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首頁 >> 逝水流年 >> 短篇 >> 雜文隨筆 >> 【流年】小聰明,大智慧(隨筆)

精品 【流年】小聰明,大智慧(隨筆)


作者:和氣致祥 布衣,286.65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5569發(fā)表時間:2020-06-30 18:28:27


   聰明和智慧這兩個名詞概念,表示的是兩種既有區(qū)別又有聯(lián)系的心理能力。這兩個詞匯我們平時經常聽到和說起,我們也都以為自己明白這兩個詞匯的意思。但如果較真一下,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這兩個詞匯如同許多名詞概念一樣,我們只是大概其地、含混地了解,并沒有真正弄清這兩個詞匯的內涵和外延;而不同的人對此也有不同的解釋,使用起來也很不規(guī)范,存在著很大的差異。
   能夠準確地理解和把握聰明和智慧這兩個概念,對于心智和格局還有成長上升空間的人,還希望自我心理人格更趨完善的人,應該有所啟發(fā)和裨益。
   為了清晰地說明這兩個名詞概念,我們嘗試用對比的方法,希望能夠說者清楚、聽者明白,印象深刻。
   首先要肯定的是聰明和智慧都是稀有的人生寶貴財富,是多多益善、不可多得的主觀能力。一般來說,聰明似乎是智慧的初級階段,而智慧則是聰明的更高發(fā)展。
   我們都遇到過聰明人,從他們身上我們大致可以把聰明歸納為兩個方面:
   一個是對外界事物接收的快,二是對外界事物的反應快。所以說,聰明最突出的特點是“進出雙快”。而且在不同的年齡時段在同階的人群中都顯露出這樣的特長。
   比如兒童時期的聰明,表現(xiàn)為機靈和伶俐,不僅是耳聰目明,而且是“懂事”,在同齡兒童中有心智早熟的趨勢,接受新信息和反饋外來信息的能力也較強;
   青年和中年時期則表現(xiàn)為,學習能力方面:理解力強,知識消化吸收既快速又充分;記憶力強,知識存儲牢固,并且提取迅速。所謂“博聞強記、思維敏捷”的學霸型聰明人。
   學習能力方面還表現(xiàn)為一些人特別地心靈手巧,動手能力強,比如那些民間剪紙、竹篾、雕刻、彩塑等制作精美工藝品的手藝人,
   另一種是社會能力方面:有的人或許學習能力一般,但是在處理人際關系方面能力卻很強,比如察言觀色揣度人心的能力,八面玲瓏人情練達的能力等等;也有的在把握社會發(fā)展形勢方面能力很強,比如判斷股票房價漲落、判斷職業(yè)行業(yè)興衰等等,在社會上人群里游刃有余。就像老百姓俗話說的,聰明人是“各走一經”。
   大致來說,學習型的聰明人屬于智商發(fā)達,人際關系方面突出的應該屬于情商發(fā)達。當然也有兩個方面都發(fā)達的例子。
   那智慧與聰明有哪些不同之處呢?
   首先是智慧這個名詞幾乎與青少年無緣。我們一般都是夸獎孩子聰明,但很少夸獎孩子智慧的;我們可以贊嘆老人智慧,但是很少有夸獎老人聰明的。因為聰明可以與生俱來,而智慧確是需要人生歷練;聰明是比較淺層次的對外界信息的接受和反應的速度快,而智慧則是深思熟慮的、周到全面的對外界信息的宏觀概括和高度把握。
   比如,在“楚漢鴻溝”對峙時,劉邦被項羽一箭射中胸部,因怕動搖軍心引起潰敗,千鈞一發(fā)之際,趕緊貓腰捂腳,并且大聲嚷道,“射中我的腳了”。這種隨機應變,反應機敏,而又超乎常人的“腦筋急轉彎”是非比尋常的,這種聰明程度令人嘆為觀止。
   曹操“青梅煮酒論英雄”時,指著劉備說“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爾”。本來就害怕被曹操看破雄心壯志而遭遇毒手,一直韜晦裝慫挑糞種菜的劉備,忽然明白曹操根本沒有被蒙蔽住,驚嚇得羹匙掉在了地上,而恰巧此時天空有個霹雷炸響,劉備“巧借聞雷來掩飾”,馬上就勢進一步裝作膽小害怕,既掩蓋了羹匙驚落的險況,也真的瞞過了曹操的試探和猜疑。這種見機行事,對突發(fā)險情的迅捷反應和恰當應對,也是屬于超級聰明的范例。以上兩個故事,就是評書先生嘴中的“聰明莫過帝王家”的依據(jù)。
   聰明多表現(xiàn)在處理具體的事物方面,而智慧則是“形而上者謂之道”的抽象和理性思維成分更多一些。
   比如,孔夫子“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儒家理論體系,把各方面的道德倫理關系梳理的極其清晰透徹,并且用最簡練、最直白的詞匯表達出來,使得人們便于理解和遵循,行為便于規(guī)范,而且綿延兩千多年至今生命力旺盛。例如,子女對父母講“孝”;社會人際關系講“信”;個人對國家講“忠”等等,一直是維系家庭、社會和國家的道德倫理的紐帶,也一直是道德教育和社會正能量的基礎和內核。這種對人性和人際關系把握到最極致、最深入的概括和歸納,不論你現(xiàn)代思想如何進步,社會科學再怎么發(fā)達,在最重要也最基本的家庭和社會倫理關系上的概括和表述,也再不會有什么創(chuàng)新了,這就是“智慧”的圓滿和絕對的特性。
   比如,道家的“陰陽”觀念,是中國古代哲學對深藏在自然規(guī)律背后的、推動事物發(fā)展變化的根本因素的歸納和抽象,是各種事物孕育、發(fā)展、成熟、衰退直至消亡的原動力,是奠定中華文明哲學思維最基礎的核心要素。在陰陽觀念基礎上建立的傳統(tǒng)中醫(yī)藥體系,幾千年來對中華民族的繁衍和發(fā)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前些年的“非典”和這次的“新冠”疫情中,又閃現(xiàn)出了耀眼的光環(huán)。在武漢江夏方艙醫(yī)院,以中醫(yī)藥為主的綜合治療下,560多例確診病人沒有一人轉為重癥,而且治愈后沒有復陽的,也沒有后遺癥。而按照一般西醫(yī)治療規(guī)律,確診病人里邊要有6%到10%轉成重癥。這也說明了具有哲學觀念指導的中醫(yī)辨癥施治是智慧,而實驗經驗思想指導下的西醫(yī)是聰明,聰明和智慧有著明顯的區(qū)別。
   再比如,釋迦摩尼佛的智慧更是深入到了事物的最深處。當我們幾年未見的孩子忽然長大了的時候;忽然感覺自己成熟或者變老的時候;看到曾經嶄新的大樓、廣場變得殘破老舊的時候,當我們迷惑于“時間去哪了?”而找不到那個變化節(jié)點的時候。佛祖的智慧卻告訴我們,一切事物的變化不是以年、月、日、時為單位,而是變化于每一個“剎那”中,“一彈指六十剎那,一剎那九百生滅”的最小時間單位中。這就是“無?!钡挠^念,一切都在變化中!一切都可能發(fā)生!
   從以上例子可以看出,能發(fā)現(xiàn)解決直觀現(xiàn)實問題的是聰明,而智慧則是超越了感官的認識能力;重視局部,能處理好微觀事物的是聰明,著眼宏觀,能把握全局的是智慧;聰明多是在務實階段,而智慧更多表現(xiàn)的是務虛。
   比如,西醫(yī)用解剖的方法發(fā)現(xiàn)了神經和淋巴是聰明;而用解剖的方法割開皮肉也找不到,但是用一根細細的針灸卻能證明其存在的中醫(yī)經絡和穴位的發(fā)現(xiàn)發(fā)明是智慧。參照酒桶空盈原理發(fā)明聽診器是聰明;但能夠把手腕血管搏動與五臟六腑病變聯(lián)系起來的脈診是智慧。
   因為聰明是比較淺層次的,有缺陷的,而智慧則是深入的,是圓滿的。所以,有很多我們“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事物,就因為是高級智慧的產物,而難以理解。
   但是這里還要特別強調一下的是:知識不等于智慧;學問大的人也不等于是有智慧的人。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創(chuàng)造了成語“紙上談兵”的趙括了。這位從小學兵法談用兵,天下沒有人能夠擋得住,夸夸其談,唾沫橫飛。而第一次領兵實戰(zhàn),就悲催地中計,不僅自己被敵人射死,而且還使趙國士卒四十多萬被秦國坑殺,損失慘重大傷元氣。
   再有一位就是三國時期的馬謖,“才器過人,好論軍計,丞相諸葛亮深加器異,以謖為參軍,每引見談論,自晝達夜”。但是劉備卻看出來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最終因為失街亭而被諸葛亮揮淚斬殺。這也說明在“知人善任”方面,皇上確實要比丞相技高一籌,因為識人用人籠絡人是皇上的專業(yè)特長。
   所以也才有“小聰明,大智慧”的說法。
   老子在《道德經》里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說的是了解自己要相對容易一些。自己掌握的知識和能力,自己心地的善惡賢劣,只有自己最清楚。但是,知道自己的短板和長處,能夠客觀地分析社會需要和自己的能力,并能準確定位自己,是需要一點聰明的。就如同高考學生,估分準確并不難,難的是知道自己在考生中所處位置和招生需求之間的關系。
   能夠準確地定位自己有些難度,但是相比了解他人,判斷他人就更難了。因為人心隔肚皮,想百分之百地準確、完整地了解他人的思想和情緒,并且據(jù)此作出人品道德和才智能力的判斷評價,就不是一般的難度了,否則也不會有那么多的背叛和那么多“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了?!?br />   所以說,了解他人是大智慧,而知道自己是咋回事,有點聰明就夠了。如果都不能客觀的了解評價自己,那不僅是不聰明,而且是糊涂了。
   盡管聰明和智慧有著連帶關系,但是也可以發(fā)現(xiàn):有的人就止步于聰明,沒有發(fā)展到智慧階段;有的人是既聰明又智慧;也有的人智慧,但看起來外表不那么聰明,就像古人說的“大智若愚”。
   比如,《三國演義》中曹操的行軍主簿楊修,就是只有聰明沒有智慧的典型。依仗知識多,見識廣,聰明練達,恃才放曠。卻偏偏不懂“伴君如伴虎”,這個與生死攸關的硬道理,屢犯曹操大忌,最終聰明反被聰明誤,34歲年紀輕輕就死于曹操之手。
   所以后人有詩嘆曰:“聰明楊德祖,世代繼簪纓;筆下龍蛇走,胸中錦繡成;開談驚四座,捷對冠群英;身死因才誤,非關欲退兵。”
   而毛主席則是聰明與智慧具足。比如著名的四渡赤水戰(zhàn)役,在幾十萬敵軍的圍追堵截中,把聲東擊西、避實就虛、閃展騰挪、出奇制勝等兵法使用的出神入化,那是絕頂?shù)穆斆?;而在抗日?zhàn)爭初期,在速勝論和亡國論甚囂塵上之時,一部《論持久戰(zhàn)》,論據(jù)客觀翔實,包括國際國內,時間空間;論點鮮明精辟,力排眾議,高屋建瓴,指明了中華民族的前進勝利方向,最難得的是準確地提前預知預判,所以說那是大智慧。
   有智慧但看起來不那么聰明的典型是曾國藩,一部《曾文正公家書》包羅了經邦緯國、排兵布陣、進德修業(yè)和家庭生計等等諸般內容,處處皆是高度,句句彰顯智慧,為后人提供了豐富的人生經驗和智慧啟迪,也為很多大人物所推崇。
   也是這位文正公,少年時期卻不那么聰明。據(jù)他自己說,有一天晚上背一篇不長的課文,卻翻來覆去地一個多時辰也沒背下來,正在跟自己賭氣較勁時,忽然頭頂上跳下一個“梁上君子”,氣哼哼地指著他說,“你讀了這么多遍,我偷聽的都會背了,你還不會,你真笨死了”。說完還給他一字不差的背了一遍,然后揚長而去。
   再有美國第九任總統(tǒng)咸廉亨利,幼年時樣子有點愚笨呆傻,鄰里一些好惡作劇的人,經常拿他找樂。把一張十美元和一張一美元放在一起,讓他選一個,而他總是選那個一美元,因此,每次總是引得那些人哄堂大笑。
   他家人看到他總被大家嘲笑心疼,便告訴他,“傻孩子,你怎么不撿那張十美元的??!他們都笑話你傻呢!”威廉亨利卻說,“我才不傻呢!我要是撿了十美元,以后誰還扔一美元給我呀!”
   這么小的年紀就會利用人性的弱點達到自己的目的,這份算計能力也是夠妖孽的??梢哉f是大智若愚,也可以算是民間說的“賊心傻樣”吧。
   這也提示了我們,往往自作聰明的人在取笑他人傻缺的時候,卻不知他人正在心里譏笑他更愚更蠢呢。
   那如何判斷自我或者他人是聰明還是智慧呢?
   基本上有兩個快速檢測指標:
   一是看此人性情是否急躁。因為聰明的特點是反應快,自己快就會嫌別人慢,就會引發(fā)急躁情緒。所以說快和急是一對孿生兄弟。而智慧則是深思熟慮,特點是深沉的定力。急躁就像快速流動的河水不可能映照出藍天白云,而智慧就像一平如鏡的湖泊水面,才能反射出世界清晰的圖像。聰明是對外界快速的反應,智慧就是心底安靜清凈時對世界的沒有遮擋和扭曲的準確認識。
   二是看他有沒有自滿和驕傲情緒。因為自負自滿的人都是從小圈子中用自己的長處與他人的短處比較出來的。所以,自滿驕傲的人,眼界是狹隘的,格局是渺小的,思想是淺薄的,境界是低下的。而智慧是開放的,獨立的,圓滿的。比如孔圣人的“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本褪巧願W的圣人智慧。本能的潛意識中都印刻著“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警示,可以從任何人身上看到長處優(yōu)點,虛懷若谷地保持開放吸納狀態(tài),永遠不會故步自封。所以說,驕傲自滿的人,最多是有點小聰明,而謙虛謹慎的,才是真智慧。
   聰明來自于先天或遺傳,后天的訓練或培養(yǎng)的作用不會太明顯;
   而智慧卻是可以在后天通過正確的方法開發(fā)培育。
   這個方法就是定力!
   儒家經典《大學》中說:“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敝傅氖切囊棺《蟛拍芏?,心不動才能靜,心靜了才能安住,安住的心才能深思熟慮,深思熟慮才能得到圓滿的智慧。
   而莊子說的“坐忘”則是“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謂坐忘?!闭f的是抑制身體的感覺,廢黜耳目的聰明,脫離形體摒棄感知,融入天地陰陽,而物我兩忘。
   釋迦佛祖更是“真?zhèn)饕痪湓挕保骸耙蚪涞枚ǎ蚨ㄩ_慧”。

共 4950 字 1 頁 首頁1
轉到
【編者按】聰明和智慧,是兩種心里活動,它們既有區(qū)別又有聯(lián)系。聰明是與生俱來的,就是天資聰明。而智慧卻不同,它是經過后天培養(yǎng)或訓練而成的。所以,知識不等于智慧,學業(yè)有成,才華橫溢,也不一定是有智慧的人。聰明與智慧是有區(qū)別的,聰明表現(xiàn)在處理具體的事物方面,而智慧則占有抽象和理性思維的成分。聰明是解決直觀的現(xiàn)實問題,而智慧則是解決事物深處的問題;聰明能處理好事物的微觀問題,智慧卻能解決事物的宏觀、把握全局。所以才有“小聰明,大智慧”之說。聰明是務實,對外界事物接受快,反應快。而智慧是務虛,是通過后天培養(yǎng)來開發(fā),需要的是定力。文章厚重,知識性強,把聰明與智慧,這種抽象問題解釋得清清楚楚,讓人受益。佳作,編者推薦閱讀!【編輯:五十玫瑰】【江山編輯部·精品推薦F202007040004】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五十玫瑰        2020-06-30 18:30:46
  欣賞美文,感謝老師投稿流年!
   問好老師,遙祝夏安!
五十玫瑰
2 樓        文友:和氣致祥        2020-06-30 19:42:16
  感謝編輯老師細致精準的點評,大熱天的辛苦了,謝謝!
3 樓        文友:快樂一輕舟        2020-07-28 10:10:35
  條分縷析,深透明白的好文字!
已是人間不系舟,此心元自不驚鷗,臥看駭浪與天浮。
4 樓        文友:素心若雪        2021-01-05 11:06:08
  首先被老師深厚的文字底蘊所折服,真的很欣賞這樣很有質感的文章。
   “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指的是心要止住而后才能定,心不動才能靜,心靜了才能安住,安住的心才能深思熟慮,深思熟慮才能得到圓滿的智慧。
  
   很認同這個哲理!好一篇哲思好文,拜讀學習!問候老師新年大吉!萬事如意!
視與荷般靜,原同梅樣清。
回復4 樓        文友:和氣致祥        2021-01-16 22:38:55
  感謝老師的鼓勵,向您學習。
共 4 條 1 頁 首頁1
轉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