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花·念】木槿花開(散文)
我的腳步是被眼睛帶著進入那座小院的。那座小院所吸引我的,是它的破落和古舊,以及罩在那破落與古舊之上,秋初晨陽那暖色的光。
因著那破落與古舊,披著瓷鎮(zhèn)清晨那還未來得及刺眼的晨光,小院顯得是那么安然和寧謐,仿如一位落寞的婦人,只靜寂從容地端坐在那里,不驚不喜。這樣的一種淡然,便將我的目光如線樣牽了心和腳步,帶我走進她的懷襟,去近距聆聽她的生命物語。
院落不大,卻窄長,和瓷鎮(zhèn)幾乎所有的院落一樣。瓦房、平房挨挨擠擠立在院子兩旁,再在院子里見縫插針砌上三兩矮小灶房,不顯眼的旮旯里也有用磚和籠盔壘就的茅廁。這些看著雖然擁擠,主人卻不失生活的情趣,極隨意地在院中植些花草,花是小打紅(學名鳳仙花,鄉(xiāng)人也叫指甲花)、馬齒菜花和仙人掌,再植上一兩株桐樹和花椒,小院便具了濃淡相宜的生活氣息。現(xiàn)在雖院內(nèi)少有人住,不復往日人多雜亂的那種熱鬧,卻也因著清幽而味道獨具,更能吸引我的目光和腳步。
這樣的瓷鎮(zhèn)小院,我極熟悉卻又分外陌生。熟悉是因為我打小就生活在瓷鎮(zhèn)的這類小院里,對于她的一切自是了然于胸;陌生是緣于她的靜寂,以前的小院都是熱鬧的,大人的忙碌,孩子的嬉戲,狗吠雞鳴不絕于耳,何得今天這樣的寧謐?
早晨我雖是刻意出來用相機鏡頭找尋小鎮(zhèn)記憶的,但我卻又分明極喜歡這小院內(nèi)帶著陌生感的靜寂,這靜寂可以使我免受任何打擾,去細細品咂屬于這處院落所獨有的味道。舊屋殘垣,斷櫞瓦松,甚或窗欞上結著的蛛網(wǎng),都能令我駐足留連,這些都留有昔時人們生活的印痕,現(xiàn)今雖被風雨蝕磨得滄桑如此,在我眼中卻是覺得增添了滄桑的味道。
我在院內(nèi)徜徉著,用目光搜尋著舊日印跡,看哪些東西更適合進入我的鏡頭。兩扇破木門,一把舊鐵鎖,矮墻上籠盔作盆所種的花,門廊下隨意放著的椅凳,都被我一一收入鏡頭,定格為一楨楨小鎮(zhèn)的生活記憶。
清早我出來照相的目的,是為了給自己的文字補充些圖片素材,而在我內(nèi)心深處,其實一直是希望能找到些打動心弦的東西。許是因為太過刻意,所找到拍到的多是舊物,雖然入鏡,卻少了些許的靈性。就在心中悵然若失時,我不經(jīng)意的一瞥,卻看見墻角一隅那株木槿,木槿的枝端,有朵淡粉的花兒正坐在綠意盎然的枝頭,對著清晨的太陽燦爛地笑。我看到它的那一瞬,便被它的姿彩所深深地吸引了,很有種“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感嘆。
我定定地望著那株木槿,它雖不高大,樹形也無奇,卻是枝葉繁茂,濃綠的枝葉間,點綴著三兩淡粉色的花,極富生機。
此刻,它恰處在這樣破落而靜寂的院子里,給這入了暮年的小院一下就憑添出許多生氣來。而我站在這所小院里,方才還在觸摸她的落寞與空寂,生出許多物是人非的感嘆。而這木槿花的出現(xiàn),一下就打破了方才那空寂的局面,使這小院的畫面感立馬熱鬧起來,仿佛那朵端坐枝上向陽而開的木槿花,已幻化成一位著了粉紫羅裙的女子翩然而來,給這古舊的院落立馬就籠了一層清新淡雅的氣息。
此時,雖已是夏末初秋時節(jié),也是太陽初升的清晨時光,可處在這樣一所空寂院落,我看著那株木槿,腦海里閃現(xiàn)的卻是唐人劉方平的那首《春怨》:紗窗日落漸黃昏,金屋無人見淚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落地不開門。
此詩配此景,雖季節(jié)、時辰皆不相宜,花也不同,卻還是有些相同和共通之處的,相同的是寂寞空庭,共通的是空庭中靜靜立著看花發(fā)出感嘆的人。
看這靜寂無人的院落,雖后院還依稀像有一戶人在住的樣子,卻終究是空落了,許多門鎖都生了銹,窗欞也落了厚厚的灰和蛛網(wǎng),更不要說那斷了的櫞和碎了的瓦。這院門敞開著,卻少有人來,不是“寂寞空庭”又是什么呢?當初,是這院中的人種下了這株木槿,如今他或她早已經(jīng)離開,而這株木槿卻年年依時而開,不管種它的人在或不在。
木槿,在小鎮(zhèn)雖不常植,我卻認得,緣于我家鄰人門前亦曾種有一棵。其它花木都是春日開花,而木槿卻是夏秋而華,且朝開暮落。初時我不識得,問母親說是叫打碗花,我不解一朵花能和打碗有什么關系,小腦瓜便愈發(fā)地困惑了,想著還不如不知道花名的好。后遇著花的主人,問此為何花,那婦人雖已暮年,那一刻伊卻臉上升起一絲姿彩,明白地告訴我:是木槿!
那時我尚年幼,不懂她為何在說起“木槿”二字時,蒼老的臉上會升起姿彩,更不懂那“木槿”的“槿”字該怎樣寫,還以為就是錦緞的“錦”,也或者本該是“木棉”,而被她誤認作了“木錦”,那時我是聽過有叫“木棉”的花的,卻從未聽過什么“木錦”。就在這樣自以為的想象中,我日復一日從那株木槿樹前走過,也看著那木槿花年復一年朝開暮落。一直到我離開故鄉(xiāng)小鎮(zhèn),我都不知它到底該作“木棉”還是“木槿”。
而當我在這處空寂院落中看了這株木槿后,才想起向時鄰人門前的那株木槿,怎的此次回來日日路過,卻沒留意那株木槿樹是否還在,也再沒見那被我喚作“長庚母”的婦人。在這樣的疑惑里,我將思緒復拉回到現(xiàn)實,將相機的鏡頭對準那朵向陽而開的木槿花,拍上一張?zhí)貙?,定格它的燦爛,也定格它的落寞。
此刻,木槿只是盡它所能絢爛地綻放著,明知會朝開而暮落,卻沒有一絲懈怠,向著清晨的陽光生出一張淡粉而燦爛的臉。這樣的從容,使你不得不被它所驚嘆。就像它所代表的花語:堅韌,永恒美麗,雖歷盡磨難卻矢志彌堅,在象征紅火的同時,更象征著念舊和重情重義。
如今,當初種下它的人走了,它在這里依然堅韌地活著,雖少了初時的照顧和呵護,它卻能甘于寂靜守著這處院落,年年開出燦爛的花朵,用自己的綻放給這處舊院落帶來生機,在舊和破落之上增一抹亮色,使進來的人見到它便能覺出一絲溫意,斷不至只有殘垣斷壁的凄切感。也正是有了這株木槿的存在,我總以為,這院子是有生機的,它的主人還是會回來的,當他或她再看到木槿花開的那一刻,當會勾起些美好回憶的。至少,我會再來,明年回鄉(xiāng)再來看這院中木槿的一樹花開。
看了小院的物是人非,又見木槿花開,腦中忽地想起兩句某電視劇中“花開若相惜,花落莫相離”的臺詞。如此深情又工整對仗的話,想來該是詩才是。于是上網(wǎng)百度,搜到的是:花開若相惜,花落莫相離。弄花香滿衣,拂花葉凄凄。醉言花間意,別情花如依??v君解花語,霜雪下花籬。
至此,我便明白了鄰家老婦人在說出“木槿”二字時,臉上為何會升起一絲姿彩了。原來,她才是懂花語的,而那株木槿所代表著的,正是她心中的花落莫相離。
拍完照片,歸家。再路過鄰家院前,除了破舊的院和倒塌的墻,便剩了裂的門框和斑駁的門,而我刻意要尋的那株木槿,卻已是不在。向母親問及“長庚母”時,得到的答案是:死好幾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