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四野雙雄譜傳奇(小說·旗幟) ——名將韓先楚、鄧華揚威錄
四野雙雄譜傳奇(上):名將韓先楚、鄧華揚威錄
1.名將風采
紅軍時期,我軍指揮員大刀一舉,帶領戰(zhàn)士沖鋒陷陣,常能打勝仗??箲?zhàn)時,面對訓練有素、火力強大的頑敵,便難奏效了。解放戰(zhàn)爭初期,對陣美式裝備的國民黨軍主力時,更顯雙方武器裝備、作戰(zhàn)技能的差距。此時,我軍能否取勝,很大程度取決于指揮水平;因此有的著名將軍光芒漸暗,或銷聲匿跡。當年,中共中央選調(diào)八路軍、新四軍精銳進入東北,一些能征善戰(zhàn)的虎將,便成了戰(zhàn)爭舞臺的主角;而韓先楚和鄧華就是其中最為突出、耀眼的名將。在東北的黑土地上,兩人施展身手、各出奇招,創(chuàng)造了輝煌的戰(zhàn)績,而名垂青史!
鄧華生于1910年4月28日,湖南郴縣永寧鄉(xiāng)人。祖輩三代書香,父親中過秀才,后以教書為生。鄧華幼好古學,博覽群書,過目不忘;由于家境殷實,一直讀書到高中,在那個年代,算是知識分子了。1928年2月,18歲的鄧華參加了湘南起義,成為工農(nóng)革命軍第7師第2團的政工人員。在郴州作宣傳工作時,曾書革命標語:“舊世界打個落花流水,新社會建設燦爛光明”,“如今世界太不公,富的富來窮的窮。富人高樓飲美酒,窮人赤膊喝北風”等,對仗工整、顯露文才。紅軍東渡黃河前,毛澤東為1軍團諸將領送行,隨口吟詩道:“涉遠祁連外,來從晉地游。”眾將不知所云,面面相覷。鄧華略思片刻,對曰:“主席是改用李白《渡荊門送別》詩的前兩句,為我們送行呢?!彪S即朗朗背誦全詩;鄧華廣聞博記、才華出眾,眾人皆服。鄧華還愛好京劇,興奮時喜聽《龍鳳呈祥》;憂郁時喜聽《蘇三起解》;作戰(zhàn)前喜聽《穆桂英掛帥》;進指揮所時喜聽《空城計》。龍書金將軍形容:“鄧華將軍身材修長,面孔白皙,武官文相也。然治軍極嚴,訓人如雷霆震蕩,暴雨傾盆,人皆懼之?!编嚾A極有主見、性格剛烈,與另一位猛將黃永勝,是一對“冤家”。兩人多次搭檔,黃永勝為軍事主官,鄧華任政委。黃永勝高大威猛,能打敢拼,但好出風頭、專橫跋扈。鄧華軍政雙全,也喜歡打仗、善于打仗。兩人常意見不合、爭吵不斷;其中有2次鬧到翻臉、不歡而散。在后來的戰(zhàn)斗歲月,兩人均大顯身手,但鄧華始終技高一籌。抗美援朝出兵前夕,中央軍委點兵選將,鄧華取代了黃永勝13兵團司令員的職務,帶兵出征,從而達到其軍事生涯的高峰。
韓先楚1913年生于湖北省黃安縣二程區(qū)一農(nóng)家,3歲喪母,5歲時,他姐姐給人家當了童養(yǎng)媳;8歲起幫父親勞動,打柴、種地、放牛、學篾匠,做小工等;12歲讀了1年書后,無錢輟學;1929年父親去世。孤身一人,無牽無掛;為求生,他走上了革命造反之路。1930年10月,他參加游擊隊,并入黨。自1933年4月,韓先楚歷任紅25軍224團副連長、連長、營長,獨樹鎮(zhèn)一戰(zhàn)成名。他長期癡迷于戰(zhàn)術研究,其后成為全軍聞名的、百戰(zhàn)百勝的虎將。韓先楚中等身材,膚色黑里透紅,一雙眼睛炯炯有神;他話語不多,冷眼看去模樣像穿軍裝的農(nóng)民,仔細端詳,卻顯得那么干凈、清爽。他衣著不講究,只要鞋合腳、衣合身,差半號也不行。舊衣服,洗得干干凈凈;破了要縫補得平整無縫;那雙綁腿總是像剛打過一樣,渾身上下散發(fā)著精明干練的氣息,英氣逼人。可是,每當戰(zhàn)斗激烈的關鍵時刻,韓先楚便眼睛發(fā)紅,常不顧一切地提著手槍直奔前沿督戰(zhàn),像一頭發(fā)怒的獅子,誰也攔不住。韓先楚身上的大小傷疤就有9個!在長征路上的一次戰(zhàn)斗,一枚手榴彈飛來,正巧砸進韓先楚懷里,并穿進衣服到了褲腰上,導火索哧哧作響,火星灼得皮肉生疼……;他絕望地閉上眼,然而手榴彈沒爆炸,一顆臭彈!手榴彈導火索已點燃卻不爆炸的概率,只有數(shù)萬分之一,卻讓他碰上了。這好比去閻王殿走一遭回來;從此,韓先楚再打險仗惡仗,從不眨一下眼。
韓先楚、鄧華人生經(jīng)歷不同,愛好各異,為了共同的目標走到了一起;兩人都是東野(四野)出類拔萃、戰(zhàn)功卓著的名將,他們極具個性,都有大智大勇的大將風范。平時,韓先楚和鄧華相遇,常互相打趣、談笑風生;一旦戰(zhàn)斗配合、共同籌劃,便各抒己見,據(jù)理力爭、常不相讓。當兩英雄同臺獻技、展示身手時,也在我軍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畫面。
2.智勇雙全的鄧華
1945年8月,抗日戰(zhàn)爭勝利,鄧華遠赴東北,先后任東北保安副司令員、遼西軍區(qū)(后稱遼吉軍區(qū))司令員。1946年鄧華指揮保1旅參加秀水河子戰(zhàn)斗、解放四平戰(zhàn)斗和四平保衛(wèi)戰(zhàn)。l947年的春季攻勢中,鄧華指揮保1旅、保2旅等部,進行了4次較大的攻堅戰(zhàn)和阻擊戰(zhàn),殲敵4600余人。4月,保1旅、保2旅和西滿獨立師組成遼吉縱隊(鄧華縱隊),鄧華任司令員,轄第1、2、3師。5月,鄧華率部南下作戰(zhàn),殲敵3個營和1個團直屬隊。
1947年5月下旬,林彪令1縱和鄧華縱隊奪取孤立據(jù)點四平,當時估計陳明仁守軍約1.8萬人。戰(zhàn)前,鄧華下令抓連級以上的“舌頭”;并歸納多方情報,分區(qū)劃片、逐點計算,確認四平守軍在3萬人以上。鄧華認為:我2個縱隊攻取四平,優(yōu)勢不大、難有把握。故致電林彪,建議增加1個縱隊,或2個師也行。林彪未置可否,只增調(diào)6縱17師。攻打2周后,傷亡慘重;再調(diào)6縱另2個師參戰(zhàn),形成“添油戰(zhàn)術”,最終功虧一簣。鄧華還曾建議推遲攻擊,未準。為此,林彪對鄧華刮目相看。
1947年8月,東北民主聯(lián)軍整編,遼吉縱隊改編為第7縱隊,司令員鄧華,轄第19、20、21師。同年秋季攻勢,鄧華率7縱執(zhí)行破路和截擊新6軍北返的任務;途中主動求戰(zhàn),力排眾議,打任務外之仗,連克法庫、彰武、新立屯、黑山、阜新、煤城、新丘等7城鎮(zhèn),殲敵3個暫編師的萬余人,并順利完成破路任務。林彪連發(fā)2次嘉獎令予以表彰!這顯示了鄧華善于審時度勢、大膽決策的指揮才能;他對林彪的作戰(zhàn)要求心領神會:“林總我知道,只要打了勝仗就行了,再執(zhí)行命令,打不了勝仗也不行?!?br />
1948年9月,中央決定,抓住有利時機,進行戰(zhàn)略決戰(zhàn):以主力南下北寧線,攻占錦州,封閉東北蔣軍,逐個殲滅。按“東總”攻錦部署,12個野戰(zhàn)縱隊,用2個縱隊攔截錦西、葫蘆島方向援敵,5個縱隊阻擊沈陽援軍,另1縱隊圍困長春;僅4個縱隊攻錦。錦州有蔣軍11萬余人,城防工事堅固;無優(yōu)勢兵力難克。鄧華認為,若集中兵力快速攻取錦州,打援問題也迎刃而解。鄧華建議后無果。在中央軍委干預下,林彪轉用主力攻錦,經(jīng)31小時激戰(zhàn)拿下。原來,鄧華的見解和毛澤東不謀而合。林彪當時沒重視鄧華的意見;鄧華只是縱隊司令員(軍長),卻有胸懷全局的戰(zhàn)略眼光;事后,鄧華在林彪心目又加了分。
1948年12月,鄧華受命指揮第7、2、9縱隊,攻占塘沽、大沽,以切斷平津之敵出海南逃通道。遼沈戰(zhàn)役中,沒控制營口,敵52軍萬余人海上出逃,毛澤東批評“是個不小的失著”,東野將領記憶猶新。打塘沽,是毛澤東緊盯不放的重點,鄧華當然十分重視。12月23日,7縱在炮火的掩護下發(fā)起攻擊,在平坦的鹽灘上,遭受敵陸炮、艦炮密集火力的打擊,傷亡千余人未果。24日,9縱1個團攻擊大沽失利,傷亡慘重;鄧華下令停止攻擊。他率所屬3個縱隊的首長至前沿考察,認為沿平坦鹽灘進攻,傷亡巨大,敵有軍艦接應,隨時可逃,強攻得不償失。遂建議軍委改變戰(zhàn)役方向,先打天津,以封鎖北平之敵逃路;毛澤東回電:完全正確。攻塘沽、大沽的3個縱隊中,有東野王牌的2縱,其司令員是虎將劉震;而總指揮的重任,卻落在7縱司令員鄧華的肩上;除了其資歷,林彪當然還記得,鄧華歷次說“不”時的硬氣、擔當、充分的理據(jù)和后來證實的先見之明。
1949年5月,鄧華任第4野戰(zhàn)軍第15兵團司令員,轄第43、44、48軍。其后參加了湘贛戰(zhàn)役、廣東戰(zhàn)役。10月14日,15兵團解放了廣州市。12月,鄧華奉命統(tǒng)一指揮43軍、12兵團40軍等部,準備渡海解放海南島。
3.百戰(zhàn)百勝的韓先楚
1946年2月,韓先楚任南滿4縱副司令員。5月18日,我軍撤離四平,損失嚴重,許多部隊失去戰(zhàn)斗力。中央軍委急電,令遼東部隊沿中長路出擊,牽制敵軍,解北滿危局。軍區(qū)首長肖華主持會議,眾人面有難色,因2月的沙嶺子戰(zhàn)斗失利,大家對攻堅戰(zhàn)缺乏信心。韓先楚主動請戰(zhàn);肖華大喜:好!你帶4個團去打。韓先楚錯愕:這打什么仗?他表示至少要2個師外加炮團,只有大打、痛打,才能將敵人從北滿拉回來。肖華終下決心:行,再加2個獨立團,大打!韓先楚對炮兵情有獨鐘,他明白,有效利用重兵器,可顯著提升戰(zhàn)力。當年在延安學習時,他花了不少精力和炮兵教員一起探討炮兵戰(zhàn)術、步炮協(xié)同等問題。韓先楚發(fā)起鞍海戰(zhàn)役,攻打鞍山外圍制高點神社山時,他首次用炮,一陣急速射,多發(fā)炮彈鉆進山頂大碉堡,迅速拿下,全殲鞍山守敵;再克營口、大石橋。攻打海城,炮火掩護步兵,延伸射擊開路,頗有章法。當大炮拉上剛占領的玉皇山,居高臨下直指敵指揮所時,敵軍動搖。軍事施壓、政策攻心,潘朔端師長宣布起義,開創(chuàng)了東北國民黨軍戰(zhàn)場起義的先例。其后,敵人被迫從北滿抽回大量兵力。一舉實現(xiàn)了中央的意圖,毛澤東發(fā)電贊揚!林彪也來電取經(jīng),了解成功的竅門。
1946年10月下旬,4縱司令員胡奇才試圖將敵25師2個團誘至新開嶺一舉全殲。強攻不下才發(fā)現(xiàn),它已是滿編的3個團。25師為嫡系精銳,全美械裝備,善于長途奔襲作戰(zhàn),號稱“千里駒”,戰(zhàn)力很強,抗戰(zhàn)中打出了威風。力量對比,我軍不占優(yōu)勢,騎虎難下!部分領導建議放棄,胡奇才下令撤退。韓先楚率4縱10師從200里外日夜兼程趕回,力主打一個殲滅戰(zhàn)。由于我軍屢攻不下、傷亡很大,形成僵持。三面援敵逼進,情況危急。撤退?部隊攜帶大批傷員,被善長奔襲、迂回的“千里駒”追著打,其結局不堪設想!繼續(xù)打?敵王牌新22師一馬當先,離我僅15公里;如不能速殲25師,我軍極可能在各路援敵的合圍中,全軍覆沒!在這千鈞一發(fā)之際,韓先楚提出改變戰(zhàn)法,抓住最后時機取勝。他在前沿發(fā)現(xiàn)久攻不下的原因:炮火零打碎敲,部隊隨到隨上,添油方式難成“拳頭”。韓先楚建議各種火炮統(tǒng)一組織,榴彈炮和迫擊炮打擊山后敵預備隊,野炮和山炮壓制山頭敵人,掩護突擊隊強攻老爺嶺。韓先楚來到縱隊炮團和軍區(qū)炮團陣地,要求火炮推到距敵數(shù)百米處直瞄射擊。大炮“上刺刀”,兩團長興奮不已、大開眼界!由于部署得當,炮火集中,直瞄精準命中,攻擊力大增,一舉殲滅了敵25師;在東北戰(zhàn)場首創(chuàng)一次全殲一個精銳師的戰(zhàn)績,毛澤東親自起草嘉獎電。這是我軍在東北最困難時期,打得最驚險、最有震撼力的勝仗。
鞍海戰(zhàn)役和新開嶺戰(zhàn)役,對東北戰(zhàn)局影響較大。韓先楚在4縱有了很高的威信,將士們對他都很欽佩。此后,敵全力進攻南滿;我軍數(shù)萬人被壓縮至狹窄地帶,數(shù)九寒冬、缺衣少糧、深陷困境,林彪和南滿多數(shù)將領想放棄南滿。在七道江會議上,韓先楚等極少數(shù)人主張堅守,他認為堅守南滿雖承壓極大,但可拖住敵人,為北滿減壓,對全局有利;兩個戰(zhàn)場密切配合、協(xié)調(diào)行動,讓敵首尾不能相顧,可大量消耗敵人,有利于今后的戰(zhàn)略反攻。陳云拍板:堅守南滿!軍史專家一致認為:韓先楚此時的表現(xiàn),“是他由出色的戰(zhàn)役指揮員向軍事戰(zhàn)略家邁進的標志。”[1-2]七道江會議后,韓先楚和政委彭嘉慶率4縱(司令員患病休養(yǎng))主動承擔了艱險的敵后作戰(zhàn)任務。每當敵軍大舉進攻臨江,北滿我軍主力便越過松花江,向南展開牽制性進攻。南滿3縱則進行正面阻擊、頑強抵抗。深入敵后的4縱,在敵腹地縱橫馳騁、勇猛沖殺,突然襲擊、拔除據(jù)點、破路毀橋,先后殲敵6000余人。我軍南北呼應、內(nèi)外線配合,打得敵人顧此失彼、損兵折將,3次進犯臨江均未得逞。
1947年3月第4次臨江保衛(wèi)戰(zhàn),敵3路來犯。4縱副司令員韓先楚率1個師,配合3縱作戰(zhàn)。3縱領導認為先打中路弱敵暫編20師最穩(wěn)妥,而韓先楚想打強敵全美械裝備的89師加一個團,因殲敵主力可粉碎其全面進攻。雙方各持己見、互不相讓,兩方案電告遼東軍區(qū),陳云、肖勁光慧眼識才,復電同意韓先楚的方案,并指定“由韓先楚統(tǒng)一指揮3、4縱作戰(zhàn)。”配角變主角,這在我軍戰(zhàn)史上極為罕見。3縱司令員曾克林看過電報后說:老韓,我們聽你的!展現(xiàn)了共產(chǎn)黨人的真摯大度、高風亮節(jié)。韓先楚一反我軍夜間攻擊的常態(tài),利用驕橫麻痹之敵白天行進中、無工事可依,發(fā)動突襲,兩個炮團的炮火將89師炸得暈頭轉向,子彈、手榴彈雨點般瀉來。經(jīng)10小時戰(zhàn)斗,我軍以傷亡近300人的代價,殲敵萬余人,敵我傷亡比例為14比1,首創(chuàng)東北戰(zhàn)場一次全殲一個整師又一個整團的范例。其他各路敵人望風而逃,至此戰(zhàn)局扭轉,我軍在東北戰(zhàn)場進入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