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岸】“三上之功”真體驗(隨筆)
曾經(jīng)在閱讀周作人先生的《得半日之閑,抵十年塵夢》散文集中,有一篇《入廁讀書》頗感興趣,從文中得古人讀書有“三上”,出于好奇,于是在《歐陽文公集》中,找到“讀書三上”的出處。
歐陽修在《歸田錄》的原文是:錢思公雖生長富貴,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時嘗語僚屬言:平生惟好讀書,坐則讀經(jīng)史,臥則讀小說,上廁則閱小辭,蓋未嘗頃刻釋卷也。謝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廁,必挾書以往,諷誦之聲,瑯然聞于遠(yuǎn)近,其篤學(xué)如此?!庇嘁蛑^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馬上、枕上、廁上也。蓋惟此尤可以屬思爾”。
書中記錄錢思公讀書:坐著讀經(jīng)書、史書,睡者則讀先秦百家著作和各種雜記,入廁的時候則讀小令。而歐陽文公對于讀書的“三上之功”極為推從,他曾對同僚說:“我平生所作的文章,多半在‘三上’,即馬上、枕上、廁上。大概只有這樣才更能集中思想寫作罷了。”果真是這樣嗎?我一向是對新鮮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雖然這在古人早已有之,可是于我卻是耳目一新),于是,有樣學(xué)樣,也開始了“三上之功”的體驗。
說起“三上”的第一上,就是枕上,枕上讀書,是我多年養(yǎng)成的習(xí)慣。在我的枕邊,除了三個枕頭,就是堆放的幾本書,把那個枕邊人,給擠到了書房的小榻上。枕上讀書,大多是些小說、散文類的書籍,這和古人倒是有異曲同工的默契。但是,我在枕上讀書,大部分是在早晨。經(jīng)過一夜的沉睡,大夢初醒,翻開書頁,那些白紙黑字,讓腦細(xì)胞迅速活躍,等到神清氣爽,翻身下床,一天的生活就覺得活力十足。
記得當(dāng)年曾經(jīng)花費三個月的早晨,讀完莫言的幾部長篇小說;也曾偎在被窩里,悅讀《岳飛傳》,內(nèi)心英雄情結(jié)倍增;倚著床欄,重讀錢鐘書的《圍城》,重新體味那句“在城里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沖進(jìn)去”的深刻含義。三十年后,再次讀這本名著,經(jīng)歷過生活的歷練,感受迥然;在閱讀余秋雨的散文中對于文革部分,與王蒙的《半生多事》中被下放到新疆的敘述作對比,王蒙老師的文字要輕松得多,而且充滿趣味性。枕上讀書,在字里行間品讀別人的故事,如同和摯友一起談天說地,很愜意。
周作人先生說,廁上讀書,不使時間白費,固然是好的,但是,須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才可實現(xiàn)。如早先鄉(xiāng)下的旱廁,是不可以讀書的。如今,即便是鄉(xiāng)下,旱廁也少見了,好好利用廁上時間,是另一番心情。
廁上讀書,古人說讀些小令;周作人先生說不拘讀什么,只要讀就是了。而我的廁上讀書,除了讀一些小令外,也讀一些名篇。因為有些名篇需要強化記憶,所以,需要把自己關(guān)在廁所,當(dāng)體內(nèi)的雜質(zhì)被排空的同時,頭腦的雜物也被清理干凈,那時的大腦溝回是深邃的,文字在到腦里迅速留下印跡,通過神經(jīng)中樞傳出,每個句子都是清晰的,一段文字,很快就可以流暢的背誦。在閱讀《古文觀止》過程中,那些名篇,像《阿房宮賦》、《前后赤壁賦》、《六國論》等古文的背誦,都是在廁上完成。還有一本書,也實在在廁上完成的,就為這本書,經(jīng)常被老公和兒子當(dāng)笑柄來調(diào)侃,那就是清袁枚的《隨園食單》,坐在廁上讀食譜,仔細(xì)想想,這舉動用一句網(wǎng)絡(luò)用語,算是“幽生活一個默”。
古人能在馬上讀書的,我曾懷疑過。真在馬上讀書,風(fēng)吹日曬不說,就是一路顛簸,要想把書讀進(jìn)去,還真不易做到??墒窃谝槐井媰陨峡催^一幅名人字畫:一個書生騎著毛驢,手不釋卷??磿纳袂椋脨芤?,于是,相信果真可以在馬上讀書。
現(xiàn)代社會,馬上閱讀,恐怕難以實現(xiàn)了,因為汽車這種交通工具,早已代替了馬,所以在車上閱讀,就成了順理成章,可那是一個不錯的創(chuàng)意,其實也不算創(chuàng)意,只是一種閱讀方式的改良而已。
在公交車上讀書,應(yīng)該是一種愜意的享受。坐在公交車上,冬暖夏涼,在如此舒適的環(huán)境下讀書,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我每天需要往返自家和娘家的,中間大約兩個小時的車程,這個時間段,如果不做點事,顯然很浪費。魯迅說:“無緣無故浪費別人的時間,無異于圖財害命”??墒牵速M自己的時間,就是圖自己的財,害自己的命。我是一個吝嗇的人,圖財害命的事,絕對不做。于是,選擇讀書,就要好好珍惜“錢財”。在車上讀書,起初選擇讀小說,或者散文,因為全神投入,好有幾次竟然坐過站。后來,對讀的書籍進(jìn)行了選擇:只讀篇目短小到,或者讀一些詩詞,為此,我專門買了一些口袋書,便于攜帶,比如《陸游詞百首》;凸凹先生的《與生活言和》;常夏齋老師的《門外拾韻》;聞喜堂主人的《聞喜堂筆記》等。除此之外,為了防止過站,也為了避免在車上看書犯困,有意選擇一些文史、評論之類的作品,因為公交車的特點,當(dāng)讀到犯困時,抬頭聽聽車上的嘈雜,困意全消。
每天上了公交車,找一個靠窗的座位,專心地讀書。起初,還擔(dān)心別人會投來異樣的眼光,時間長了,兩眼盯著那一頁頁的白紙黑字,根本無暇關(guān)注別人的眼光,把感覺,很有“躲進(jìn)小屋成一統(tǒng),管它春夏與秋冬”的閑適,亦有“破帽遮顏過鬧市”的自信。
“三上之功”是古人讀書的一種境界。三上,只是讀書地點和姿態(tài)的不同,目標(biāo)卻是殊途同歸。練就此功,貴在堅持。是一種對文字特別的喜愛,是自己的一種拾古人“牙慧”的小把戲。即便如此,能夠在特定時間、特定地點踏實地讀些文字,其中的樂趣,只有體驗過,才能感受到。