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年】兒時除夕印象(散文)
一
小的時候,我跟所有的小孩子一樣,盼著過年。過年了,就可以吃好飯,穿新衣。品嘗著苦日子的艱辛,就更盼著過新年了。
爆竹聲聲辭舊歲,不必特別留意,年味兒就在噼啪炸響與家家戶戶飄出的濃香里粉墨登場了!
傍晚時分,隨著一陣鞭炮聲,大年三十美美地飽餐一頓餃子。吃頓餃子,有這么美嗎?90后的女兒就不以為然。以她的觀念,想吃餃子是可以隨時吃的,孰不知那時有多不容易。以至于我跟她念叨過去的苦日子時,她也像不少年輕人一樣難以理解。
退回幾十年,餃子,大多是逢年過節(jié)或家里來客才可能吃到的。所以,吃頓餃子真像過年了。
那個年代,農(nóng)村都不富有,一年也吃不到幾頓餃子。即使吃餃子,也是以素餡和地瓜面為主的黑面餃子。粘乎乎的黑面,口感遠不如白面餃子。但是,是餃子就好。餃子是家里的好飯。每次煮熟以后,媽媽就會讓姐姐去給爺爺奶奶家送一碗嘗嘗。如果爺爺奶奶家包了水餃,也會給我們家送一碗。我們姊妹五個,一碗餃子,也只夠解解饞的。有一次,媽媽買來幾塊帶著一點肉的豬骨頭,用錘子砸碎臼爛,包了一頓骨頭餡餃子。吃的時候,油乎乎的,香噴噴的,時不時地還能嚼出一些小骨頭渣子。哪怕是過去了幾天,齒間仿佛還留有混合了油與肉的特別香氣的餃子味兒。印象中,我從來沒有吃過那么香的餃子。
像大多數(shù)靠天吃飯的農(nóng)村一樣,那時我的家鄉(xiāng),膠東人的主食多以地瓜、地瓜干、地瓜面和玉米面為主。能吃頓白面好飯,真的有些奢望。遇到災年,想吃白面餃子就更是難上加難了。我清楚地記得有一年,是媽媽從鄰居家借了五元錢勉強過了個年。只是因為家里,雖有余糧,卻無余錢。這樣的苦日子窮日子,什么時間才能熬到頭?真得不敢想象!那時糧食都是集體的,吃的也是大隊分的。每年打的麥子并不少,可吃的白面卻很少。直到農(nóng)村包產(chǎn)到戶以后,吃的面食才漸漸多起來。
吃完大年三十的餃子,小孩子鬧騰一會兒就得早早睡覺了。那時農(nóng)村的冬夜,除了剝花生,剝玉米,晚飯后沒事就是睡覺。
除夕夜,什么也不用干。小孩子的覺多,無憂無慮的,一躺下就會睡著了。睡前,還信誓旦旦地說看誰先起來。剛閉上眼睛時,滿腦子也不安分地憧憬和期待,嘴角泛著微笑。可是,用不了幾分鐘,就睡著了……
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村里有人買了電視機,開始收看春節(jié)晚會了,除夕夜才變得熱鬧起來。
當我們在美夢中沉睡時,昏暗的煤油燈下,母親還在為我們姊妹準備新衣服……
曾幾何時,夢想著有件新衣服。除夕夜,便能夢想成真了。因為平時穿的多是褪色的補丁衣服,這不是作秀的貧窮,而是真實的“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br />
午夜過后,往往還在睡夢中,我就被媽媽叫醒了。朦朦朧朧地睜開雙眼,時間真快?。『涞亩?,唯有被窩很暖和。要是往日被媽媽叫醒,我總會舍不得離開被窩而再懶一會兒,可除夕夜就不一樣,一個翻身騰地就坐了起來?!皨?,我的新衣服在哪?”可能是習慣了找媽媽要東西。其實,扭頭就看到了新衣服已經(jīng)疊放在炕頭。
喜歡新衣服特有的氣味,那一針一線密密縫滿了的無盡母愛,每每想起,都會讓我動容。
穿好了新衣服,那感覺真是過年了,美滋滋的!
二
午夜前后,就有人家斷斷續(xù)續(xù)地開始放鞭炮了。
我們家燃放的都是一掛一掛的紅紙小鞭,響聲和威力遠不及鄰居家的那些空中“叮,咣”炸響的大鞭炮。農(nóng)村的房前屋后多有草垛。燃放鞭炮時,大人們會盡量避開草垛,也會再三叮囑孩子要倍加小心。夜里十一點以后,安靜的夜空,就會偶爾傳來幾聲鞭炮響,那多是鬧騰到半夜的并不想睡覺的“夜貓子”。就是這幾聲,往往會成為開始燃放的信號。過了十二點,用不了多久,院里屋外,街里村頭,上村下疃,鞭炮轟鳴,電光此起彼伏,濃濃的硫磺味就會彌漫著除夕的夜空。偶有煙花閃爍其中,雖不能與今時的媲美,那瞬間綻放的美麗卻給貧窮年代偏僻鄉(xiāng)村生活的人們帶來希冀和快樂!
有的大人喜歡刺激,就在村邊空曠的麥地里放幾個雷管。那響聲震天動地的,往往會震得窗戶紙“沙沙”地響。雷管屬于危險品,后來被管制以后,就很難再聽到那聲巨響了。
跟大人相比,小男孩更樂意放小鞭。自己有安全感,家人也放心。小男孩一般會讓大人舉著鞭炮,自己拿著燃香擔當點火手。有的膽小的孩子,還沒點著鞭炮,就捂著耳朵嚇得跑出了老遠,家人在一邊看著拍手直樂,那個點火的小孩過后都覺得不好意思。有些膽大的孩子,一手拿著鞭炮,一手拿燃著的香,直到看到火花四射了,才不急不慢地走開。女孩子很少有放鞭炮的,一般都是站在遠處笑嘻嘻地看著熱鬧……
鞭炮聲會斷斷續(xù)續(xù)地持續(xù)到黎明。天亮以后,滿地,滿院,滿街,處處都是燃放爆炸過后的碎花紙屑。這一天,沒有人去清掃這些除夕的特別產(chǎn)物,相反會成為人們街頭巷尾談論的話題。誰家放的多?一般家境好的人家的院子里往往會鋪了厚厚的一層鞭炮碎紙。
過年的鞭炮,聽的不僅是響聲,要的還有住家過日子的面子,仿佛放得越多來年更好。多多少少有點攀比心理。其實,量力而行,適可而止,熱熱鬧鬧過大年才是真!
男孩們總是鬧得最歡的主角,而此時他們最大的興趣還是鞭炮。
幾個小伙伴自然地聚到一起,挨家挨戶地到路邊找地上沒燃放的鞭炮。他們的眼光就像尋寶一樣掃視場地,又像探雷一樣用腳底去感覺那些破碎紙屑。發(fā)現(xiàn)還有燃芯的鞭炮,就收集好。有的收集了不少遺漏的鞭炮,活像個小財主似的,想在人多的時候再嘚瑟。有的會把鞭炮的火藥都倒出來,要么為自己的小火槍準備火藥,要么就想看看點著火藥的那一瞬間的絢麗閃亮……
那些調皮的小男孩,更喜歡玩驚險?;蛘呤掷锬弥c火的小鞭,快響的瞬間再扔出去;或者看著地上點火的小鞭,快響的瞬間再用腳踩住,想以此證明自己的膽大。這或許是男孩子天性好斗的原因吧!卻不知其中可能的危險。
大人見到這種情況,往往都會呵斥孩子幾聲。
被呵斥的小孩子,能老實一會兒。轉過身,又玩得盡興了。年味兒,在大人孩子的歡聲笑語中更加濃烈了!
三
午夜放好鞭炮,回到屋里就該吃年夜飯了。
年夜飯,重在花樣,必不可少。主要有雞皮凍、芋頭,炸魚和發(fā)糕等,飯菜都透著美好的寓意,比如:吉祥如意,恭喜發(fā)財,年年有余等等。由于大年三十的餃子吃了不少,年夜飯吃不了幾口就飽了。其實,就是意思意思,沾沾吉祥。飯后,就該整裝待發(fā)拜年去了。
過去的年夜,雪花很少缺席。她就像除夕夜空里的小精靈漫舞著身姿翩然而至,恰恰迎合了人們所習慣的寒冷而又浪漫的年夜味兒。大雪紛飛,嬌俏的雪片悄無聲息地追著拜年的步履。“咔嚓,咔嚓”地走在雪地里,婉約的雪影給祈盼風調雨順的農(nóng)人帶來了希望,也給漸入佳境的年味兒增添了幾分清雅和詩意。
那時御寒的多是臃腫的棉襖棉褲。男的戴著棉帽,女的系著圍脖,就算不錯了。天雖冷,但人的熱情都很高?,F(xiàn)在,氣候變暖,春節(jié)幾乎遇不到雪天了,以至于有時會疑問還是不是過年啊!
在沒有通電的歲月里,午夜過后,一般都點紅蠟燭,而不用平時的煤油燈照明,今夜屋里更加喜慶通亮。摸黑走夜路,大家也都習慣了。后來農(nóng)村通電了,村里只有一條大路有路燈。還記得,年夜的路燈把路面和行人照得如同白天一樣清晰??此品奖懔耍芏嗳藚s不習慣了。因為應該先給長輩拜年,可遇到了村里人該不該拜?這是新問題,心理還是猶豫的。于是,就可以看到一種怪現(xiàn)象:大路的行人很少,而小路的行人卻經(jīng)常擦肩而過。這些新變化,也需要時間來適應和磨合。待到來年時,大家便習以為常了。
午夜之后的拜年,主要是年輕人和小孩子去給長輩拜年。我們每年都是從爺爺奶奶家開始的。
拜年時給長輩磕頭,也是不少地方、不少家庭過年的一個習俗。印象中,爺爺奶奶從來都不讓小輩們磕頭。問聲好,爺爺奶奶就非常高興。爺爺奶奶的笑臉,至今還在我的記憶里。許是繼承了爺爺?shù)幕?,今天的我也很少特意約束。輕松,比什么都好。
拜年問好時,爺爺奶奶都會給我們這些小孩子壓歲錢。壓歲錢,一般也就一角或兩角。走親戚時,大姑二姑也會給兩角壓歲錢。盡管每年就這點壓歲錢,但小男孩還是有點小錢的。這主要靠平時到山上捉蝎子、挖藥材、擥蠶繭等來賣點小錢。我的壓歲錢,都用在了買小人書上了。過節(jié)時,偶爾也會在路上撿到幾毛錢,那時高興得就像發(fā)了一筆橫財似的。許是哪家的孩子從兜里掏糖吃時,不小心把壓歲錢帶出來了。由于無法找失主,還是恭喜發(fā)財吧!
給爺爺奶奶拜了年,就會等著伯伯家的哥哥姐姐一起去串門。我們八九個人組團拜年。大的帶路,小的隨后,有說有笑的,進屋就是一大家的人。每到一家,那熱情勁,真像多年不見的親人。我們笑嘻嘻地給長輩們問好,長輩們熱情地給男的拿煙,給女的拿糖?;蛘驹诘厣?,或坐到炕頭,燭影搖曳,映襯著人們喜悅歡快的臉龐。彼此客氣地閑聊幾句,因為平時交流并不多,唯有此夜此時,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真是一家人。
一起給本家的拜年之后,就該跟伯伯家的哥哥姐姐分道揚鑣了,彼此找各家關系近的街坊鄰居拜年去了……
四
午夜拜年,往往在村里來回往返幾次。親疏遠近,這也是按規(guī)矩來的。
特喜歡去一位非本家的奶奶家拜年,我們姊妹都習慣地叫她門口奶奶。因為以前一直是鄰居,而且長輩相處得很好。后來,門口奶奶家搬進了自家的新房子后,距離遠了一些,但我們還是習慣地稱她門口奶奶。那一次去問好,門口奶奶熱情招呼我們,又抓了一把糖塞到我手里。小孩子也會客氣地推辭的,說著不要不要,還是很樂意接了糖。走出了門口奶奶家,我就掏出糖來,數(shù)了數(shù),整整五塊糖。真是意外的驚喜?。∫?,拜年時,一般都是兩塊糖。姊妹們確實也是兩塊糖,而我卻是五塊糖。姊妹們羨慕我,別提我有多高興了。
不可否認,小孩子喜歡吃糖。平時沒有零花錢,吃糖還得跟大人要,這有點費勁。
唯獨過年時,最不缺的就是糖。小孩子先是跟著家里的大人串門拜年,之后伙同小伙伴四處拜年。那一夜,兜里會裝滿了各種各樣的糖,可謂是每年一次的大豐收。有時會把糖拿出來嘚瑟嘚瑟,比比哪種糖好吃,哪種糖紙好看。有的還把糖紙收集起來,鋪平壓實了,五顏六色的糖紙就像蝴蝶一樣美麗極了!
這一夜,噼啪噼啪的鞭炮聲,哄哄隆隆的腳步聲,都不足為奇。奇怪的是除夕夜幾乎聽不到村里的狗叫聲。
小時候就覺得奇怪,也開玩笑地認為狗是被鞭炮聲嚇壞了而不敢叫的。很少看到狗的影子,難道是狗知道過年來串門問好的人都是客人而不能無禮嗎?不得而知??傊?,它們一般極少露面,常會找個無人發(fā)現(xiàn)的角落呆著睡大覺,這跟平時聽到了腳步聲就狂吠不止的狀態(tài)大不一樣。串門時,看不見狗,但有狼狗的人家,還是得盡量繞開走,也怕萬一狼狗不按套路。小心一點,總是好得嘛!
其實,狗通人性。想必聰明的狗也知道不能給隆重的年味兒添堵吧!
大約到黎明時,小孩子的拜年也該結束了。從至親到近鄰再到鄉(xiāng)親,一路拜年,隆重而又壯觀,喜慶而又親切,頗有幾分儀式感!如今,人們的拜年習慣也隨著通信和網(wǎng)絡的快速發(fā)展而改變了很多,從前的那種儀式感反倒淡了許多……
每到年關之時,我也常常暗自感嘆。為何以前覺得時間很慢很慢,而現(xiàn)在卻覺得時間很快很快呢?曾經(jīng)我也簡單地認為那是小孩子盼著過年的心理。實則并不準確!過年那幾天,讓每個人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煎熬的苦日子與幸福的好日子的明顯區(qū)別。
誰不天天盼著過上幸福的好日子?小孩如此,大人亦是如此。
跟過去相比,現(xiàn)在的日子好了,大家的幸福多了,以前的傳統(tǒng)年味自然也會隨之發(fā)生新的變化……
很讓人感動的一篇文章,描寫的生活太艱難。那時候物質太貧乏,精神卻很富足。描寫細致生動。(^_^)
祝您新春愉快!佳作不斷!(^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