中發(fā)生地震,局長整天心事重重。
這筆五十萬巨款從何而來?別人轉送,還是局長大人的工資?有點不可思議了。我個人認為這是一處重大敗筆,這個敗筆讓這部作品大打折扣。首先是削弱了這個嚴肅的主題應有的表現(xiàn)力,其次是太不真實了。我們已經(jīng)不可能認為這個局長是清白之人,那么,這借款的舉動是不是有點像作秀?
我認為作者在處理主題提煉與深化時有點失措,并沒有意識到自己這部小說無論主觀怎么想,他已經(jīng)具有一個非常敏感,又非常嚴肅的社會性主題,那就是當官的是否清廉?這已經(jīng)是所有人都非常敏感的話題。作者這種表現(xiàn)就有點欲蓋彌彰了,建議作者對這部作品的主題重新反思,換一個視角,相信就有可能是另一片天地了。
當然,我并不主張把所有的掌權者都寫成貪官,事實上我們這個社會貪官再多,也沒有好官,清官多,否則豈不要亡黨亡國?所以,我們不必一定要寫貪官,我們也可以寫一些游離在貪與不貪邊界的問題官,但是很難寫。把玩不好就會影響主題。還有貪官也是人,也有人性,寫貪官不等于都寫成沒有人性的野獸,只是需要一個好的視角而已。
最后要談的就是小說如何設計留白,怎樣處理留白?
這部作品有幾處留白,有些前面已經(jīng)提到,有些在這里重點分析。我想在這里重點談的就是女老總與譚局長的關系。這個可以看做是作者的刻意留白,因為很明顯,此位女老總與譚局長的關系一定是非常不一般。于是格外關心就不用說了。她刻意的與老譚偶遇,又欲言又止地告訴老譚,關于譚局長的難處,還特別突出暗示了局長后院問題嚴重,還有無私把城里房子,讓譚局長安排給來自農村的大哥。所有行為如果解釋做普通朋友是不合理的。作者沒有交代他們的關系,是留白,這個留白是精心設計的,也是精心處理的。不需要交代,很成功的留白。我只是不明白作者為什么設計出這個與譚局長有特殊關系的女老總?這個人物在主題表現(xiàn)上起什么作用?
另一次留白,就是女老總敘述的譚局長借錢給人辦廠。這一點留下大量空白,比如錢從哪里來,為什么這么多人想幫他堵漏?譚局長為什么拒絕別人幫忙?他究竟和這個人什么關系?為什么一個有一大幫商人朋友的局長,反而會借錢給別人?等等等等,前面已經(jīng)說了,我認為是敗筆,就不分析了。
當然,關于譚局長的家庭關系也是留白,為什么譚局長如此懼內?這些留白都可以滿足讀者各種遐想,這樣處理完全不是問題。
總而言之,這部小說是存在一些不足的,又是一部很不錯的短篇小說。我的分析是一種個人觀點,并不一定全面。我最后想強調的只有一點,賞析,就是欣賞與剖析,是建立在對作品加以肯定前提下,去分析和解剖作品的得失與優(yōu)劣。由于個人風格與習慣,我的剖析可能會尖銳一些,但并不代表我對作品的否定。我把這部賞析定名《深深城與重重門》,就是因為這部小說還是很成功地把一個想進城的“土老帽”深深陷入了北京重重門檻的包圍之下,最后還是不得不落荒而去的主題表現(xiàn)出來了。不成功的只是,主題無意旁及了另一個太過尖銳與敏感的社會問題。這個問題恐怕真是布滿了重重門禁,想寫好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