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點】那年那月(散文)
與一同事聊天,從工作聊到家庭,他說自己工資收入低,愛人身體不好沒工作,孩子上高中需要錢,家庭負擔(dān)重。為了補貼家用,家里養(yǎng)了幾只羊,也種著幾畝地,每天回到家里不是放羊就是侍弄地,在家比在單位還要累。
同事的境況我能理解,很同情,也深有體會。
這樣的境遇,或者說是困境,就是父親曾經(jīng)的經(jīng)歷。相比之下,父親比同事還要艱難很多。
同事只有一個女兒,而父親卻養(yǎng)育著五個子女,母親體弱多病,還有八十多歲的爺爺需要照顧。可想而知,早年父親肩上的擔(dān)子有多么沉重。
我與幾個兄弟就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成長起來的。
記憶中,家里一直養(yǎng)著幾只羊,有能擠奶的奶羊,也有能剪羊毛的綿羊。在那樣缺吃少穿的年代,一家人常年能喝到羊奶,身體自然都很強壯;父親用剪下的羊毛紡成毛線,母親用毛線織成毛衣毛褲,在寒冷的冬季就比別人家的孩子溫暖了許多。冬天時候,父親還會殺一只羊,一家人就能不時地吃到香味誘人的羊肉,也能穿上有錢也難以買到的羊皮襖。與別人家的孩子相比,自己感覺很幸福。
而深感生活艱難的是父母,他們面對的難處,我們這些孩子是難以感受到的。
很小的時候,每天跟著爺爺去山上去放羊,說是放羊,也只是跟著爺爺在山野里玩,把放羊當(dāng)成了一種娛樂,或者說是爺爺在放羊的同時,也照看著我們幾個孩子。那時的山野,就是我們快樂的天地,抓蟈蟈,采野花,找螞蟻窩,或爬到樹上掏鳥窩,在大自然中尋找著快樂。也從山上跑到山下,再從山下跑到山上,盡情地打鬧。
隨著爺爺年紀(jì)越來越大了,我們兄弟便接替了爺爺去放羊。附近的小伙伴們約在一起,一同把羊趕出家門,放在山上,聚在一起照樣玩著花樣多多的游戲。除了掏鳥窩,抓蟈蟈,還下到小溪里抓小魚,抓蝌蚪,有時候還能抓到一條小蛇戲弄。
放羊的時間是快樂的,是充實的。當(dāng)然,我們也會在資源豐富的大山中,采一些野菜帶回家,豐富一下單調(diào)的餐桌。春天的蒲公英、桔梗葉,秋天的馬齒莧、更有蘑菇、榛子等,大山賜與人類的珍品美味真的是取之不完,采之不盡。
那時候的記憶是滿滿的快樂,一家人有衣穿,有飯吃,卻不知道父母為了每一件衣,每一餐飯付出了多少艱辛。
父親每天下班回家,就去侍弄家里家外的小菜園。母親雖然身體有病,也是拖著病弱的身體起早貪黑洗衣做飯照顧一家的生活。還要喂雞喂豬,整理菜園里的莊稼。印象中,父母一天到晚,很少有時間有心情坐下來輕松一下。即使過年時候,也要張羅一家人的吃喝,把有限的食物盡量做的豐盛一些,讓一家人過上一個幸??鞓返男履?。
每當(dāng)想起這些,眼前就會出現(xiàn)冒著縷縷炊煙的低矮茅草屋。房門總是開著的,爐子里燃著火苗,鍋里冒著熱氣,母親坐在鍋臺前,一只手捂著胸口不停地咳著,一只手拿著火鉤調(diào)整著爐火。父親總是在菜園里翻挖土地,或彎著腰侍弄莊稼,期盼著幼小的秧苗快些長大,結(jié)出果實。
日子在每天都升起的縷縷炊煙中翻過。
秋天的時候,我走進了附近的一所民辦小學(xué)。書包是母親用一塊舊花布改做而成的。一個小男生背個花書包,雖然有些不體面,但在那樣的年代,沒人笑話,自己也不覺得丟臉。生長在這樣貧困的家庭,到了上學(xué)年齡能走進學(xué)校去讀書就很知足了。盡管那時候還不是很懂事,但也知道家里沒錢,知道父母常常為了生活犯難。一個本子正面用完了用反面,一枝鉛筆用到拿不住了再要錢去買。每次開學(xué)時候,都很難向父母張嘴要只有三元錢的學(xué)費……
隨著我們兄妹陸續(xù)走進學(xué)校,父親身上的負擔(dān)更重了,沒有時間也沒有誰能幫他放羊和種地了。父親就買了一個爆苞米花的鐵鍋,開始時候自己不會用,把握不好火候和時間,他就向認識和不認識的同行請教學(xué)習(xí),回到家里一次次地練習(xí),最終學(xué)會了這門技術(shù)后,每天下班吃過飯后,就推著小車走街串巷地去爆米花,父親在工作之余,成了靠力氣養(yǎng)家的手藝人。哪一天生意好,收入比平日多一些,父親雖然很辛苦卻很開心,就會買回一包油條,或割回一塊肉,讓全家人高興一番。
父親最大的希望就是能供我們上學(xué),完成學(xué)業(yè),將來能謀到一個好的職業(yè),不至于像他那樣當(dāng)一輩子拼體力的煤礦工人。然而,我卻辜負了父親的期望,雖然也是由學(xué)校這個跳板走到了工作崗位,謀到了自己的職業(yè),卻沒能跳出煤礦這一行業(yè),最終成為家里唯一繼續(xù)在煤礦工作的人。盡管自己的工作沒能如了父親的心愿,也總算有了一份收入,家庭的經(jīng)濟狀況也有了緩解。
隨著我們兄弟陸續(xù)有了自己的工作,有了自己的小家,父母也漸漸老去。
父母那輩人用其一生與天斗與地斗,與命運抗?fàn)?,他們在吃穿住行上沒有享受到今天這樣的寬松環(huán)境和優(yōu)越條件,他們用一生的努力來算計著如何填飽肚子,如何養(yǎng)育一家人。
那年那月的困苦日子過去了,父母也走了。
盡管那時候我們都是少年不知愁滋味,很少看到父母開心的笑容,至今也難以回味到父母滿臉輕松的面容。一定是那時生活的壓力,始終讓他們難以擺脫心中的壓力,難以放下心中的責(zé)任,也難以走過那年那月的困境。
我不知道我是從什么時候長大了,懂事了,知道體諒父母,理解父母了。但那年那月生活的艱辛永遠都不會忘記。
(編者注:百度檢索為原創(chuàng)首發(fā))
但又是現(xiàn)實,比老師是否好點。
學(xué)習(xí)了,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