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風】心若有情 時光可期(書評) ————讀宋亞萍文集《有情》有感
有情,時光才有了生命。這個情,是親情、愛情、友情、思念之情、關(guān)懷之情、悲憫之情,甚至還包括憤懣之情,怨恨之情。否則,人與時光都將淪為一片蒼白涼死而毫無意義。
我便曾和朋友談?wù)撨^:人何以怕死?最終的結(jié)論是,人其實不怕死,是不舍得死。這個不舍得,就是情。不是嗎?即便是那些壽終正寢的故去之人,在告別世界的最后一刻,他通常也會為再也看不到他掛念的和掛念他的人而流下眼淚。這滴淚,意味著他擁有過一段有情的人生,絢如彩虹一般的人生。
聽小宋說她的第二本書(她原話是“第三個娃”,兒子、《聲聲喚》、《有情》)書名叫《有情》時,我一點也不意外。因為我知道,小宋原本就是一個為情而活的人,而且,實話,我還因她那種為各種各樣的情而圍裹的生活狀態(tài)每生羨慕之心,我自是見到過的,她的母親,她的丈夫,她的兒子,她的六個姐妹,她的朋友,她的同學……無一例外,他們之間都仿似蜂與花的關(guān)系,她對他們,他們對她,永遠都不會膩。試想,這種長年被“情”浸泡著的女人,用《有情》來定義她的某段人生還有什么奇怪呢!
小宋的《有情》,所曬的,正是她于情感中所享受到的諸多幸福,哪怕是她曾自覺凄婉憂郁的一些感覺,到了現(xiàn)在,也同樣成了一種幸福。有一位編輯先生曾對《有情》作評,謂此書是一本能讓人讀后內(nèi)心和靈魂為之一顫的讀本。此話雖然很耳熟,似有奉承之嫌。但假使捧閱書籍的是一位自覺情感干涸的人,那么,他就一定會邊讀邊覺指間漸暖,心扉驟開,這點,我毫不懷疑。
“端午這天,母親打來電話:我包好了粽子,我讓四姐一路給你們帶過來了。我馬上吼:你又包什么粽子啊,你這么累干嘛啊,誰和你一起包的?我開始審問。老六。母親老老實實地回答。老六?老六的二娃兒才剛滿周歲,雖然公婆一起幫忙照看孩子,但要離開媽媽一整天就不容易了,而且勞累了一天的六妹回家后還要繼續(xù)帶二娃……哎喲喲,這樣一想一對比,我們其他幾個姐妹頓時成了坐享其成的不孝子……”(《母親就是一只飽滿結(jié)實的粽子》)
十分樸素簡單的語言,沒有半點花哨,但就這么一句簡單的對話和一次簡單的心理活動描寫,母親對兒女的愛,女兒對母親的疼,姐姐對妹妹的憐,全然躍于紙上。這種描寫,對于如我一樣久離父母的游子們來說,尤其戳心。我們有多久沒陪過年邁的父母了?過節(jié)了,我們當然想吃母親用真情烹飪的美食,可我們舍不舍得讓他們?nèi)ゲ傩膭诶郏啃值苕⒚梦覀冇卸嗑脹]問候了?他們都過得好嗎……?剎那間,我們被生活壓沉的親情突然間就被這些文字托起來了。這種文字,竟然是有喚醒作用的,繼而,令人想念,使人向往,讓人暖心。而在《有情》里,這類畫面和感情流露到處都是。它們像游動的火苗,轉(zhuǎn)瞬就成了一堆熊熊的篝火,將人心烘熱。
在我看來,《有情》所以能頻現(xiàn)這類簡單卻又十分打動人的文句,一方面,源于小宋內(nèi)心真情實感的自然流露,另一方面,則顯見了小宋對文字極簡即奢之道的把握。我覺得,文學,就應該是這種樣子,它不該讓人去費心思猜測究竟寫了什么,作者想傳遞什么東西,而該是讓人一讀,就有了他鄉(xiāng)遇故知的感覺,這多好!
親情之外亦然?!懊@啞人把我臟兮兮的鞋子抱在懷里,雖然隔了一層袍子,我還是微微感動于他的不嫌不棄,他用鉗子一樣的手憑空拔下了鞋跟的殘皮,仔細修剪出一塊上好的熟膠粘貼在鞋后跟,粗糙的手指像繡花針一樣熟練做著這些活計,然后,他炫耀一般,讓我看粘貼好的鞋后跟……(《聚攏在一個尋常的早晨》)”。修鞋,這是再尋常不過的一個生活場景,這段文字里所描述的細節(jié),也是我們熟悉不過的畫面??墒牵斘覀兛吹搅诉@一串文字后,我相信,很多人會躁動起來,因為,我們似乎都沒有感覺文字里的心境——“不嫌不棄、炫耀、粗糙的手指像繡花針”但你想想,這些可有半點謬誤呢?沒有!而且,我們此刻都想到了同一句話:“原本就該如此!”
柴妹子曾給過小宋一個褒贊,說小宋最大的特點是善于從暗角中發(fā)現(xiàn)一束明亮的光。這點,我完全認同。不獨《有情》,小宋的第一本書《聲聲喚》里也多見那種來自暗角的光芒:做裁縫的,跑三輪的,菜攤小販,夜半修鎖人……在小宋的交際里,他們絲毫不比那些坐寫字樓的人遜色。而通過她的筆端,我們也終于發(fā)現(xiàn)了,這種交際,原來真的很溫暖!
我曾經(jīng)將小宋的那些文字理解為是她以作家身份對社會底層人物的一種責任性關(guān)愛,是一種刻意行為。后來我才明白,這些,其實與她是否作家無關(guān),而是她與生俱來的一種為人態(tài)度,或者說,一向,她就習慣這么與人交往,用她細膩的心去聆聽一些眼睛和耳朵不容易察覺到的東西,然后,她才會收獲了許多尋常人無法得到的感悟。這些感悟,卻剛好是能豐富人生色彩的東西,于是,她和她的文字終于成了一道絢麗的彩虹。
《有情》里還遍漾小宋與大地的依戀之情。這些篇章里,她的文字清新而靈動,情感豐富而飽滿。這些文字,也最顯小宋這孩子扎實文學功底。無論是寫她熟若指掌的故鄉(xiāng)《故鄉(xiāng)》、《回鄉(xiāng)偶書》,還是寫她無意邂逅的《春之老樹底》、《油菜花開在丁家村》,她都恰到好處地找到了那片土地的根系所在和人所以與之難以割舍的理由?!霸诠枢l(xiāng),山岡朝向明確,河流走勢分明,梯田輪廓清晰。站在靈峰村的村口,地勢陡降,再朝前一步,就此踏在故鄉(xiāng)之外,而稍稍探回身子,多好的感覺,我還被故鄉(xiāng)牢牢地摟抱在懷中……《故鄉(xiāng)》”想想,有多少人有過同樣心境呢?一步之間,讓人灑淚。
即使是小說,即使存虛構(gòu)的,即使是暗無天日的黑,最終,小宋也仍然能從那片沒有盡頭的黑里找到太陽的位置——盡管那離黑暗仍然太遠,但起碼有了光和溫度的感覺。小宋的《黑》,就給了我這種感覺。《黑》里的女主曉音,是一個在近一萬字篇幅中有九千字都與光沒有任何關(guān)聯(lián)的女人。四個男人,都將她當成了牲口,其中一個還挖去了她的一雙眼珠……這種黑,曾讓我對小宋的認知產(chǎn)生了質(zhì)疑,以她那種明媚,如何寫得出這么殘忍的文字?也在那時,我篤信這個女人已經(jīng)沒有任何活下去的理由了,我甚至強烈生起讓她立即死去的念頭,這樣她才會告別凌辱折磨,才能解脫,才會安然……然而,她竟然終究活下去了,并在最后幾百字里,從另一個沒有眼睛的男人身上收獲了幾十年來從未見到的光。
這束光,是那個同樣沒眼睛的人又不是他給的。是有情給的,是她的女兒秀秀,和叫著平平、安安的兩個兒子給的——他們是曉音活下去的唯一理由,而活下去了,才會有后來的光。如果我沒理解沒錯的話,這篇小說,正是小宋會將這本書命名為《有情》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說到這,我忽然覺得不該繼續(xù)往下說了。通過一本書,能找回許多失落的情,這不就夠了嗎?何況,我只是我,你卻是你。由你自己去品讀,去感受,哪怕你的情感原本就是豐滿如畫,你也能在這本書里找到一種你曾有過、但你卻已恍惚了的情感記憶,那豈不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