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楓】時暑不出門(散文)
大暑節(jié)氣,暑氣上升,熱浪炙人。日頭像吐著毒氣的蛇信,“滋滋”掃過臉龐,皮膚立馬發(fā)紅,火辣辣地疼。這時節(jié),墻壁的空調(diào),落地的風扇,沒日沒夜地運轉(zhuǎn)。
所謂“時暑不出門,亦無賓客至?!辈怀鲩T是明智之選。在沒有電視和手機的年代,在沒有風扇和空調(diào)的日子,“家里蹲”的古人如何消暑亦是趣事。
早在唐代,凡是有頭有臉的大戶人家都建有“涼屋”。這個“涼屋”建在活水邊上,水流動起來就有了降溫的效果。屋里還有專業(yè)的器械叫“扇車”,類似水車的樣子,通過水流驅(qū)動讓插滿扇子的輪子轉(zhuǎn)動,相當于古代版的“電風扇”,呼啦啦的轉(zhuǎn)起,就有徐徐涼風送進屋中。
唐代之前沒“涼屋”,人們則抱著“竹夫人”睡覺。這個“竹夫人”不是人,而是一種圓柱形的竹子編成中間鏤空的枕頭。當然也有人喜歡用瓷枕、玉枕、水晶枕等等。夏天枕在上面,真是半窗千里月,一枕五更風??!
到了宋元朝代,“涼屋”得到改造升級,“涼簟”(涼席)、“涼榻”(石床、玉床)大量出現(xiàn),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絲絲涼意。明清時代,皇家宮殿開始有人工移動式的降溫設(shè)備,即在鏤空的金屬里面放著冰塊,蓋上,冰化后就會從鏤空的地方冒冷氣,讓室內(nèi)溫度降低。等等,這些均為物質(zhì)層面,還有精神和習性方面亦是有趣。
白居易的消暑方式非常佛性,“何以消煩暑,端坐一院中??????散熱有心靜,涼生為室空。”這好比兒時露天躺在竹床上,媽媽一邊搖著蒲扇,一邊輕聲低語:“不吵、不熱,心靜自然涼。”
李白的消暑很野性、豪放,“懶搖白羽扇,裸體青林中。脫巾掛石壁,露頂灑松風。”如果放在現(xiàn)代社會,這樣披頭散發(fā)、袒胸露背,恐會引人側(cè)目、遭人指點了。
南朝詩人徐勉就時髦些,“此時避炎熱,清樽獨未空?!辈诲e,夏夜納涼,不小酌幾杯,豈不有失愜意?如此方式,我們現(xiàn)在人也很熱衷,幾瓶冰鎮(zhèn)啤酒,幾碟鹵菜,幾盤小炒,數(shù)人圍坐一起,額頭冒汗卻大呼“爽快”。
現(xiàn)代人避暑形式多樣。有去冰城旅游,廬山度假的。也有江邊戲水,海濱納涼的。還有球場運動,汗(酣)暢淋漓的。亦有足不出戶,在家煮一鍋綠豆湯,泡一杯酸梅汁,蒸幾個咸鴨蛋,就三兩小菜,于舌尖中享受滋味的。有高臥軒窗,輕搖蒲扇(害怕空調(diào)?。]目假寐的。也有或?qū)模驎?,或看戲賞曲的。還有小賭怡情,玩麻將、撲克,日子過得散漫慵懶的??傊蛔愣?。
而我,卻喜歡坐在夏夜,吹著涼風,仿佛不遠處傳來一曲簫音。“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毙∩容p搖,看螢蟲飛來飛去,任思緒萬千。清掃心靈塵垢,修復靈魂殘缺,感悟人生真諦,在紛雜繁瑣的世界,淡看得失,寵辱不驚,懶得熱衷。
在炙熱季,田間稻禾長得旺盛,綠油油的一片,把酷熱擋在一簾綠意中。池塘里的荷葉,也是綠的惹人疼愛,花雖凋零,果已熟透,葉依然在傾注一腔熱情。黃瓜、豇豆、絲瓜等菜蔬開著花兒,結(jié)著果兒,時而把碧綠的藤蔓拋向天空,湊近看看太陽,時而把孕育的果實,藏在自己的裙幔之下。大暑對這些植物格外寵愛,不僅給予它們充足的日照,還給它們豐沛的雨水。在大暑的“庇護”下,果蔬瓜菜按著時令樂此不疲地生長。
蟬鳴不止,從清晨到深夜。蛙聲陣陣,從田間到地頭。傍晚的天空,夕陽落在水面,紅通通的太陽,收起了炙熱,光芒萬丈里,有了溫柔與微笑。孩子們歡笑,大人們舒心。
大暑節(jié)氣,天氣是熱的,心應(yīng)是靜的。若閑看世事嘈雜,淡聞人間過往,堅守心中真善,信奉人性本真,應(yīng)是雖熱猶涼,濕邪難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