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岸】千古詩情話二蘇(隨筆)
蘇洵是幸運的,他有兩個杰出的、千古留名的兒子;但他也是“悲哀”的,因為在才華橫溢的兒子們面前,老先生的光芒竟黯然許多。
蘇氏兄弟的文學風格大有不同。林語堂先生在《蘇東坡傳》中將他倆比作美國的威廉·詹姆斯和亨利·詹姆斯兄弟。蘇軾自不必說,蘇轍的才氣雖比不上哥哥,但他的文章內容充實,有深度,也具有大家風范。
兄弟二人對政治看法相似,且立場相同,但兩人的性格卻迥然不同。蘇軾輕快,蘇轍沉穩(wěn);蘇軾天真,蘇轍實際;蘇軾好辯,蘇轍沉默寡言。這倒應了蘇洵為兩個兒子取名的良苦用心。
讀國學大師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讓我震撼的不只是二蘇的詩文才華,還有他們之間深厚的兄弟情誼。
少時便通覽詩書,蘇軾對弟弟蘇轍來說,是同窗好友,亦是諄諄良師。他曾說過:“我少知子由,天資和且清。豈獨為吾弟,更是賢友生?!彼麄冃值苤g的友愛與日后順逆榮枯過程中深厚的手足之情,是蘇東坡畢生歌詠的題材。
為了便于和弟弟相見,在杭州三年任期屆滿時,蘇軾請調至密州,因為當時蘇轍正任職濟南,兩地都在山東,相距不遠。令人更覺感動的是,往往為了弟弟,蘇軾會寫出最好的詩。在密州時,想起不能見面的弟弟,他寫出了公認最好的中秋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需有多么深厚的情感才能催生出那一句“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性格耿直,心直口快,言辭又頗為犀利,因此招惹了不少人。雖說王安石變法時期,他過得就不好,“烏臺詩案”還險遭砍頭,所幸神宗惜才,只將其貶到黃州,基本生活還有保障。但到了哲宗時期,他真正陷入了流離失所的境地。他曾經的“朋友”章惇掌權,首先就拿蘇軾開刀?!疤K東坡以第一個犧牲者的身份,橫越中國南部巍峨雄偉的山脈,受難之中卻有一份卓爾不群的優(yōu)越感?!绷终Z堂先生如是寫道。蘇軾先去汝州投奔弟弟,弟弟拿出積蓄供他和家人安居。南行途中,蘇軾官位一降再降,若沒有弟弟的接濟,險些連渡河的官船都乘不上。
至于另外一次被貶謫,則無比荒謬。章惇覺得他們兄弟二人名字與地名相似,于是,子瞻到儋州,子由到雷州。一對大文豪在當權者的惡意下疲于奔命,讓人感嘆。同樣的貶謫命運,只是因為他們是兄弟。
1101年8月24日,蘇軾去世。巨星隕落,但他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是萬古不朽的。
1112年10月25日,蘇轍去世。臨終前,蘇轍囑咐兒子將他和哥哥葬在一起。兄弟情深,至死不渝。
蘇氏兄弟的半生都在顛沛流離中度過,彼此之間的手足情就成了維系二人的紐帶??v然天各一方,但內心深處,對方也永遠是自己的牽掛。
讀《蘇東坡傳》,嘆手足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