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那些年的冬閑時光(散文·家園)
一
記憶深處,兒時的冬天,除了凍徹骨髓的冷,再就是鋪天蓋地的雪。
那時,總覺得冬天很漫長,風雪從不間斷,山里背陰處的積雪往往待到春暖時才會融化。
冬季是農閑季節(jié),下雪天更是悠閑的日子。
年輕人最喜歡下雪的日子。鄉(xiāng)下,不同于城里的年輕人。這喜歡,并非因為雪天詩意般的想象和浪漫,而是這樣的天氣,沒法上山干活,就可以呆在村里名正言順地玩?zhèn)€痛快,而不必擔心家長的叨嘮和呵斥。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農村還是集體生產隊制。平時上工,按工記分。各隊隊長一吆喝,就開工了。在很多人的眼里,農村能有多少活啊,不就是那點種地的事嗎?糧食種上了,就得著秋收,多輕松啊!其實不然。沒在農村生活過的人,是不知道其中的滋味的。這正如,“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種地,對于農民來講,不僅僅只是簡單的春種秋收,而是相關的一系列活動,包括修渠、澆水、開荒、整地、鋤草、收割等各種農事。特別是春種、夏管、秋收這三季,經(jīng)常起早貪黑,田間地里有忙不完的農活。
而冬季,相對閑一些。
農閑時,大人們都在忙些什么呢?
現(xiàn)在回顧起那段年少的記憶,印象里除了剝花生、剝玉米,生產隊里好像也沒有什么特別的事情。待到我下學務農時,農村改為家庭聯(lián)產承包制已經(jīng)幾年了,取消了生產隊,也就沒有機會參加那時的生產隊勞動。
寒冷的冬季,陽光格外暖心。總能看到村邊街頭,這一幫,那一簇,躲在藏風處曬著太陽聊天的村民。他們多以中年人和老年人為主。尤其是那些上了年紀的老年人,他們喜歡坐在街頭門口,哪怕是自己一個人,也愿靜靜地曬著太陽。那一張張被陽光漫不經(jīng)心地撫弄著的飽經(jīng)風霜的臉,平靜而安詳。
時至今日,這也是農閑季節(jié)獨具鄉(xiāng)村特點的別致風景。
二
有人喜歡靜,就有人喜歡湊熱鬧。
不少村民,農閑時習慣性地到大隊部溜一頭。其實也沒什么事兒。
這里是村里流動人群的一個小場所。是村里的“輿情中心”,大家喜歡聚在大隊部里,烤著火爐閑聊。綿長的冬日,就在那劈啪作響的火爐和農人嬉笑打鬧中悠悠度過。
大隊部是兩間連通的小屋,面積不大,也就十五六個平方左右。進屋右側東面的土墻上,掛著一張村里的簡易地圖。這幅地圖看似粗線條,卻也勾畫了村里的山水溝壑、房舍田地和交通道路的精準位置。年少時,并沒有走遍村里的各個角落,是這幅地圖讓我知道了不少地方。那些土黃色的斑漬,見證了歲月的痕跡。如此簡陋的地圖,現(xiàn)在很難找到了。后來大隊部,改為村委會,破舊的小土屋,也變成了敞亮的玻璃瓦房,那幅老地圖也隨之消失了。
不少浸染滄桑的老舊物件,恰恰反映和記錄了歷史真貌。
我喜歡看地圖。工作多年以后,辦公室里就掛著北京、中國和世界地圖,我喜歡站在地圖前凝思遐想。思緒沿著曲折綿延的邊界緩緩伸展,植根于土地的血脈,無論我走到哪里,血總是熱的。
小屋的西墻上,掛著一部黑色的手搖電話機,圓滾式的兩塊大電池特別顯眼,藍色跳躍的花紋看著比較精美。在這個以黑白調為主的昏暗小屋里,也如兩道亮麗的色彩,常常吸引著眾人的目光。小孩子尤其好奇和喜歡,不過看久了,也就習以為常了。這兩樣老古董,或許在博物館里,才能見到同類的配套電話機了。
房間里擺著兩張辦公桌子,還有大隊書記和會計常坐的兩把椅子。房間容不下幾個人,但寒冷的冬季,這個小屋里卻時常有些擁擠。常見三三兩兩的人進進出出,或許只消片刻停留就會離開。他們喜歡來這里,并不是想混個臉熟,而是這里有暖洋洋的火爐和暖洋洋的過去。
三
其實,所謂農閑只是相對而言。從前靠天吃飯土里刨食的農民,一年四季沒有真正的閑時。
勤快的人,村里四處可見。大清早,總會看到街里有幾個上了年紀的老大爺,他們背著簍子四處撿拾牛糞、羊糞、狗糞等等,堆積一起漚成農家肥,為開春備足肥料。年輕人,是不會去做這樣的事情?,F(xiàn)如今,再也看不見有哪位老大爺去撿糞的,莊稼地里也很少使用這種肥料。
地里沒活了,很多人就會琢磨山里的活。家里都需要做飯取暖。于是,秋收過后,人們就會結伴上山拾草砍柴。滿山遍野都是人影。此時,那些青草和灌木已經(jīng)長得結實了,它們無疑成為了鐮刀之下的第一波次的犧牲品。這一波次,持續(xù)時間較長。接下來,天氣變得很冷后,鐮刀也就毫無用武之地了。女人們便會拿著耙子,背著稻草編制而成的網(wǎng)包,摟拾著樹下的松樹毛和枯黃的野草。
男人們更愿干些力氣活。他們扛著鎬鍬,提著簍子,滿山找死木頭刨。使用木頭燒火,火力更旺,也更受青睞。那些活著的木樁,是不允許砍伐的。有專門負責看山護林的村民。如果砍伐被抓到了,將會被扣家里人的工分。
那些可刨的木頭,沒有隨處可見的。這就像到山里尋寶一樣,幾乎都需要爬山越嶺地找尋著。那些沒有了樹葉的低矮木樁,往往會成為獵取的目標。那些還有生命跡象的木頭,很難降服,而已經(jīng)死去的木頭,死而不朽,也需費些力氣。遇到根部有些腐朽的木頭,只要用力橫掃一鎬,就輕松搞定了……
山里仿佛有取之不盡的柴禾,而家家戶戶的房前屋后都堆滿了一垛垛柴禾。勤快人家的柴禾,甚至能燒上兩三年。這都是農閑季節(jié)的勞動成果。
現(xiàn)在,農村已經(jīng)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普及了液化氣或者沼氣,有的還安裝了燒煤的土暖氣。還有滿山的果樹,每年冬天都要修剪一次,而這些剪下來的果樹枝條,就足夠家里取暖做飯用的,再也不會為滿山拾草而發(fā)愁了。
走進山村,就會發(fā)現(xiàn)路邊灌木叢生,年復一年,卻沒有人收拾,更別說山里的柴草了。我每次探親回家,見此情景,甚是眼饞,常常感慨??粗鴿M山厚實的綠色植被,不由得感慨大自然強大的綠化力量,其遠勝于人工綠化的效果……
看吧!青山綠水,天然氧吧!
那些泛著柴火味兒的農閑冬日,一去不復返,卻永久留存在我的記憶里。
四
冬閑時,也是搞創(chuàng)收的時節(jié)。
村里有好多人利用閑暇時間,靠著一雙上下翻飛的巧手賺錢改善生活。
我有一個好哥們,他很早就跟自己的哥哥學會了編筐。那時,他家跟別人一起承包了村里的蘋果園,每年都需要大量的蘋果筐。于是,他的空閑時間差不多都呆在家里編筐。
編蘋果筐的基本用料就是柳條。柳條,一墩一墩地生長在河岸邊。每年的秋天,待到柳條落葉之后,才會長成可用。長成的柳條,每根約有食指粗,兩米左右長。剪回來后,成捆地漚在河水里,浸泡時日之后,便會增加柳條的韌性。村里人都知道這種柳條的用途,因而沒有人家會拿來燒火的。
我閑得沒事,就跟他學了學。也曾試著編過兩個蘋果筐,但跟他編的沒法比。
他編的比較結實,而我編的有點松垮,自己家里還可以勉強使用。不過,他編的筐跟他哥哥編的簸箕相比,就顯得有些粗糙了。當然,編的物件不一樣,工藝也不一樣。他哥哥編的各種簸箕,精致美觀,常常拿到集市上賣出好價錢。
村里像他們這樣的編匠還有不少……
女人跟男人則不同了,她們大多會利用空閑時間織花編、納鞋墊。這也算為家里多賺一點額外收入。無論編匠,還是“織女”,更像是打游擊式的各自為戰(zhàn)。村里另有集中作業(yè)的“正規(guī)軍”。
那是村里的一群女子,都是不到二十歲的年輕人。印象中,沒有出嫁的女子。年輕女子,好學肯干,心靈手巧,也不用操心家務活。這可能是當初選人的重要考慮。
大約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底,村里就先后興辦過柳編廠、毛紡廠、手套廠等不少手工企業(yè)。村里的柳編廠,設在大隊部的院子南側,一個半潛式的類似于地窩子一樣的長條房子里。平時也上下班,但夜晚加班多。主要編織小柳條純手工品,那些各式花樣的小簍子。雖然沒有品牌,對外銷路還不錯。據(jù)說每年都參加“廣交會”,并獲得不少用戶訂單。所以,這些年輕女子并不愁農閑時節(jié)沒事干,何況還可以帶回家里做。
后來,隨著村里的水果產業(yè)地興起和發(fā)展,那些村辦手工企業(yè)漸漸淡出了歷史舞臺。
現(xiàn)在,富裕起來的村民,幾乎沒有再學這些手藝的,更難再見編匠和“織女”?;蛟S沒有多少人,還會記得這段歷史往事。那是一群活躍在艱苦歲月里的年輕人,他們,她們,都用自己的手藝和努力,編織著冬閑時光,也編織著美好的生活。
五
冬閑時光,各有樂趣。要說最讓村里人羨慕的,非打獵莫屬。
山村打獵,比較簡易,但也是極少數(shù)人的專利勞動。往往以槍獵、索套、網(wǎng)捕為主,主要捕殺野雞、野兔、麻雀等野味。打獵,需要必備的工具。比如,土槍。那時還允許村民使用土槍。沒有好的工具,也難有好的收獲。這些工具,不是誰家都有的,也不是誰都會使用的,而且很少外借他人。印象中,村里不超過十戶人家具備這個完全能力。這有點像吃飯的家什,畢竟打獵也算是山村里的一門吃飯的絕技。
每到冬季農閑時節(jié),特別是雪漫山嶺時,時??吹酱謇锏拇笕舜┲壯ミM山了。綁靴,是用狗皮或兔皮縫制而成了,外皮里絨,穿著很暖和。這特制的靴子,唯有那些經(jīng)常打獵的人會有的。一般情況下,他們或是單獨行動,或是三三兩兩結伴同行。如果山里的積雪較厚時,就會集中人力圍獵。那樣,野物一旦被發(fā)現(xiàn),就很難逃出包圍圈。
傍晚時分,時常看到那些人,提著從山里獵到的野兔、野雞回家。那種故意掩飾的得意和滿足感,掛在嘴角眉梢。村里人,唯有羨慕的眼神。要知道,在物資匱乏的年代,能吃上一頓肉,該有多幸福的!
我也一樣,甚是羨慕!打動我的不僅是美味的誘惑,還有打獵人那氣定神閑、威風八面的成就感。心中不時暢想,要是我也能獵到一個該多美啊。
不敢玩土槍,也沒有漁網(wǎng),想玩,最容易的事情就是勒野兔。于是,就找了一個小伙伴商議這件事。據(jù)說,兔有兔路,即兔子在跑動的路上,間隔一段距離就折草標記,而且來回路線是固定的。獵人發(fā)現(xiàn)兔路后,就會在沿線下幾道扣。如果兔子匆忙奔跑時,很難注意途中的危險;如果慢行,是可以發(fā)現(xiàn)危險,并改換原來的兔路。山里,可沒有守株待兔里的笨兔子。
我們從村里的供銷社買了幾米細鐵絲,又做好幾十個兔扣。進入冬季以后,山里都有積雪,雪地里會留下許多小動物跑過的腳印。臨近傍晚,我們學著大人的樣子,到山里找了幾條疑是的兔路。松樹下,巖石邊,灌木叢,莊稼地,足足下了二十多個兔扣。我們回家的路上,說著,笑著,想著,說不定能撞到一個不懂套路的傻兔子呢。
一夜沒有睡踏實。
第二天,踏著黎明里的月光,一大早就進了山里溜兔扣。寒風在耳邊呼呼地吹過,那時不知道冷,也不知道怕。一個,兩個,三個……一路都是空扣,一路都是失望。那寒風或許是在嘲笑我們呢!
一無所有。當晚繼續(xù)。
不氣餒。起早貪黑。昨天的故事再次重復……
幾天以后,心情和興致也像這冰天雪地一樣,變得越冷越寒心,也就不再奢望勒到一只野兔。最終,還是放棄了這無謂的努力。不得不承認,兔路不是什么人能認出來的。如果野兔真好勒,那滿山將是勒野兔的人了。事后想想也覺得逗樂。
世間事,看似簡單,其實都有學問,是不會隨隨便便就能成功的!
現(xiàn)在滿山遍野的綠色植被,成了野兔、野雞的快樂家園。追憶曾經(jīng)的冬季時光,從前的冷寒與冬閑的點滴皆成過往。那漫天的大雪少見了,而濃濃的鄉(xiāng)土鄉(xiāng)情留給我的深刻烙印,時時提醒我不忘來路,感恩生活。
借一片雪花,就此塵封冬閑時光里的陳年舊事。
墨林老師的冬閑時光,一點兒也不閑,挺忙碌,挺有趣。但我知道那太冷。很恐懼。^_^
有一年三月,我去沈陽出差。一出站,凍得我就不想再走,就近住在沈鐵大廈。室外零下二十多度,室內零上二十四度的供暖標準。第一晚沒經(jīng)驗,沒晾開水,半夜渴得夢中醒來,嗓子都冒煙了。那次還得了鼻炎,治了很久,也不見好。后來還是一個藥廠朋友,給我廠里自己研制,還未上市的一盒藥治好了。自此我再不敢深秋,初春,冬季去東北了。哈爾濱的朋友年年約我去看冰雕,我是無福消受。T﹏T
這幾天回家早睡。^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