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點?紅塵】你的自卑,其實也是一種動力 (散文)
人的一生中,總有自卑與己并行,不管是因為家庭、出身等先天因素造成的,還是學識、能力等后天因素造成的,都或多或少地影響著自己。突然某一天,當這種不足或者短板,因某個外因刺激,驟然噴發(fā),深深刺痛了自己,也許,它就變成一種動力,一種追趕和超越自己的動力。期年以后,努力成就過的人生,一定比當初意識到自卑時,美好很多……
一
他是家里的長子,生在農村,長在農村。上學時成績一般,還不愿輟學務農。高中上了一個月,便吵著要去當兵,但是因為年齡不夠,父親只好找人改了歲數(shù)。所幸,那一年金昌的兵,全部去了國防科工委第二十試驗訓練基地(現(xiàn)在的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年齡偏小的他,穿上寬大的軍裝,神氣地成了一名通信報務兵。
在那里,他遇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個導師,引領他走上了求學成才之路,成為所在部隊函授大專文秘專業(yè)的一名學員。三年里,他克服底子薄,基礎差的不足,利用業(yè)余時間,堅持學完了所有課程,終于在復員半年后,通過了全部考試,取得了大專文憑。
機遇,總是垂青那些有準備的人。
沒過一年,他有幸搭上了全市五大畢業(yè)生招干考試的班車,順利過關,被錄用為國家正式干部,分配到鄉(xiāng)中學做政治老師,沒多久,又調到鄉(xiāng)政府擔任團委書記。
他生性好動,又善協(xié)調。那些年,利用冬閑時間,騎一輛舊摩托,下村鎮(zhèn),走街巷,動員組織,率先開展農村青年文化活動,諸如當時風行正盛的卡拉OK比賽,小曲小調匯演,知識競賽等等,工作如火如荼,令人向往。連續(xù)三年獲省級先進集體或個人表彰,一度成為全市乃至省級典型。1990年冬,他帶隊參加全省“豐收杯”農村青年知識競賽,一舉斬獲團體一等獎桂冠,意外再得一個赴省農業(yè)大學深造的獎勵名額。
正因為工作出色,業(yè)績突出,區(qū)上有幾家單位想要接收他,可總在最后關頭,戛然而止。那時,他在市里某國有企業(yè)做政工的叔叔,為他張羅了單位的一個小個子姑娘。據說二人興趣相投,已經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萬事俱備,只待他調入城區(qū)。誰知,人事部門卻一而再,再而三地否決。如此幾番折騰,姑娘有些心灰意冷,下了最后通牒,“一年之內,再不進城,婚事告吹!”
果然,她一語成讖!
常言道“福之禍所倚,禍之福所伏。”女朋友告吹不久,團區(qū)委、團市委領導到他所在的鄉(xiāng)鎮(zhèn)檢查工作,期間,領導隨口關心了他的個人之事,問及有無解決,他苦笑著說了調動的周折和尷尬,領導一聽哈哈大笑,說團市委現(xiàn)在正缺一名這樣的干部。于是,回來向書記匯報,只消一個月的時間,即辦完了調動手續(xù)。如此順風順水,仿佛天上掉下個大餡餅,砸得他自己都不敢相信。
進城沒多久,那位領導夫人又托同事,介紹了一位高個子姑娘和他相識,后來他們結了婚,生活的不錯。他曾說,在鄉(xiāng)里談了兩個女朋友,雖個子不高,卻條件不低,只因為在鄉(xiāng)下工作,自己終被否決。
雖然,他人長得夠帥氣。
未曾想,一進城,終身大事迎刃而解。他曾對自己女兒說,遇到你媽媽,就是在麥田里遇到了那個最大的麥穗,你說,能不知足?
婚后那些年,他又讀了函授本科,甚至上了一個沒有學位的研究生班。一路走來,他對我說,知道自己起點低,不如別人,所以,必須不斷充電。假使,沒有三年紀律嚴規(guī)的軍營歷練;沒有三年持續(xù)深造的業(yè)余苦讀;沒有兩次被人嫌棄的失戀打擊,這一路的堅持爬坡,連他自己都不敢想。
也許,低起點的自卑,正是他發(fā)現(xiàn)自己必須堅持進步的動力。
二
他是我的同行,小我四五歲。
初識之際,他在市區(qū)一家大型企業(yè)的醫(yī)院上班。因為工作關系,免不了要打交道。說實話,當時,對他沒有太深刻的印象。據說,工作沒幾年,老主任退居二線,年紀輕輕的他,即被醫(yī)院委以重任,成了科主任。又過幾年,他競聘上崗進了機關當科長,再過幾年,不到四十的他,又被重用,提拔升職,進入集團總部,成為管理層的班子成員。
從多數(shù)人的工作經驗看,醫(yī)技人員從政者,極少,出類拔萃,堪當重任者,更是鳳毛麟角,所以,同行們聚在一起,少不得羨慕幸運和機遇,于他的青睞,但也有人閑言,說他背后有靠山,有背景來頭。
直到前些日子,參加了一次市級工作督導,遇到了許多醫(yī)院抽調的專家。某天,去縣上檢查考核,中午大家一起吃飯,遇到了陪同他的衛(wèi)校同學——所謂的難兄難弟。二人說及當年單身找對象的不易,一行眾人才知道,如此風光的他,其實,年輕時也遭遇過嫌棄和冷遇。
原來,他衛(wèi)校畢業(yè),分配到這家老牌醫(yī)院時,同期也分來了許多大中專院校的學生,年輕護士也不少。大家同住醫(yī)院的單身樓,每天進進出出地照面,時間久了,彼此便熟悉,自然會有心儀的女孩在心上。
只是他出生在農村,從小家庭經濟困難,大約營養(yǎng)未及,所以,面黃肌瘦,頭發(fā)干枯,身體越顯單薄,再加上性格內向,即便有自己喜歡類型的女子,也不敢貿然前去追問。
恰巧,某一天,有位好心的大姐主動向他提及,預備介紹自己科里一位漂亮的小護士,他欣喜萬分,因為正是自己看好的那位。怎料,回話卻似當頭一盆冷水澆過,委婉告知,人家不愿找醫(yī)技人員,須是醫(yī)生,或是大學生才好。他聽了,內心好生失落。
沒過幾天,本院和他最好的哥們得了重感冒。九十年代初,是人人尚無手機的年代,下了班,他急急跑去哥們所在的科室,想問他晚飯吃什么?卻發(fā)現(xiàn),那又高又帥的大學生醫(yī)生旁,已經圍了五六個護士,有鋪床蓋被的,有打針輸液的,有買飯送飯的,還有噓寒問暖的,他頓感自己多余,失落感再次加重。
上了兩年班,雖工作盡心盡力,躊躇滿志,但低學歷的硬傷,在本科生扎堆的醫(yī)療行業(yè),劣勢凸顯。他一咬牙,參加了成人高考,進入醫(yī)學院脫產學習臨床醫(yī)學專業(yè),本想畢業(yè)后以此為由,改變命運。可是,回來卻被醫(yī)院依舊安排回科干了老本行。
所不同的,此時,身份已然是科主任。
也是那一年,他遇到了現(xiàn)在的妻子。當時,她從鄉(xiāng)衛(wèi)生院來醫(yī)院進修,真是緣分,他一眼瞄上了她。不久,陪她回單位,發(fā)現(xiàn)同宿舍一位廚藝不錯,勤快能干的女孩,竟也單著,立馬介紹給自己縣上的同學。正是這段佳緣巧合,成為他口中常常自嘲的“難兄難弟”。
當下,就有人開玩笑調侃他,“還是你老謀深算有遠見,下鄉(xiāng)踅摸個漂亮媳婦領回家,現(xiàn)在手下又管著上千號的醫(yī)生護士,那哥們也不過終娶一個護士罷了!”
“那時候年輕氣盛,自尊心又強,作為農村孩子,家境不好,條件又不行,找對象一再受挫,反倒讓自己明白了究竟‘幾斤幾兩,’所以,只能加油,彌補自己的差距?!彼叫撵o氣地說。
仔細算來,我們認識已有二十多個年頭了,如果他不說,我和大多數(shù)人一樣,一直以為他走了捷徑,是“朝里有人”,屬于春風得意,一路平步青云的人。殊不知,今天的光鮮亮麗背后,是他十幾年來堅持不懈,打造自己,執(zhí)著付出實干換來的。
也許,低學歷的專業(yè)自卑,正是他努力提升自我改變的動力。
三
他是少數(shù)民族,是只有口語,沒有文字傳承的少數(shù)民族。父親是下放干部,行事說話比較謹慎低調,在這樣的家庭環(huán)境中成長,他打小不善言語,尤其不善漢語交流。年少時,幾乎所有的閑暇時間,他都閉門在家,獨自翻看父親的線裝書,以及哥姐們早已翻破的小人書。
后來,父親平反回城,他日漸開朗。有段時間,他甚至成了班里的調皮搗蛋分子,變化令人意外。不過,他曾對我說過,年少時讀書,發(fā)現(xiàn)許多文學歷史書中,對于少數(shù)民族的評價很有偏見,總用“野蠻無知,愚昧落后”等字眼來描述。那時候,他心高氣傲,又特別固執(zhí),認為人數(shù)眾多的大漢族,一直在歧視少數(shù)民族。成年后,讀了大量的歷史人文典籍,才發(fā)現(xiàn)漢族人傳承的文化,真是博大精深,所以,希望通過自己的學習,可以解讀更多有關本民族的文化歷史。
高考那年,他順利進入北京一所重點院校,成為我們班僅有的幾個大學生中,唯一的少數(shù)民族學生。大學畢業(yè)后,他從縣級基層公務員做起,一步一個腳印,直至升職到市里,成為市政部門的一名領導。
那些年,我與同學少有聯(lián)系,也不了解他的去向,直到班級建了微信群,方知,他在異地任職。
幾年前的一個冬天,他出差路過這里,有幸見了一面,發(fā)現(xiàn)他一改過去的言語怯懦,說話不僅風趣幽默,而且妙語連珠。我揶揄他當年惜言如金,怕與女生講話的窘迫,他卻寬慰自己,說童年時,只和父母說本民族語言,漢語基礎差,導致后天語言障礙,也曾數(shù)次懷疑自己舌頭或嘴巴有問題,擔心被人取笑,所以不敢人前說話,更不敢去喊別人家的小朋友一起玩耍,只能窩在家里翻書自找樂趣。
上中學后,他意識到這個問題,嘗試著刻意改變,漸漸有了改善。大學四年,天南海北的同學一起上大課,各種方言交匯,相互碰撞融合,語言障礙的缺陷,終得以破除。
參加工作不久,又被單位委派到窗口做服務指導,迫使自己與各種人溝通交流,語言提升節(jié)奏明顯加快。再加上讀書養(yǎng)成的好習慣,一直延續(xù)下來,多年的知識積累和儲備,令他受益匪淺。
其實,過去對他印象深刻,主要緣于他的家庭。八十年代中期,在我們那個小鎮(zhèn)上,他家四兄妹的名號,路人皆知。作為子女全部考入大專院校深造的標桿家庭,幾乎所有的父母,都少不了拿他家的孩子說事。很長一段時間,他們,就是典范,就是榜樣??偸潜慌时刃膽B(tài)下期待的家長,以此說教,直擊我們脆弱的心臟和痛點。
多年以后,再聽相熟的同學講他的變化,著實令人佩服。非正式場合,工科出身的他,從不用講稿,喜歡信手拈來,侃侃而談,大有“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情懷。每每講話,內容必能緊扣主題,邏輯嚴謹,條理清晰,給人印象深刻。
也許,語言障礙的自卑,正是他堅持讀書改變自我的動力。
以上三個片段中的主人公,分別是我的丈夫、同行和同學。如今,他們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業(yè)有所成,獨當一面。提及當年,自是感慨萬千,也由衷地感謝自己,年輕時沒有虛度荒廢青春。
盡管,那些努力,或許是被動的。
作為大千世界,蕓蕓眾生中的平凡人,普通人群中的一員,他們是如此熟悉,就生活在我們周圍,在職場,在單位,在你可能遇到的某個地方。之所以他們顯得突出,是因為在年少求學或者初入職場時,遭遇過不同的個人情感體驗。很早,便對自卑有了正確的分辨和認識,為此,揚鞭自奮,始終行進在超越自我的道路上,沒有懈怠,沒有停留。
事實上,他們的經歷,以及所做的努力,所遇到過的挫折,很多人都遇到過,其實并不難!難的是,能否及早領悟?難的是,能否一路堅持?此時,再反觀他們,說所謂的機遇垂青,說所謂的好運降臨,恐怕,只能反躬自省了。
如今,人到中年,凝眸回望,發(fā)現(xiàn)他們每一次前行的腳印上,似乎都有自己青春歲月糾結停擺的縮影,都有自己人生路上本真夢想的追逐。那些涂滿厚重奮斗底色的拼搏過程,是一個人思維開闊、技能進步的階梯,是一個人精神滋養(yǎng)、心智成熟的修行。
許多年后,這一切,成了支撐他們內心豐滿的基石,成了他們坦然欣賞一路美景的理由。
人生,其實很公平,你曾做過什么樣的努力,將來,你就有可能過上什么樣的生活。
對于強者,自卑,永遠是他前行的動力。
他們如此,你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